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成
小學階段是提升學生速度耐力(指人體在較長時間保持快速運動的能力)的“敏感期”和“黃金期”,提升學生速度耐力素質貫穿了整個小學階段的體育課程。為了促進小學校園體育教學工作全面開展、學生身體素質有效提高、學生健康成長之路行穩(wěn)致遠,做好學生速度耐力提升方面的工作非常有必要。進行速度耐力的培養(yǎng),需要包括跑道在內的體育場地作為教學場所,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不少小學是名副其實的“小”學,往往體育場地較為狹窄,給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和指引下,小場地學校應采取多種策略,盡可能克服現(xiàn)實困難,積極開展體育活動,提升學生速度耐力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依據(jù)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速度耐力
“新課標”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為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學生除了需要掌握與運用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學會運用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還需要積極參與速度耐力方面的體育活動,全面發(fā)展體育素養(yǎng)。
運動能力是形成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基礎。對于小學生在速度耐力方面的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需要通過一系列科學合理的體育活動予以落實。學生先是通過原地擺臂練習建立跑步動作協(xié)調意識,再到自然直線跑,為30~50米快速跑的學習作鋪墊,然后再到各種形式的接力跑(如4×50米接力跑)學習內容。完成這些基礎性內容學習后,學生逐步開始學習300~500米走跑交替、300~400米耐久跑、400米耐力跑,并注重呼吸方法的習得,在有一定速度耐力積累后逐漸增加難度。此外,學生還需要采用跨、跳、鉆、翻、爬等方法,通過2~4個障礙物,提高身體協(xié)調性、靈活性,全面發(fā)展運動能力。
健康行為指學生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綜合表現(xiàn)。首先,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速度耐力的同時,也要促使學生加深對健康重要性的理解,做到積極參加校內外體育鍛煉,逐步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奔跑運動項目傷病預防、安全避險等知識和方法,并將其運用在體育運動中。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和體驗速度耐力水平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幫助學生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積極應對比賽和較量帶來的壓力、挫折和失敗,在體育活動和日常學習生活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體育品德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體育倫理,以及需要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首先,通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速度耐力方面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參與速度耐力方面的練習、展示或比賽對個人品德塑造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參與速度耐力方面的體育活動,在遇到困難或挑戰(zhàn)自身身體極限時能夠克服困難、堅持到底,與同伴一起頑強拼搏。其次,學生遵守奔跑類體育游戲、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相互尊重、誠實守信,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建立公平競爭的意識,并自覺踐行公平準則。再次,學生能夠做到充滿自信,樂于助人,表現(xiàn)出良好的體育禮儀,承擔不同任務并認真履行職責,正確看待成敗,并將體育運動中養(yǎng)成的良好體育品德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總之,對速度耐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堅韌不拔的意志、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更好地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更加從容地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擁有更加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速度耐力培養(yǎng)的三大困境
一是場地限制。跑的能力是速度耐力的集中體現(xiàn),但是在許多城市學校中,普遍存在學生人均運動場地不足6平方米的情況,學生跑起來很難,由此制約了相關體育活動的開展,給相關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不便。此外,由于場地小,操場同一時間段進行體育課教學的班級多,導致操場擁擠不堪,降低了體育活動的安全性。出于安全考慮,有的教師會推延或干脆放棄速度耐力方面的教學。此外,有的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教師在集體教學中無法做到對每位學生的精準教學和指導,對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無法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和指導。以上種種不利因素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是,提升學生速度耐力水平的難度加大,學生對基礎技能的掌握需要更長的時間。
二是體育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觀念落后。當前,一些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沒有充分尊重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對速度耐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講解教授時,還是由教師主導,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和記憶,學習興趣不高。同時,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及內容安排設置上,一些教師也沒有很好地遵循我國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導致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不高。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體育教師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教學活動,對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進行靈活改進,但是由于受到師資隊伍建設水平、體育教學設施器材等多重因素限制,最終實際教學效果不能滿足學生們的期待和要求。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師需要從滿足學生實際學習活動需求出發(fā),靈活選擇和應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與教學課程中。
三是淡化速度耐力方面發(fā)展,導致偏項發(fā)展。學生的速度耐力水平受到個人體質的影響較大,如體型瘦小和體型肥胖的學生,提升速度耐力水平的難度比其他同學要大,而培養(yǎng)速度耐力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一些學生和家長容易產(chǎn)生畏縮情緒,甚至中途放棄。此外,小學階段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50米跑項目測試的是學生速度能力水平,50米×8往返跑項目測試的是學生耐力能力水平,屬于基礎項目。部分教師和家長出于快速、直接、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考慮,會加強引導學生練習跳繩項目,因為小學的加分指標為1分鐘跳繩,加分幅度為20分,導致速度耐力方面的練習相對被忽視。
提升速度耐力的五條策略
重視安全課堂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學校需要建設一支具有高度責任心的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因材施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體育教師應在每學期第一節(jié)體育課上著重進行安全教育,并在日后每節(jié)體育課的準備環(huán)節(jié)進行安全提示,將安全意識滲透至每一節(jié)課,滲透至每個學生的心中,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獲得體育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在進行授課指導時,盡可能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引導、鼓勵、幫助學生進行速度耐力方面的學習與提升。教師還要提升課堂管理能力,有效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同時最大限度減少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加強速度耐力方面的教學。
轉變體育教學觀念,增加趣味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從而漸漸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教師應在教學中增加趣味性,比如設計有趣的體育游戲,使學生參與到游戲中,并樂在其中。如圍繞單一枯燥的跑步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設置挑戰(zhàn)任務,營造較量與合作的氛圍,在游戲、比賽等活動中開展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兩人或多人的同場競賽,也可以組織班級之間的較量,或是嘗試用不同起跑方式進行短距離起跑練習。通過增加活動的趣味性,使教學不枯燥、不乏味,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有效鍛煉學生的速度耐力。
科學統(tǒng)籌操場活動,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小場地學校可采用錯峰式體育課程安排,大膽嘗試把體育課安排在第1~2節(jié)課,避免所有體育課擁擠在第3~6節(jié)課時間段,提高操場的利用效率。同一時段授課的體育教師之間可以加強溝通,在授課內容上交替安排跑步活動。如一節(jié)體育課時間段中,操場同時容納了4個班級,但操場跑道上只能供1個班使用,體育教師可以互相進行溝通,每班使用跑道10分鐘時間,而后進行輪換,確保全體學生都能進行跑步活動,都能鍛煉和發(fā)展速度耐力。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活動中提升運動水平。學校應積極落實國家對于學校體育的政策和倡導,積極開展學生體育活動,例如50米跑比賽、迎面接力跑比賽、50米×8往返跑比賽、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長跑比賽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練、賽中提升速度耐力水平。此外,學生在活動中還能夠主動與同伴相互協(xié)作或較量,體會奔跑類活動的魅力,在沖向一個又一個終點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體育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機械地進行跑步,而是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活動的價值,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運動的意識,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引導學生堅持校內外鍛煉,培養(yǎng)鍛煉習慣。體育教師應和班主任積極配合,引導學生堅持在校內外進行相應的鞏固和運用。比如班主任教師在班內設置50米跑和50米×8往返跑成績挑戰(zhàn)榜,學生利用課間,或者校外時間在家長陪同下,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最好成績。學生在校外進行鍛煉,也有助于彌補校園內場地受限的遺憾,將在學校課堂的所學遷移至日常鍛煉中,養(yǎng)成科學健康的鍛煉習慣,培養(yǎng)終身鍛煉的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速度耐力的“敏感期”和“黃金期”,奔跑能力是貫穿義務教育階段兒童青少年發(fā)展的重要體育技能,需要學校和教師更多地注重“新課標”對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發(fā)展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予以落實。小場地學校應積極應對場地限制等客觀條件限制,運用多種策略和渠道為學生的速度耐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主要包括注重學生安全教育,引導健康行為;轉變體育教學觀念,積極調整教學策略,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科學統(tǒng)籌操場活動,克服體育場地資源不足這一客觀困難;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積極落實教育方針政策,在實踐中持續(xù)探索體育教學的策略路徑;有效引導學生堅持校內外鍛煉。通過合理運用上述策略方法,小場地學校也可以將速度耐力體育教學充分地開展起來,為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塑造品格、養(yǎng)成精神提供廣闊舞臺。
責任編輯: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