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軍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1201)
自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以來,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的各類學習活動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下稱“思政課”)是向廣大青年學子傳遞黨和國家意志的重要路徑,以思政課堂為載體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及時了解、準確把握中國社會建設發(fā)展的新動態(tài)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國家與自身建設中提出的新思想、總結的新論斷(1)蒲清平,王雪婷,漆鈺:《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意蘊與實踐進路》,《高校輔導員學刊》2023年第2期,第2頁。。如何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提升自身意識形態(tài)工作成效、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鑄魂效能值得高校深思。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有劃時代體系的內容均產生于該體系所處時期的需要(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5頁。。高校思政課也是如此,其教學內容受特定時代背景和相應文化土壤的催化而產生,并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更新。因此,高校思政課必須時刻關注時代發(fā)展、優(yōu)化教學內容設計,圍繞國情世情及時將黨的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教學,通過課程教學闡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的經(jīng)驗與規(guī)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囊括多門課程,課程內容在動態(tài)變化的同時保持了高度的內在一致性,二十大精神在為高校思政課帶來創(chuàng)新之變的同時維護了課程的統(tǒng)一性,讓思政課更具時代感與現(xiàn)代性。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決策部署全面、系統(tǒng)且符合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二十大總結、提煉的理論與實踐成果正面且有力地回應了人民之問與時代之問。二十大精神不僅是高校思政課必須深入探索、廣泛宣傳的內容,更有效推動了思政課內容的延展與創(chuàng)新,它從內在機理上將思政課程內容的原理、框架與歷史規(guī)律串聯(lián)起來,讓高校學子得以立足時代發(fā)展的宏觀視野,全面把握各思政課所教授的知識。
思政課不僅具備一般課程的知識傳授功能,還肩負著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等職能,是集教育、文化、政治屬性于一體的綜合性較高的課程(3)龍曉燕:《以“三個自覺”深入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23年第1期,第13頁。。因此,高校思政課需要關注中國社會結構、政治實踐與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堅持不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黨的二十大精神能夠為高校思政課提供先進的理論武裝,高校思政課只有全面融入二十大精神,才能保證教學內容跟得上黨的思想理論發(fā)展步伐,才能提升高校思政課用馬克思主義說服人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優(yōu)越性,使其自覺擁護黨的領導、主動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觀點、新理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把握的關鍵性內容,而二十大精神本身所蘊含的教育意義、歷史意義與政治意義又恰恰是思政課必須向受教育者傳達轉述的核心內容。二十大精神的融入有利于彰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是引導課程教學不偏航、不走樣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動高校切實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要使命的得力舉措。
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角度來看,高校思政課無論怎么講,最終都要將著力點放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最為顯性的教育目標是帶領學生客觀認識世界局勢之變,使學生自覺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規(guī)范自身的認知與行為,樹立起社會主義集體信念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不難體會,從價值目標的維度來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與高校思政課具有深層的契合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了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進一步闡明、強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與高度價值。二十大報告還基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全局、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計提出黨的核心任務,為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發(fā)展擘畫出長遠圖景。將二十大精神滲透于思政課課堂,有利于深化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發(fā)展的崢嶸歲月與光輝前景的認識,有助于強化學生群體的政治認同感與民族凝聚力、幫助其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歷史意義,從而激勵更多青年學子以堅定的民族自信心與歷史責任感奮發(fā)圖強、踔厲奮進。
“三個全面”是習近平同志為指導全黨全國學習二十大精神而提出的具體學習要求,它包含了在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過程中同樣需要堅持的三個方面。首先是“全面學習”,主要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原本、深入地學習二十大報告,系統(tǒng)掌握報告的慣用體例、核心內容和關鍵問題,全面領會其中精神;二是要立足于長時間針對二十大精神展開全面學習,將二十大報告與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往屆全國代表大會報告融會貫通,在拓展學習覆蓋面的同時提升學習的系統(tǒng)性;三是要回歸思政課本身,全面把握各門課程的內容、體系和教學要求,為二十大精神的科學融入鑄牢基礎。其次是“全面把握”,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重中之重是讀懂大會報告的核心問題、領會報告的精神內涵。對此,要把握好整體中的局部、全面中的重點,在秉承循序漸進原則的同時遵循科學認知規(guī)律,以核心問題為切入點深入拓展,逐步形成以點帶面、點面互促的融入模式。最后是“全面落實”,脫離實踐的理論沒有價值,只有通過全面、有力的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才能夠彰顯出自身的歷史意義與寶貴價值。高校思政課對二十大精神的學習不能局限于理論層面,還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出臺有效方案,分層次、有計劃地推動二十大精神在課程教研中的滲透;二是要發(fā)揮實踐教學在思政課中的重要作用,借助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切身感受新時代十年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在知行合一中深化學生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理解,在學生群體中厚植責任意識與家國情懷。
二十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與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提出了“五個牢牢把握”,為全黨全國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提供了科學指引,也為二十大精神走進高校、走進思政課堂明確了整體要求與根本遵循(4)黨軍生:《黨的二十大中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問題導向、路徑探析》,《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第123頁。。為回應“五個牢牢把握”指示的教學要求,高校思政課要加強教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新時代十年中國社會發(fā)生的偉大變革,從社會的巨變中領悟時代發(fā)展對團結奮斗精神的肯定、明確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幫助學生看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促進偉大“中國夢”實現(xiàn)、推動民族復興進程中的獨特優(yōu)勢。為確保二十大精神的融入效果、講清“五個牢牢把握”的精神實質,高校思政課有必要對“五個牢牢把握”所涉及的五個方面的內容展開系統(tǒng)講解,向學生全面介紹每一個“牢牢把握”的內容指向、達成目標和提出背景,幫助學生學懂悟透其中內涵。此外,有必要對“五個牢牢把握”的五個方面內容進行系統(tǒng)梳理,講清楚各方面內容間的邏輯關系,為學生讀懂二十大報告關鍵內容、領會二十大精神核心內涵奠定基礎。
“九個深刻領會”是社會各界全面學習、準確領會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指示,它從理論與實踐、現(xiàn)實與歷史等視角系統(tǒng)闡釋了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應當堅持的原則和必須重視的問題?!熬艂€深刻領會”實踐色彩強烈、時代感鮮明,所涵蓋的九個方面內容緊扣新時期發(fā)展的主題、主線,立足時代發(fā)展需求,具體闡述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部署和建設目標,分析了黨和國家建設的新規(guī)劃、新思路,為未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遵循(5)李佳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重思考——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研究》,《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年第3期,第2頁。。高校要以幫助學生達成“九個深刻領會”為目標確立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內容側重,引導學生了解二十大主題,熟悉黨和國家過去五年的發(fā)展成果、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本質要求和新時代黨的使命任務。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每個“深刻領會”的內涵,以此為基礎系統(tǒng)學習“九個深刻領會”指向的內容,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同步探索二十大精神。要以“九個深刻領會”為指導精心篩選思政課核心內容與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全方位把握未來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的整體目標與具體戰(zhàn)略,強化青年學子投身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助力民族復興的決心與信念。
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社會環(huán)境、校園氛圍、教師與學生的思想觀念等因素都可能對思政課教學效果產生影響(6)趙義良:《全面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第3頁。。對此,相關行政部門及高校各院系要首先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二十大精神與思政課的有機結合,在優(yōu)化思政課政策與環(huán)境支撐的同時為促進二十大精神的融入創(chuàng)造更多便利。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思政課的融入不僅要體現(xiàn)在教育內容、方法與目標的轉變上,更要體現(xiàn)在思政工作大格局的構建上。高校所開設的各類課程必須與思政課同向同力,讓思政育人工作穿插滲透于高校各學科教育的全過程中。高校應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以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作為宣教介體,將二十大精神全面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全生命周期內,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格局。高校還需著力打造“大思政”協(xié)同育人機制,將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場域由課堂拓展到校園活動乃至社會活動體系中。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必須主動加強與校內行政、學工、文宣等部門的合作,將思政教育與校園各職能板塊牢牢綁定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育人圖景上,構建起全員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思政課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思政課建設的主要承擔者,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與政治素養(yǎng)決定了二十大精神在思政課中的融合深度(7)張正清:《增強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針對性、有效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第16頁。。思政課教師必須堅守“育人先育己”的教育理念,懷揣高度的教育使命感,將學習與宣傳二十大精神落實在自身工作的方方面面。黨的二十大報告蘊藉深沉、立意深遠,思政課教師必須學精學全其內容、吃準吃透其內涵,為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第一,要依托于集體備課機制敦促思政課教師爭做二十大精神的“領學者”,為全體思政課教師提供精讀原文、交流感想的工作條件與備課環(huán)境,加深教師對二十大報告內容的領會程度。第二,要借助集體備課機制鼓勵思政課教師樂做二十大精神的“好學者”,促進思政課教師立足自身專業(yè)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在思想的交流激蕩中找出將集體學習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的有效方式。第三,要利用集體備課機制將思政課教師培養(yǎng)為二十大精神的“會學者”,通過群策群力、交流研討,引導全體思政課教師在學深悟透二十大精神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認知框架,將二十大報告中的理論知識與思想內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教師必須講清楚、講透徹思政理論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原理(8)何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要點與方式初論》,《思想理論教育》2023年第3期,第68頁。。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努力強化自身的理論水平與專業(yè)技能,還要有意識地提高學術研究能力,為教研一體化思政育人體系的構建注入專業(yè)驅動力。教師要以教研成果優(yōu)化思政育人體系,強化思政知識的學理性,以學術引領教學,深度串聯(lián)教學與科研,切實彰顯出思政課講道理的學科本質。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必須將著力點放在學理性分析上,在夯實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建構融合體系。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學術研究水平與較強的理論轉化能力,才能夠深度理解、精準把握二十大報告各部分內容的內涵實質和深層聯(lián)系并以此為遵循展開思政課理論創(chuàng)新。同時,教育工作者需要對黨的二十大所提出的新視角、新觀點以及新理論進行專業(yè)化研究與闡釋,在理論課教師、專家學者、科研工作者的合作探討中拓展二十大精神研究縱深,借助學術研究清楚闡明黨的政治優(yōu)勢、制度優(yōu)勢與情感優(yōu)勢,并從種種優(yōu)勢中演繹推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優(yōu)勢,總結沉淀出符合新時代話語范式的思政知識體系。此外,還要激發(fā)思政課教師的鉆研精神,讓他們都能夠葆有創(chuàng)新思政理論、回應時代議題的理論儲備與情感內驅力,鼓勵教師以科研與學術視角關切熱點、捕捉痛點,為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提供理論支持。
為進一步強化思政課的理論闡釋力與價值引領力,高校必須拓寬思政教育教學載體,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搭建起交流情感、傳遞知識信息的橋梁,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教育氛圍,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積極性。要增拓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的路徑,采用符合青年學子認知規(guī)律與興趣喜好的教學方式開展理論宣傳。高校應在拓展校外實踐基地上下足功夫,充分整合本地紅色景點、文化紀念館、歷史博物館、模范社區(qū)等育人資源,打造出與傳統(tǒng)課堂功能互補、形態(tài)各異的“第二課堂”,進一步拓寬思政育人載體,將二十大精神滲入到教學工作介體中,使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觀察、思考二十大精神在社會層面的映現(xiàn)。此外,在數(shù)字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區(qū)塊鏈等技術工具對高校育人工作的介入不斷加深。高校思政課必須強化技術賦能,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模式,彰顯出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時代價值。高校要在思政教學的方式方法上主動迎合大學生的信息獲取習慣,利用新媒體、虛擬現(xiàn)實、元宇宙等多樣化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思政育人內容,以生動、真實的內容引發(fā)學生的共情體驗,幫助學生在情感共鳴中實現(xiàn)知識水平與道德情操的雙重提升。
高校思政課是由六門獨立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體系中各門課程間既有鑄魂育人、傳道解惑的共性,也存在目標、內容與規(guī)劃上的差異。這就要求二十大精神在思政課中的融入必須兼顧“整體”與“局部”?!罢w”指的是對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必須全面覆蓋思政課整個課程體系,高校要盡早制定有利于促進二十大精神融入的總體教學規(guī)劃;“局部”指的是在統(tǒng)籌規(guī)劃之外,還必須尊重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自身的教學規(guī)律,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找準二十大精神融入的切入點、明確二十大精神在不同思政課堂的融入側重。
舉例來說,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要明確課程自身定位、完善教學內容設計,概括、凝練、有針對性地從二十大報告中篩選融入內容,要避免生搬硬套和填鴨式知識灌輸,具體展示在黨的領導下各地區(qū)、各民族取得的發(fā)展成果,力求在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同時強化其責任意識與道德情操;二是要深入講解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二十大報告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相關內容,在提升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同時堅定其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心。再如,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時要注意以大歷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同時,重點講解二十大報告中涉及“實踐發(fā)展”的內容,講清楚“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要怎樣才行?”的重大論題。幫助學生明確,馬克思主義只有融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立足當代中國發(fā)展實際才能煥發(fā)生機、永葆活力。再如,二十大精神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時則要重點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要深入學習二十大報告,著重挖掘其中的原理性要素。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在黨和國家建設中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這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鮮明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二十大精神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與思想統(tǒng)一性,深挖二十大報告中的原理性要素不僅有利于二十大精神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中的有機融入,還能為二十大精神在其它課程中的融入提供理論支撐。二是要重點講解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兩個結合”的內容,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絕非教條而是開放發(fā)展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黨分析和解決中國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問題的指導思想和強大理論武器。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代大學生了解新時期中國社會發(fā)展動向、領會我黨創(chuàng)新理論思想精髓并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與“兩個維護”的重要契機。作為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向廣大青年學子傳遞優(yōu)秀文化與先進思想的天然優(yōu)勢,是大學生群體接受黨的二十大精神熏陶的前沿陣地與精神港灣。高校應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加強教學設計,積極推動二十大精神在思政課堂的科學滲透與有機融入,引導學生領會黨的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激勵更多青年人投身新時代國家建設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