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昕辰 王奧
過去一年無疑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對清華觀鳥人而言同樣如此。過去一年間大家在校園中觀鳥的強度遠超以往,重要記錄隨之紛沓而來:2022年清華園中新記錄到鳥類11種,為近年來最高;一些久未記錄過的鳥類也再次在校園中現(xiàn)身,為歷史紀錄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值此冬去春來、萬物復蘇之際,我們回顧過去一年的清華園鳥類重要記錄,既是紀念這機緣巧合的清華“觀鳥大年”,也是為新一年鳥類的春季遷徙作足準備。
清華園鳥類新記錄
3月是觀察遷徙水鳥和猛禽的好時節(jié),彼時進出校仍然通暢,去校外觀鳥顯然是更吸引人的選擇:清華園占地面積雖大,但水域狹小,又緊鄰圓明園、燕園等優(yōu)質生境,在校內尋找這些偶爾從高空飛過的遷徙鳥類只能是費力不討好。在這種不利條件下,王浚丞同學一口氣記錄了四個清華園新鳥類,實屬難能可貴;同時也提醒我們不宜輕易低估清華園的觀鳥潛力,三四月份宜抬頭望天。
1.白尾鷂(Circus?cyaneus)雄鳥,王浚丞/攝
3月18日傍晚,在甲所附近觀察到一只白尾鷂雄鳥飛過。
2.豆雁(Anser?fabalis)&短嘴豆雁(Anser?serrirostris),王浚丞/攝
3月19日上午,在校園中觀察到豆雁和短嘴豆雁混群飛過。
3.蒙古銀鷗(Larus?(vegae)?mongolicus),王浚丞/攝
3月30日,在甲所附近觀察到蒙古銀鷗飛過。以上4種鳥類為清華園鳥類新紀錄。
5月是鳥類遷徙高峰,此時校園實行封閉管理,清華園中一時間“耳目”眾多。
4.針尾鴨(Anas?acuta)雄鳥,王奧/攝
針尾鴨是北京地區(qū)旅鳥和冬候鳥,整體數(shù)量不大,5月份記錄更少。
5月13日下午,在校河北段快遞點附近記錄到針尾鴨雄鳥1只,其頭部綠色區(qū)域面積較大且鮮艷,與常見羽色不同,而與同期出現(xiàn)在圓明園的一個個體相似,應為同一個體,體現(xiàn)著清華園與圓明園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
這只針尾鴨雄鳥不僅是清華園鳥類新紀錄,亦是北京地區(qū)較晚的遷徙記錄。
5.牛背鷺(Bulbulcus?coromandus),王奧/攝
8月24日清晨,校河周邊觀察拍攝白鷺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只“白鷺”嘴黃、頸短且腳黑,實為一只著非繁殖羽的牛背鷺,是清華園鳥類新紀錄。牛背鷺是北京地區(qū)偶見的旅鳥和夏候鳥,秋季遷徙時常著白色非繁殖羽。
6.烏雕(Clanga?clanga),楊嶼涵/攝
10月22日中午,在醫(yī)學樓附近觀察到一只烏雕并拍攝照片。雕類因數(shù)量少、形態(tài)威武而為觀鳥人所喜愛,圓明園、北京大學等地在遷徙季節(jié)常有觀察記錄,本次校園中確鑿的烏雕記錄摘掉了“清華無雕”的帽子。
7.栗耳短腳鵯(Hypsipetes?amaurotis),王奧/攝
清華園其他鳥類重要記錄
8.赤麻鴨(Tadorna?ferruginea),王奧/攝
4月1日,近春園荒島,赤麻鴨3只,校園少見水鳥。
9.綠背姬?(Ficedula?elisae),王奧/攝
5月3日,水木清華,綠背姬?2只,校園少見過境林鳥。
10.噪鵑(Eudynamys?scolopaceus)雄鳥,曾子軒/攝
6月16日,近春園荒島,噪鵑雄鳥?1只。
11.紅尾歌鴝(Luscinia?sibilans),王奧/攝
5月10日,情人坡,紅尾歌鴝1只。紅尾歌鴝常見于南方,北京地區(qū)過境記錄較少,為校園少見過境林鳥。
12.長尾山椒鳥(Pericrocotus?ethologus),單曉暉/攝
責任編輯:陳思
12月3日中午,在校園中觀察到一只栗耳短腳鵯,并拍攝照片。栗耳短腳鵯是清華園鳥類新紀錄,在北京為少見冬候鳥,多在城市公園越冬。這只栗耳短腳鵯至今仍穩(wěn)定活動于工字廳附近,下午可見其取食平基槭(一種喬木)的樹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