記者 顏鳳儀
陽光明媚的周末去茶館喝茶,茶館外的廊棚下早已坐滿了人。蘇州的茶館喜歡臨水設(shè)計,像藝圃的延光閣,臨水而茶,眼前就是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畫卷,十分賞心悅目。喝茶的光景里,河對岸人家的小音箱里放著蘇州評彈。
沈復(fù)在《浮生六記》里記錄了中秋之夜與蕓娘喝茶的場景:“攜一毯設(shè)亭中,席地環(huán)坐,守著烹茶以進(jìn)……風(fēng)生袖底,月到被心,俗慮塵懷,突然頓釋?!比绱搜胖碌暮炔钑r光在現(xiàn)代酒店里是無法體驗到的。
蘇州人喝茶,在最大限度保留茶之真味的基礎(chǔ)上,在意更多是杯里的蘇式生活氣息、品茶的愜意時光。幽香的,清醇的,淡雅的,都在細(xì)細(xì)品味中,漸入佳境,返璞歸真。
江南自古便有飲茶的習(xí)慣,對于蘇州人來說,所謂的春之味,茶之香指的便是碧螺春了。蘇州人喝碧螺春,最貪戀的莫不過是沖泡時遇水而散的那一縷清香,里面藏著江南春日里萬物初醒的氣息。
用老茶客陸文夫的話說,碧螺春敏感,善于吸收各種氣息,果園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開,山花的清香自然而然地進(jìn)入早春的茶葉里。如何將碧螺春萬物生鮮的春韻沖泡出來,蘇州人也是有講究的。
喝茶是個文雅的事兒,自然不可隨意取個杯子牛飲一番。沖泡碧螺春倒不是說要弄一整套茶具,只要準(zhǔn)備一只剔透的玻璃杯即可。
杯子準(zhǔn)備好了之后,水先放至杯容量三分之二,由于芽葉極為細(xì)嫩,因此泡茶水溫不宜太高,以80~85℃為宜,這個溫度幾乎能將碧螺春的清香完全誘發(fā)出來。玻璃杯的保溫性并不十分好,不會持續(xù)加溫芽頭,不會對茶芽產(chǎn)生傷害。當(dāng)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吐納舒展,瞬時間“白云翻滾,雪花飛舞”。沿著杯壁接著靜靜注水,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間,而后在清亮的茶湯中恢復(fù)平靜。茶葉在杯中,通過玻璃杯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細(xì)品之下,入口鮮嫩爽口,回味甜醇,如同置身于花果園中。第二泡,茶葉的白毫散逸,在茶湯中上下浮沉。果香開始在舌尖縈繞,美妙異常。到了第三泡便有人嫌它寡淡似白開水。其實高手泡茶,那杯碧螺春始終有滋有味,不用茶水分離,到了第四泡、第五泡、第六泡……春茶留香依舊在這杯中。
沒有這手功夫,就用寬口扁平的紫砂壺。文徵明曾孫文震亨所著的《長物志》中記載:“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熱湯氣?!笨梢娚皦夭晃柘?,不損茶色,使得茶湯更加香醇,口感更加濃郁。但紫砂壺又遮擋了碧螺春的姿色,不如玻璃杯能將碧螺春如同翠云浮動的姿態(tài)盡收眼底。
對于很多蘇州人來說,一只玻璃杯,幾克上好的碧螺春,便能足不出戶閱覽人間春色。
一只玻璃杯,幾克碧螺春,便能擁有一杯明媚春色
谷雨將近,蘇州人在谷雨這日有摘茶習(xí)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蘇州人講究“不時不食”,喝茶亦是如此。按照傳統(tǒng)喝茶的方式,一般來講“冬天飲紅,夏飲綠,一年四季喝烏龍”,但注重時令的蘇州人在不同節(jié)氣里也能變著花樣享受茶不同的滋味與色彩。正如同里人范煙橋在《茗飲》里寫道:“余以為茗飲取其滌污除垢,加姜辛辣,加鹽苦澀,皆敗胃,甜可養(yǎng)胃,加糖固合于攝養(yǎng),要不如清飲之爽口也。”
立春,春季之始,此時天地陽氣升發(fā),與肝相應(yīng),人易暴怒、易感憂郁,而蘇州人茶桌上一杯暖暖的茉莉花茶,可安定情緒,舒緩神經(jīng)。有些人家還會在茶壺里放幾克熟普洱,文火慢慢煎,等水滾了,把姜絲放進(jìn)去煮五分鐘,再把紅糖末倒進(jìn)去。這一碗熱騰騰又紅濃醇香的姜絲普洱喝下去,倒春寒也不怕了。
蘇州人講究“不時不食”,喝茶亦是如此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jié)束,氣溫回升加快,是蘇州人調(diào)肝和護心的時節(jié)。一杯時令的洞庭碧螺春,有豐富的氨基酸,提升體質(zhì)。此時的蘇州人會找個暖和的日子,去太湖邊的東西山喝碧螺春。或面朝太湖,或坐于山林的寺廟中,喝的是春天的味道,感受的是大自然的生氣。
立夏宜飲黃山毛峰,立夏,夏季的開始,此時百般紅紫,萬物繁茂。中醫(yī)認(rèn)為,暑易入心,而當(dāng)令的黃山毛峰,滋味甘醇,強心養(yǎng)神,來自山野的新鮮氣息,能讓人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
立夏后,天氣漸漸炎熱,之后還有梅雨季節(jié)。在江南梅子熟的季節(jié),蘇州人會來個青梅煮茶。把青梅平時用酒泡了,喝茶時取出來砸碎了,再放入小壺加水煮沸,等微涼了,撒入綠茶,看葉片舒展,浸透了湯汁,再濾出湯水,調(diào)上枇杷蜜。別有一番清爽酸甜的美味。
仲夏五月,芒種時節(jié),濕氣開始蒸騰而悶熱,故而飲食應(yīng)清淡,悠然泡一碗龍井,清淡適宜,調(diào)養(yǎng)精神。
到了小暑、大暑,天氣更熱。對于蘇州人來說,借茶消暑是必不可少的方式。驕陽似火,人在其中,揮汗如雨,這時適合喝綠茶。而在拉上窗簾躲開烈日的夏天里,可以給飲茶搭配熏香,是極其能到達(dá)心靜自然涼的事。舊時,蘇州人在夏日喝茶還有流行的地方。居屋里如同蒸籠,城內(nèi)又沒有山林可以避暑,只有玄妙觀的殿宇高爽,廣場寬闊,兩旁茶肆眾多,可以喝茶解渴。茶館里還有點心蜜餞鮮果等,廣場上又有眾多攤販,甚至有算命的、拔牙的、唱曲的。所以暑熱難耐時,人們都涌到玄妙觀內(nèi)喝茶納涼。
秋季之后,隨著天氣漸漸轉(zhuǎn)涼,茶葉的選擇也慢慢由綠茶轉(zhuǎn)為紅茶或普洱。立冬之后,蘇州進(jìn)入了菊花的花期,賞菊時,應(yīng)該配上一杯紅茶,又雅致又暖胃。天再冷,可以在紅茶里加點桂圓干和枸杞,做到滋補的功效。
如此看來,一杯時令好茶在手,講究的不僅是茶性,更是溫潤的蘇州人順應(yīng)自然的體現(xiàn)。
在園林里喝茶,眼前便是山水相融的亭臺水榭
老蘇州人通常把“喝茶”說成“吃茶”,在他們看來,“喝茶”是為了解渴,而“吃茶”,吃的是精、氣、神,以至于蘇州人喝茶,往往追求的是回歸自然、品味詩意與悠然。
所謂“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蘇州不光茶葉好,水質(zhì)在全國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特別是源自太湖的胥江水,水質(zhì)清甜滋潤,早年間很多茶館不惜代價,特意從胥江取水回來沏茶,為的就是得真味。
不過說到選擇上好的水泡茶,是自古有之的。顧祿在《清嘉錄》中寫道:“梅天多雨,雨水極佳,蓄之甕中,水味經(jīng)年不變;其甘滑勝山泉,嗜茶者所珍也。”文徵明在《煮茶》中寫道:“絹封陽羨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難忘,閑情手自煎?!薄都t樓夢》里的妙玉喝茶也極其講究,用梅花上的雪水泡茶。她在玄墓山上收集的梅花上的雪,與其他江、河、湖水或是舊年的雨水相比,比較潔凈,且吸收了梅花的一縷幽香,是沏茶的好水。
茶可以獨享,也可以“眾樂樂”。古時,蘇州的社會名流以參加茶宴為榮,他們?nèi)宄扇旱鼐墼谏搅种g,感受徐徐清風(fēng),品味自然草木。
文徵明的《品茶圖》就描繪了他與友人在林中草堂品茗的情景。草堂環(huán)境幽雅,小橋流水,蒼松高聳,堂舍軒敞,幾榻明凈,堂內(nèi)二人對坐品茗。題詩則寫下了當(dāng)時文徵明眼中的美好景色以及谷雨剛過飲好茶的美好心情:“碧山深處絕纖埃,面面軒窗對水開。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p>
文人逸士這喝的茶已不再是單純存在的物質(zhì)飲品,而是日月山泉滋養(yǎng)下的草木之性,以及千古流傳下的風(fēng)流雅致。
現(xiàn)在,身處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的人們總有一份隱藏的自然情懷無處安放。不少蘇州人喝茶是“茶翁之意不在茶”,既要有好茶,又要有好的喝茶環(huán)境,這才能讓喝茶的體驗過程更上一層樓。
打造一間屬于自己的茶室,不需要太多裝飾,可以只是一處茶席,一套茶具,一束插花,幾張木椅。在城市的喧囂背景之下,躲進(jìn)茶室里燃一爐香,沏一壺茶,或聽雨觀雪,或賞鳥觀魚,體驗文人墨客的風(fēng)雅閑適;約三五好友去園林里喝茶,憑欄聽雨,熱茶氤氳,眼前便是山水相融的亭臺水榭,感受難能可貴的自然野趣;找一處清靜雅致的地方,和志同道合的茶友相聚而坐,品茶聞香,交流私藏之物,分享雅致生活情調(diào),穿越當(dāng)一回古人……這些都是當(dāng)代蘇州人于一杯茶中回歸本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