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他十多年間一直專注于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研究,在參與《語?!返木幾胫胁晦o辛勞,從語言材料的搜集整理到一遍一遍地校對,一絲不茍,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經編寫團隊經手的校樣,一份的厚度就能達到1米多高。他就是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語言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安志偉。今年五一,他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安志偉生于1979年,長治市武鄉(xiāng)縣人,中共黨員,博士。2011年4月,他帶著濃濃的家鄉(xiāng)情結從山東調回山西。十多年來,他矢志不渝傳承中華優(yōu)秀語言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開拓進取,形成了鮮明的科研方向,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4項,參加多項各級課題研究,主編、獨著的著作3種……2012年以來,他和團隊一起歷時10年之久編纂完成了大型語文辭書《語?!?,為建設文化強國、提升文化自信做出了山西貢獻。
“著書立說既要有學者的情懷,又要有工匠精神。一般出版的書要求為千分之三的差錯率,辭書是萬分之一的差錯率。要達到這個要求,成就一本被世人所認可的辭書,就要下繡花一樣的功夫。”這是安志偉堅守語言文化事業(yè)的初心。
安志偉到山西省社科院應聘前已在山東濟南工作生活了11年之久,在新媒體語言研究方面發(fā)表了不少成果。山西省社科院語言所的重點研究方向是山西方言和漢語語匯,還致力于俗語辭書的編纂與研究,研究方向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間文化特色。安志偉到新單位之后服從所里工作需要,適應工作之需調整了研究方向,并很快就成為所里的骨干力量。
到山西省社科院工作的第二年,“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2013~2015年國家辭書編纂出版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語?!仿鋺羯轿魇∩缈圃?,由語言所具體負責。安志偉不斷虛心請教老專家和有工作經驗的同事,夜以繼日、字斟句酌,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學中干、干中學,慢慢地掌握了辭書學理論和辭書編纂技巧。
2015年安志偉因表現出色被增選為《語?!犯敝骶帲_始承擔起日常聯絡和統(tǒng)稿、校對等瑣碎的工作。2020年初,90歲高齡的主編溫端政先生泯然去世,安志偉勇挑重擔,接過了艱巨的任務,繼續(xù)帶領團隊一字一句地編寫、校對,成年累月地忙碌、操勞,不厭其煩地與相關單位溝通、聯絡,不放棄每一個條目,不放過每一個錯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為了打造傳世精品嘔心瀝血。2022年10月,歷時10年編纂,終于完成了這部近9萬條目、1170萬字的大型語文辭書。《語?!穮R聚了群眾數千年的語言智慧,填補了同類辭書的空白。
“單位領導大力支持,給我們提供相對寬松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團隊齊心協力,聯合攻關,是圓滿完成這部大型辭書編寫任務的保障和基礎。”安志偉說這是他們這個團隊敢戰(zhàn)能勝的重要砝碼。也正是在這種融洽的工作氛圍的感召下,激發(fā)起他對工作的熱情。十年間,他幾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語?!返木幾牍ぷ髦?。多年任勞任怨的工作,一個40多歲的年輕人頭發(fā)花白,看上去與他的實際年齡有明顯差別。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重視發(fā)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痹诹暯娇倳浿v話的感召下,安志偉潛心做研究,申請了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與國別史研究項目“山西民間雜字文獻整理、數據庫建設與研究”,走上了研究地域文化、搶救冷門絕學之路。
2015年前后,一種山西特有的珍稀文獻——山西雜字偶然進入安志偉團隊的視野。雜字又被稱為“村書”,是民間流傳的社會教育性質的啟蒙讀物,既不受官方重視,也不被高層人士認可,在長期流傳中逐漸散失,隨時都有湮滅失傳的危險。團隊成員帶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多年來致力于搜集、整理和搶救這種瀕危文獻,常常為了購買、復制一個小冊子、一本破舊的孤本書籍四處奔波。2021年《清至民國山西雜字文獻集刊》(第一輯)作為國家社科基金專項課題的第一批重要成果出版,第二、三輯也將陸續(xù)出版。安志偉和團隊的種種努力使這些瀕臨失傳的珍貴古籍又重新煥發(fā)了光彩,發(fā)揮其獨特的文化傳承價值。
山西方言俗語是山西省社會、歷史、民俗和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是獨具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隨著方言俗語的萎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信息也將消失,急需搶救、記錄和整理。通過日積月累的調查,搶救和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留住了這些隨時可能失傳的山西方言俗語。2022年“山西方言俗語保護與傳承研究”課題被列入山西省社科院特色學科建設項目中,調查和研究工作將進一步推動,計劃在省內各地市設代表點深入調查,記錄、搶救各地的方言俗語。“課題成果將來可以運用到社會治理、旅游、會展、影視、文學、傳媒等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卑仓緜ソ榻B了開展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
“對于社會大眾而言,語言學研究似乎有點曲高和寡、脫離社會,不為人們所知?!卑仓緜フJ為這與語言的社會地位、交際作用以及文化價值是不相適應的。針對這種現狀,安志偉始終堅持語言研究聯系現實生活、參與社會服務的理念。2016年經過選拔,他參加了國家語委主辦的第三屆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優(yōu)秀中青年學者培訓班,遇到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師友,更堅定了他語言研究服務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當前語言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現象,同時影視、報刊和一些公共場所語言文字的使用頗為混亂?!卑仓緜ッ芮嘘P注語言中的這些新變化,自覺充當有心人,經常留意標語、廣告、路牌、書籍、報紙中出現的語言文字錯誤并給予指正和解釋。他多次在《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山西衛(wèi)視、《山西日報》《山西晚報》《咬文嚼字》等各類媒體上,就社會關心的網絡語言、繁簡字、山西成語、工具書出版等問題接受采訪或撰寫文章,普及語言知識,解答群眾關注的語言文字問題。
勤耕不輟,精業(yè)篤行。安志偉認真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贏得黨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多次嘉獎,科研成果兩次獲得省級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入選第二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015年選拔為第四批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19年被評為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表彰的“擔當作為干部”,2023年被評為山西省社科院第一批特色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