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暢
穿著一身白色的宇航服,頭戴宇航頭盔,遨游在宇宙之中……成為一名神氣的宇航員應該是不少小朋友的夢想。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中國宇航員的故事。
宇航員們乘著航天飛行器翱翔在宇宙太空中,宛如搏擊長空的雄鷹,不斷拉近太空與人類的距離。不論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楊利偉,還是中國漫步太空第一人翟志剛,又或是三巡太空的宇航員景海鵬、聶海勝,“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他們都是人類的英雄。習爺爺稱贊宇航員隊伍為“四特部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宇航員們突破了重重艱險,讓我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與美麗。
小朋友們一定不知道楊利偉第一次進入太空時那艱難的26秒。由于技術尚未成熟,飛船發(fā)生急劇的抖動。楊利偉在采訪中說到:“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覺得自己快不行了?!?/p>
想要實現飛天夢,每一個宇航員都要經歷多年的魔鬼訓練。每項魔鬼式訓練都有一個緊急暫停按鈕,但是航天員們沒有一人在訓練過程中按過暫停,他們用堅強的意志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魔鬼訓練。
那作為航天員最難的是什么呢?楊利偉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學習。
一年的功課量,航天員們需要在三個月內學完,他們穿梭在課堂、訓練場和宿舍之間,白天上課,晚上復習預習,航天員公寓經常到了半夜依舊燈火通明。
航天員們如同超人一般,完成了非常困難和極具挑戰(zhàn)性的太空“穿針行動”。這需要宇航員手動駕駛飛船,讓飛船與正在運行的天宮1號進行嚴絲合縫的對接。宇航員劉旺在7分鐘內完成了“太空穿針”,比自動對接還快了3分鐘,這優(yōu)異的成績是他反復訓練了1500多次的結果。
然而,即便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也難以避免飛行時出現特殊情況。在航天員們準備出艙時,艙門卻只能拉開巴掌大的縫隙,終于把艙門開啟,可火警的警報聲又響起。面對這一情況,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任務必須完成,著火也得出艙!”這才有了宇航員翟志剛手持五星紅旗在太空揮舞,向全世界問好的畫面。在這光榮的背后,我們誰都想不到他們剛剛經歷過生死考驗。
離開親人,艱苦訓練,每個航天員都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身體與心理上的壓力。面對困難,他們從不退縮,他們將青春獻給祖國,用勇氣與信念譜寫了一曲永不磨滅的奉獻之歌。
作為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女宇航員,王亞平曾說:“在太空中不管做不做夢,我都已經在自己的夢里?!?/p>
宇航員們返回地球,出艙后需要第一時間將國旗展開。宇航員翟志剛曾說:“無論發(fā)生什么情況,我們都要完成任務,讓五星紅旗高揚在太空?!彼麄兺ㄟ^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意志,實現了飛天夢。
龍翔九天騰云駕霧,希望每個小朋友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夢。讓我們傳承航天精神,向宇航員叔叔阿姨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屬于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