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錕
從鄭州花園口水利風景區(qū)到蘭考東壩頭,從孟州黃河苑到臺前影堂險工,沿著黃河大堤一路行走,滿目皆是一個個承載著黃河精神的符號、一件件鐫刻著文化印記的物品……
九曲黃河,萬古澎湃。她既是一條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自然之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文化之河?!耙钊胪诰螯S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绷暯娇倳浽邳S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指明了方向。
重任在肩,責無旁貸。作為黃河文化發(fā)祥地、千年治黃主戰(zhàn)場、幸福河建設示范區(qū),河南黃河人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作為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落細落實,取得了良好成效。
/來路回望/
河南黃河河務局向來具有研究歷史、賡續(xù)文化的良好傳統(tǒng)。21世紀以來,河南黃河河務局先后完成了《河南黃河志(1984—2003)》《河南黃河大事記》等志書的續(xù)修工作,并于2007年、2008年召開了黃河與河南論壇、黃河文化專題研討會,公開出版了《黃河與河南論壇文集》《黃河文化專題研討會論文集》。此外,在長期黃河防汛、搶險實踐中產生的黃河號子還于2008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黃河的重要名片之一。
續(xù)修《河南黃河志(1984—2003)》是一項系統(tǒng)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黃河河務局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該項目于2002年正式啟動,河南黃河河務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了河南黃河志編纂委員會,設立了史志年鑒編纂辦公室,抽調專人從事該項工作。2008年,《河南黃河志(1984—2003)》的編纂出版任務圓滿完成。該志書是繼1986年第一部《河南黃河志》出版后開展的第二屆《河南黃河志》續(xù)修工作的成果?!逗幽宵S河大事記》較為詳盡地記述了從傳說中的大禹治水至2011年河南黃河治理開發(fā)中的大事、要事,資料豐富翔實、脈絡清晰,是一部融科學性、實用性、可讀性為一體的志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召開的黃河與河南論壇,得到了河南省主要領導同志的關注。時任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高度重視黃河與河南論壇活動,作了“保護利用黃河,繁榮發(fā)展河南”的題詞。時任河南省省長李成玉也對論壇作了重要批示,認為河南黃河河務局“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探索新篇/
2019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zhàn)略,借此東風,河南黃河河務局文化建設工作在探索中高歌猛進。
《禮記·中庸》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弊阋婍攲釉O計的重要性。河南黃河河務局黨組先后在河南黃河治理與保護“十大體系”建設目標、河南黃河保護治理“1562”發(fā)展格局、《河南黃河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中,明確將黃河文化建設擺上重要地位,為河南黃河文化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提供了重要指導。還出臺了《保護傳承弘揚河南黃河文化工作方案》,成立了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進一步挖掘、整合文化資源,推出一批保護傳承弘揚河南黃河文化的精品力作,樹立文化品牌。河南黃河河務局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工作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
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助力河南沿黃區(qū)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河南黃河河務局緊緊圍繞沿黃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建設大局,積極配合河南省編制相關規(guī)劃綱要,推動以“鄭—汴—洛”為核心的黃河文化及生態(tài)經濟旅游帶建設,支持河南省規(guī)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為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新動力;配合河南省人大開展黃河文化建設專題座談交流與實地調研,參加河南省政協(xié)保護黃河文化遺產專題研討,向河南省委宣傳部作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專題匯報,與河南省委黨史辦共同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省對黃河治理保護”課題研究;作為主要參編單位,部署開展河南省政協(xié)年度重點項目《黃河記憶》專題史料征編,助力河南沿黃區(qū)域生態(tài)保護與高質量發(fā)展;還按要求參與了黃委“十四五”規(guī)劃、《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等黃河文化專題方面的內容編寫。
迅速行動、精準發(fā)力,力促文化黃河建設落地落實。為充分發(fā)揮防洪工程在黃河文化建設中的載體功能和示范引領作用,河南黃河初步建成了8處兼具黨建示范、法治示范和黃河歷史、文化示范多點合一的黃河防洪工程。分別是臺前影堂險工、鄭州花園口水利風景區(qū)、開封黑崗口險工、蘭考東壩頭險工、孟津鐵謝險工、封丘曹崗險工、武陟楊莊改道紀念亭、孟州開儀控導工程。這些工程,不僅具有黨建示范和法治文化示范的功能,還實現(xiàn)了工程與文化的融合,彰顯了品牌示范效應,成為河南黃河閃亮的“名片”。
河南各級河務部門也結合自身實際,整合文化資源,在建機制、抓項目、辦活動、樹品牌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如濮陽黃河河務局將黃河文化元素融入工程建設,先后完成了黃河龍文化廣場、“一河三館”三個黃河文化展示廳建設,并向社會公眾開放,收獲好評不斷。鄭州黃河河務局結合區(qū)域特色,積極扶持中牟縣“黃河打硪號子”打硪隊適時展演,將這一具有黃河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揚光大,被《中國水利報》等媒體大力宣傳。開封黃河河務局因地制宜,建設了林則徐治河文化廣場、黃河埽工文化廣場等,得到各界廣泛關注。豫西黃河河務局挖掘孟津古渡口歷史,建設了黃河文化驛站,獨具特色。新鄉(xiāng)黃河河務局啟動《新鄉(xiāng)黃河志》編撰,建設了曹崗黃河文化苑。焦作黃河河務局編制了黃河文化建設三年規(guī)劃,組織拍攝專題片,舉辦個性化郵票首發(fā)式等。
多措并舉傳承延續(xù)河南黃河歷史文脈。圓滿完成水利部下達的蘭考東壩頭、武陟黃河文化展示室兩處水工程與水文化融合示范點建設任務。在以往舉辦兩屆黃河與河南論壇、編輯出版《河南黃河志》《河南黃河大事記》《大河安瀾》等一批文史書籍的基礎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新時代水利精神、黃河精神,先后拍攝了《奔流河南》《河佑中原》《精兵勁旅戰(zhàn)長河》《河潤中原》等一批精品電視專題片,組織開展《河南黃河之最》《河南黃河重要治黃檔案文獻選編》《戰(zhàn)洪圖》等文化系列叢書編寫工作,挖掘歷代治河先賢在同黃河水患斗爭中積累的智慧和經驗,為當代治黃提供歷史借鑒。
/漸入佳境/
進入2022年,河南黃河文化建設亮點佳作頻出,大事要事不斷,可謂“漸入佳境”。
從2019年“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成為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開始,到2022年,正好三個年頭。三年來,河南黃河河務局始終牢記囑托,黃河文化建設交出精彩答卷。
一是“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成果豐碩。2021年年底,河南黃河河務局主要領導提出打造“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項目的構想,并與河南省文旅廳達成初步合作意向。2022年2月11日,河南黃河河務局與河南省文旅廳簽訂《關于共同推進“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正式拉開打造“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項目的序幕。根據(jù)工作推進情況,河南黃河河務局領導對研學之旅提出了“五個一”,即:進行一次調研座談,做好一場大會推介,印制一本研學手冊,建設一到兩個研學基地,設計一個logo標識。到當年年底,“五個一”任務全部完成。其中,清華大學文旅研究中心對河南黃河全線進行了考察,編制了操作性極強的研學線路;在提升8個黃河文化融合示范工程的基礎上,河南黃河河務局新建了河南黃河治河文化展廳、鄭州馬渡防汛演練場、開封林則徐治河文化廣場、濮陽林喜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等一批文化展示項目,融合黃河工程之美與黃河文化元素,讓人們既可領略黃河壯美風光,又能感受黃河治理的歷程,吸引了大量群眾前往,成為當?shù)氐摹熬W紅打卡地”。
在這個過程中,還編寫了《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研學資源解讀手冊》。這本書創(chuàng)意獨特,注重選取河南黃河具有代表性和廣泛影響力的治河工程,手繪了工程地圖。在每個章節(jié)精心挑選了與之相關的大量地圖、圖片,輔以說明性文字,還適當選擇了一些治河常識性問答;在手冊的附錄部分,將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治河人物事跡等展陳于后。可以說,經過一年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成為讓黃河文化“活”起來、“立”起來的重要載體。
二是《河南黃河之最》榮獲“豫版好書”稱號。2022年4月21日,在河南省“4·23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電視電話會議上,2021年度“豫版好書”評選結果正式發(fā)布。經資格審查、專家初評、網絡票選及專家終評等多輪評選,由河南黃河河務局編著的《河南黃河之最》榮獲2021年度“豫版好書”提名獎。這本書是新時代河南黃河文化建設的開篇之作。自2020年6月提出創(chuàng)意后,經過大綱編寫、人員組織、培訓交流、資料查閱、專家咨詢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成功在兩年內完成編寫出版發(fā)行全過程。該書自2021年12月出版以來,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該書從自然生態(tài)、防洪工程、抗洪搶險、開發(fā)利用、黃河文化等多個方面梳理出30多個河南黃河之“最”,通過凝練流暢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進行展現(xiàn),圖文并茂,運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生動活潑的語言,講好黃河故事,普及黃河知識,是提高全社會對黃河認知度的一次有益嘗試,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一把認識黃河、了解黃河、研究黃河的鑰匙。
三是黃河文化研究課題實現(xiàn)新突破。2022年年初,經專家評審并報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批準,中國政研會2022年度委托研究課題立項名單公布,共30項課題。河南黃河河務局申報的《黃河流域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弘揚研究》獲正式立項。這是中國水利政研會推薦并首次入選中國政研會課題立項名單的課題,也是全國水利行業(yè)和河南省唯一入選中國政研會2022年度委托研究的課題。為充分做好課題的研究工作,讓紅色文化永駐國家記憶,課題組在中國政研會和中國水利政研會的悉心指導下,在黃委及河南黃河河務局的大力支持下,與黃河流域各?。▍^(qū))有關人員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在查閱大量文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六易其稿,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完成了《黃河流域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弘揚研究》文稿。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懷著對黃河流域紅色文化的深厚情感,不厭其煩、夜以繼日,對黃河流域紅色文化資源特色和價值有了新的認識,提出了較為完整、層次清晰的保護利用體系。與此同時,在專業(yè)研究的基礎上,為讓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黃河流域紅色文化資源及其背后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等信息,課題組還組織編寫了《黃河流域紅色文化資源概覽》,以地圖、圖片、文字、表格等形式,集中展現(xiàn)黃河流域9省(區(qū))的紅色文化資源概貌,旨在為有興趣的讀者按圖索驥,探訪這些紅色文化資源點提供有益的幫助。
四是河南黃河文化叢書日臻豐富。繼《河南黃河之最》之后,河南黃河河務局又策劃、出版了一系列黃河文化書籍,使河南黃河文化叢書陣容越來越龐大。近三年來,相繼有《戰(zhàn)洪圖》《河南黃河河務局重要文獻選編》《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研學資源解讀手冊》《黃河流域紅色文化資源概覽》《最憶是長河——我與河南黃河的故事》《風云懷川——河南黃河故事·焦作卷》《河南黃河工程名錄》編輯出版,在水利系統(tǒng)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為社會各界關注河南黃河、了解河南黃河,攜手共創(chuàng)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美好未來提供了契機。
五是河南黃河文化宣傳新載體逐步完善。新的河南治黃文化展廳落成、河南黃河公眾號關注量取得新突破、新版河南黃河網上線。河南治河文化展廳以“黃河文化發(fā)祥地、千年治黃主戰(zhàn)場、幸福河建設示范區(qū)”為主線,突出河南黃河特色,擷取治河重要節(jié)點,在“小而精”上下功夫,建成以來深受好評,榮獲“黃委黨建示范基地”稱號。河南黃河微信公眾號穩(wěn)步運行一年多來,瀏覽量近百萬人次,搭建了指尖上的河南黃河宣傳平臺。改版后的河南黃河網站,頁面大氣,內容豐富,成為河南黃河對外宣傳的又一扇窗口。
/結語/
在“萬里黃河第一險工”的封丘曹崗險工,高高豎立著一塊寓意深刻的“治黃豐碑”。豐碑下部是“山”字造型,它如同水下數(shù)以萬計的根石,保衛(wèi)著巍巍長堤;它象征無數(shù)忠于職守的治黃兒女,憑借能負重、肯奉獻、敢擔當?shù)摹案犯瘛?,呵護著大河安瀾。乘著新時代的文化煦風,河南治黃兒女從厚重的黃河文化中萃取精華,于偉大的黃河精神中汲取力量,正奮力書寫著黃河高質量發(fā)展的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