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耕
1
宅家久了就生出煩悶,頭頂像扣了一個大蓋子,腦子迷迷糊糊的。恰逢立春,母親說,立春不能悶在家里,應該出去走走,活動活動筋骨,對身體有好處。對母親的提議,我是欣然接受的。于是念起鎮(zhèn)外橫陳的烏拉山,想到黃河的冰凌,不知在立春時節(jié),會有什么新鮮的景色。
約了友人向南步行約兩公里左右,穿過包蘭鐵路橋,就來到了退水渠南的一片曠野。退水渠也叫“二黃河”,是烏梁素海排水至黃河的通道。早年退水渠地勢比較低,鹽堿化嚴重,排水不暢,一下雨就泥濘不堪,所以得了一個“雅號”叫“南泥灣”。八十年代,旗造紙廠鼎盛時期,“南泥灣”有一條小渠日夜排著臭水,老前旗人都知道,這個廠和這條渠給烏拉山鎮(zhèn)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留下了什么樣的疤痕。不過這都已是歷史。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推進,昔日的“南泥灣”已成今日的“生態(tài)渠”。沿著退水渠兩岸一個新的生態(tài)環(huán)保生活圈已溫情環(huán)立,謂之“黃河游園”。黃河游園綠地如毯,花團錦簇;游石怪立,詩賦雅鐫;曲徑通幽,健身隨意。清澈如玉的退水渠以護城河樣貌設計,游園中央的一塊兒巨石上鐫刻著“塞上江南,綠色崛起”八個紅色大字,給人一種篤定的力量和警醒的思考。整個游園如同一個美麗的花環(huán),將生態(tài)與文化,休閑與健身,游賞與涵養(yǎng)兼容并收,環(huán)繞于城區(qū)的頸項之上,讓人身心悅賞而又精神倍增。
得益于烏梁素海的綜合治理,退水渠的水質環(huán)境大幅度改善。清澈的渠水自紅圪卜水閘泄出,一脈清流沿著寬闊的河床向南奔去,渠水清澈,有魚蟹隨著水流潛行。退水渠的末端流入南面的黃河,隨著大河靜流默默而下,如小鳥歸巢,依偎在母親的懷抱。
2
佇立曠野,烏拉山在不遠處靜臥。
烏拉山的西端起點,就是烏拉山鎮(zhèn)。過去叫西山咀。唐代以前叫鉗耳咀,是突厥人的游牧之地。歷史再往前回放,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是獫狁、林胡、婁煩等游牧民族的馳騁之地。趙武靈王曾經(jīng)在此與林胡、婁煩鏖兵征戰(zhàn),逐其遠遁,繼而修筑了長城,建九原縣。秦時建九原郡,開墾荒地,稱為北假。漢建五原郡,朔方郡,昭君出塞在此留下了千古佳話。后為匈奴所據(jù),擁戴盧芳為帝,建都九原縣。北魏時,在烏拉山之北建有沃野鎮(zhèn),留下了匈奴人針對鮮卑王朝的沃野鎮(zhèn)起義的歷史事件。唐時,天德軍城就在烏拉山下的四十公里處,后被烏梁素海淹沒。五代時,為契丹所據(jù)。宋、遼、西夏時,為西夏所領。元明時期,為蒙古族的游牧之地。
本地志書記載,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將哈薩爾所部在東北額爾古納河一帶游牧的蒙古族烏拉特部遷移于此,賜河套北、陰山、狼山、木納山(烏拉山)之間的土地駐牧生息。至此,烏拉山從歷史的煙塵中走出,開始了長達三百七十多年的蒙漢民族交往共融的歷史畫卷。而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和烏拉特草原,形成了血脈相連的骨肉關系。多年前,本旗一位蒙古族女教師龍騰受邀到蒙古國訪問,先到呼倫貝爾與接待者敘舊話新,談及呼倫貝爾與烏拉特草原的舊事,心里深受震撼,故土血脈情感如潮水般涌起,淚眼婆娑地向親人們傾訴內心的熱戀之情。她回來時,曾經(jīng)與我詳談當時見面的情況,她說,我真的無法抑制住我內心涌動的潮水般的深情,而我的呼倫貝爾的親人們,對我更是親上加親。三百七十多年的塵煙往事,依然能勾起深厚的民族情和血脈親情。當時,龍騰老師的講述,也令我血脈僨張,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悠游著一種無以言表的情感。
呼倫貝爾,一直是夢中的圣地,神話的天堂。也曾登臨烏拉山峰頂,向北眺望,莽莽群山,浩浩森林,廣袤遼闊的北疆大地深情而寬厚。仰望蒼穹,烏拉特草原的綠色向北延伸,陰山鐵青色的雄姿阻擋了我的視線,然而,阻擋不了我對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想象與探索。蒼莽的大興安嶺,清冽的激流河、額爾古納河、莫爾根河……似乎我與他們也有了血脈聯(lián)系,身體的血液似乎在融入河流的營養(yǎng)。兼有艾平老師的散文集《隱于遼闊的時光》在胸中加持,呼倫貝爾的神韻更是縈繞不絕。大自然之筆,絕對有天賦神奇,能夠把無言的山川變成深幽的語言,讓你身在期間,心系大荒,感悟自然之語,聆聽山川風月的神奇秘語。
我雖是漢族,卻也向往著蒙古族那種自由奔放、豪邁灑脫的個性和勇敢無畏、力壓群雄的氣勢。所以,在烏拉特草原,我有不少蒙古族朋友。他們約我登高山,喝奶酒,唱《鴻雁》,跳蒙古族舞蹈。和他們在一起,我覺得一切都是那么開闊豁達,無拘無束,能夠完全激發(fā)內心的潛力,釋放充沛的激情。
烏拉特草原有兩個蘇木是蒙古族的聚居區(qū)。一個是額爾登布拉格蘇木,一個是沙德格蘇木。這兩個蘇木保留著傳統(tǒng)的蒙古族風俗習慣,也融入了很多漢族的生活方式。
烏拉山下,有這樣一片草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刻印著呼倫貝爾草原的血脈記憶,用祖先留給的勇敢智慧和文化胎記,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耕牧奮斗,與各民族一起,為這片熱土的富饒美麗奉獻著自己的耕耘與汗水。
3
烏拉山也是頗具神韻的名山秀峰,其威名也不輸南方的名山大川。
烏拉山古稱陽山,在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里有多處記載?!白愿哧I以東,夾山帶河,陽山以往,皆北假也?!碧扑螘r期稱為“午臘蒻山”。山線并不漫長,東西才120公里,西起烏拉山鎮(zhèn)東至包頭昆都侖河止,再往東的群山便是大青山。烏拉山與大青山同屬于陰山山脈分支。歷史造就了烏拉山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神奇?zhèn)髡f。主峰大樺背上有祭天的神壇,據(jù)說是突厥人祭天的遺跡。雄峰兀立,秀木葳蕤,望南可見黃河蜿蜒流布于河套平原,浩浩湯湯,奔騰東去;望北可見塞外明珠烏梁素海,明光如帶,浩渺如煙。
大樺背,因多生白樺樹而得名,已入國家森林公園名錄。登覽大樺背,可由西烏布浪入山,山道逶迤盤旋,兩側松柏森郁。大鷹灣入山是第一險關,峰高入云,古木參天,花草繁茂,峽谷幽深。仰望山頂,白云繚繞,側目兩邊,峭壁刺天。山間多以砂礫巖為主,風蝕斑駁,圓滑如鼓。崖下泉流汩汩,叮咚悅耳。極目遠眺,崖縫間生有許多古松柏,虬枝盤桓,裊娜斜出,嫩葉新枝,蒼翠欲滴。大鷹灣因為常有蒼鷹棲落于古樹頭或斷崖上而得名。蒼鷹們平時聳翅縮頸,靜立于巖石之上。神情肅穆,色如巉巖。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便倏然起飛,迅捷的身影讓人咂舌。過了大鷹灣,便到大石虎。大石虎是一處溝谷,天然次生林密布其中,是鳥獸藏身的勝地。其中酸棗樹為最,枝條婆娑,層層疊疊,恍若云蓋。過大石虎后盤旋而上,轉過黃土崖、黑土壩就抵達了大樺背峰頂。登頂一瞬間,山上碧空悠遠,公路蜿蜒如帶,平原廣袤遼闊,湖水明光如練,小鎮(zhèn)閑雅如琴鍵排列,白云撫戀草原,羊群時隱時現(xiàn),讓人慨然而生喜悅之情,神曠而起高歌之興。
4
故鄉(xiāng)的生命力確實是神奇。她可以讓一個人的行為和言談都離不開它懷擁的事物。山水靈韻造就了一切生命的底色,也涵養(yǎng)了一方人的性格稟賦。所以,人必須依賴故鄉(xiāng)的泥土而存在,憑借故鄉(xiāng)的事物而生息。這其中的奧理,便如艾平老師之于呼倫貝爾大草原,莫言先生之于山東高密東北鄉(xiāng)。
烏拉山便是我的故園,是我逐夢的起點和追夢的原鄉(xiāng)。不僅僅是它神奇的傳說和秀麗的神韻,更因為它植入我生命里的內在的血肉聯(lián)系。山水與人,是一場無法割舍的糾纏。保護好山水的神韻,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烏拉山,在綠色發(fā)展的時代洪流中,會更加靚麗。
責任編輯?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