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月
19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湯達曾把小說定義為:“人們在路邊來回移動的一面鏡子”,認為小說是人物和他們所生活、生長的社會的真實反映?;诖藙?chuàng)作原則,1830年《紅與黑》誕生了,也標志著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形成。取材于真實事件,《紅與黑》中于連的形象也充滿著矛盾性和復雜性,在充分反映19世紀底層人民現(xiàn)狀的同時,又是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代的真實縮影。
于連出生于小城維埃爾的木匠家庭,父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木材供應商,兩個哥哥也都是粗鄙之輩。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酷愛讀書的于連倒顯得格格不入。他極度崇拜拿破侖的勇武事跡,渴望通過建功立業(yè)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無奈拿破侖時代已經(jīng)終結,為了盡快飛黃騰達,他只得從事神職工作。憑借超常的記憶力,他成功當上市長的家庭教師,交往過程中與市長太太瑞納夫人產(chǎn)生感情,為了避免事情敗露只能前往貝藏松神學院學習。之后于連又得到彼拉神父的賞識,被引薦到拉穆爾侯爵家擔任秘書,同時,于連高傲的性格也深得拉穆爾小姐的喜歡。正當于連以為可以徹底翻身的時候,一封告密信毀掉了他的一切,最終于連因為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結束了悲劇的一生。
一、于連形象的矛盾性
(一)關于愛情:自卑又自尊
于連一生先后經(jīng)歷了瑞納夫人、瑪?shù)贍柼匦〗銉啥胃星?,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都只能算得上是于連一路向上爬的墊腳石。愛情本應該是平等的,但由于社會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于連內(nèi)心始終是卑微的。不過,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他又野心勃勃地強烈希望能夠躋身上流社會。恰恰如此,在面對愛情時,他的這種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被無限放大。
面對異性,面對愛情,最初自卑的于連總是滿臉通紅,不敢直視,這樣不受控制的情緒所導致的緊張行為,也常常使他自己感到痛苦。關于于連和瑞納夫人之間的感情,于連最初并沒有非分之想,反而是瑞納夫人因為于連的清秀長相先行淪陷。我們知道,瑞納夫人品行端正,出身優(yōu)良,婚后家庭美滿,再加上丈夫瑞納先生擔任市長一職,因而在整個上流社會都聲名遠揚,是一個實打?qū)嵉馁F族夫人。而來自底層圈子的于連則與之相反,可以說,除了感情沖動,其他的見識、心智、謀略等方面,于連都遠低于瑞納夫人。某種程度上,二人的交往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降維打擊”。正因此,于連的很多行動并不是單純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更多地夾雜著一種維護自尊的沖動。于連的第一次踏步,是主動親吻瑞納夫人的手,在這里并不是情難自抑,而是因為他強烈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主動親吻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在瑞納夫人眼里的形象,減少瑞納夫人對自己的輕蔑。而后夫人的反應又讓于連以為是蔑視的信號,他便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抓住夫人的手,可能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是出于內(nèi)心隱隱約約不敢承認的愛情,但更多的是對上層貴族瑞納先生的報復。
相比之下,在面對與瑪?shù)贍柼匦〗愕母星闀r,于連比起最初的懵懂無知已經(jīng)大有長進。他漸漸適應了上流社會的交往規(guī)則,懂得偽裝和掩飾自己。初識瑪?shù)贍柼匦〗?,于連并不是一味奉承,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覺得這是一個目光高傲的小姐,對她的種種行為完全不放在心上。強烈的自卑衍生出高強度的自尊,同樣,強烈的自尊也是高強度自卑的表現(xiàn)。因此,當其他的貴族公子對瑪?shù)贍柼匦〗忝η懊?,極力追捧的同時,于連卻顯得極盡漠然,只能選擇用沉默和高傲來維護自己所謂的尊嚴。沒想到,長期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瑪?shù)贍柼匦〗銓εc眾不同的此種狀況反生好感。當瑪?shù)贍柼匦〗銓懶偶s他夜晚到自己的房間,于連的第一反應是難以置信的,他覺得自己身份低微,又怎么可能被侯爵的女兒看上,自卑在他心里占據(jù)了上風。在她追求于連的過程中,于連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面對瑪?shù)贍柼匦〗愕暮隼浜鰺?,于連內(nèi)心焦急難耐,但又無可奈何?,?shù)贍柼匦〗銜r而熱情非凡,甚至主動跪在于連身邊并表示:“懲罰我吧,懲罰我那可怕的驕橫。你是我的主子,我是你的奴婢,我得跪下來求你饒恕,原諒我曾經(jīng)想要反抗?!薄笆堑?,你是我的主子,你要永遠管束我,幾時你的女奴要反抗,你就該狠狠治她!”在這時候,于連內(nèi)心感到無比自豪,甚至默默在心里給自己與那些貴族公子們畫上了等號,認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戰(zhàn)勝了他們,贏得了瑪?shù)贍柼匦〗愕姆夹?。盡管他可能并沒有真的喜歡瑪?shù)贍柼匦〗?,但這種強烈的自尊心在瑪?shù)贍柼匦〗愕淖非笙虏粩嗟氐玫搅藵M足。于連心里強烈交融著復雜的自卑與自尊意識,試圖想要通過侯爵的女兒來擺脫自己平民的地位,追求名利、渴望躋身上流社會的欲望被現(xiàn)實無限放大。
(二)關于信仰:虛偽又真誠
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虛偽永遠不能憑借它生長在權力中而變成真實?!钡?,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于連不得不將自己對教會的憎恨偽裝起來,每天謹言慎行,戴著偽善的面具生活。起初,于連能夠被聘用為市長的家庭教師,憑借的就是他超強的記憶力——任何一個人只要說出某一頁的第一個字,于連就能夠流利地背誦出來,直到別人主動叫停。這項特殊的天賦,使得于連能夠在市長家中穩(wěn)穩(wěn)地立足,即便后來到了貝藏松神學院,他也依然憑借這項才能獲得了院長的青睞。然而,于連最初所接受的教育恰恰與此相反,更多的是一種“為自由、為平等”而奮斗的精神,他崇尚拿破侖,也希望成為像他一樣驍勇的大將軍。但是,面對這樣一個等級森嚴的現(xiàn)實社會時,他又不得不偽裝起來,在一個充滿虛偽、陰暗的社會中惺惺作態(tài)。于連能夠熟知《圣經(jīng)》的每一部分,卻都只是死記硬背,心底對于宗教卻并沒有任何波動。為達目的,他可以給極端保王派充當秘密信使,與自己所反對的貴族階級同流合污。他處處偽裝,最終目的只是為了不斷向上爬,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分子。
在于連不斷向上攀爬的過程中,他的偽裝算不得十全十美,而這些不小心暴露出的行為,也恰恰體現(xiàn)出于連心底對信仰的那份真誠。瓦勒諾先生的家宴上,于連因為自己“虛偽的才華”得到了眾人的贊賞,但是在聽到瓦勒諾對窮苦人的刻薄言論時,于連如坐針氈,內(nèi)心極度反感。有時候,或許除了名利之外,他覺得自己一貧如洗也是好的,至少很多貴族之間的阿諛奉承是他所不喜歡的。直到最后,在獄中的那段時間里,他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世俗的牽掛,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反思這一輩子的點點滴滴。他控訴宗教勢力的黑暗,也厭倦充滿自私和虛偽的世俗社會,認識到自己為了追求耀眼的光華,卻拋棄了純良和率真。
于連最后是清醒的,他敢于面對自己最真實的信仰?!皶r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庇谶B是一個社會最底層蒙受屈辱之人,借助自己過人的天資、俊俏的臉龐、敏銳的雙眼和細膩的感情,終于敲開了貴族世界的大門,但是最終卻輸在了小人手中。但值得注意也不能忽略的是,從頭至尾,于連都沒有動搖過自己的自尊,即使在權傾朝野的侯爵面前,即使在卑鄙無恥的小人面前,他都挺直腰板站到了最后!
于連是一個矛盾性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貴族的卑劣,又不怕玷污自己的雙手;他既看重別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虛偽的道德觀;他既崇尚拿破侖,又能隨意改變信念,走一條截然相反的路。這種雙重性構成了于連性格和思想的復雜性,同時,這個豐富的形象也標志著司湯達小說藝術所達到的最高成就。
二、于連悲劇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時代的必然性
于連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都t與黑》是一部具有強烈政治傾向的小說,生動刻畫出19世紀法國復辟王朝時期的腐敗、黑暗以及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尖銳矛盾。瑞納市長是新貴族的代表,兼有貴族的狂妄和資產(chǎn)者的貪婪,極端仇視平民。瑞納夫人也曾經(jīng)覺得:“如果發(fā)生革命,所有的貴族都會被平民絞死?!痹谶@種等級制度森嚴、教會專制盛行的社會模式中,貴族生來就可以繼承爵位和榮耀,是平民一輩子都難以達到的高度。即便于連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來打破這樣的現(xiàn)實,但這種長久建立起來的等級制度模式又怎會如此輕易被更改?
“紅與黑”代表在法國復辟王朝時期的兩種人生道路,“紅”代表拿破侖時期的軍裝,象征革命,這種革命帶有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是追求自我人生價值的一種道路,也代表善良,表示堅持自己的原則,是正義的表現(xiàn)。“黑”代表教會的黑袍,象征虛偽,表示為飛黃騰達不擇手段,也代表狡猾和陰暗,是邪惡的表現(xiàn)。在于連身上,對拿破侖有著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崇拜,他曾經(jīng)熱切期望拿破侖時代的再現(xiàn)??墒菚r代的現(xiàn)狀卻令人驚嘆:在貝藏松神學院中,教士只是維護政權的工具,年金竟然能夠達到了拿破侖著名將領的三倍。環(huán)顧四周,人們將對拿破侖精神的狂熱拋之腦后,早已被現(xiàn)世盛行的教會主義思想洗腦。
恩格斯曾在寫給瑪·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毙≌f以19世紀30年代為背景,反映教會、貴族和平民之間錯綜復雜的爭斗。于連的思想和性格,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逐漸形成的。無論是貴族和平民的矛盾,還是教會和平民的矛盾,在于連企圖向上攀升,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得到拿破侖式的金錢、地位和愛情時,兩股勢力在阻攔于連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卻達到了驚人的一致。于連本以為能夠利用瑪?shù)贍柼匦〗阏嬲龜[脫平民身份時,卻收到了瑞納夫人懺悔的教士所寄來的信,這封信直接將于連所有的努力徹底毀滅。于連的一生都在不斷進行著抗爭,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時代大背景下,這樣的反抗顯得微不足道。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于連終于認識到了自己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陰謀斗爭的犧牲品,用生命的終結來表示對那個時代最后的抗議和斗爭!
(二)社會現(xiàn)實的隱喻:平民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
與其說于連是一個野心家,倒不如說他是法國波旁王朝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的代表,是平民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在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條件下,平民一直受著來自貴族無盡的壓迫,為了擺脫這樣的命運,于連勤學苦讀,憑借自己的努力先后爭取到了瑞納市長的家庭教師、貝藏松神學院院長的優(yōu)秀學生、拉穆爾侯爵的得力助手等身份。作為知識分子,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敢于為之付出努力。這樣的于連,是平民資產(chǎn)階級最本真的面目,他們敢于用自主的平等意識去對抗封建統(tǒng)治階級。
在“紅”與“黑”的十字路口,于連始終選擇把自我人生目標的實現(xiàn)擺在第一位,也因此,在面對與瑞納夫人的愛情時,他不敢表露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始終壓抑著自己內(nèi)心善良和純真的天性。在追求愛情和命運實現(xiàn)的內(nèi)心斗爭中,他果斷地選擇了后者,將瑞納夫人當成了自己進入貴族階層的跳板。在拉穆爾侯爵府上,于連深切地感受到了貴族之間的丑惡和虛偽,這些無形的刺激,一次又一次撥動著他的心弦,不斷地增長著他對貴族階級的不滿和憤懣。最終,于連利用拉穆爾小姐,將這種不滿轉(zhuǎn)化成一種畸形的愛。時代的黑暗造就了于連畸形的人物性格,面對內(nèi)心堅定的目標和追求,他始終壓抑著自己的本心,始終不敢與貴族階級進行正面抗爭。
在一次次的妥協(xié)中,于連也逐漸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盡管這個過程并不符合內(nèi)心所追求的價值和信仰。最終他依托愛情,被拉穆爾侯爵提拔成了騎兵中尉,賜予了貴族姓氏,得到了貴族身份。他鄙視貴族階級的僵化和虛偽,痛恨教會的偽善和貪婪,但內(nèi)心深處又對這種名利和地位充滿了渴望,最終不得不效仿他們的做法,欣然地接受自己曾經(jīng)否定過的東西。這時候,于連自身也成了被諷刺的對象,自身的妥協(xié)和最初強烈的信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里,作者所刻畫的并不只是于連個人的性格特征,更隱喻了現(xiàn)實千千萬萬個平民資產(chǎn)者,他們都和于連一樣,在反抗的過程也一步步地妥協(xié)著。這種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也預示了于連人生的悲劇性,預示了革命抗爭最終走向失敗的結局。
于連作為被壓迫的平民階層,在當時波旁王朝的社會背景中,注定將站在封建資產(chǎn)階級貴族的對立面,注定是封建貴族的對抗力量,但為了堅持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他又不得不生活在自己的矛盾之中,不斷掙扎在“紅與黑”的邊緣。他曾經(jīng)試圖沖破封建的枷鎖,但最終迫于時代的壓力而失敗了。于連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思想和那個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是難以共存的,最終只能用悲劇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