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斐鈺 丁成興
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中,珍藏著一件國家一級革命文物——一根小竹竿。不到1米的小竹竿上記下了山東、江蘇、安徽三個省88個村莊和城鎮(zhèn)的名字,這些地名再現(xiàn)了它的主人唐和恩支援前線走過的每一步路。唐和恩和小竹竿的故事是千千萬萬支前故事的縮影,是淮海戰(zhàn)役偉大勝利的見證。
1948年11月,淮海戰(zhàn)役打響后,唐和恩報名參加了支前小車運輸隊,和千千萬萬支支前隊伍一樣,冒風雪,忍饑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走。
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唐和恩拉的小車陷進了泥坑,拉也拉不動,推也推不動,最后他鉚足勁猛地一拉,只聽“咯噔”一聲,繩子斷了,他一頭栽倒在一個泥坑里,摔了個滿身泥,嘴磕破了,門牙都磕掉了兩顆。他從泥坑里爬起來,風趣地說:“前方戰(zhàn)士身上穿個窟窿,還照樣沖鋒,咱磕掉顆牙算啥?”他從棉衣里撕下塊棉花咬在嘴里,繼續(xù)前進。唐和恩將這個地名刻到了他的小竹竿上,那是他最難忘的地方——濉溪。
在一次運糧途中,小車隊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繞道要耽誤時間,大家決定涉水過河。當時北風颼颼,雪花飄飄,河面上結(jié)了一層薄冰,大伙說:“紅軍能爬雪山,過草地,咱們還能被這條河溝擋住嗎?”唐和恩帶頭脫掉棉衣,扛起一包糧食,第一個跳入河水中,在前面破冰、涉水,探路前進。剛到對岸,他還未來得及穿衣服,就遇到了空襲。他們?yōu)榱穗[蔽,迅速疏散隊伍,一口氣跑了半里多路,才避開襲擊。盡管凍得唇青臉紫,大伙兒卻沒有一句怨言,反而情緒高漲,同志們都興奮地說:“再厲害的飛機也擋不住我們的運糧隊!”
為了紀念自己的支前行動,唐和恩利用中途休息的時間,把走過的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地名用小刀密密麻麻地刻在小竹竿上。他想將來把這根小竹竿帶回家去,傳給自己的兒孫,讓他們牢記老一輩艱辛的革命歷程。
淮海戰(zhàn)役結(jié)束后,唐和恩被評為“特等功臣”。電影《車輪滾滾》中,那位手持竹竿淳樸可愛的支前民工就是以唐和恩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