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倩
土耳其詩人納齊姆·??嗣诽卣f過:“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是不會忘記的,一個是母親的臉龐,一個是城市的面孔?!鞭D(zhuǎn)眼間,我在這座城市生活了37年,近年來濟南的變化歷歷在目,從看得見的獲得感到置身其中的幸福感,再到參與創(chuàng)城的成就感,定格住強省會的發(fā)展脈動,也見證著文明創(chuàng)城的累累碩果。
前段時間,中共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劉強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說道,社會親和力、市民凝聚力、城市吸引力是否有效提升,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氣質(zhì)。毫無疑問,社會親和力、市民凝聚力、城市吸引力,這“三力”是濟南軟實力提升的目標,也是精神文明大廈的新引擎,傳遞出尊重民意、傾聽民意、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新年伊始,當“項目突破年”萬力齊發(fā)時,大明湖畔的超然樓再也藏不住了,爆紅背后離不開城市軟實力的躍升,溯源而上則是濟南的硬核文化積淀,是向善的城市名片,也是民意的充分涌流。我們不會忘記,2017年11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牌掛牌儀式上,市民巡訪團團長辛安、槐蔭區(qū)裕園社區(qū)居委會主任劉云香作為市民代表共同揭牌,這是與市民共享高光時刻,何嘗不是尊重民意的生動寫照。創(chuàng)城成果來之不易,砥礪奮進的濟南人從未停歇,“建言大王”辛安常年奔走在大街小巷,帶領(lǐng)巡訪團成員檢查衛(wèi)生,每天日行萬步已是常態(tài);走過17年的泉城義工插上融媒體“翅膀”,推動文明實踐蔓延大街小巷,泉城廣場“小木屋”全年不打烊,集結(jié)一批又一批“紅馬甲”志愿者;新生力量“泉城義警”,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義警”的精神本色標注平安濟南的成色,成為老百姓身邊的護航鐵軍……
把目光拉近,看文明躍升。在濟南,“路口文明”成為習焉不察的城市風景,乘坐公交互相禮讓已成為習慣,節(jié)假日景區(qū)出游,樂善好施的濟南人總是習慣“外地人優(yōu)先”,無障礙設(shè)施建設(shè)不斷升級邀請殘疾人當督導員,大街上隨處可見輪椅車、兒童車、手推車,而“像愛護泉水那樣愛護兒童”理念滲透友好“童”行快樂成長,逐漸成為泉城共識。
把視野放近,看大城小愛。濟南出租車司機周文昌接連登上央視新聞聯(lián)播,倘若說狹窄的車廂里盛滿了浪漫與夢想,是濟南人熱愛生活的高級表達,那么老周連闖8個紅燈送男童緊急就醫(yī),則是大寫的濟南人精神;舜玉路派出所民警孫全修,每天在310個微信群里刷屏,以“花樣反詐”守護居民安全,演繹社區(qū)里“警察榮譽”;享譽全國的濟南交警,為斷掌女子鐵騎“狂飆”,獲得全網(wǎng)6億人次關(guān)注,飆出了濟南的溫度和速度,定格住一座城市的“大城小愛”。
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老濟南人幸福滿滿,新濟南人有安全感,弱勢群體有獲得感,外國友人有時尚感;外地游客則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近悅遠來”的效應不斷放大,城市的吸引力變成文明的發(fā)展力,沉淀在濟南人骨子里的道德基因,像凝聚血小板一樣迅速聚集,在人們心里“種桃種李種春風”。
生活在這樣的城市,文明成為“標配”,文明風尚吹拂心田,激蕩出向上向善愛的漣漪。有問題撥打12345市民熱線,有難題進入泉城商量“碼上商量”小程序隨時隨地反映,想看書打開手機掃碼“泉民悅讀”樂享免費“文化大餐”,哪怕是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網(wǎng)約車小哥也能在這里找到家的歸屬感,濟南市圖書館傾力打造的全國首家“小哥讀書會”書香四溢,暖徹心靈。一個人,無論干事創(chuàng)業(yè)、追求夢想,還是成家立業(yè)、發(fā)展自我,都會如魚得水,勇敢施展拳腳,沒有后顧之憂,擁有廣闊的舞臺和良好的環(huán)境,充滿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這些足以證明: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文明創(chuàng)城的金杯,離老百姓更近更親,方能贏得民意,凝聚共識,匯聚力量。這種強大的力量一旦喚起,就會戰(zhàn)無不勝、積勢成塔,為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添磚加瓦、賦能加碼,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提升一座城市的向心力和發(fā)展力,為新時代現(xiàn)代化強省會建設(shè)筑牢精神大廈底座,貢獻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
(作者系中國好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