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曉東 黃楚明
1.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生院),廣東 汕頭 515041; 2.汕頭市中心醫(yī)院睡眠亞???,廣東 汕頭 515031;3.汕頭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外科,廣東 汕頭 515031
失眠癥是指頻繁且持續(xù)的入睡困難、睡眠障礙、夜間覺醒,導致主觀睡眠體驗差的睡眠障礙類型[1]。失眠癥可引起疲乏、注意力下降、認知功能損害、警覺性降低,導致生活質量降低;失眠癥還可誘發(fā)或加重惡劣心境,導致精神功能障礙[2]。近年來隨著生活成本不斷上升、工作節(jié)奏加快、疊加新冠疫情間歇性爆發(fā)的背景下,我國成人失眠癥發(fā)病率有所上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3],經歷失眠癥狀困擾及功能損害人群不斷擴大,已成為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CBT)是失眠癥治療的基礎性療法之一。國內外報道顯示,CBT對各類睡眠障礙均有積極療效,可提升睡眠質量[4-5]。藥物是治療失眠的有效方式,能在短期內迅速改善失眠癥患者的睡眠體驗,提升睡眠滿意度。非苯二氮?類藥物(non-benzodiazepine drugs,non-BZDs)具有不良反應小、半衰期短、成癮風險小、戒斷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鑒于失眠癥愈發(fā)年輕化的趨勢,失眠癥治療除了需改善睡眠質量、延長睡眠時間、減少睡眠中斷次數外,應盡可能讓患者回歸自然睡眠狀態(tài),避免長期催眠鎮(zhèn)靜藥物治療帶來的成癮風險,并減輕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爸袊甙Y診斷治療指南”強調:實現改善睡眠質量的同時,應減少藥物治療頻率,甚至停藥[6]。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鮮有研究涉及。此外,我國現階段CBT在臨床尚處于起步階段,患者對單純的CBT接受程度并不高。故本研究將non-BZDs降階梯療法與CBT聯合應用于輕中度失眠癥患者,旨在為失眠癥的治療提供參考。
本研究為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將汕頭市中心醫(yī)院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睡眠亞專科門診接診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5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中關于失眠癥的診斷標準[6];(2)入組時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評分為 0 ~ 14 分,符合輕中度失眠癥的診斷標準;(3)年齡≥ 18周歲。排除標準:(1)伴嚴重器官病變、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唬?)伴躁郁癥、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癲癇等精神疾病;(3)妊娠及哺乳期婦女;(4)伴酒精依賴、藥物依賴;(5)需同時服用抗抑郁藥、抗精神藥物、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本研究經汕頭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學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采用non-BZDs降階梯療法,入組后給予佐匹克隆片(吉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H20053718,規(guī)格:3.75 mg)口服治療,18~60歲成人口服劑量為7.5 mg/d,年齡> 60歲口服劑量減半為3.75 mg/d,臨睡前0.5 h服用。服藥方法:(1)持續(xù)用藥階段:入組4周內,每周服藥3~5 d,4周用藥睡眠質量無改善(PSIQ評分下降 < 3分或上升),則更換為另一種non-BZDs—酒石酸唑吡坦(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40021,規(guī)格10 mg)口服治療,酒石酸唑吡坦劑量為:18~60歲成人口服劑量為10 mg/d,年齡 > 60歲劑量為5 mg/d,每周服藥3~5 d,直至達到睡眠質量改善的目的(PSQI下降 ≥ 3分或PSQI總分 < 7分)。換藥時逐漸減少佐匹克隆服用量,逐漸增加酒石酸唑吡坦用量,在2周內完成換藥。(2)減藥階段:維持2周良好睡眠后,進入減藥階段(減少non-BZDs藥物服藥頻率),當出現以下情況之一,以標準劑量服用non-BZDs:①預期入睡困難;②次日有重要的工作或事情;③上床睡眠半小時后仍舊無法入睡;④夜間覺醒后,半小時內無法入睡,且預期離起床時間>5 h。減藥階段持續(xù)8周。(3)停藥階段:持續(xù)8周減藥治療后,患者自覺能控制睡眠時,進入停藥階段:①預期入睡困難時候、次日有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上床睡眠半小時后仍舊無法入睡,服藥劑量從停藥階段的第1~2周,3~4周,5~6周,7~8周,non-BZDs藥物劑量分別為3/4、1/2、1/4、0階梯式降低。②夜間覺醒后,預期離起床時間 >5 h、3~4 h、2~3 h、< 2 h,藥物劑量3/4、1/2、1/4、0階梯式降低。停藥階段持續(xù)8周?;颊咦越邮躰on-BZDs降階梯療法后,每3~4周于睡眠亞??崎T診評估睡眠質量,醫(yī)師為患者制定用藥清單,詳細指導患者每個用藥階段的服藥方法。non-BZDs降階梯療法總計持續(xù)22周,包含4周用藥實現提升睡眠質量,2周維持良好睡眠質量,8周減藥階段,8周停藥階段,患者完成上一個階段治療后,才允許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治療。
1.2.2 研究組 在non-BZDs降階梯療法基礎上采用CBT,CBT在睡眠亞??崎T診獨立診室內開展,干預者為睡眠科醫(yī)師,CBT形式為面對面干預,共4次CBT,每周1次,每次持續(xù)時間約40~60 min。干預前簡要向患者說明CBT干預的目的、方式、原理,解答患者關于CBT的相關疑問,以提升其對CBT的依從性。CBT干預內容包含:(1)睡眠衛(wèi)生教育。指導患者睡前避免服用濃飲料、刺激性食物,劇烈運動,興奮性的思考、聊天、音視頻等行為;盡可能保持睡眠環(huán)境安靜、光線適宜,使用舒適睡眠枕,保持床鋪柔軟適宜,維持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準時上床培養(yǎng)睡意、定時起床;指導患者白天適當參與有氧運動,增加倦意,促進睡眠;夜間覺醒后,無需在意具體的覺醒時間,保持心態(tài)平和,繼續(xù)入睡等。(2)睡眠限制訓練。指導患者每日記錄夜間睡眠狀況,包含上床時間、起床時間、上床至入睡時間、夜間覺醒次數、夜間覺醒時間、日間功能狀況。臥床時間 = 起床時間-上床時間;睡眠時間=臥床時間-入睡時間-夜間覺醒時間。計算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L) = 睡眠時間/臥床時間,若SL > 85.0%,則漸進式地延長臥床時間10 ~ 15 min;若SL < 80.0%,則漸進式地縮短臥床時間10 ~ 15 min,直至將SL控制在80.0%~85.0%合理范圍[8-9]。若患者夜間睡眠時間 < 6 h,則允許患者日間中午小睡(30~45 min);若患者夜間睡眠時間 ≥ 6 h,則指導患者通過睡眠限制訓練的形式,逐漸增加夜間睡眠時間,并盡可能減少午間小睡,以維持夜間的睡眠質量。(3)睡眠認知調整。①客觀看待睡眠損害。指導患者客觀地對待經歷的失眠癥,尤其是失眠引起的日間疲乏、精力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等問題,強調睡眠時間 ≥ 8 h并不是絕對的,個體經歷失眠后存在生理代償調節(jié)機制,睡眠的目的是解除疲勞、保持心情愉悅,并非單純的足量睡眠后帶來的飽足感,指導患者逐步提升對失眠的耐受度,以良好的心態(tài)應對失眠問題。②睡眠信心調節(jié)。睡眠信心是指個體克服面臨睡眠困難的信心,良好的睡眠信心被認為是應對失眠問題的關鍵。指導患者減少對失眠問題的關注,將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工作或生活中,而不是陷入失眠引起功能損害、心境障礙的惡性循環(huán)內耗中,指導患者采用積極心理暗示等方式,增強應對失眠的信心。(4)放松訓練。放松訓練是從緊張狀態(tài)下松弛的一種練習,其有助于降低緊張、壓力體驗,減輕入睡困難、覺醒等神經系統(tǒng)控制的警覺性。①肌肉放松訓練。舒適的體位下,從上至下,依次對頭部、頸部、軀干、腰部、臀部、大腿、四肢等可控制的肌肉開展放松訓練,肌肉收縮5 s、放松 5 s為1個循環(huán),連續(xù)10個循環(huán),每日2~3次。②呼吸放松訓練。吸氣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吸氣過程,呼氣時將煩惱、焦慮情緒隨呼氣過程排除體外,每次3~5 min,每日2~3次。③正念放松訓練。指導患者靜坐,播放喜好的音樂,覺察當下負面想法、情緒、異常身體感覺帶來的不適感,轉移注意力至憧憬的環(huán)境中,如美麗的沙灘、廣袤的田野、溫馨的家庭,設想融入在憧憬的環(huán)境中,與之融為一體,身心舒適,體驗積極情緒變化的感覺,并與此前不適感進行對比,體驗二者的差異,學會情緒的控制及身心的放松。每次5~10 min,每日1~2次。
1.3.1 主觀睡眠質量 采用PSQI量表評價,該量表包含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等7個維度,得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對比時間為患者入組時、治療22周時。評價方法為向患者發(fā)放量表,按量表內容主觀評價。
1.3.2 客觀睡眠指標 采用華為榮耀手環(huán)6監(jiān)測患者的睡眠質量。通過監(jiān)測心率信號中的竇性心律間期序列和呼吸信號,采用希爾伯特-黃變換技術分析二者的相干度和互譜功率,后生成睡眠期間的心肺耦合動力學頻譜,該監(jiān)測方式與傳統(tǒng)的腦電波監(jiān)測方式有較好的契合度[10]。監(jiān)測參數包含睡眠時間、深睡眠比例、淺睡眠比例、快速眼動睡眠比例、夜間覺醒次數。對比時間為患者入組時、治療22周后,兩個時間點連續(xù)監(jiān)測2個夜間睡眠情況,所得數據取平均值。
1.3.3 治療22周時non-BZDs服用情況比較 記錄患者治療第22周時non-BZDs服用情況,包含足量服用藥物比例、減量服用藥物比例、停藥比例,以評價在22周的治療末尾,失眠癥患者擺脫non-BZDs依賴情況。足量服用藥物:第22周時服藥頻率 ≥ 3次,每次non-BZDs基本足量服用(3/4~1的標準劑量);減量服用藥物:第22周時non-BZDs服藥頻率< 3次,或non-BZDs服用劑量明顯下調(< 3/4標準劑量);停藥:第22周時,不借助non-BZDs,即可維持主觀良好的睡眠質量。評價方法:第22周時,要求患者記錄non-BZDs服用情況,報告給醫(yī)生。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 0.05。
在22周的觀察期內,對照組脫落3例(未能有效隨訪),主動退出4例,剔除2例(服用了其他藥物);研究組脫落2例,退出3例,剔除1例。對照組共36例,研究組共39例納入最終分析。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失眠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n(%)]
表1 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n(%)]
注:慢性失眠:失眠病程 ≥ 3個月;短程失眠:失眠病程 < 3個月。
基線資料年齡(歲)性別對照組(n = 36)37.75 ± 8.64研究組(n = 39)37.51 ± 9.04 t/χ2 0.117 0.022 P 0.907 0.822男女16(44.44)20(55.56)18(46.16)21(53.8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專大專及以上婚姻狀況未婚在婚離異/喪偶工作狀況無業(yè)就業(yè)中失眠類型慢性失眠短程失眠0.2800.869 10(27.78)13(36.11)13(36.11)9(23.08)14(35.90)16(41.03)1.0270.599 10(27.78)22(61.11)4(11.11)13(33.33)24(61.54)2(5.13)0.0330.855 5(13.89)31(86.11)6(15.38)33(84.62)0.2320.630 24(66.67)12(33.33)28(71.79)11(28.21)
研究組患者治療22周的PSQI量表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紊亂、催眠藥物、日間功能維度得分及總分低于對照組同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治療前后的PSQI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治療前后的PSQI評分比較(,分)
注:PSQI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
時間入組時t P組別對照組(n = 36)研究組(n = 39)22周時PSQI總分10.62 ± 1.74 10.67 ± 1.79 0.123 0.903 9.80 ± 1.52 9.06 ± 1.37 2.218 0.030對照組(n = 36)研究組(n = 39)t P睡眠質量1.53 ± 0.18 1.54 ± 0.19 0.234 0.816 1.36 ± 0.16 1.28 ± 0.13 2.385 0.015入睡時間1.47 ± 0.16 1.49 ± 0.17 0.524 0.602 1.33 ± 0.15 1.26 ± 0.12 2.240 0.028睡眠時間1.56 ± 0.20 1.57 ± 0.21 0.211 0.834 1.39 ± 0.17 1.30 ± 0.15 2.435 0.017睡眠效率1.58 ± 0.21 1.59 ± 0.22 0.201 0.841 1.50 ± 0.18 1.41 ± 0.16 2.292 0.023睡眠紊亂1.42 ± 0.18 1.41 ± 0.17 0.247 0.805 1.36 ± 0.15 1.28 ± 0.14 2.389 0.020催眠藥物1.64 ± 0.23 1.63 ± 0.25 0.180 0.858 1.58 ± 0.20 1.41 ± 0.16 4.079< 0.001日間功能1.42 ± 0.15 1.44 ± 0.16 0.557 0.579 1.28 ± 0.14 1.12 ± 0.11 5.526< 0.001
研究組患者治療22周時的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治療前后的客觀睡眠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治療前后的客觀睡眠指標比較()
時間入組時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P 22周時 對照組研究組t P睡眠時間/h 5.55 ± 1.14 5.62 ± 1.16 0.113 0.910 6.08 ± 1.22 6.74 ± 1.26 2.301 0.024深睡眠比例/%17.62 ± 2.46 17.55 ± 2.51 0.122 0.903 18.30 ± 2.58 18.54 ± 2.67 0.395 0.694淺睡眠比例/%70.45 ± 12.31 70.30 ± 12.42.0.053 0.958 69.30 ± 11.75 72.42 ± 12.65 1.104 0.273夜間覺醒次數/次1.68 ± 0.27 1.72 ± 0.29 0.617 0.539 1.34 ± 0.18 1.06 ± 0.14 7.552< 0.001
治療22周時,研究組患者足量服用non-BZDs比例低于對照組,停藥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輕中度失眠癥患者治療22周時non-BZDs服用情況比較[n(%)]
non-BZDs降階梯療法通過處方藥推薦的標準劑量服用,于4周左右尋找個體適宜的non-BZDs種類、服用頻率,短期內減輕失眠癥狀,改善睡眠質量;維持2周的用藥后,步入減藥階段,將規(guī)律的服藥頻率打破,設置服藥標準,以減少non-BZDs服用頻率;停藥階段,進一步階梯式的降低non-BZDs服用劑量,最終實現停藥的目的。由于個體對減藥與停藥的耐受程度差異較大,non-BZDs降階梯療法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實現終止藥物治療的目標[11-12]。
CBT是治療失眠癥的有效方式,張遠鳳等[13]前瞻性研究發(fā)現,持續(xù)3個月的CBT療法改善慢性失眠癥患者的失眠嚴重程度、睡眠質量成效優(yōu)于藥物療法。Zachariae等[14]對11項研究共1 460例失眠癥患者接受CBT的Meta分析顯示,CBT對于改善失眠嚴重程度、睡眠效率、主觀睡眠質量、入睡后覺醒、入睡潛伏期、總睡眠時間和治療后的夜間覺醒次數有顯著成效,且患者接受CBT的持續(xù)時間與改善效應有正相關性。CBT對失眠癥患者不僅有短期療效,而且患者掌握相關技巧后,長期堅持應用,可持續(xù)性改善睡眠質量,預防或減輕心境障礙。研究顯示,CBT聯合non-BZDs治療,失眠癥患者短期內睡眠質量提升效應更顯著,在獲得相對滿意的睡眠質量后,可逐步減少non-BZDs服用量或逐步停藥[15]。Morin等[16]在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中,將160例持續(xù)性失眠癥患者隨機分為CBT組與CBT聯合non-BZDs治療組,聯合治療組在6周(56.0%vs.43.0%)及6個月時(68.0%vs. 42.0%),失眠緩解率顯著高于CBT組。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22周的PSQI量表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紊亂、催眠藥物、日間功能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期。說明CBT聯合non-BZDs降階梯療法與non-BZDs降階梯療法相比,改善失眠癥患者主觀睡眠質量的療效更佳。CBT可協(xié)助患者建立與失眠有關的正確認知行為,減輕失眠引起的負面心理,提升睡眠質量,減少失眠關聯功能損害。non-BZDs通過與γ-氨基丁酸A型受體上的特定受體位點結合發(fā)揮作用[17],在縮短入睡時間、維持睡眠時間、減少覺醒次數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兩者可能通過獨立的途徑發(fā)揮改善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功能。多導睡眠圖是評價睡眠狀況的金標準,但由于對監(jiān)測場所、監(jiān)測技術要求較高,且多電極安置可引起患者心理不適,影響睡眠質量,在臨床普及度不高。手環(huán)佩戴方便、輕薄、無電極、價格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現已逐漸用于睡眠質量的客觀評估[18-19]。本研究發(fā)現,研究組患者治療22周的睡眠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夜間覺醒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CBT聯合non-BZDs降階梯療法,對于失眠癥患者的客觀睡眠質量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僅采用non-BZDs降階梯療法雖強調了在維持良好睡眠質量一定時間后,逐漸減少服藥頻率與服藥劑量,甚至停藥,但在戒斷過程中易引起失眠反彈,導致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CBT聯合non-BZDs降階梯療法,或存在2種獨立的睡眠調節(jié)機制,對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提升效果更好。
non-BZDs是治療失眠癥的常見藥物,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頭痛、頭暈、嗜睡)、消化系統(tǒng)(惡心、嘔吐)、口腔黏膜(口干、口苦)等不適反應。此外,長期應用non-BZDs可引起藥物依賴性、耐藥性,藥物殘留可導致運動功能失調、認知障礙等不良反應,有損患者身體健康[20]。因此,non-BZDs常用于短期內失眠癥狀的迅速改善,在維持一定時間的良好睡眠質量后,減藥與停藥是必然的選擇,尤其在年輕的失眠癥患者中,更應注意non-BZDs藥物戒斷的問題。本研究發(fā)現,研究組患者治療22周時,non-BZDs藥物足量服用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停藥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CBT聯合non-BZDs降階梯療法有助于實現輕中度失眠癥患者對non-BZDs的戒斷。這與輕中度失眠癥患者經CBT維持了較好的睡眠質量,應對睡眠的信心與能力增強有關。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樣本數量較小,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此外,客觀睡眠質量評價方面,選擇了手環(huán)監(jiān)測,監(jiān)測可靠性不及多導睡眠監(jiān)測儀;最后,non-BZDs降階梯療法治療輕中度失眠患者,缺乏相關參考,相關方案存在優(yōu)化空間。
綜上,與僅采用non-BZDs降階梯療法相比,CBT聯合non-BZDs降階梯療法治療輕中度失眠癥患者,患者的主觀、客觀睡眠質量改善效果更好,對non-BZDs戒斷效果更好,值得臨床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