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韶山脈逶迤綿延,歷經(jīng)千萬年的雨水沖刷,在峰巒間留下一處開闊的平地,四面環(huán)山的沃土都沖積到這盆地里,經(jīng)年累積,便是一片沃野膏腴之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如今叫“富寧”的地方,自古便是華夏之地。史載:富寧縣境內(nèi)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勞作生息,春秋戰(zhàn)國時屬駱越地,秦屬句町國,西漢隸牂牁郡,蜀漢后隸興古郡。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地,唐前期為僚子部,隸嶺南道,后為黔中道地。宋初屬邕州,后為特磨道地。元時境內(nèi)置富州、安寧州、羅佐州,屬廣南西路宣撫司。明初,安寧、羅佐并入富州,屬廣南府,洪武十七年建富州城,治所在普廳,崇禎中州治所移駐皈朝,稱土富州。清乾隆三十六年設(shè)廣南府分防普廳塘徑歷。光緒二十七年改土歸流,后將州治所從皈朝移駐普廳,稱富州廳撫彝府,同時改普廳塘徑歷為巡檢,移駐剝隘,仍為廣南府節(jié)制。民國1912年改為富州縣,屬云南蒙自道。1937年,以古富州、安寧州各取一字組合命名富寧縣,屬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qū)。新中國成立后,仍稱富寧縣,1960年屬文山專署,1965年改屬文山苗族壯族自治州至今。
歷史的長河一路曲曲折折,起起落落,那磨破的腳撐,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的隊伍,歷經(jīng)千難萬險,九死一生,先民們在這里停下了遷徙的腳步。放下包袱,伐木造屋,墾荒造田,安頓妻兒,卸下千斤重擔,終于可以長長地吁一口氣。
百越是最先到達這片土地的民族,天性喜水的百越民族棲水而居,成為富寧的世居土著?!鞍僭健敝Q,見于《呂氏春秋》:將世居南方的族群統(tǒng)稱百越。
戰(zhàn)國時,百越主要分布在江浙、福建、兩廣至越南北部一帶。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一心想要建立超越三皇五帝的功業(yè),不僅要做中原人的天子,更要蕩平“四夷”,做天下人的天子。將權(quán)力延伸到更廣闊遙遠的區(qū)域,其中就包括南方的百越。
倍受百越民族推崇的趙佗,其實并非越人,也是秦始皇南征的將領(lǐng)之一。史書記載,秦始皇派屠睢率50萬大軍南征百越之君,遭到百越頑強抵抗,屠睢戰(zhàn)死,趙佗接任,三年后擊潰百越,終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秦朝在嶺南設(shè)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其中象郡所轄包括南寧、百色一帶,南至今越南中北部,富寧自然在其中。趙佗后割據(jù)南方,在秦末漢初及至五代十六國,中原皇帝走馬燈似的更換,政權(quán)爭奇慘烈,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但南方,因趙佗割據(jù)延續(xù)的穩(wěn)固政權(quán),民眾得以休養(yǎng)生息,故今天,在南方各地,供奉趙佗的廟堂并不鮮見。
光陰荏苒,朝代更迭,歷史的車輪轉(zhuǎn)到了元朝,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地處邊遠的大理國,雖幾經(jīng)頑強抵抗,但終是敵不過蒙古鐵騎,被忽必烈的十萬大軍征服。本屬特磨道管轄的廣南、富州也向元朝云南行省臣服。1277年,元朝任命沈郎先為富州、安寧州土官,農(nóng)郎生為羅佐州土官,從此,富寧開啟土司統(tǒng)治的歷史,至1901年改土歸流,土司對富寧的統(tǒng)治達六百余年。
六百年興衰,歷史沉浮。相傳,明朝萬歷年間,富州土司腐化墮落,貪圖安逸享受,搜刮民膏民脂,搶奪民女。時任普廳布蘇官李天寶,生性豪爽,素有膽識,愛打抱不平,暗中聯(lián)合壯族、彝族、漢族及其他民族群眾,反抗土司的統(tǒng)治。將土司趕出普廳,移駐歸朝?!兜嶂尽份d:“酋沈明通孱弱不振,州治為其下李天保所據(jù),明通出奔皈朝”。后來,土司在朝廷官兵的協(xié)助下攻打普廳,因力量懸殊,李天保摔眾撤到玉泉山,據(jù)險反抗,官兵久攻不下?!?廣南府志》記載:“玉泉山,在土富州西北七十里,頂有飛泉如線,下有石池,甚清碧,流入楠溪”。傳說玉泉山上有一暗道,里面日夜燈火通明,他們的糧草就是從這條暗道輸送上來。有棵神藤,神藤一頭通到玉泉山頂?shù)氖?,一頭伸到普廳河的最深處,盤根錯節(jié),普廳河水就是通過這棵神藤源源不斷地流到玉泉山頂?shù)氖乩铮┤诵箫嬘?,石池的水滿不溢,取之不竭。圍攻的官兵觸著神藤,不死也傷。官兵砍了又合,白天砍了,晚上又合攏了,始終砍不斷。后來有叛徒將砍斷神藤的方法告訴了官兵。神藤被砍斷后,官兵很快就沖到玉泉山頂,李天保同官兵決一死戰(zhàn)。最終因寡不敵眾,抽刀自刎。當?shù)厝嗣駷榱思o念李天保,將玉泉山改名為李爺山,并蓋了一座李公祠。正是“神藤涌泉照日月,暗道通兵震乾坤。玉峰飛來李公祠,百年土司一煙塵?!?/p>
李爺山像一位穩(wěn)定乾坤的智者,冷峻巍峨。遠觀李爺山像尊熟睡的睡美人,大地為席,蒼穹為蓋,安詳恬靜,高枕無憂。李爺山的山系孕育了洪門河、力們河,環(huán)繞在李爺山腳下,靜靜流淌,水汽氤氳,裊裊而上,玉帶環(huán)繞,輕紗薄霧,沉睡中的睡美人顯得更加靜謐安詳,漸入仙境。
力們河、洪門河繞過李爺山,雙手相扣,在八角亭前匯聚在一起,合二力一,是為普廳河。八角亭實為一橋,橋上蓋了亭子,取名隴端橋,與橫跨力們河的南橋不到百米的距離,兩河相匯,兩橋相連,抱山環(huán)水,自然是富寧的風水寶地。河畔綠樹成蔭,老年人休閑時常到樹蔭下或八角亭里坐坐,看熙熙攘攘、南來北往的人流穿梭,歲月匆匆,人生轉(zhuǎn)眼一倏間。算命看相先生常聚此地,賣民間傳統(tǒng)的耳環(huán)手鐲腰佩的小商販也來湊個熱鬧,賣中草藥的民間高人也來竄個人氣。一方小小的亭子,便是人間煙火,古今穿越,時間靜止。昔日馬市街、光輝路、金陵街便是富寧老城,南橋、北橋?qū)砂兜木用襁B在一起,龍脈人氣相聚,商鋪林立,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富寧人喜歡逛老城,老城有鄉(xiāng)下來的特產(chǎn),有民間江湖絕活絕技,有人人向往的民間傳統(tǒng)美食。老城就像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萬花筒,人們除了留戀金陵街的油卷、混沌、湯圓、粽子、卷粉、糕點、稀粥、花糯飯……更多的是一種懷舊和習慣,一種深深刻在腦子里的記憶,充滿人間煙火的溫馨和人文氣息。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四面環(huán)山的小城,力們河、洪門河、莫勺河、那乙河、玉林河四面八方匯聚到普廳河,遇強降雨天氣極易發(fā)生洪澇災害。普廳河經(jīng)過先民多次疏浚,河道改直擴寬,最近一次大規(guī)模的開挖是1978年,時任富寧縣政府副縣長的劉家保,帶領(lǐng)從全縣15個公社召集來的農(nóng)建施工隊1300人,在沒有任何機械輔助的情況下,全靠人工開挖搬運,歷時五十天,硬是將原本從北橋向右彎曲往胃社村方向的普廳河開挖改直,修筑河堤,使普廳河的防洪功能大為提高,增加了不少良田。普廳河道疏浚前后近十年,改革開放至今又多次修善,才是今天的模樣。
普廳河自西向東,浩浩蕩蕩,穿城而過。圍繞普廳河兩岸規(guī)劃建設(shè)的街道順勢而為,像一個大大的“川”字,以普廳河為中線,兩岸兩“川”,整齊劃一。城北迎賓大道、步行街、普廳北路,城南東風路、文苑路、普廳南路。普廳河堤白石欄桿,兩岸檳榔樹、扁桃樹,齊齊整整,健康步道標志醒目,路面平整,紅綠相間,扁桃樹上掛滿紅紅的燈籠,高大的榕樹、橡樹裝飾得火樹銀花,普廳河沿岸彩燈閃爍,流光溢彩。
百越公園、月亮灘公園圍繞革命老區(qū)紅色文化主題布局,處處可見紅色主題雕塑,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數(shù)鄧小平的重要批示“富寧是革命根據(jù)地,確有其事,請有關(guān)部門給予重視?!?929年12月,鄧小平、張云逸在廣西領(lǐng)導百色起義,創(chuàng)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七軍,開辟了右江革命根據(jù)地。1931年在富寧籍壯族青年劉家華的帶領(lǐng)下,革命火種傳入富寧,1934年建立了以富寧為中心的滇黔桂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是云南省創(chuàng)立時間最早、斗爭范圍最廣、堅守時間最長、政權(quán)最完善、少數(shù)民族參與最多、犧牲最大、發(fā)揮核心作用最大的紅色革命根據(jù)地。僅富寧一帶,紅軍游擊隊和赤衛(wèi)隊員投入戰(zhàn)斗殲敵近3000人,303名紅軍指戰(zhàn)員、赤衛(wèi)隊員犧牲。在敵人的反復圍剿中,700多名群眾被敵人殺害,近100個村寨2000多戶人家被燒毀。李杏錦,文山地區(qū)第一位女共產(chǎn)黨員,曾參加百色起義,后于廣西萬承犧牲,年僅24歲;韋娘六犧牲時年僅20歲,汪氏田數(shù)次陪殺依然站立不倒……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昔日烽火歲月,今日已積淀成老區(qū)的歷史文化底蘊。小城的人們,茶余飯后便到普廳河畔散步聊天,觀燈賞景。普廳河靜靜流淌,多少血與淚,血與火的崢嶸歲月,靜靜地躺在歷史的深處。多少悲歡離合,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廣南府志》載:“普廳橋,在普廳,先有竹橋。嘉慶二十二年郡守何愚勸捐修造,民情踴躍,捐銀壹千兩有余,因改建石橋,為一勞永逸?!彼l(xiāng)便是橋鄉(xiāng),兩岸的白堤像一條白線,檳榔樹、扁桃樹像一條綠線,就那么規(guī)規(guī)矩矩、整齊劃一,日夜守候在普廳河兩岸,像是一列訓練有素的衛(wèi)兵,無論刮風下雨,烈日炎炎,巍然不動。清晨,普廳河升起的水氣如煙如霧,白露、燕雀在水面上嬉戲,成群的燕子在水面上翻飛,一日之計似乎從普廳河的水面開始。黃昏時分,站在幸福橋上看落日,又是另一番景象。夕陽就在眼前的山頭,在這里若夸父追日,也是幾里的路程。余暉灑在河面上,金光燦燦,看夕陽慢慢落下山去,就在不遠的山頭,伸手可捉,卻怎么也抓不到。天與地的距離,很遠也很近,很近也很遠。抓一把余暉握在手心,余溫猶存,夕陽已落下山坡,留下滿天霞光。
遇閏年的年份,冬天似乎格外漫長,扁桃樹在經(jīng)歷冬季長時間的孕育之后,來年的春天花穗開得特別稠密,小城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都被扁桃花香塞得滿滿的,辛勤的蜜蜂穿梭其間,幾陣春雨過后,便露出手指般大小的果實。夏天來了,扁桃以它那高大的身軀,常年撐起一把巨大的綠傘,為人們遮風擋雨,撐起一片綠萌。六月,是小城多雨的季節(jié),也是扁桃集中采集上市的季節(jié),行人走在路上伸手可摘。熟透的果實用手輕輕揉捏一下,剝開一小口,用嘴吸汁,香味濃郁,酸甜可口。世居富寧的壯族尤其喜歡這一味道。他們世代生活在水邊,依偎在扁桃樹旁,扁桃的氣味已深入到一個民族的記憶,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味道,祖先的味道。
邊陲小城的夏夜尤為熱鬧。沿普廳河畔的酒吧光影綽綽,音樂縹緲。散步歸來的人們,呼朋引伴,三三兩兩,相約來到酒吧擼幾串燒烤,嗨幾瓶啤酒,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而夜市的燒烤攤,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似乎生活從夜間開始,天南地北侃大山,吃夜宵,不覺東方破曉,方才安靜下來。
小城很小,十萬人口的小城,步行一小時便可穿越全城,隱在小城一角,雞犬聲聲,暮靄沉沉,時間仿佛停止了,隨去隨從隨心所欲。若你想離開小城,開門便四通八達,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城區(qū)到高鐵站一刻鐘的距離,北上昆明兩小時,南下南寧一個半小時,廣昆高速穿城而過,高鐵、高速時代,縮小了小城與外界的距離。
以壯族世居的小城,天生好客,善良純樸,愛干凈講禮節(jié),發(fā)音多以平聲、上聲,婉轉(zhuǎn)平緩,溫和親切,如這一方水土,溫暖濕潤,土地膏腴,物產(chǎn)豐富,鐘靈毓秀。李爺山的沉穩(wěn)、普廳河的氤氳,扁桃花的濃郁,老城的煙火,夏夜的喧囂,幸福橋頭的落日,壯鄉(xiāng)的美酒,無不讓人陶醉,流連往返。無論你離開富寧多久,當你眼前出現(xiàn)那熟悉的山川河流,頓覺親切如故,身心突然放松了,踏實了,到家了,目之所及兼是風景,心之所念都是溫暖。
【作者簡介】田梅,瑤族,文山州作協(xié)理事。在《時代風采》《散文詩》《含笑花》《八角飄香》《中國信息報》《文山日報》等報刊發(fā)表過作品。參加征文比賽,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