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慶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基礎教育階段的各門課程都是實現這一任務的載體?!罢n程”一詞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延伸出來的,它的名詞形式意為“跑道”,動詞形式意指“奔跑”,如果我們將不同課程的設置和實施理解為意在共同促進學生在不同“跑道”上奔向成長,那么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對其成長目標的價值期待,即蘊含著為什么“奔跑”和“跑向哪里”的問題。所有學段設置的課程,雖然其具體領域和內容是不同的,但都服務于人的成長,各門課程經由教學活動匯聚成為個體健康成長需要的精神養(yǎng)分。
如果我們把各門課程比喻為食材,把教學比喻為將食材加工為菜肴的過程,那么無論對哪一類食材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加工,要使學習者將食物中的營養(yǎng)吸收轉化為成長的素養(yǎng),都少不了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食鹽。思政元素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正如食鹽之于人的身體健康。科學研究表明,每人每天需要6~10克鹽才能保持人體心臟的正常活動、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及體內酸堿的平衡,鹽中的鈉離子是人體細胞外液中主要的陽離子,對于維持各項生化代謝有重要作用。這啟示我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努力發(fā)掘和利用好課程本身所蘊含的隱性的思政教育元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睂τ诮處煻?,我們要樹立整體、協(xié)同的育人理念,就要跳出學科教學的狹隘視域,要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發(fā)現新的生長點和融合點,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協(xié)同育人。
“課程思政”不是要另起爐灶,也不是要取代各門課程,而是在立足學科教學的基礎上有機融入思政元素,比如我們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中,可以融入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方式;在歷史學科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唯物史觀;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理解領會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等等。在情感激發(fā)層面,我們要在學科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在精神塑造層面,我們要注重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民族精神和科學精神;在價值觀確立層面,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課程思政”是一種價值導向,在引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品格,以及培育公共精神等諸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價值,這要求我們每個學科在落實學科任務的同時,還應該從學科育人的高度積極探索將教學與學生當前的人生遭際與心靈困惑相結合,有意識地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成長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真正觸及他們認知和實踐的隱性根源,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其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積極的影響。
讓我們一起來為課程教學加點思政之“鹽”吧!
(作者系湖州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浙江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