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芻議

2023-05-13 09:16:45羅毓平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淮南子利民史觀

羅毓平

(百色學院 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在道家學術史上獨樹一幟,反思其基本內容、歷史作用、理論意義,或可裨益于理解道家哲學的發(fā)展以及思考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

一、《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內容辨析

《淮南子》指出:“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盵1](P921)(《淮南子·氾論訓》。下引此書只注篇名)此番議論集中道出《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基本內容,“利民”是國家治理活動的根本原則,應被自覺貫穿于政令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

該史觀的基本內容是治國的根本原則,治國便是該史觀基本的客觀前提。由于戰(zhàn)國、漢朝時王朝與諸侯國并存,并且主持寫作《淮南子》的劉安是漢朝諸侯之一的淮南王,因此有必要明確“治國”的“國”指漢朝的諸侯國抑或漢朝帝國? 但僅從該史觀基本內容本身還難以厘清這一問題,須做進一步考察。

《史記》載,“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2](P687)?!稘h書》說:“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shù)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時武帝方好藝文……。初,安入朝,獻所作《內篇》,新出,上愛秘之?!盵3](P461)有二十一篇內容的“《內書》”即“《內篇》”,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淮南子》”。從這兩則史料可知,淮南王劉安是在建元二年首次入朝,覲見當時的皇帝漢武帝,并呈獻自己主持寫作的《淮南子》。《淮南子》的寫作、成書時期當在漢武帝即位后的次年到第三年這一年內。漢武帝剛即位,淮南王劉安就組織學者迅速寫成《淮南子》,呈于漢武帝,用意何在? 且看《淮南子》的有關說法:“逮至當今之時,天子在上位,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獻其智,遠者懷其德,拱揖指麾而四海賓服,春秋冬夏皆獻其貢職,天下混而為一,子孫相代,此五帝之所以迎天德也。”[1](P497)(《覽冥訓》)《淮南子》在肯定漢初政權建設成就積淀的基礎上,稱頌了英明“天子”漢武帝治下的盛世。況且《淮南子》還說:“故著書二十篇,則天地之理究矣,人間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備矣?!盵1](P1454)(《要略》)《淮南子》認為本書的宗旨是系統(tǒng)論證“帝王之道”??梢?《淮南子》意在為漢朝皇帝提供“帝王之道”,則《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中“治國”的“國”指的是漢朝帝國,而不會是漢朝的諸侯國。這也就可以理解漢朝皇帝武帝對《淮南子》的“愛”。

“治國”的“國”指的是漢朝帝國,漢初的諸侯問題、劉安的政治閱歷以及其父的政治教訓三事可謂政治上的關鍵原因。漢初諸侯問題的實質是諸侯權威脅皇權的問題,景帝用兵平息“七國之亂”,順勢廢除諸侯的自主治國權而加強朝廷管理諸侯國的能力,這些行為標志著漢初諸侯問題的基本解決。到了接續(xù)漢初的西漢鼎盛時期,在武帝初年淮南王劉安主持寫成《淮南子》并獻之于武帝。假如《淮南子》主要是為諸侯國的政權利益辯護,那么劉安就有為“七國之亂”翻案、對抗朝廷的重大嫌疑;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弱。但應注意,“七國之亂”發(fā)生時,不屬于這七國的淮南王國之侯王劉安,已發(fā)兵響應“七國之亂”,因將兵者轉而聽命于朝廷,才使得次年“七國之亂”被平定后劉安能夠依然如故??墒歉鼞⒁?劉安從七八歲到十五六歲做了八年的阜陵侯,再從阜陵侯任上被轉立為淮南王,到他主持寫成《淮南子》并獻之于武帝時,他做淮南王二十四五年,他的政治閱歷共有三十二三年。《淮南子》被獻給武帝之時,“七國之亂”已結束十三四年,劉安的年齡在四十歲左右,他不會沒有反思自己的政治閱歷而有所悟。況且劉安的父親老淮南王劉長在領地內儼然以皇帝自居,謀反事發(fā)導致被廢淮南王,絕食而死。雖然父親死時劉安只有五六歲,但他后來應當漸漸知道父親這些事。父親的政治教訓,以及淮南王劉安的領地僅是父親的三分之一,這足以使“七國之亂”結束時二十六七歲的淮南王劉安在以后的歲月里大受觸動,對自己實際上參加了叛亂而心有余悸,以致選擇服務于朝廷,進而《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中“治國”的“國”被定位于漢朝帝國。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中“治國”的“國”是指漢朝帝國而不是漢朝的諸侯國,則“民”乃漢朝的人民,當然包括漢朝諸侯國直接管轄的人民。

那么該史觀的價值目標是什么,或者說,“利民為本”的“本”是什么價值目標的“本”? 該史觀認為“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即“利民”是“治國”的“本”,并不是說“利民”是“治國”的價值目標。顯然,從該史觀基本內容中無法直接看出“本”是何價值目標之“本”。且看《淮南子》的相關闡述:“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盵1](P685)(《主術訓》)這里,“本”的邏輯生長關系是:“食”→“民”→“國”→“君”,“食”“民”“國”依次作為“本”而形成“本”的一個三級序列,最終支持著“末”——“君”?!懊瘛睘椤皣北?“國”為“君”本,因此《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將“利民”作為“治國”之“本”,其終極的價值指向就是“君”的利益或“利君”;“利民為本”的“本”終歸是“利君”的“本”。結合該史觀中“國”“民”的涵義,具體來講,“利民為本”的“本”當為“利于漢朝皇帝”這一價值目標的“本”。

“民”“國”“君”是《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基本范疇,而用以經緯之者是道家黃老思想。黃老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形而上學特征,該思想的本體論認為“道”是天地萬物之存在的本原、本體;另一方面是理論重心特征,該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將這一形上性質的“道”向形下展開于社會政治領域而形成“帝王之道”?!痘茨献印匪枷氲闹饕卣饕彩沁@兩方面。如,《淮南子》指出:“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揭灾?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之飛,日月以之明,星歷以之行,麟以之游,鳳以之翔,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盵1](P2-5)(《原道訓》)“無為者,道之體也”[1](P1030)(《詮言訓》),“君道者,非所以為也,所以無為也”[1](P1012)(《詮言訓》)?!痘茨献印贰袄駷楸尽笔酚^是《淮南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屬于黃老思想。《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利民→利君”這一完整的價值進展過程能夠合理形成,在于該史觀遵循的論證層次如下:萬物本原、本體“道”→“道”的“無為”性→“無為而治”的治世方略→“利民而利君”。這就以道家黃老思想為指導將“民”“國”“君”三個基本范疇編織成理論體系。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以道家黃老思想為指導,在大一統(tǒng)國家的視域里觀照帝王的利益,確立“利民為本”的基本觀點,將“民”“國”“君”三者的利益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二、《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歷史作用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在漢初和唐前期凸顯著重大的歷史作用。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作為漢初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內容,有效支持著朝廷恢復社會經濟、化解階級斗爭問題戰(zhàn)略方針的實施,使朝廷得以完成建立鞏固政權、恢復發(fā)展經濟的歷史任務。建元二年,淮南王劉安奉獻《淮南子》給漢武帝,此時已是西漢中期的武帝初年,但《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理論化了漢初一以貫之的“與民休息”政策思想,尤其是系統(tǒng)概括了漢初逐漸自覺以黃老思想為政治理念過程的思想成果,因而該史觀是漢初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內容。漢初以“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輝煌謝幕,“文帝本修黃、老之言”[4](P96),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馳以利民”[3](P33),始終利民,厲行節(jié)儉;“孝景遵業(yè)”[3](P38),景帝遵循著文帝實行的利民原則,而且將黃老思想確立為治國理念?!拔木爸巍贝蟠蟮靡嬗谖牡?、景帝推崇黃老思想,而“文景之治”與黃老思想之間的橋梁、紐帶是蘊涵著《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與民休息”政策,可見《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實際上的豐功偉績。

唐前期,唐太宗“貞觀之治”標志著唐朝的初步強盛,唐玄宗“開元盛世”則是唐朝的極盛時期,兩者均受《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深刻影響。

唐太宗在哲學上持道家的道本原觀,如,“他在《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中說:‘然則大道之行,肇于邃古,源出無名之始。’”[5](P38)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張民本思想,強調“君依于國,國依于民”[6](P6026);在政策上不奪農時、輕徭薄賦、賑濟災民等。唐太宗這些相互貫通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政策,為“貞觀之治”的形成提供了上層建筑的關鍵保證。他的為政理念與《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相一致,而他也十分了解該史觀的基本內容,皆因他注重以史為鑒,對荀悅所著的西漢史書《漢紀》頗為熟悉。《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唐太宗“貞觀之治”依次存在著濃郁的因果關聯(lián)。

約開元十三年唐玄宗開始注疏《老子》,開元二十年完成,把即位以來倡導的治國原則“至道”明確化為道家的“道”。無疑,唐玄宗用以創(chuàng)建“開元盛世”的指導思想本于《老子》,但是,大唐“開元盛世”的政績顯然不能歸因于“小國寡人”的《老子》社會理想。如果充分注意到唐玄宗注重反思歷史上的為政經驗這一點,則漢初黃老思想鼎盛于朝野而有“文景之治”,這種因果關系所透射出的《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光輝,應當被唐玄宗所看到。進而,唐太宗得以造就“貞觀之治”的政治理念與《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一致性及其示范作用,也必然受到唐玄宗的重視。如,開元年間,唐玄宗的經濟政策很是惠民?!伴_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在制書中說:‘人惟邦本,本固邦寧,必在安人,方能固本?!盵7](P277)因此,唐玄宗“開元盛世”的指導思想與其說本于《老子》,不如說基于《淮南子》的“利民為本”史觀。

中國古代社會自漢初以降的治世里,《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精神清晰可辨,尤其是漢初和唐前期,其歷史作用卓然顯現(xiàn)。大一統(tǒng)國家的存在提供、支持了《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國家界域。漢朝大一統(tǒng)國家的存在提供了《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國家界域;而中國古代社會自漢以降絕大部分時代的國家是大一統(tǒng)國家,這就支持了該史觀的這種大一統(tǒng)國家界域,延續(xù)著該史觀得以發(fā)揮歷史作用的基本歷史前提。

大一統(tǒng)國家的皇帝關鍵地保證了《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實施?!痘茨献印贰袄駷楸尽笔酚^最終的價值指向是大一統(tǒng)國家皇帝的利益;事實上以該史觀作為治國方略的大一統(tǒng)國家的皇帝必然是事實上認同該史觀這一最終的價值指向,認為用該史觀就能夠最大化地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大一統(tǒng)國家都實行中央集權制的政府管理形式,皇帝以《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治國,就會確保該史觀的實施。這時皇帝的治國動機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該史觀的成效,盡管歷史的發(fā)展并不取決于個人的動機。遇到勵精圖治的皇帝,該史觀的成效則較為顯著?!拔木爸巍敝?漢文帝多次告誡百官須勸課農桑;漢景帝將漢高祖制定的十五稅一變成三十稅一,稅率降低一半?!柏懹^之治”中,唐太宗在切實賑災的同時,為節(jié)約行政費用而并省了很多州縣,將中央部門的官員由兩千多人精簡到六百多?!伴_元盛世”形成前,唐玄宗在開元年間前七年里先后任用姚崇、宋璟作宰相,姚崇、宋璟都能直言諫諍、補救缺政,最終唐朝在開元八年、九年進入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正由于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開元年間的唐玄宗這樣的勵精圖治,才有了《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實施及其歷史作用的凸出體現(xiàn)。當然,遇到貪圖安逸的皇帝,《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就黯然失色,唐玄宗天寶年間的情況便是如此。

三、《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理論意義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歷史作用雖然取決于非觀念的歷史因素,但該史觀自身的理論意義乃關鍵的內因。

(一)《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逆轉了道家原典《老子》的史觀趨向

《老子》指出:“小國寡人,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盵8](P307-309)(《老子·八十章》)道家原典《老子》哲學這種“小國”史觀趨向,是身處春秋后期的老子對當時諸侯國兼并戰(zhàn)爭這種社會政治問題進行反思而得到的一種答案,代表著當時時代的一種聲音。春秋時代,中國社會開始了第一次大轉變,幾百個小侯國兼并成七個大侯國和十幾個較大侯國。老子反對這種兼并戰(zhàn)爭,認為它嚴重違背了天地萬物本原、本體“道”的“無為”性而造成民眾的疾苦,如他說:“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盵8](P292)(《老子·七十五章》)他主張“無為而治”,具體到對國家的態(tài)度上就是要實行上古樸素時代那樣國小、人少、結繩記事的生活狀態(tài)?!独献印愤@一史觀的理論重點和國家理想基于周王朝的諸侯國這種“小國”,雖然沒有明確反對當時日益衰落的周王朝這種“大國”。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將上述《老子》史觀的“小國”趨向轉換為“大國”?!痘茨献印贰袄駷楸尽笔酚^得以形成的時代條件與上述《老子》史觀的大為不同。前文已述,《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是漢初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內容。漢朝是大一統(tǒng)國家,皇權是政權的樞紐;盡管漢初先后發(fā)生異姓諸侯嚴重威脅朝廷權威、同姓諸侯“七國之亂”問題,以及南部以趙佗為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割據(jù)政權問題,但它們都在漢初被逐漸較為妥善地解決了。在漢初這種政治氛圍中形成的《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其國家趨向是漢朝這種“大國”而不是漢朝的諸侯國這種“小國”。因而,該史觀至少事實上順應了戰(zhàn)國時已顯端倪的、秦朝以來天下大一統(tǒng)的歷史潮流。戰(zhàn)國時期經濟的發(fā)展加劇了諸侯國的兼并,七雄產生,到了戰(zhàn)國末期七雄中的秦國迅速強大,建立起大一統(tǒng)的秦朝帝國而結束戰(zhàn)國時期,天下重新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局面。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政治狀況反映在思想界,形成戰(zhàn)國末期諸子學說合流的形勢,它們合流于謀劃即將出現(xiàn)的天下重新大一統(tǒng)局面的格局。這一諸子學說合流之勢置身于秦朝這一現(xiàn)實的大一統(tǒng)國家,卻被其鉗制思想的嚴刑峻法而嚴重阻滯。秦滅漢興,漢初統(tǒng)治者深知漢朝的建立乃由于秦朝暴政,且清楚當時正面臨著建立鞏固政權、恢復發(fā)展經濟兩大任務,以及要探索治國之道,因而漢初法律較秦朝禁網疏闊,被短暫的秦朝壓制的諸子學說合流之勢便應運復興。漢初諸子學說爭鳴的主題是統(tǒng)一的天下該如何發(fā)展,完全取代戰(zhàn)國末期諸子學說所持的該如何統(tǒng)一天下的主題。這時《老子》史觀的“小國”趨向已不合時宜?!痘茨献印贰袄駷楸尽笔酚^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條件下產生的,其國家趨向是漢朝這種“大國”而不是漢朝的諸侯國這種“小國”,就必然自覺地順應天下大一統(tǒng)的歷史趨勢,而并非被歷史所裹挾盲目地順從“大國”政治。大一統(tǒng)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是中國歷史自古以來表現(xiàn)出的一種理勢規(guī)律,它在《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中得以映現(xiàn)和預測。

(二)《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拓展了《老子》的理論空間

春秋后期《老子》的誕生客觀上標志著道家思想及其文化的形成,《老子》史觀的“小國”趨向便是道家原典的史觀特征。從先秦到漢初,道家主要以黃老、老莊這兩個學派存在。老莊學派史觀沿著《老子》史觀的“小國”路徑行進,向往上古素樸社會;而黃老學派史觀與之正相反對,主張以道法結合的刑名法術來治國,到漢初則主要表現(xiàn)為“帝王之道”。黃老學派在漢初達到鼎盛狀態(tài),其扛鼎之作是《淮南子》,《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是《淮南子》“帝王之道”史觀的基本內容,因而代表著黃老學派的基本史觀。換言之,自道家創(chuàng)立以來,其史觀路向的轉變表現(xiàn)在黃老學派中,而《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代表著這一轉向的基本內容,是對《老子》理論空間的拓展,標志著道家哲學的發(fā)展。

從春秋后期到戰(zhàn)國末期,諸侯國兼并戰(zhàn)爭之風愈演愈烈,天下重新統(tǒng)一之勢越來越明顯,而老莊學派距此歷史的必然且行且遠?!独献印贰靶笔酚^是身處春秋后期的老子厭惡兼并戰(zhàn)爭、力圖恢復社會秩序而闡述的為治之道。其時周王朝開始衰落,它尚可算作辭官歸隱的老子對周王朝的一種政治勸誡,盡管在今天看來因其摒棄文明的思想基調而無法實行??墒侵?先秦老莊學派面對愈演愈烈的兼并戰(zhàn)爭看不到或忽視天下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統(tǒng)一的必然趨勢,從總體上講一味堅持《老子》史觀的“小國”理想,對道家哲學內部的另一種史觀——黃老學派史觀所主張的刑名法術厭惡有加,這就主動將自己游離出社會現(xiàn)實、走向純粹的精神超越而與真正的理論創(chuàng)新無緣。在先秦老莊學派中看道家史觀,道家史觀因對歷史現(xiàn)實的演變無意義而走進死胡同。

在只有十五年的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下,老莊、黃老學派均飽受摧殘而無從為繼。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是漢初意識形態(tài)重要內容的哲學化,自覺地將《老子》史觀的“小國”趨向逆轉為“大國”,反映了秦朝以來天下大一統(tǒng)的歷史局面和趨勢,拓展了《老子》的理論空間,使道家哲學得以發(fā)展?!痘茨献印贰袄駷楸尽笔酚^對《老子》理論空間的拓展,即對道家哲學的發(fā)展,是對老莊學派反其道而行之,將《老子》的形上學向形下展開于天下大一統(tǒng)的歷史局面和趨勢,使《老子》哲學與社會政治發(fā)生新的關聯(lián),進而使之與社會政治相結合?!痘茨献印贰袄駷楸尽笔酚^的這種做法承續(xù)了黃老學派的經世精神,在道家哲學內部彌補了《老子》史觀、老莊學派史觀的致命缺陷。戰(zhàn)國早中期,黃老學派已經形成,此后其史觀一直致力于以法治國理論的闡釋,這在戰(zhàn)國時期適應了諸侯爭霸的時代需要。漢初,黃老學派史觀在先秦諸子思想“復興”的氛圍中,不再像戰(zhàn)國時期那樣服務于諸侯爭霸并提出天下大一統(tǒng)的理想。漢初黃老學說集大成者《淮南子》指出,“先王之制,不宜則廢之”[1](P921)(《氾論訓》)?!耙恕?政治制度應當適宜于時代的需要,是《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基礎理論,這就汲取了春秋戰(zhàn)國那些諸侯國的歷史教訓,把天下在秦朝重新實現(xiàn)的大一統(tǒng)局面,以及秦朝以來天下大一統(tǒng)的歷史趨勢與黃老學派史觀一貫的以法治國理論、漢初建立新法制的政治舉措相融通。從而,《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在道家哲學的框架內變革了《老子》史觀,使《老子》的形而上學脫離“小國”方向而支持“大國”方向,使《老子》史觀摒棄文明、回歸古代的理念讓位于《淮南子》史觀中的尊重文明、立足現(xiàn)實,將黃老思想推進到新的高峰,也就使得道家哲學與時俱進而獲得新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淮南子》對黃帝之治的推崇也屬于《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當屬托古論今?!痘茨献印分^:“昔者黃帝治天下,……別男女,異雌雄,明上下,等貴賤,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歲時孰而不兇,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1](P476-477)(《覽冥訓》)《淮南子》認為黃帝之治是成功治世的典范,其關鍵在于黃帝引導社會創(chuàng)建了文明,進而確立一系列社會規(guī)范,才使得整個社會的層級和諧有序,人民自然地生活以保天年。這顯然與《老子》史觀的“小國”理想相對立。

(三)《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已深刻觸及階級社會歷史運動的辯證法規(guī)則

《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本”,即“利民”,最終要實現(xiàn)的價值目標是漢朝皇帝的利益??梢?該史觀中人民只是作為“帝王之道”的主體帝王的客體而存在,其立場是帝王而絕非人民。盡管如此,該史觀認為“利民”是國家治理活動的根本原則,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人民利益對于帝王利益及歷史發(fā)展具有決定作用的思想。這不僅體現(xiàn)老子所講“反者道之動”[8](P165)(《老子·四十章》)的辯證法原則,而且開始深刻觸及階級社會歷史運動的辯證法規(guī)則。關于“階級社會歷史運動的辯證法規(guī)則”,黑格爾、恩格斯均有闡述,恩格斯的說法相對更為深刻、科學。

綜上所述,《淮南子》“利民為本”史觀的形成及其成就,是在社會歷史條件驅動下的、乃道家哲學內在的理論必然。

猜你喜歡
淮南子利民史觀
新型捕收劑BK610和BK612在利民選煤廠的應用
選煤技術(2022年1期)2022-04-19 11:15:12
果樹大容器育苗技術的研究
新農業(yè)(2020年9期)2020-10-30 10:02:22
傅利民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12-07 09:19:38
垃圾分類:雖然“繁瑣”但利已利民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8
嫦娥奔月
一個不容忽視的高考考察維度——比較史觀
全球史觀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3
傳承與轉化:《淮南子》核心價值理念探析
和而不同 學以致用——近兩年各地高考歷史試題中的多元史觀芻議
國外首部《淮南子》英語全譯本研究
田东县| 进贤县| 安阳县| 南乐县| 明光市| 井陉县| 定安县| 兴化市| 泾阳县| 拜泉县| 兴业县| 甘孜| 商丘市| 阳曲县| 祁东县| 左贡县| 合作市| 邯郸县| 文化| 淮北市| 德州市| 乐安县| 枞阳县| 长子县| 武强县| 隆林| 泸西县| 平舆县| 乌拉特前旗| 镇江市| 凤翔县| 泰安市| 辽宁省| 奉节县| 南投市| 文成县| 丹寨县| 寿宁县| 宁明县| 湖南省|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