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雷
2022年蘇州市初中地理結業(yè)考試命題堅持立德樹人,凸顯價值引領,試題結合真實情境或案例將人地和諧共生、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的考查之中。試題立足學科本質,聚焦核心素養(yǎng)評測,以真實多樣的情境為背景,以不同空間尺度的區(qū)域為依托,重點測評學生在完成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識別、地理差異比較、地理綜合分析與地理工具運用等任務過程中的表現(xiàn)。本文選取綜合能力題第三大題作為評析對象,探討試題命制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與考查。
一、原題呈現(xiàn)
“象”往之旅,和諧共生
2020年3月,一群亞洲象從它們的棲息地云南省西雙版納的熱帶森林出發(fā),為了獲取食物和水源一路北上。17個月后,這群亞洲象于2021年8月8日安全過橋,渡過元江繼續(xù)南返回家。外出期間它們跨過不同的氣候帶,迂回行進數(shù)千公里。圖1為亞洲象北遷、南歸路線示意圖,圖2為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中亞洲象可采的食物來源比較,圖3為元江流域徑流季節(jié)分配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 A.終年高溫多雨
B.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旱雨兩季
C.四季分明,雨熱同期
D.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在夏季
(2)云南省分布的溫度帶有? 3? 個;在自然環(huán)境下,該省最不適合亞洲象生活的地區(qū)位于? 4? 。
3. A.1B.2C.3D.4
4. A.西北部B.東北部C.西南部D.東南部
(3)亞洲象為了獲得食物和水源一路北上,從圖2來看,象群可采的食物主要來自于? 5? 。在象群覓食過程中,推測? 6? 等農作物遭嚴重破壞。
5. A.茶園和橡膠園B.荒地和草叢
C.茶葉—橡膠套種園D.農田和草叢
6. A.青稞、豌豆B.小麥、甜菜
C.水稻、玉米D.花生、高粱
(4)到達昆明后,為保障象群回家,指揮部運用 7 等地圖工具,并通過無人機、紅外熱成像設備捕捉并預測大象在昆明的活動。昆明位于? 8? 地形區(qū),昆明的氣候特點是? 9? 。
7. A.云南省旅游交通圖
B.昆明等高線地形圖
C.云南人口分布圖
D.西雙版納行政區(qū)圖
8. A.東南丘陵B.橫斷山脈
C.云貴高原D.青藏高原
9. A.全年溫和濕潤
B.四季如春,降水集中在夏季
C.終年炎熱干燥
D.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5)2021年8月象群回到元江時,因正值? 10? ,河水湍急,在人工引導下象群經(jīng)過元江上的橋梁平安回到適宜棲息地。未來為減少象群“離家出走”現(xiàn)象,可采取的措施是? 11? 。
10. A.豐水期B.枯水期
C.凌汛D.結冰期
11. ①建設動物園圈養(yǎng)野生大象 ②加強棲息地保護和恢復 ③構建完善的監(jiān)測防控體系 ④擴大經(jīng)濟作物種植規(guī)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試題解析
第(1)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云南氣候類型分布的掌握情況,以及對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判讀出西雙版納位于北回歸線以南,位于熱帶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第一問僅A選項每月平均氣溫高于15℃,且有明顯的旱雨兩季,符合熱帶季風氣候特征。
第(2)題考查云南的溫度帶分布與大象的活動區(qū)域。云南地處我國西南內陸,地跨熱帶、亞熱帶與青藏高原垂直溫度帶三個溫度帶。熱帶為野生亞洲象的適宜棲息地,而云南西北部為橫斷山區(qū),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大象生活。
第(3)題以亞洲象遷徙路線為背景,考查云南農業(yè)用地類型與主要農作物。亞洲象是食草性動物。由圖2可知,象群可采的食物主要來自于草叢和農田。云南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青稞、豌豆為青藏地區(qū)常見農作物,花生、高粱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甜菜多產于東北平原。
第(4)題考查昆明的自然環(huán)境。象群多沿著山區(qū)活動,所以捕捉并預測象群移動路線可參考等高線地形圖。昆明地處云貴高原,四季如春,因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第(5)題,2021年8月,象群回到元江時,因正值豐水期,河水湍急。面對象群的北遷南歸,當?shù)乜刹扇〉拇胧┦墙ㄔO生態(tài)走廊,改善森林間的連通性,構建完善的監(jiān)測防控體系,加強棲息地的保護與恢復等。
三、命題分析
本組試題以云南野生亞洲象的北遷南歸為主題,從野生象群生存地環(huán)境、人類對象群的保護等角度進行設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問題探究。同時,這組試題也能讓學生在做題中感受到人與大象的相處關系從印象中的“人進象退”到“象進人退”的變化。
1.價值引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識。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中國將持續(xù)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只有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案例與知識納入到地理教學考試內容體系當中,才能逐步培養(yǎng)青少年的人地協(xié)調觀。在初中地理試題中更多地滲透人地協(xié)調的案例與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尊重和保護自然、綠色發(fā)展等觀念。
2.素養(yǎng)導向,注重區(qū)域認知考查。
近年來,初中地理綜合題熱衷于考查省級級別的區(qū)域地理知識。例如,2021年蘇州初中結業(yè)考試以寧夏閩寧鎮(zhèn)為背景材料考查了寧夏的特色農業(yè)與自然地理概況。本組“大象北遷南歸”試題,在繼承以往命題理念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對中等尺度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的考查。試題通過云南省氣候類型圖、象群遷徙路線示意圖、元江流域徑流季節(jié)分配圖等考查學生運用地圖工具獲取區(qū)域信息,認識區(qū)域特征、區(qū)域差異的能力。
3.能力為重,突出地理綜合思維評價。
象群遷徙途中食物的來源、人類如何捕捉并預測大象的活動、大象南歸途中的主要障礙等問題的設置突出了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這組試題通過素材,結合區(qū)域特征,引導學生從自然環(huán)境、農業(yè)等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面對象群和人類可能的沖突,人們該如何應對,試題給予多個選項讓學生進行分析,體現(xiàn)了對批判性思維的考查。
2022年蘇州市初中地理結業(yè)考試,基于人地協(xié)調觀的情境命題,堅持素養(yǎng)立意,強化育人導向,對日常地理教學工作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精選貼合生活的、真實的、反映時代主題的情境,用情境貫穿教學,用任務引導思維,以更好地落實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