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粟
在母系氏族社會,女性是社會家庭中的主導者;進入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后,“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逐漸形成并固化,女性在社會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反映女性生活或女性作者所寫的作品也并不多見。然而,女性的才華并沒有被壓制住,歷朝歷代中,體現(xiàn)女性意識的文學作品未曾消失。封建社會的初期,漢代雖有“三綱五?!钡确饨▊惱淼南拗疲跇犯姷仍娮魅阅荏w現(xiàn)漢代婦女的生活狀況和個人觀念。
這類詩歌特點鮮明、風格各異,其中女性對愛情、生活的觀念也得到了鮮明的體現(xiàn)。然而,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女性文學是誕生于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具有現(xiàn)代人文精神內涵的以女性為言說主體、經驗主體、思維主體、審美主體的文學”(劉思謙《女性文學這個概念》)。因此,漢樂府詩中并沒有發(fā)展出女性文學。然而,其中女詩人的女性意識的發(fā)展,其抒發(fā)的情感和個人的觀念仍然值得深思與研究。
一、漢樂府詩中女性意識發(fā)展的背景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學作品也浩如煙海。漢代以前女性所寫的文學作品起源已經難以考據,但《詩經》算得上是其中較早且能體現(xiàn)女性意識的文學作品之一。在《漢樂府女性文學現(xiàn)象透視》中,王軍華統(tǒng)計“《詩經》中收集與女性相關的詩篇可謂數量繁多,總共有七十二篇”,而“可以判斷為女性作者的詩篇共有十六篇”。我們耳熟能詳的《靜女》《氓》等,都表現(xiàn)出當時的女性意識。例如,《靜女》中女子令男子“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主導思想;《氓》中“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丈夫變心后,女子憤怒而堅決的態(tài)度;《野有死麕》中“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平等的愛情關系。在這些詩篇中,女子在愛情中擁有和男子相對平等的地位,而不僅僅是男子的附庸品。
到了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三綱五?!钡确饨ㄋ枷胧古拥牡匚淮蟛蝗缫郧?。在愛情中,“夫為妻綱”也為女子的自由與人格獨立加上了枷鎖。在這種情況下,女子在生活包括愛情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對平等愛情的要求也更難滿足。思考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自武帝設立太學,各郡國掀起舉辦學校的浪潮,私人辦學也興起,但這些學校是針對男性學員辦的,不接收女學生。漢代女性不能接受社會公共教育,教育權利相對男性受到很大限制”(張明明《漢代女性社會地位研究》)??梢钥闯觯瑵h代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也在降低。這就意味著,在漢代詩歌中,女性作者出現(xiàn)的機會進一步減少了。
然而,種種限制并不能阻礙漢代女性作者的才思,也難以阻斷女性意識的發(fā)展。在這一時期的樂府詩中,仍然有女性意識的出現(xiàn)。在王軍華的《漢樂府女性文學現(xiàn)象透視》中,作者統(tǒng)計“漢代樂府從民間采集來以及文人所作的詩歌中包含著很多與女性相關的題材,統(tǒng)計其總數為十九首”,雖在漢代眾多樂府詩中只是滄海一粟,但其中體現(xiàn)出的女性意識則不可忽視。
二、漢代樂府詩中女性意識特點
(一)具有署名意識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封建思想還未對當時的女性產生較大的束縛,因而女性思想自由開放,敢于抒發(fā)感想。然而,在當時的眾多女性所寫的詩篇中,知道明確作者的卻極少。在分析其他朝代的詩歌時,讀者常常會從時代背景、作者寫作時的狀況入手,解讀相關作品。然而,在解讀《詩經》時這種方法卻行不通。其中,有該時期距離現(xiàn)代太過久遠,許多文獻資料缺失、難以查找的原因,也有當時已形成“男尊女卑”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但同時期的許多男性作者則能留下姓名、為人所知,如司馬遷、賈誼、班固、司馬相如等,這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比先秦時期的女性作者而言,樂府詩中的女性作者更有署名的意識。“把漢代的樂府詩歌進行歸類,可以確立為女性作者的詩篇如下: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烏孫公主劉細君所作的《歌》,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卓文君所作的《白頭吟》《班昭女誡引鄙諺》,徐淑所作的《答秦嘉詩》,共計為五首?!保ㄍ踯娙A《漢樂府女性文學現(xiàn)象透視》)這五首都是能得知具體女性作者的。我們不能忽視,“署名意識”并不等同于“版權意識”,“署名只是作者實現(xiàn)其精神權利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權力(‘力應為‘利)的全部”(楊屹東《中國古代版權意識與現(xiàn)代版權制度辨析》)。但不可否認的是,署名不僅能讓我們了解作者本人,還為后世研究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提供了幫助。而樂府詩中女性作者選擇署名,正體現(xiàn)了漢代樂府詩中部分女性作家對作品所有權的重視。
(二)具有階級性
雖然所處同一時代,縱觀漢代樂府詩,與女性相關題材的詩歌風格卻不同。在眾多思念丈夫、對愛忠貞、自我感傷的樂府詩中,唐山夫人所寫的《安世房中歌》猶如鶴立雞群,其抒發(fā)的感情、態(tài)度都不同于其他篇目。作為一首贊頌漢高祖劉邦的功德,又向后世統(tǒng)治者宣示漢家治天下之道的詩歌,其在漢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及后世的許多詩人對其也贊賞有加,如劉安世就稱其“格韻高嚴,規(guī)摹簡古,骎骎乎商周之頌”。陸時雍認為其“視《封禪頌》則莊,視《郊祀歌》則軌矣”。
除了這首獨特的《安世房中歌》,還有眾多有關愛情的詩歌,如班婕妤的《怨歌行》,“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意為扔掉團扇、決絕斷情;以及卓文君的《白頭吟》,“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堅持兩人共白頭的愛情觀,都體現(xiàn)了兩人對愛情平等的堅決與遭到背叛后斷絕往來的果斷。然而,這種女子在愛情中占據平等地位乃至主導地位的詩歌并不多。除了《上邪》《有所思》等幾首熱烈表達愛意或大膽痛斥負心人的篇目,剩下的多寫思念丈夫、女子遭棄等內容,如寫女子被拋棄后再遇前夫的詩《上山采蘼蕪》:“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仍要追問丈夫新妻如何。《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為了愛情只能“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結局悲慘?!镀G歌行》中的“夫婿從門來,斜柯西北眄”,女子為流浪漢補衣卻遭丈夫猜忌……在余下的詩歌中,女性常常是被拋棄、被猜疑、被獨留家中的一方,而不再是如《詩經》中勇敢示愛、果斷放手、活潑靈動的形象。
這種寫作內容、風格的不同是如何產生的?筆者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女子所處的階級不同,產生了后續(xù)兩方在女性意識上的巨大差異。前文已經提到漢代私人辦學興起,但并不招收女學生,于是“能夠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多是宮廷后妃或受家學熏染的名門閨秀們,屬于衣食無虞的上層社會階層”(王文娟《試論漢代女性文學》)。因此,接受了更多教育的上層社會階層女性,眼光便不再局限于愛情,而是延伸到政治、經濟等層面。她們與普通平民女子在愛情中的相對地位是不同的。然而,本就受到傳統(tǒng)禮教束縛的平民女子,在愛情中也受到委屈與傷害,這種悲傷與無奈便從她們所創(chuàng)詩歌的字里行間不經意地流露出來。兩者身份地位的巨大差異,進一步體現(xiàn)在當時女性意識的階級性上,也體現(xiàn)在寫作的詩歌中。
(三)在愛情中地位的降低
前面提到,漢代處于上層社會階層的女性能夠獲得更多、更充足的受教育機會,眼光也更加長遠。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的女性詩人在以女性為題材的漢代樂府詩的創(chuàng)作上仍停留在愛情的層面。除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外,即使是卓文君、班婕妤等當時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也逃脫不了在詩歌中只能描寫愛情的困境。對于地位更加低下的女性來說,寫作思念征夫、痛斥有二心的男人,或是因為愛情自我感傷,都已經是家常便飯。
倫理綱常的束縛在其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啊洞呵锓甭丁せx》載:‘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這樣,便使女子成為男子的附屬品以及馴服的工具。”(王雙、馮倩《漢樂府女性形象分析》)“夫為妻綱”“四德”的思想使女子發(fā)言的自由度大大降低,此時的女子,就算想要談論政治、經濟等,也沒有相應的發(fā)言權。
話語權被嚴重限制的女性在這種情況下,便只能將自己的傾訴欲投諸愛情。然而,由于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影響,人們的愛情觀也發(fā)生了變化,如《上山采蘼蕪》中丈夫“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將兩人所織的布的種類與數量來作比較,最終得出“新不如舊”的結論,無疑是對舊妻與新妻的物化。在丈夫眼中,似乎夫妻之間的情誼并不是衡量愛情的標尺,能織多少布才是要不要繼續(xù)走下去的決定因素。而舊妻遇到拋棄自己的前夫時,她也沒有表現(xiàn)出被拋棄后極度的憤怒,而是心里仍有留戀,問丈夫新妻怎么樣。這種女子在愛情中的弱勢與卑微體現(xiàn)在兩人的對話中。
先秦與兩漢相隔時間并不長,但與《詩經》相比,樂府詩中體現(xiàn)的女性意識已經大為不同。鄂川秀在《〈詩經〉與漢樂府愛情詩女性形象之比較》中將這種變化概括為“主動求愛化為曲折求生”“彼此互戀化為孤獨哀鳴”“激情燃燒化為理性制約”。從調皮、活潑、大膽示愛的女子變?yōu)橛脑埂o奈、孤獨的怨婦形象,不難看出漢樂府詩中女性意識在愛情中的變化。
三、對女性文學的貢獻
漢代與新文化運動相隔甚遠,其樂府詩中體現(xiàn)女性意識的作品必然不能算得上“女性文學”。然而,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較早體現(xiàn)女性意識的文學作品,這些詩歌有其獨特的作用。
在封建社會,制度與思想對女性的壓迫越來越沉重。明清時期,許多女子甚至以殉情為榮。在這種情況下,先秦、漢代的女性詩人就像是夾縫中艱難卻堅定生長的野草—力量雖小,卻一直憑借自身的力量,開創(chuàng)女性寫作的先河,使得后世無數女性在無奈絕望的情況下仍能用紙筆寫下生命之歌。
“對于古代女性而言,用文學作品反映自己的生活現(xiàn)實已然是對庸常生活的突破—如果沒有她們的寫作,女性永遠只能被表達,后人只能從男性文本中看到男性視野下的女性。”(鄭珊珊《中國古代女性文學與女性意識》)即使在社會生活中缺少發(fā)言權,但千百年來的女詩人仍然用紙筆發(fā)聲,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占據著一方自己的小天地。也正是如此,這些“自我表達”的女性詩歌才會流傳至今,被許多學者研究。不管是放眼政治的唐山夫人,堅定決絕的班婕妤和卓文君,還是許許多多未能留名但仍堅持寫下自己生活的漢代女性,都對千百年后真正女性文學的出現(xiàn)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樂府詩歷史悠久、風格鮮明,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處在漢代這個封建制度確立不久、封建思想初立的過渡時期,繼承了先秦時期的自由浪漫,卻又受到封建思想的壓迫。其中,體現(xiàn)女性意識的文學作品也呈現(xiàn)出既具署名意識的先進性,又具有階級性,以及局限于描寫愛情的落后性的矛盾特點。作為中國古代早期具有女性意識的作品,盡管內容中缺少男女平等、反抗壓迫的先進意識,但其體現(xiàn)出的女性的精神世界、個人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對后世的女性文學也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