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莉
一
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末,供職于長江輪船航運(yùn)公司的父親常年奔波于九江—上海航線。每次短暫停留蕪湖港碼頭,他必拎一兜魚回家給我們姐弟仨改善伙食。這些魚在駁船廚房冰柜被凍得堅硬,周身遍布碎鉆光芒,是滋味豐腴的江魚。
每當(dāng)船靠九江碼頭裝卸時,擔(dān)任政委一職的父親,無須再做思想政治工作了,就上岸去九江菜市采買江鮮。十天半月的,少年的我每聞江畔“嘟嘟”鳴笛,內(nèi)心就頗為歡欣,大抵是我爸爸的船到港,又有魚鮮可食了。
那是憑票供應(yīng)副食品的貧乏年代。
故,小城九江于我少年記憶里,也曾深深印刻過一筆。二十余年后的晚秋,來到九江,似多了一層故舊的熟稔。
字面意思看“九江”,無非九條江河匯合處。實則不然,這里的“九”為虛指,是眾水匯合之意。嗯,我更愛它的古名——江州。氤氳著無限詩性的一座小城,一條大江傍城而過。陶潛在此做過江州司馬,白居易亦如是。
車子一直往南疾馳,平疇野畈里,鋪著黃金的晚稻。車窗外忽現(xiàn)白亮亮湖水,接天連碧,南方氣息乍出,心上一霎時起了涼意,想必,九江到了?
出車站,天藍(lán)得清正,廬山剪影是淡墨寫意,虛靜沖和,時隱時現(xiàn)。深秋的風(fēng)頗為溫?zé)?,深秋的陽光裹著一層馨香?/p>
一座城市何以擁有如此多湖泊?有水的地方自有靈性。酒店坐落于湖畔,八里湖、賽城湖,攜手相依。落日徐徐,映照兩湖碎金,橘橙、玫瑰紅相互交織,有眾神會聚的虛幻。
登潯陽樓遠(yuǎn)眺,雖說是六十年未遇的旱季,但浩浩長江行至一百余公里的九江段,便豁然開闊起來了,依然有湯湯氣勢,對面是湖北黃岡。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北毁H江州的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確乎技藝高超,可是我不能共鳴。他漫長的一生,比起韓愈、柳宗元、蘇東坡的坎坷跌宕,可謂順?biāo)?。?dān)任江州司馬三年有余,除了傷春悲秋自怨自艾,不見勞心勞力多少實事,無非陪酒送客發(fā)牢騷。后去杭州,寫詩之余,也算參與了一件興修水利的市政工程,留下一段白堤。再然后,落葉歸根回洛陽,居豪宅,被兩小妾侍奉著飲酒蒔花作詩,實踐著古往今來文人的最高理想,一點(diǎn)點(diǎn)地被異化著,離溫暖人性漸行漸遠(yuǎn)了。
我實在不能共情他在江州的淺愁薄恨。當(dāng)然,他體恤底層百姓的《賣炭翁》,與杜甫的“三吏三別”一樣不朽。
二
我心里只有陶潛。
別人在陶潛的田園詩里讀出了閑適恬淡,我讀出的唯有困苦憂懼——年歲愈長,愈甚。
終于來到柴桑,是陶淵明紀(jì)念館。解說大姐一身紫絲絨,臉盤豐盈,正大仙容的氣質(zhì)。她大約不知眼前這班人皆操持文學(xué)這一行當(dāng),且大方自信地引領(lǐng)我們進(jìn)進(jìn)出出。
我像個游魂漠漠然四處晃蕩。院中翠竹修篁,灑下濃蔭一地。荷池干涸,蓮蓬枯如青銅。秋風(fēng)羽羽,陰影處頗有寒意。最后一爿小屋內(nèi),玻璃長柜里陳列一幀陶潛山居圖卷,大姐熱情招呼眾人來看。她指這里,復(fù)指那里,仿佛我們手持《輞川集》去終南山尋訪王維遺蹤那么珍重。末了,進(jìn)入忘我之境的她,滔滔迭迭大段背誦《歸去來兮辭》,抑揚(yáng)頓挫,有音韻之美,令獨(dú)自面墻而立審視陶潛一生行旅圖的我忽然哽咽,淚水大顆大顆往下滾……慌忙摸出墨鏡,狼狽而窘迫,仿佛聽聞別人的譏諷:這人莫非有病,室內(nèi)戴墨鏡?此時此刻,我似與他心意相通,體恤著他精神上的困苦、憤激。這首辭賦,也是他的精神自況,千年之后的我們來讀它,也是溫習(xí)著他清潔的人格。故歐陽修才要說,《歸去來兮辭》是東晉唯一文章。詩賦文章向來是一個人的靈魂自傳,映照出的,正是他的心性、骨骼。
一直覺得,陶潛是天下文人中第一等真人,他守住了知識分子的個體尊嚴(yán)——豈止不折腰?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惝然自若,你看《歸去來兮辭》小序?qū)懙煤蔚忍拐\: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如此磊落坦蕩,卻無寒酸相,徹底超脫于主流俗世之外。大多文人,一貫擅長半遮半掩,早早丟失掉安身立命的“趨真”精神?,F(xiàn)實里,我給予一個人最壞的評價,無非是——文假,人更假。
時間之河順流而下,一路自晉、隋、唐,到宋,有了一個蘇軾,一貶再貶,何等困苦受辱,怎么就不曾崩潰過?他謫居黃州時,便早早找到了精神支柱陶潛啊。蘇軾生命中的這一段,雖說早前于史料中厘清過脈絡(luò),但直至真正佇立江畔眺望對岸黃岡,我方才恍然有悟:黃州、江州兩地何等之近!黃州當(dāng)?shù)卣苍倭艘黄瑬|坡荒地給蘇軾,讓他自耕自食。東游西逛排遣苦悶的蘇軾,日日飲酒遲歸,時不時乘扁舟一葉,過江到訪廬山東林寺、西林寺,而此地正是陶潛故鄉(xiāng),蘇軾一下抓住了靈魂知音。
日后,為了向這位東晉第一人致敬,他自黃州、惠州、儋州,一路書寫“和陶詩”不輟。
或許,蘇軾不折不曲隨遇而安的性格,正是為陶潛精神所滋養(yǎng)著的?!冻啾谫x》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宇宙觀,不正呼應(yīng)著《歸去來兮辭》中天地自然的和諧嗎?二人性情迥異,陶潛的困苦皆藏于詩文的肌理中,不深拓,看不見,蘇軾外露些,但兩人終究殊途同歸了,皆走向了“懷良辰以孤往”之境,也是“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向內(nèi)求索。
三
到得當(dāng)下,陶潛還有一位異域追隨者——美國漢學(xué)家比爾·波特。這位漢學(xué)家前來柴桑數(shù)次,一直想去陶墓拜謁,但因陶墓今已圈入軍事基地,一回回失落而歸。最后一次,這位老人托付站崗小戰(zhàn)士幫自己帶瓶酒給陶潛,拍張照片寄給自己……
他一直等,不曾等到。
還是比爾·波特,他有一年重走蘇軾和陶詩之路,黃州、惠州、儋州、宜興……每至一處,便站在蘇軾遺跡前讀一首蘇詩。一名始終有著天真之心的異域赤子,令我這個中國詩文愛好者深感慚愧。
這次來九江,也想著去陶墓看看??上谐虄?nèi)未有安排。打聽到陶墓大約在四十余公里處,若執(zhí)意離隊前往,熱情好客的東道主想必又要額外安排車輛。平生最怕給人添麻煩,并非一種思想負(fù)擔(dān),簡直上升至道德譴責(zé)了。躊躇久之,作罷。
繼續(xù)往柴桑鄉(xiāng)下深入。午餐在村里吃了茭白、蘿卜苗、小河魚。門前便是南山,視野開闊,儲養(yǎng)著滿谷滿坡野草閑花。秋陽正烈,如焰如瀑。
我把南山看了又看,心里什么也沒有。眼前的一切都是空的,天是空的,山也是空的,無有來路歸途——人類生死一場,可不就是“終歸當(dāng)空無”?
他做公務(wù)員十三年。四十一歲上,受叔父引薦,獨(dú)自一人往彭澤,任縣令一職。履職八十余日后,鄉(xiāng)官前來視察,旁人令其束帶迎候,深覺靈魂受辱的他忽然惱了,索性不干了,辭官回鄉(xiāng)。
這個鄉(xiāng),便是柴桑——中國詩歌史上熠熠生輝之地。
一個文人,豈能種好地?難免窘迫,內(nèi)外交困。但看他的田園詩中絲毫不見怨尤,孜孜白描天地自然之美。偶爾的一次低落情緒,見《乞食》詩。長期營養(yǎng)不良的他,大約罹患低血糖癥吧。一日餓得心慌,他敲了陌生人家的門。人一看是大詩人,欣然開門納客,恭敬招待。末了,他又添愧疚,悵惘一聲,我不能像韓信那樣報答一飯之恩了。
何等自責(zé)啊。
世間官場,只要肯彎腰,周旋之,鉆營之,何愁不可騰達(dá)飛黃?豈止報答不了陌生人一飯之恩,甚或妻兒,也不會跟著受苦。你說一個人為了不違逆自己心性,執(zhí)意溺陷于世俗窘境之中,得要付出多少的孤勇?他的嗜酒成癮,正是排遣精神困苦的根源吧。人非神佛,除了孤勇,矛盾,想必也是有的。
高蹈出塵之余,該有多少困頓掙扎?一個有格的人,也是千瘡百孔的人。主流俗世的失敗,正是他的勛章。
中國的詩歌史,三篇辭賦不能繞過去。屈原的《楚辭》,憤慨激烈。陶潛的《歸去來兮辭》,轉(zhuǎn)為沖淡平和。蘇軾的《赤壁賦》,徹底明心通透。這三人的詩文內(nèi)核中,有一種共通的東西,那就是知識分子的溫暖心腸,以及不曾折曲的氣節(jié)。近年我讀魯迅古體詩,也讀出了屈陶蘇的影子。
四
最后一站,去瑞昌夏家畈。客車迎著夕陽疾行,廣袤田疇間一條逼仄小路,近旁濕地,遍布芒草蘆葦,就都一齊白了頭。一條小河逶逶迤迤跟了我們一路,香蒲叢叢簇簇,白鷺如琴鍵,并非彈奏寒露之歌,而是立于河畔靜候游魚……我扒著車窗,一路癡望過去,它們一身潔白,參禪般肅穆不動。
顛顛簸簸中到達(dá)目的地,夕陽一忽兒銜山而去了,寒氣浸人。這里是長江四大家魚科研基地,水產(chǎn)教授富于感染力地為我們上了一節(jié)魚類簡史課。中等身材的他,古銅肌膚,一件平常夾克,若不開口,一定泯然于眾人??墒且粋€內(nèi)心豐富的人,一旦操持起自己熱愛的專業(yè),就瞬間把眾人折服。原本平凡的一個人,忽然有了光。
每年五月至七月,洞庭湖中的青魚、鳙魚、草魚、鰱魚們開始產(chǎn)卵。這星辰一般的魚子順江而下,漂流至瑞昌段,滾滾江水就也把小魚子們孵出了苗。這些小魚苗每一階段都有一個詩性名字:春花、夏花、冬片……爾后,這些小魚苗被撈起,以奶粉等好食材飼養(yǎng)之……全國餐桌上出現(xiàn)的四大家魚,三分之二魚苗均來自瑞昌。四大家魚是不能人工繁殖的。天生野性的它們犟得很,非要于洞庭湖自然繁殖,順江而下地成長。
任憑人類科技如何發(fā)達(dá),有些自然規(guī)律也還是不可違逆的。仔細(xì)端詳玻璃瓶中小如微塵的魚苗標(biāo)本,當(dāng)真令人敬畏。
魚研所墻上有一科普,自問自答式。問:什么是魚?答:是一種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的……生物……
那么,什么是人呢?人大約是一種能夠直立行走用肺腑呼吸的有著喜怒哀樂的那么一種生物吧。
回程時天已透黑,西南方向隱約有群山剪影,暮靄虛白,龐大綿長,沿著山腳游走……此情此景,正應(yīng)了陶潛那句——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洪荒宇宙中的時間軸,說長也短,說短也長,江州這廣袤的一片土地,都是陶潛的故鄉(xiāng)啊,他所熱愛的天地自然之景,我也領(lǐng)略過了。千年之前,千年之后,一切不曾改變過。無論日升月落,無論星移斗轉(zhuǎn),人類的一顆詩心,大抵總是相通的。
夜色愈發(fā)深了,恍恍然幾欲盹過去,望著車窗外掠過的遙遙星火,驚覺天地之間沒有人,唯余群山暮靄。
責(zé)任編輯: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