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平
五月的家鄉(xiāng),天氣晴和,大地一片蔥蘢,潔白的槐花散發(fā)著醉人的芳香,碧綠的麥苗蓄足了水分拔節(jié)生長,勤勞的農(nóng)人揮灑著喜悅的汗水在田間勞作,大自然奏響了生命之歌的重要音符。轉(zhuǎn)眼間,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已經(jīng)到來,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又稱“五月五”,每年這一天都有“點高高山”的習(xí)俗,據(jù)說這樣就能驅(qū)邪消災(zāi),保全村人平安。
記憶中,五月五更像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過了春節(jié),大家早已扳著指頭數(shù)著這一天的到來,這天除了能夠吃到平時見不到的食物之外,還有更讓大家期盼和激動不已的事情,那就是“點高高山”。大家把樹枝堆放在指定的地方,再一根一根搭起來壘成垛,因其端直高聳像小山,故稱之為“高高山”。等到五月五凌晨的時候,大家再將“高高山”點燃,這便叫“點高高山”,通常也叫“點山”。
每年五月五來臨前夕,“搬山”便成了村里所有孩子要干的一件大事。為了讓自家村里的“高高山”比其他村的更高、更大,點燃的場面更能吸引和震撼人,大家把“搬山”的任務(wù)經(jīng)常安排在五月五的前半個月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里。“搬山”的時候,大家會推選一位個兒高、膽子大、說話有分量、辦事有魄力的伙伴出面挑頭兒,作為“搬山”的總領(lǐng)頭,這個人長輩們通常稱作“大娃頭兒”。
“大娃頭兒”把所有伙伴分成幾個小組,然后選出小組長,出發(fā)前先把組長們吆喝到一起小聲交代幾句,各組便開始分頭行動。大家排著長長的隊伍,一個緊跟著一個,拖著有些干枯的樹枝,沿著山路沖下山去。樹梢卷起滾滾塵土,如團團黃色的煙霧迅速蔓延開來,飛揚在半天空,彌漫了整個山腰,淹沒了“搬山”隊伍,場面甚是壯觀。當(dāng)夜幕降臨,黑暗從四周的山頂一寸一寸地聚攏過來,“搬山”隊伍的身影便逐漸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等大家把樹梢搬回到指定地點的時候,一尊尊形態(tài)各異的泥人呈現(xiàn)在彼此面前,早已分辨不清誰是誰,唯獨兩只眼睛如夜空里的星星閃爍著無限的亮光。大家面面相覷,發(fā)出一陣歡笑聲和吶喊聲。即將歸于沉寂的小山村再次熱鬧起來,有人吹著長長的口哨,有人唱起悠揚的山歌,歌聲連著聲聲蛙叫,此起彼伏,如同微風(fēng)掀起的層層漣漪向著夜空深處蕩漾而去,氤氳了小山村靜謐的夜晚。
聽長輩們講,最早“搬山”的人基本全是村里的放羊娃,放羊娃體力好、做事麻利,有足夠的時間。五月五快要來臨的時候,放羊娃加快了“搬山”的節(jié)奏,一邊放羊一邊“搬山”,羊兒走到哪兒他們就干到哪兒。平時,他們把弄好的樹梢臨時碼成堆,等到了周末,再把大大小小的娃娃喊到一起,然后把樹梢全部搬運回來。
那些放羊的孩子是非常不幸的,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因為種種原因從未走進過學(xué)校的大門,連自己的名字都沒來得及學(xué),就跟著家人去放羊,早早地失去了讀書和走出大山的機會,放羊成了他們一輩子的營生。那時起,在我心里放羊娃的字眼兒就跟貧窮落后捆綁在了一起,很長時間里成了一道抹不去的痕。
隨著五月五的一天天臨近,“搬山”的次數(shù)頻繁了,規(guī)模壯大了,如果遇上周末,村莊里的娃娃會全部出動,有的備了繩子、斧子,有的拿了鋸子,大伙兒一起翻過村后的山梁,來到樹木茂密集中的林地。瞬間,大家“嗖嗖嗖”快速地爬上樹干,在樹杈間靈活地移來移去,細小的樹枝用手扳,粗大的枝條拿斧砍,略粗點兒的枝干便會拿鋸子鋸,不一會兒樹下就落滿了厚厚一層鋸末。經(jīng)過大家的一番瘋狂“襲擊”,一棵好端端的樹瞬間被剃成了“光頭”,如遭了雷擊一般,只留下半截兒樹干直挺挺地立在半空。
等過了兩三天,樹的主人從山中一路大罵而來,氣勢洶洶,憤怒的目光一遍遍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嚇得不敢吱聲,顫抖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兒,但誰也不會出賣自己的伙伴。面對大家的嚴密保守,樹的主人終是無計可施,找不到一星半點兒的線索,只好在無奈的責(zé)罵聲中憤然離去。大家長吁一聲,心里的一塊石頭“撲通”一聲落了地,提到嗓子眼兒的心漸漸恢復(fù)了平靜,又接著繼續(xù)“搬山”,好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后來,這件事很快在村子里傳開了,大人對我們殘忍的“搬山”方式極為憤怒,每次出門前,他們都要叮嚀一番自家的孩子。從那以后,我們也便背上了“土匪”的名號。
十多天過去了,大家把各種樹梢一根根、一捆捆從深山溝垴里搬回村子,堆放在河壩中間高出的平臺上,等到了五月初四下午,又開始謀劃著“壘山”。
“壘山”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shù)活,只好交給大人完成,于是我們再次請來房家四爺?!皦旧健钡臅r候,山的中心選取粗壯的枝干做骨架,骨架下面留出一個小小的空間來,可容得下十余人就座,等“高高山”壘好了,里面鋪上麥秸,軟軟的,也很暖和,猶如一間小小的房子。晚上,大家誰都不回家,而是擠在一塊兒過夜,背靠著背呼呼大睡一覺,感覺比家里香甜十倍、百倍,有的還點起了蠟燭玩兒撲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著鬼故事。
“點山”是講究時間的,一般在五月五凌晨四五點左右,但偷點“高高山”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五月初四晚上,“大娃頭兒”便會出歪主意,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帶人去偷點鄰村的“高高山”,點燃后跑到遠遠的地方坐下來歡呼吶喊。因此,五月五的前夜,我們早已做好了“守山”的準(zhǔn)備,有的留在“高高山”里面,有的守在“高高山”附近,有的來到附近地勢高處或半山腰,各組都時刻保持警惕,以防外村人乘虛而入偷點了“山”。若是發(fā)現(xiàn)遠處有忽明忽暗的煙頭兒不斷閃爍移動,所有人便警惕起來,只聽見口哨“吱”的一聲,大家快速拿起擺好在身邊的土塊兒,狠狠地向遠處擲去,很快移動的煙頭兒不見了蹤影。我們村的“高高山”壘在河壩中間凸起的一塊高地上,三面懸空,后邊靠山,大家只要守在半山腰,誰都接近不了,所以很少被別人偷點過,年年搬,年年壘,年年高,年年旺。
“看山”的時候,大家年年不忘把村莊里男女老少叫到一起來觀看?!包c山”前,伙伴們分成組繞著村莊周遭走上兩三遍,一邊大聲吆喝著“點山嘍,看高高山嘍”,一邊點燃手中的“地雷王”爆竹高高地拋向夜空“嗵嗵嗵”炸響,一定要把熟睡中的人叫醒來不可。等“看山”的人到齊后,“大娃頭兒”將“山”中的麥秸全都抱出來,偎在“山”的周圍,以免燃燒時倒向一側(cè),一般安排三五個人在“山”的幾側(cè)同時點火。
在大家的期待下,“高高山”終于被點著了,火苗像蛇信子一樣“撲喇撲喇”迅速吐向空中,從四周快速地包裹上來,“高高山”瞬間燃燒成了熊熊大火。伴著噼里啪啦的響聲,巨大的火舌裹著濃煙向天空飆升,越燒越旺,足有十幾米高,像一條巨龍沖向夜空,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男女老少站在不遠處圍成一個大大的圈觀看著,他們用手指指劃劃,有說有笑,小孩子拍著手跑來跑去,高興得不亦樂乎。在大火的炙烤下,每個人的臉龐漸漸發(fā)燙起來,他們開始一點一點地向后移動,不知不覺退到了十米開外的地方,爽朗的笑聲、大火的“呼呼”聲,連同孩子們追逐的嬉鬧聲連成一片,在紅彤彤的火光映照下,響遍了五月的夜空。
等兩三小時過后,天漸漸亮了起來,“高高山”只剩下一堆灰燼。大人們已漸漸散去,熬了一夜的伙伴也一個個打著哈欠陸續(xù)回到了家,開始美美地睡上一覺。我也來到了夢中,迷迷糊糊中又被祖母叫醒。不知什么時候,她早已在我跟哥哥妹妹的手腕和腳腕上綁好了五彩繩。家里大門和各房屋的門框上,父親插滿了細細的柳枝,據(jù)說這樣可以趨吉避兇。廚房的餐桌上,擺滿了母親親手釀制的蕎面涼粉、莜麥甜醅和白面固卷兒等傳統(tǒng)美食,遠遠地就能聞到一股誘人的香味。
然而今天,曾經(jīng)的伙伴都已走出了小山溝,在繁華的都市實現(xiàn)著自己的夢想。山那邊的林地在生態(tài)建設(shè)進程中爬過了山梁,沿著逶迤的山坡起起伏伏,一片連著一片,郁郁蔥蔥,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變成了家鄉(xiāng)的金山銀山。河壩的平臺上,鮮艷多姿的山花開得挨挨擠擠,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花香。五月五的“高高山”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jīng)遠去,而悠長的懷念如天上的白云飄蕩在心頭,縈繞在腦海久久不肯散去,成了永遠抹不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