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雯
在火紅的革命年代,英雄輩出,其中有很多鏗鏘玫瑰、巾幗英雄。在鹽阜大地上,也有著這樣的巾幗女杰,她們像一簇簇迎著冰雪怒放的紅梅,鐵血芳華,精神永存。我要講述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曾經(jīng)在我們鹽阜區(qū)戰(zhàn)斗過,不幸壯烈犧牲的女英雄——陳濤。
風華正茂,點燃理想火焰
陳濤,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1920出生,安徽省霍邱縣城關鎮(zhèn)人。1940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1年春,陳濤擔任阜寧縣二區(qū)工委書記。1941年10月4日深夜,陳濤在率領抗日青年隊與日偽頑反動武裝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年僅21歲。
陳濤烈士的真名在她犧牲22年后才被人知曉,因她一直用化名。1963年,陳濤的妹妹來村祭奠,曾帶來一張照片,說是她姐姐中學時代的,鄉(xiāng)親們這才知道陳濤原名叫余素芳。照片上的女孩就是少女時期的陳濤。齊耳短發(fā),劉海中分,眉目清秀,笑容清淺。原件已經(jīng)泛黃模糊,之后照片翻拍,然后放大,用鏡框裝幀起來,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
她不懼貧苦,照顧家人。陳濤一家9口,僅靠外祖母擺的一個小小茶攤和一部搖面機維持生計。姐弟5人,她排行第二,自幼聰慧伶俐,因家庭貧困,只給她一人上學。低下的社會地位和饑寒的日月,使年幼的陳濤,懂得生活的甘苦.體察父母的艱辛。放學回家,常常利用早晚時間,主動做些家務事,盡力減輕家人的負擔。她對自己家人的感情很深,尤其是自己的大姐。
在今天的霍邱縣烈士陵園的紀念館里,陳列著一件普通而又珍貴的遺物:一件枕套,上面繡著“同心抗日,心心相印”8個字。仔細觀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件未繡完的枕套,“同心抗日”4個字已經(jīng)繡成,“心心相印”4個字還只是描畫的輪廓,4字只剩下“心心”2字。當時的陳濤得知姐姐將要出嫁,心靈手巧的她便抽空買了一件枕套,準備親手繡上“同心抗日,心心相印”8個字和一對鴛鴦作為嫁妝送給姐姐。然而,枕套只繡了一半,陳濤就加入了中共霍邱縣委組織的抗日救亡宣傳團,很快成為團里的骨干,整天日夜不停地活動,使得她無法再為姐姐趕制嫁妝,只得將未繡完的枕套隨身攜帶,期盼能有機會擠一點時間把枕套繡完。可是她的期盼卻一次次地被越來越繁忙的工作擠占,無法實現(xiàn)。直到她去世后,當?shù)乩习傩赵谡黻悵倪z物時,發(fā)現(xiàn)了這件沒繡完的枕套,直至犧牲的那一刻還一直攜帶在她的身邊。一件沒有繡完的枕套,不僅寄托著陳濤對自己親姐姐的手足之愛,也彰顯出革命烈士陳濤革命事業(yè)高于一切的民族大愛。
她追求進步,反對封建。她的摯友劉斌被父母嫁給一個地主的少爺,劉斌執(zhí)意不肯,但又不敢違抗親命,陷于極度苦悶之中。陳濤知道后,對劉斌萬般同情。一面對劉斌的父母慷慨陳詞,宣傳封建婚姻制度的害處,一面鼓勵劉斌堅強起來,擺脫家庭的束縛。在陳濤的熱忱幫助和支持下,劉斌終于鼓起了勇氣,掙脫了家庭包辦婚姻的羈絆,離開家鄉(xiāng),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她不懼強權,勇于抗爭。有次陳濤等人揭發(fā)老師阮忠凡貪污學費的問題,阮非常反感,便利用陳濤等人演出進步劇目的事,給她們扣上“思想危險”的帽子,向校方告發(fā),要開除學籍。這個消息一傳出,陳濤和同學們一起,向校方說理并進行罷課。校方無奈,只好收回成命。不久,她憤然離開學校,結(jié)束了學生生活。
陳濤輟學后便參加了當?shù)孛癖娊逃^組織的活動,投入抗日救國的滾滾洪流。
巾幗奇志,唱響革命頌歌
1939年初,抗日烽火遍燃中華大地。陳濤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抱負和謀求婦女解放的強烈愿望,加入了安徽省抗戰(zhàn)總動員委員會直屬第卅五工作團,積極投身到民族革命斗爭的行列。
陳濤雖然是位年輕的姑娘,但卻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干才,她有著極強的工作能力。
宣傳有方。1939年秋,安徽省抗戰(zhàn)總動員委員會組織募捐,慰問前方將士。陳濤所在的小組,第一次到僻野深山的一個村莊搞宣傳募捐,開保民大會,陳濤從東三省的淪陷講到七七盧溝橋事變,從上海的八一三事件講到南京大屠殺,歷數(shù)日本侵略軍燒殺搶掠的滔天罪行,動員廣大群眾踴躍捐資支援抗戰(zhàn)。
有一次在大別山區(qū)名叫麻埠的一個較大集鎮(zhèn)募捐。開始,以唱歌、演戲的形式吸引人眾,待人聚多了再作演講。陳濤歌聲清脆,情感動人。她引吭高唱的《募捐歌》,深深打動了在場聽眾的心。演唱和宣講完畢,她們就到鎮(zhèn)上募款,一次就募得數(shù)百元票子。在幾個小組中,陳濤這個組募款最多,受到組織上的表揚。
1940年5月,陳濤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為開辟蘇北抗日根據(jù)地,陳濤和同志們一起,踏上向蘇北進軍的征程。她參加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教導大隊學習,被分配到安徽廣興集一帶堅持斗爭。這里的反動勢力非常猖獗,不到半年時間,就遭敵三次夜襲。在這樣的惡劣環(huán)境下,陳濤從未離開過戰(zhàn)斗崗位。中共中央提出“鞏固華北,發(fā)展華中”的戰(zhàn)略決策之后,陳濤跟隨八路軍五縱隊奔赴鹽阜區(qū),她來到鹽城,被分至阜寧縣碩集區(qū)搞民運工作。1941年春,陳濤奉命到阜寧縣東北行署擔任二區(qū)工委書記,在郭集、王油坊一帶和其他同志一起宣傳發(fā)動群眾,投入偉大的抗日斗爭。陳濤同志牢牢將“黨的需要,就是革命戰(zhàn)士的意愿”放在心上。
組織有力。險惡的斗爭環(huán)境,使陳濤這位年輕的革命戰(zhàn)士深深懂得“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極端重要性。到王油坊后,在訪貧問苦的基礎上,立即組織革命武裝——青年隊。經(jīng)她大力宣傳、深入動員,很短時間,就有近30個年輕人參加了青年隊。陳濤帶領青年隊出操、練武,唱抗日歌曲,學軍事知識,上革命理論課,使青年隊很快成為一支堅強的抗日武裝。
統(tǒng)戰(zhàn)有效。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在王油坊一帶,陳濤認真執(zhí)行黨的統(tǒng)戰(zhàn)政策,團結(jié)一切可能團結(jié)的力量參加抗日。陳濤主持召開地主、士紳和富戶座談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反復講解組織地方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軍的重大意義,動員為保衛(wèi)中華借槍、獻槍。經(jīng)過耐心、艱苦的工作,十多天工夫,即借到40多支。當?shù)氐刂魍跄胶?,是阜寧參議會常委,陳濤經(jīng)常向王宣傳共產(chǎn)黨的主張,講解大敵當前,團結(jié)一致抗日的道理。王慕涵深受感動,稱贊她雖然是位年輕姑娘,但是共產(chǎn)黨的一位文武雙全的干才,表示愿為抗擊日本侵略軍出力。
熱愛學習。陳濤潛心閱讀了《論青年的修養(yǎng)》《論持久戰(zhàn)》《社會發(fā)展史》等革命書籍。由于她刻苦學習,文化水平較高,同志們有不理解的段落、詞句,有不認識的字,詢問求教時,陳濤總是反復解釋,耐心教誨,直到搞懂為止。每次討論時,陳濤講得頭頭是道,很有見地,對人頗有啟發(fā),所以大家都愛聽她的發(fā)言。
除了卓越突出的工作能力,陳濤令人欽佩的,還有她崇高的道德素養(yǎng)。
她關愛戰(zhàn)友。有一次橫穿津浦鐵路國民黨軍封鎖線,需要一天一夜步行180華里。這個隊多是些不到20歲的孩子,到達宿營地,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竭,不想動彈。陳濤不顧自己的勞累,主動為大伙打來熱水,張羅鋪蓋,忙個不停。在行軍途中,戰(zhàn)友李甲因高燒宿在一個農(nóng)家的地鋪上。夜深了,她和另一名戰(zhàn)友一起前來探望,燒水、煎藥,直到李甲的熱度退了,她們才回到自己住宿的地方。
她心系群眾。“人民群眾是革命戰(zhàn)士的父母,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奪取革命的最后勝利。”陳濤始終將這句話裝在心中。她一到王油坊,就深入到貧苦農(nóng)戶家。每到一家,不是揭開鍋蓋看看吃的,就是到床上看看蓋的。她說:“我們都是一家人,我?guī)湍銈冏鳇c事,是應該的?!彼腿罕娤嗵?,感情深厚,親若魚水,貧苦群眾都贊譽說:“新四軍派來的這位好姑娘,真是處處把我們放在心上啊!”她經(jīng)常行走于群眾之中,被稱之為“窮苦人的好女兒?!碑?shù)厝罕姾髞砘貞浾f:“陳濤是我們窮人的貼心人,幫助我們做了很多事,一點架子也沒有?!秉S家媳婦,是個剛過門的新娘,沒有換身衣服,陳濤就從身上脫下一件送給她,使黃姓一家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主動幫群眾去摸扁擔幫著抬水;誰家地面臟了,她拿起掃帚就打掃。群眾過意不去,拉著不讓她干,陳濤深情地說:“我們都是一家人,我?guī)湍銈冏鳇c事,是應該的?!?/p>
向死而生,書寫恢弘詩篇
在建立地方抗日武裝的同時,陳濤還組織起農(nóng)救會,發(fā)動農(nóng)民起來抗戰(zhàn),發(fā)展和鞏固了抗日民主政權。抗日形勢迅猛發(fā)展,王油坊一帶的反動地主、國民黨頑固派殘余分子和土匪,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他們視陳濤為眼中釘、肉中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一場蓄謀已久的反革命暴動終于發(fā)生了。1941年10月4日夜,反動地主王幕釗勾結(jié)阜寧縣常備二旅中隊長孟藩,率匪百余人,襲擊陳濤、隊長張崇山,他們住在后院三間屋里的兩頭,前院是青年武裝隊員守門。匪徒來時,叛徒朱德清等就開門將匪徒放入。槍聲震醒了陳濤和張崇山。張持槍出房門迎敵,不料兩顆子彈啞火,遂被匪徒捆住,拉出門外就地槍殺了。陳濤一面還擊敵人,一面翻院墻突圍,因腿部中彈而倒下。她忍著巨痛,繼續(xù)還擊敵人,而匪徒眾多,密集的子彈又射中胸部、腰間和腿上,她血流滿地,怒視著眼前兇惡匪徒,倒在圍墻邊的雞圈下,之后被送往救治。但是由于當時醫(yī)療條件差,設備簡陋,陳濤犧牲在手術臺上,時年21歲。1941年10月5日是中秋佳節(jié),本是喜慶的日子,而王油坊卻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陳濤犧牲的消息傳出后,人們扶老攜幼趕往陳濤住地,都想再見上最后一面。向這位把熱血灑在這遠隔千里異鄉(xiāng)的年輕姑娘告別。他們中有的失聲痛哭,有的掩面啜泣,都在訴說著陳濤對他們的好處。就連開明地主王慕涵,也圍著陳濤遺體痛哭,他感謝這位女書記為他指明了光明道路,并且親自把陳濤遺體護送到阜寧。
陳濤為黨和人民的壯麗事業(y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獻出了青春年華。阜寧縣東北地區(qū)和王油坊一帶群眾失去了一位革命的親人,黨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忠勇的好女兒。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永遠銘記陳濤烈士,1959年上級政府將陳濤烈士犧牲地命名為陳濤村,將鄉(xiāng)命名為陳濤鄉(xiāng),2011年改為陳濤鎮(zhèn)。陳濤鎮(zhèn)重修陳濤烈士陵園,籌集了170萬元建成英雄廣場,并豎立了陳濤烈士的半身銅像,供后人拜祭瞻仰。陳濤鎮(zhèn)也成為鹽城目前唯一一個以女烈士名字命名的鎮(zhèn)區(qū)。陳濤這個名字,成了鹽阜區(qū)一個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睉?zhàn)爭是殘酷的,歷史是血淋淋的。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有無數(shù)烈士先輩在為我們負重前行,像陳濤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即使革命的前方“道阻且長”,他們卻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信念一往無前。陳濤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她卻能用這短小的音符,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瑰麗絕唱。她雖然在我們鹽阜區(qū)只呆了僅僅一年的時間,但是她活成了鹽阜人民心中的女英雄。
陳濤同志作為一位年輕的黨員干部,有著高度的信仰與價值追求;她政治覺悟較高,年紀輕輕就堅定的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她被委以重任,承擔起了一名干部的重要職責;她雖為女性,組織工作的能力卻完全不輸男子;她從沒有停下不斷學習的腳步,成了連當?shù)亻_明士紳都連連夸贊的女干才;她從不拿群眾一粒米,展現(xiàn)了她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她為我們當今的黨員干部樹立好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zhàn)英雄在內(nèi)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币虼?,我們黨員干部在緬懷先烈、寄托哀思的同時,更要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這樣在完成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工作任務時,才能恪盡職守;在面對各種功利時,才能多一些定力;在服務群眾時,才能多一些助人的暖流;在面對一些歪風邪氣時,才能多一些正氣;在各種誘惑面前,才能多一些堅守。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現(xiàn)代化鹽城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