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青年路不是個例,不知你是否發(fā)現,似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條耳熟能詳的青年路。它或許是巧合,或許也證明了人們對“青年”二字的執(zhí)念。它甚至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青年路文化。
提到青年路,大多數人腦海里都會想到“北京”二字,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條路其實與“青年”二字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
時間回到1959年,那時北京的大多數地區(qū)還是一片“荒地”,青年路所處的平房鄉(xiāng)也不例外。當時在支援建設城市道路的號召下,一群年輕人靠著鐵鍬、小推車等基礎裝備提前完成了一條道路的建設——“青年路”。這條路隨著自己的發(fā)展與壯大,見證了青年力量在北京城中的頑強生長。
青年路:年輕人“精神文化”的代表
青年路的繁盛要從十年前說起。那時的“朝青板塊”還只是剛被炒熱的房產概念,雖然被看作是“CBD(中央商務區(qū))的后花園”,但一條地鐵都沒有,遠近聞名的朝陽大悅城也不過剛開業(yè)。可隨著北京城市規(guī)劃的整體東移以及地鐵6號線的開通,青年路逐漸成為北京年輕人“精神文化”的代表。
它首先吸引了“北漂”的目光,這里充滿了機會。也許你的合租室友就是某爆款網劇宣發(fā)團隊的一員,也許樓下住的鄰居是就職于某知名明星的工作室,也許在你不知道的附近就住著你喜歡的歌手或導演……
奮斗是青年路上的主基調,彷佛深處有一個永不斷電的世界。清晨,騎著共享單車的上班族一波又一波地涌向地鐵;中午,騎著電動車的外賣騎手又在綠燈開啟時奔向四面八方;晚上,那些從事新媒體行業(yè)的年輕人從電腦前抬起頭來看著窗外思考著下一個選題。
在這些年輕人身上,我們看到了朝氣、蓬勃和篤定前行的特質,他們將這種力量內化成了自己的驅動力,也作用在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之中。正如青年路上永無休止的繁忙一樣,每一個在這條路上的奮斗者都是青年力量的縮影。
遍布全國的青年路:熱情與活力的象征
北京的青年路不是個例,不知你是否發(fā)現,似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條耳熟能詳的青年路。它或許是巧合,或許也證明了人們對“青年”二字的執(zhí)念。它甚至形成了獨屬于自己的青年路文化。如串起城市中軸線、全長4000多米的武漢青年路,從途經人流涌動的漢口火車站、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山公園、行政中心江漢區(qū)政府,到詩情畫意的后襄河公園……武漢青年路的包容意味著年輕的活力正帶領整座城市走向更好的未來。
而成都的青年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便是萬千追求新潮的年輕人的天堂。雖然只有300多米,但卻充斥著各類服裝、鞋類和小商品的“大篷車”攤位,每天都是人來人往。那個時候的青年路也是“富一代”的搖籃,很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是在這里挖到的。雖然從90年代中期,由于城市規(guī)劃的征地與拆遷,青年路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但它依然是無數成都人心中代表著活力的符號。
每座城市的青年路都寄托著人們對于新生力量的希望,青年路的存在已經內化成一股奮斗和創(chuàng)新的力量。可以說,城市里的每條道路都是某種程度上的青年路,是行走在這座城市里敢想敢拼的青年們追逐夢想的痕跡。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