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有人曾問我:你為了什么旅行?是為了長見識,還是為了在途中發(fā)生一段故事?
我告訴他,我不是為了某種目的才去旅行的,就像我不是為了賣弄學(xué)識才去看書一樣。我會選擇去一個地方多半是因為心中有所想。當(dāng)我向往一座山的時候,我就去山里;當(dāng)我思念一片海的時候,我就去海邊;當(dāng)我想看日出日落的時候,我就去看。這一切仿佛都是順理成章的,去之前,我沒有去想要不要寫旅行日記或觀后感。我想,真正的旅行是不功利的,是由心出發(fā)的。
現(xiàn)在有些人特別有意思,每到一個地方,先拍幾張照片傳給相熟的人,或發(fā)到朋友圈,又或者拍個短視頻,放上社交平臺,以示自己“曾經(jīng)到此一游”??墒?,旅行的意義如果只是為了炫耀,會多么無趣。
我每次去旅行,很少說給別人知道,而且除了極少數(shù)的幾次,我基本上都選擇了一個人出行,照片自然也很少拍。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風(fēng)景用眼睛看、用心體驗就好了,拍照對于欣賞來說有時也是一種干擾,就像云出來的時候,你要抓緊時間欣賞它的美,因為等你拿出相機(jī)、手機(jī)想拍照,說不定它已變了模樣。
旅行是否可以開闊視野?我會回答“是”,但也可能“不是”。人的眼界與境界有關(guān),境界不高,你就是去再多的地方,看再多的風(fēng)景,走馬觀花,視野未必會變得真正開闊;而境界高了,就算宅家看書,也可以穿越時空,看到此前沒看過的美景。
有人覺得實踐比理論重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有人覺得行萬里路更要讀萬卷書,不然只是個不會思考的行人。
如今,旅行與讀書依然是我人生的功課,如果去的地方很遠(yuǎn),我通常會帶一本書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