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如熹
我去過許多名山:巍峨高聳的恒山、如詩如畫的廬山、歷史悠久的泰山……但我從來沒有去過火山。去年暑假,我和家人來到了位于黑龍江北部五大連池市的老黑山。據(jù)說,這個火山口在300年前爆發(fā)。它噴薄而出的巖漿四溢流淌,阻斷了古河流白河,形成了五大相連的池子,這便是人們所說的著名的五大連池。
老黑山山勢并不高聳,海拔只有515.9米。山林多由黑色浮石組成,因稱“老黑山”。坐上大巴,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木棧道前。下了車,我們邊賞景,邊爬山。
棧道兩旁是一片火山石,邊上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翻花熔巖,也叫渣塊狀熔巖。這是火山噴溢時熔巖流動形成的巨大巖石塊,是老黑山300年前留下的遺跡。如今這些黑色的熔巖凝結成嶙峋的怪石,千姿百態(tài)地堆砌著,奇形怪狀地橫臥著,一塊接著一塊,擠擠挨挨地鋪展開來。
眼前的翻花熔巖,仿佛在向我訴說當年火山爆發(fā)的可怕景象。然而,這里并未絕了生機:一年,兩年,十年,上百年……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這片焦黑的土地再次被喚醒。如今,有的石頭上布滿了熔巖菊,有的石縫間長出一棵棵生命力旺盛的小草,更多的是身材矮小卻長得茂盛的火山楊。它們給這片沉寂的土地增添了生機。
在那樣一場滅絕一切的火燒火燎之后,它們是如何到達這里的呢?它們是怎樣生長起來的呢?這簡直是一個奇跡?;蛟S是鳥兒偶然間銜來了一粒種子,掉落在這片被熔巖炙烤過的土地上,又恰巧下了場雨,它們便生了根,發(fā)了芽。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fā),增加養(yǎng)分的吸收,火山楊減緩了生長速度,縮小了身形。它們的樹干并不粗壯,卻在堅硬的熔巖上牢牢地扎下了根,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一棵,兩棵,三棵……終于長成了一片郁郁蔥蔥的火山楊林。
沿著蜿蜒向上的石階,我們艱難地爬行了半個小時,終于到達了山頂。遠遠地,就看到“火山口”三個紅漆大字。當年,可怕的巖漿就是從這個大坑里噴涌而出的!我們不禁加快了腳步。這時,下起了蒙蒙細雨,眼前一片朦朧,我失望地說:“怎么就下雨了?”旁邊的游人沿著火山口徘徊了一會兒,也嘀咕著:“真是倒霉,好不容易爬上來,什么都沒看到?!庇谑潜汊筲蟛粯返刈呦铝松?。我們一行人不甘心,決定等一等。不料,雨越下越大,從牛毛細雨變成了嘩嘩大雨。好在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不一會兒,雨停了,天有了些亮色。隱隱約約地,能看到火山口一片深深淺淺的綠,那是枝葉茂盛的火山楊和綠油油的野草。
沿著火山口登上最高處,俯視它。原來,火山口是一個深深的、巨大的坑。如今上面已經(jīng)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植物。看著這又大又深的火山口,我不禁想象當年火山爆發(fā)時的情景:濃稠的巖漿從火山口的底部慢慢涌上來,蓄勢待發(fā);隨后噴涌而出,火光沖天。伴隨著一聲聲巨響,熔巖沖了出來,漫過山坡,沖過田野,沒過房屋……災難或許持續(xù)了許久,但最終歸于寧靜。如今這個“罪魁”也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孕育出生命。
想到這里,我不禁感慨:大自然是無聲的,也是最有耐心的,經(jīng)得起漫長的等待。我想,人生也該如此,這是大自然給人的啟迪。
(指導教師:黃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