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言
如果某一天,突然有人告訴你,你從前吃的武昌魚都是假的,這確實是一件傷自尊的事情。
作為我國最大水系的長江,儲存了太多美食資源。最著名的,除卻已絕跡多年的松江鱸魚,當屬有“長江三鮮”之稱的鰣魚、河豚、刀魚,至于鱖魚、鮰魚以及上游各個支流的江團、水米子、巖鯉、紅沙魚、雅魚……多得不勝枚舉。至于武昌魚,在食客們刁鉆的味蕾上,其實是排不上位置的。但武昌魚的名氣,在某一段歷史時期,卻蓋過上述任何一種魚類。那個時代過來的所有國人都知道一代偉人暢游長江的壯舉,以及“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兩句詩。
過去的時代,物流落后,武昌魚之名雖如雷貫耳,卻未有機緣得嘗一口。直到九十年代初,作為進京討生活的外省青年,才在首都的湖北飯館得見真身。說實話,武昌魚給我味蕾的感受,太過平常,如同所有的淡水魚,帶著一股濃濃的泥腥味。后來在北京的菜市場購過幾尾,回家用香蔥孜然辣椒面腌制后放進烤箱里烤炙,卻得了意外的美味。此法,充分發(fā)揮了武昌魚身體扁平的優(yōu)勢,讓各部位均衡地接受熱力,呈現(xiàn)出外酥里嫩的效果。不過,要說武昌魚的美味如何卓然,卻也談不上。
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差去武漢,在當?shù)嘏笥训慕哟缟希瑓s并無聲名遐邇的武昌魚,作為客人,卻也不好問詢。但資深的“好吃嘴”應(yīng)有的好奇還是讓我獨自開始尋覓。市坊間,見過多家酒樓打出“楊純卿師傅親傳清蒸武昌魚”字號,品嘗二三,與我在京城所食,并無殊異,頗覺失望。據(jù)傳當年在東湖賓館烹制武昌魚的正是楊純卿師傅,但市坊間這些酒樓所謂“親傳”的吹噓,讓我產(chǎn)生“打假”的沖動。
2000年初,因工作原因,陸續(xù)在武漢待了三四年。
湖北,古為荊楚要地,云夢澤核心所在,號“千湖之省”,武漢被稱“百湖之城”,長江、漢江兩條大江在此交匯,河鮮、湖鮮之豐富讓一個饕餮之徒喜出望外。湖北菜并不出名,未列入八大菜系,但武漢地處大國中心,系九省通衢之地,東西南北的美食在此匯集。鄂菜不像川菜粵菜那樣風味獨特,常被人詬病為“四不像”,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了滿足南來北往的客人,卻也兼收并蓄,做到極大融合。加之食材得天獨厚,蝦蟹魚鱉成了餐桌上尋常菜肴,對于一個食客來講,卻是天選之地。
那個年代,武漢的餐飲業(yè)發(fā)展進入鼎盛時期,市面上涌現(xiàn)出一批規(guī)模宏大的連鎖經(jīng)營酒樓,動輒幾千上萬平方米營業(yè)面積,兼營南北大菜,甚至還有域外料理,這種規(guī)模在全國其它城市很難見到。
不過,武昌魚卻不在這些酒樓的熱門菜單上。我們外埠人口中的武昌魚,在本地酒樓菜單上一律稱為鳊魚。我的潛意識已把它自動歸入本土尋常食材,尋常的本地商家都無意中忽略了它,只是一句詩無形中拔高了它在全國各地食客心目中的品位,拉高了外地人的味覺期待。
偶然一次去武漢邊上的鄂州,當?shù)匾晃幌嗍斓呐笥淹蝗徽f要請我吃武昌魚。我居然有些詫異,覺得這種尋常食材似乎不必刻意提出。但是,朋友接下來的一句話卻狠狠震驚了我一下。他說你以前吃的武昌魚都是假的。
之后的餐桌上我確實品嘗到了不一樣的武昌魚,肉厚而肥嫩、鮮美而少細刺、無泥腥味。朋友告訴我,真正的武昌魚產(chǎn)量很少,僅產(chǎn)于鄂州境內(nèi)梁子湖至湖水入長江口的樊口一帶,水質(zhì)清澈而流急,故所產(chǎn)鳊魚比它處更加雄壯,脂肪更飽滿,無土腥氣。說著,朋友還指著吃剩的魚架細數(shù)其中魚刺,有十三對半,比尋常鳊魚多了半根刺。朋友總結(jié)說,因為在激流中生存,就需要比別的鳊魚壯碩,因為比其它鳊魚壯碩,所以需要多半根刺支撐,可見大自然造化神妙。朋友的說法,我暫時無法判定真?zhèn)?,但舌尖上的味蕾卻無法騙我。
朋友繼續(xù)介紹,武昌魚與普通鳊魚從外形上很難區(qū)分,即使本地人,沒有專業(yè)經(jīng)驗的也不辨真?zhèn)?,故此市面上出售的基本上都是尋常鳊魚,實際上砸了武昌魚的牌子。
朋友還講了一個“典故”,素有美食家之名的大文豪蘇東坡在這上面也跌了眼。一次,王安石約蘇軾喝酒,并托蘇軾代買幾條武昌魚助興,蘇軾欣然答應(yīng),上魚攤揀大的鳊魚買了幾條。王安石見后連連搖頭,蘇軾大惑不解。等魚蒸好后,王安石用筷子夾出一根魚刺,扔進一缽清水中,只見水中“咕噥”一聲冒出一個油花,再拈一條也是如此,直到最后一條魚的魚刺扔進清水后,水中接連翻出了三個油花,王安石方才點頭說此乃武昌魚。原來武昌魚油脂豐厚為其它鳊魚所不及。這個“典故”,我一聽就知道是后人附會之說,那位常常囚首垢面的“拗相公”王安石,應(yīng)該不會有這么細致的美食心得。不過,這個方法,或許值得一試。
好在我一直有刨根問底的習慣,事后認真在網(wǎng)上做了一番功課,才逐漸接近真相。
武昌魚,只是種類繁多的鳊魚中的一種,鳊魚又稱魴魚,生存于從大海到內(nèi)陸江湖水系。我們?nèi)粘K扯嗍情L春魴、三角魴、草鳊之類的鳊魚,外形與武昌魚無明顯差別,這類魚生活在江湖中下層,于淤泥中覓食,故有一股土腥味。而武昌魚,學名團頭魴,比一般鳊魚有更豐富的油脂,僅生活于長江流域鄂州的樊口、良子湖一帶。武昌魚勝過尋常鳊魚的美味,不僅因品種差異,還因其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
武昌魚因出產(chǎn)地而得名,但如果不對湖北的地域歷史深入了解,確實會對武昌這個地名產(chǎn)生誤會。歷史上,湖北有兩個武昌,一為武昌府,一為武昌縣,前者為今天的湖北省會所在,是武漢三鎮(zhèn)之一;后者為現(xiàn)在的鄂州。鄂州建為省轄地級市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古之鄂州為今日武昌所在,舊日之武昌系今日之鄂州。外地人甚至本地一些年輕人多不知此段歷史,以武昌所產(chǎn)鳊魚即為正宗武昌魚,卻也是一般人愛犯的望文生義的錯誤。
朋友請我吃的武昌魚,是梁子湖至樊口一帶清澈激流中的野生物種,和魚塘靜水狀態(tài)養(yǎng)殖的鳊魚自不可同日而語。至此,我對武漢那些大酒樓菜單上只寫鳊魚不寫武昌魚的原因豁然明了,這也算是一種商業(yè)的誠信自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