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琦
(云南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內(nèi)容提要] 由于乾隆六年(1741年)準噶爾未能成功入藏熬茶,噶爾丹策零特派使者吹納木喀等于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進京,以朝覲為名,實則請求乾隆帝允準赴藏熬茶。雖然在吹納木喀等人的懇求下,乾隆帝表現(xiàn)出了寬容的態(tài)度,恩準了準噶爾的請求,但鑒于準噶爾使者前次無故折返的教訓,在制定準噶爾進藏熬茶的人數(shù)、時間及路線方面格外謹慎,做足了應(yīng)對之策。
關(guān)于清廷與準噶爾的關(guān)系,以往研究過多討論清廷統(tǒng)一準噶爾及準噶爾赴藏熬茶等方面,①相關(guān)研究有呂文利、張蕊:《乾隆年間蒙古準噶爾部第一次進藏熬茶考》,《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呂文利:《乾隆八年蒙古準噶爾部進藏熬茶始末》,《明清論叢》(第十二輯),故宮出版社,2012年,第269~281頁;呂文利:《乾隆十二年準噶爾入藏熬茶始末》,《西部蒙古論壇》2013年第2期;等等。而對準噶爾遣使進京朝覲鮮有關(guān)注,據(jù)筆者所見,僅有趙令志《乾隆初年清朝接待準噶爾使者之禮儀初探》一文對清廷接待準噶爾使者的禮儀程序進行了詳細探討,但并沒有過多涉及乾隆七年(1742年)準噶爾遣使進京的問題。②趙令志:《乾隆初年清朝接待準噶爾使者之禮儀初探》,載達力扎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八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2~66頁。本文主要根據(jù)《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以及《清代軍機處滿文熬茶檔》等檔案文獻,對乾隆七年準噶爾遣使進京之史實進行詳細考述,并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清廷的應(yīng)對之策。
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噶爾丹策零繼任準噶爾汗位。即位之初,清準之間展開了持續(xù)五年的戰(zhàn)爭。多年的戰(zhàn)爭導(dǎo)致準噶爾生計窘迫,人心離散,而清廷方面也師勞力竭,軍餉靡費,雙方均有議和的意愿。經(jīng)過幾年的談判,最終于乾隆四年(1739年)議定,“烏梁海人等,仍居阿勒泰山陰;厄魯特游牧,不越阿勒泰南北山梁,居山陽;其喀爾喀游牧,亦勿越過扎布堪(今蒙古國境內(nèi)扎布罕河)等地?!雹佟峨分I噶爾丹策零邊界貿(mào)易諸事須如約而行》,乾隆五年二月初八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上),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946頁。隨著議和的順利進行,噶爾丹策零積極開展同清廷的貿(mào)易活動,并希望清廷允許準噶爾赴藏熬茶。先前,噶爾丹策零就曾遣使進京,多次請求赴藏熬茶布施。而乾隆帝當時以“議定邊界”②《清高宗實錄》卷106,中華書局,1986年,第361頁。作為準噶爾赴藏熬茶及雙方貿(mào)易的首要條件,俟邊界劃定,乾隆帝便恩準準噶爾派人赴藏熬茶及貿(mào)易之事。初定赴藏熬茶人數(shù)為一百人,后經(jīng)再議,人數(shù)又增加到三百人。③《清高宗實錄》卷106,中華書局,1986年,第361頁。關(guān)于雙方貿(mào)易事宜,商定的結(jié)果是允準準噶爾“自備斧資”,每“隔三年于第四年前”④《敕諭噶爾丹策零邊界貿(mào)易諸事須如約而行》,乾隆五年二月初八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上),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947頁。行經(jīng)內(nèi)地前來京城貿(mào)易一次,人數(shù)不得過二百人,限八十日返回準噶爾游牧地。來京的路線從肅州(今甘肅省酒泉市)、西安路行走。到肅州貿(mào)易的準噶爾人也“隔三年于第四年前”來貿(mào)易一次,人數(shù)不得過百人,不許買賣違禁物品。⑤《敕諭噶爾丹策零邊界貿(mào)易諸事須如約而行》,乾隆五年二月初八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上),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947頁。清廷最初設(shè)想準噶爾人等的入藏路線是由肅州進入,出扁都口(今甘肅省民樂縣南,距民樂縣城30公里),前往東科爾(今青海省湟源縣境內(nèi))地方貿(mào)易,而后由東科爾赴藏。⑥《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辦理準噶爾使臣赴藏熬茶事宜折》,乾隆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上),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910頁。但后來準噶爾人請求由口外可可沙西、希喇哈爾占等地行至東科爾。清廷無奈,只好允準。直至乾隆六年(1741年)四月,準噶爾入藏熬茶人等才到達東科爾。出乎清廷官員意料的是,本來雙方說好于當年七月底赴藏,但準噶爾使者齊默特等卻以“天氣寒冷”“路途遙遠”“駝馬不支”⑦《軍機大臣等奏請曉諭烏赫圖準噶爾人等執(zhí)意返回則聽其自便片》,乾隆六年八月初四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軍機處滿文熬茶檔》(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65頁。等為由,不顧清廷官員勸阻,擅自返回準噶爾。這使得清廷之前的準備都枉費工夫,乾隆帝勃然大怒,認為準噶爾使者所為必定受噶爾丹策零指使,從而敕諭嚴責:“噶爾丹策零為一無定之人,朕將蔑視之。彼等返回后,復(fù)請入藏,亦不再照準矣?!雹唷盾姍C大臣等奏請曉諭烏赫圖準噶爾人等執(zhí)意返回則聽其自便片》,乾隆六年八月初四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軍機處滿文熬茶檔》(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65頁。
對于乾隆帝的責備,噶爾丹策零不知所措。而齊默特返回游牧地后,向噶爾丹策零謊稱清廷如何虐待他們,不但故意貶低貨物交易價值,還不許赴藏熬茶,誣賴清廷并沒有與準噶爾和好之意。⑨《涼州將軍烏赫圖等奏報詢問唐古忒喇嘛羅布藏丹津回藏緣由折》,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軍機處滿文熬茶檔》(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62頁。但與之同行的使者等揭發(fā)了他的謊言,表明赴藏熬茶事宜之所以耽擱,是因為齊默特不顧勸阻,執(zhí)意返回。為了探明真相,噶爾丹策零復(fù)派使者吹納木喀進京朝覲,吹納木喀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時,就作為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前往清廷朝見雍正帝。乾隆元年(1736年)時,他亦作為噶爾丹策零的使者覲見乾隆帝??梢哉f,吹納木喀深得準噶爾兩代汗王的信任,且他作為使者參與了清準之間定界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與清廷甚為熟悉,所以噶爾丹策零派他來處理與清廷的關(guān)系是再合適不過了。吹納木喀到京后對準噶爾使者入藏熬茶卻無故折返一事進行詰問,說清廷“留數(shù)月不遣,半道空還”①《清高宗實錄》卷164,中華書局,1986年,第468頁。。乾隆帝則駁斥說:“爾人至東科爾數(shù)月,惟圖貿(mào)易,不思進藏,竟自還部,誰為阻止乎?”②《清高宗實錄》卷164,中華書局,1986年,第468頁。吹納木喀解釋上次無故而返系誤會,“噶爾丹策零實不知始末”③《清高宗實錄》卷164,中華書局,1986年,第468頁。,并請乾隆帝再次允準赴藏熬茶。乾隆帝為了懲前毖后,明確表示“如果誠心懇乞,俟再遣使來,此次姑無庸議”④《清高宗實錄》卷164,中華書局,1986年,第468頁。。
噶爾丹策零看到乾隆帝的回復(fù)后,即將齊默特治罪,并“籍沒其家產(chǎn)牲畜”⑤《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為了達成入藏熬茶的目的,噶爾丹策零于乾隆七年(1742年)十月,再次委派吹納木喀出使清廷。除了正使吹納木喀之外,使團的其他成員還有副使瑪木特、圖爾都及厄魯特隨從二十三人。此外,噶爾丹策零還備辦了玉碗、馬匹、貂皮等貢品,并親自繕寫稟請奏書。
噶爾丹策零的這份奏書,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內(nèi)容:
第一,為準噶爾使者赴藏中途折返之事。噶爾丹策零表示此事經(jīng)過查證,獲悉齊默特等去年未曾入藏,而由東科爾地方擅自返回者為實情,已將其治罪。
第二,關(guān)于準噶爾越界巡查科布多之事。噶爾丹策零稱他并不知有喀爾占和碩之地,也未曾囑令準噶爾人等越過科布多巡查,乃清廷邊界官兵錯報所致,今仍照大皇帝諭旨,每年派人巡查至托爾輝地方。
第三,關(guān)于準噶爾貿(mào)易人等進京路線。噶爾丹策零請求清廷恩準自喀爾喀蒙古行經(jīng)呼和浩特,由青海前往多壩(在西寧之西50里)、西寧一路行走。
第四,確定赴藏熬茶的人數(shù)、時間和路線。經(jīng)過噶爾丹策零揀派,赴藏熬茶的主要使者為吹納木喀、瑪木特、圖爾都等三人,其余還有隨從、仆人三百名。日期為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初自本地起程。至于行進路線,噶爾丹策零希望取道路近且水草豐美的噶斯(今青海省茫崖市茫崖鎮(zhèn)以西新疆境內(nèi))路,并奏稱,使者“于多壩、西寧等地貿(mào)易畢,再攜易獲物件前往念經(jīng),庶得兩便”⑥《噶爾丹策零為請準商隊行經(jīng)呼和浩特等路事之奏書》,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3頁。。又稱,“若準行經(jīng)噶斯路,則可將所留之人,留噶斯口附近水草豐美之處”⑦《噶爾丹策零為請準商隊行經(jīng)呼和浩特等路事之奏書》,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3頁。;而赴藏熬茶人等,則“行經(jīng)麻勒占、呼濟爾”⑧《噶爾丹策零為請準商隊行經(jīng)呼和浩特等路事之奏書》,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3頁。進藏;其余“往多壩、西寧者”,自“哈濟爾、得卜特爾(今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zhèn)一帶)、柴達木路至多壩、西寧,渡過木魯烏蘇(今長江上游之通天河)之多倫鄂羅木渡口,逐水草而行,則于牲畜有益”⑨《噶爾丹策零為請準商隊行經(jīng)呼和浩特等路事之奏書》,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3頁。。
在乾隆朝以前,準噶爾前往北京的使者,基本是由巴里坤入喀爾喀境,經(jīng)呼和浩特奔張家口,前往北京。這條線路稱為北路,距離較近,且可隨行隨牧,適合攜帶大量牲畜的商隊行走。因此,噶爾丹策零以乾隆二年(1737年)達什使團進京由北路行走為例,在奏書中希望清廷恩準進京使者再次由北路行走。但是,為了防止準噶爾人等滋擾地方、刺探消息,清廷已明令禁止準噶爾使者行走北路,規(guī)定其往返必須走南路,即從哈密入境,入嘉峪關(guān)后,奔肅州、寧夏、大同前往北京。①趙令志:《乾隆初年清朝接待準噶爾使者之禮儀初探》,載達力扎布主編:《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八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4頁。走南路的準噶爾使者到哈密后,與哈密提督等官員接洽,后者將使團情況奏報,同時委派員外郎、筆帖式及數(shù)名通事帶領(lǐng)使團前往肅州。使團到肅州后,將所攜牲畜等主要貨物留下,并留所帶數(shù)名隨從于肅州貿(mào)易,該隨從等待使臣等從北京返回肅州后,一起返回。陪伴官員將使團于肅州貿(mào)易之事,交付肅州地方官員照管,旋即帶使者等前往北京。準噶爾使者吹納木喀等于乾隆七年(1742年)十月初三日自哈密起程,由理藩院員外郎傅松、筆帖式烏靈阿、通事劉均、董義伴送,十二日至肅州。吹納木喀將所攜帶牲畜及主要貨物留下,并留六名厄魯特人在此貿(mào)易。理藩院員外郎傅松將使團于肅州貿(mào)易之事,交付肅州地方官員照管,旋即帶使者等于十四日自肅州起程。吹納木喀于同年十月二十日行抵涼州后,因身體欠佳,不能騎馬,“雇馱轎乘之”②《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請指派陪同使臣官員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2頁。。乾隆帝降旨令吹納木喀“緩行調(diào)養(yǎng)而來”③《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請指派陪同使臣官員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2頁。。吹納木喀則稱,“我理當欽遵大皇帝慈旨緩行,惟今病已見愈,冀能盡早進京,瞻仰圣顏”④《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使臣進京日期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四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2頁。。同年十月二十八日,吹納木喀等自寧夏起程,同年十一月十六日住清河,十七日進京。
為了更好地接待準噶爾使者,清廷作了充分的準備。當吹納木喀等到達清河時,清廷即派照看之章京往迎。待吹納木喀等進京當日,所經(jīng)門、街道,由護軍統(tǒng)領(lǐng)調(diào)遣兵丁看護,保障使者安全。準噶爾使者進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瞻覲清朝皇帝的儀式。在照看之章京引導(dǎo)下,吹納木喀等進入東華門,然后行至箭亭前,跪叩乾隆帝,進呈噶爾丹策零之奏書,進獻帶把玉碗及貂皮三十張,并奏稱:“我等之臺吉噶爾丹策零請大皇帝安,另選本地馬兩匹,帶至進獻大皇帝?!雹荨盾姍C大臣鄂爾泰等奏請備辦使臣抵京當日接取奏書等事項折》,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1頁。乾隆帝念其遠道而來、舟車勞頓,便在接取奏書及貢物后,令其退下休息。
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海望、尚書那延泰奉命負責此次準噶爾使者在京期間的一切事務(wù)。在海望、那延泰的安排下,吹納木喀等先到上駟院房中歇息。吃過飯后,海望、那延泰帶其前往住處下榻。關(guān)于準噶爾使者的住處,清廷將其暫時安排在豐澤園,又考慮到于紫光閣前搭支蒙古包令使臣等居住,不便看守,遂在東華門外北街風神廟前,找一處寬敞院落,稍加整治后,供其居住。⑥《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查看房屋令使臣下榻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1頁。至于準噶爾使者的待遇情況,據(jù)滿文文獻記載,吹納木喀、瑪木特、圖爾都三人,清廷“每日撥給食用蒙古羊各一只”①《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查看房屋令使臣下榻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1頁。;其隨從人等,則“每六人每日撥給中原漢羊一只”②《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查看房屋令使臣下榻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1頁。;至“食用奶、酥油、面、茶、鹽、米、柴薪、炭及所用炊餐器具”③《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查看房屋令使臣下榻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初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1頁。等,皆照例由內(nèi)務(wù)府撥給。
乾隆七年(1742年)十一月十九日,乾隆帝命人將噶爾丹策零的奏書譯閱后,發(fā)現(xiàn)該奏書內(nèi)所奏各語極不明確,于是當日派遣海望、那延泰前往面晤吹納木喀等詢問。
據(jù)吹納木喀等告稱,噶爾丹策零懷疑齊默特等返回后稟告言語,故曾派他來京詢問。待他返回后,將大皇帝諭旨告知,噶爾丹策零即將齊默特治罪,籍沒其家產(chǎn)牲畜。再者,赴藏熬茶之事十分緊要,他雖年老,仍愿行走一次,成善事而歸。至于準噶爾貿(mào)易人等來京路線,先前均行經(jīng)喀爾喀,故噶爾丹策零令他請求大皇帝恩準,不限準噶爾商賈之人數(shù),“或百人,或二三十人,隨時前去貿(mào)易,并于任意地方貿(mào)易返回,或赴京城,聽其自愿,仍照舊例行經(jīng)喀爾喀”④《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1787頁。。海望等聽后,當即駁斥說,貿(mào)易行經(jīng)路線,是雙方早已商定好的,不可“圖一時之利”而輕易更改。即使根據(jù)噶爾丹策零所請,“將商賈不限人數(shù)、不定日期,隨意進入界內(nèi)流動貿(mào)易,隨處貿(mào)易返回、若欲進京,亦聽其便”⑤《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那么,現(xiàn)在俄羅斯、回眾等,前往準噶爾等地方行商,可在“邊界一言不發(fā),擅自行走乎”⑥《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吹納木喀等聽后連連點頭稱是。海望又問吹納木喀等,噶爾丹策零之奏書內(nèi),其赴藏人眾行經(jīng)路線,所指因何不明?吹納木喀等告稱,噶爾丹策零之意,在于先前準噶爾赴藏人等“所行之路遠且難,請就近由噶斯路而行”⑦《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在準噶爾遣往三百人內(nèi),分出一隊,“帶現(xiàn)有財帛、供品,先行自噶斯口納木噶地方沿麻勒占庫察路徑行赴藏”⑧《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另分一隊,“攜帶皮張等物,自哈濟爾、得卜特爾路前往西寧、多壩,換取物品后,再由多倫鄂羅木渡口渡木魯烏蘇河,進藏會合”⑨《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如此,則對準噶爾人等赴藏之事及牲畜、盤費皆有益,故陳情具奏。
海望等復(fù)詢吹納木喀,赴藏熬茶者,乃噶爾丹策零特為其父做善事,前已施恩照準,而齊默特等又半途而歸。今復(fù)請前往,“是否照準爾等所請,尚且不知”①《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 《尚書海望等奏報會同使臣吹納木喀商議其赴藏熬茶事宜片》,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8頁。,又言“先前所行之路戈壁險峻,難于行走,由噶斯路而行。將前往之人分隊,分兩路而行”②《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噶斯路也有戈壁險峻之處,亦不利于行走?!叭袅顮柕戎朔謨申犘凶撸业戎俦绾握湛?。若無我等之照看之人,則藏地人眾可容納爾等乎”③《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7頁。。吹納木喀等連忙搖頭表示,若無大皇帝之照看官兵,他們斷不敢赴藏,“我等人少,路亦可畏。噶斯路雖有戈壁,較先前所行之路易且近,故擬分隊而行者,乃為我等之事速成,且于牲畜、盤費亦有益。無論如何,我等之意如此,故此陳請,如何處置之處,惟于大皇帝施恩”④《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7頁。。
次日,海望等再次會晤吹納木喀等面議赴藏熬茶之事。他們告知吹納木喀等說,昨日詢問之語,皆已奏聞大皇帝。噶爾丹策零所奏“遣往藏地之人未便分兩隊而行等處”⑤《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7頁。,昨經(jīng)詳議,尚未確定。今或“并為一隊,一同由噶斯徑行赴藏,或欲于西寧貿(mào)易,則一同來西寧,俟貿(mào)易已畢,再由多倫鄂羅木路前往之處”⑥《尚書海望等奏報會同使臣吹納木喀商議其赴藏熬茶事宜片》,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7頁。,仍需商定。吹納木喀等則表示,他們作為使者,只是將噶爾丹策零的原話帶到而已。至于“由何路而行”⑦《尚書海望等奏報會同使臣吹納木喀商議其赴藏熬茶事宜片》,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7頁。,他們不敢擅定,唯有謹遵大皇帝諭旨。海望等復(fù)詢稱,噶爾丹策零奏書內(nèi)稱,準噶爾進藏人等擬于三月初起程,“約于何時抵達我之邊界,此信爾等如何來報”⑧《尚書海望等奏報會同使臣吹納木喀商議其赴藏熬茶事宜片》,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8頁。。吹納木喀等告稱,所謂“三月初起程者,乃指此處之四月,約行五十日,可抵噶斯口。有消息來報,令我等之人備烏拉馳赴哈密告之”⑨《尚書海望等奏報會同使臣吹納木喀商議其赴藏熬茶事宜片》,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8頁。。問畢,海望等又順帶曉諭“俟過齋戒之日,始令彼等瞻覲圣明情由”⑩《尚書海望等奏報會同使臣吹納木喀商議其赴藏熬茶事宜片》,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8頁。。吹納木喀甚喜,稱“此乃關(guān)系大禮之事,理應(yīng)恭候”○1《尚書海望等奏報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貿(mào)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6頁。 《尚書海望等奏報會同使臣吹納木喀商議其赴藏熬茶事宜片》,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8頁。。
使者進京,最主要的禮儀就是覲見之禮,其目的在于體現(xiàn)清朝“天朝上國”“天下共主”的姿態(tài)及對使臣的優(yōu)待和“厚往薄來”的賞賜政策。使臣前來,屬于代其首領(lǐng)向清朝皇帝請安納貢,必須遵照清朝覲見禮儀朝覲。乾隆七年(174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準噶爾使者吹納木喀等覲見乾隆帝,關(guān)于覲見的具體程序,據(jù)《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記載,當日,凡吹納木喀等“經(jīng)過之門,增派章京、護軍等排列齊整”①《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瞻覲圣明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5頁。;之后,由照看之章京帶領(lǐng)吹納木喀等由東華門、左翼門進入,引至照門賞食飯食;俟乾隆帝升乾清宮寶座,由尚書班第、那延泰及奏蒙古事侍衛(wèi)等,引吹納木喀等入乾清門西側(cè)門,再由西側(cè)拾級而上,空出丹墀中央,令使臣吹納木喀、瑪木特、圖爾都及隨行厄魯特等列隊,“以初至禮,行三跪九叩禮”②《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瞻覲圣明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5頁。;禮畢,引吹納木喀等由乾清宮西側(cè)隔扇進入,于右側(cè)前排大臣等之后跪叩一次,留出空隙而坐;其隨行而來之厄魯特等,令坐于隔扇外右側(cè)臺階上;乾隆帝用茶時,令吹納木喀等隨大臣等跪叩,賜茶時,又令其跪叩飲之。③《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瞻覲圣明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5頁。
在覲見期間,乾隆帝對噶爾丹策零所奏之事一一做了諭示,吹納木喀等跪地聆聽。關(guān)于乾隆帝的諭示內(nèi)容,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乾隆帝斥責齊默特等無故折返之事,本應(yīng)不準準噶爾再次赴藏熬茶,但念噶爾丹策零為其父熬茶誦經(jīng)乃善事,又極為恭順奏請,故施恩準其所請。
第二,乾隆帝恩許此次準噶爾赴藏熬茶人等由噶斯路行走,但遣往之三百人不可分兩路,只可并為一路一同赴藏,也可照噶爾丹策零所奏請,準噶爾人等于西寧貿(mào)易之后,再行赴藏。但要及時通知清廷邊界大臣,如此,也好及時派員伴送,并方便沿途賞賜牲畜、盤費。
第三,令涼州將軍烏赫圖總管準噶爾人等赴藏熬茶事宜,于邊界地方等候。欽派侍郎玉保伴送準噶爾人等赴藏。
第四,不準來京貿(mào)易之準噶爾人等隨意行走,仍照雙方先前貿(mào)易協(xié)定而行。至科布多越界巡查之事,乾隆帝說破了噶爾丹策零的心思,之所以其“奏請準令巡查托爾輝地方者,乃恐我等駐兵于此也”④《使臣等乾清宮瞻覲頒降諭旨允準遣使赴藏熬茶記注》,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5~1796頁。。乾隆帝表示,“朕既已降旨息兵,斷不食言”⑤《使臣等乾清宮瞻覲頒降諭旨允準遣使赴藏熬茶記注》,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5~1796頁。,若噶爾丹策零不信,可每年秋季派人前往查看,但不得滋事。
乾隆帝諭示完畢,吹納木喀叩奏稱,“大皇帝所降諭示,我等將謹記,轉(zhuǎn)告噶爾丹策零,我為使往來數(shù)次,承蒙大皇帝施恩,今年事已高,但愿仰仗大皇帝仁恩,和好之事,永固不渝”⑥《使臣等乾清宮瞻覲頒降諭旨允準遣使赴藏熬茶記注》,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7頁。。其后,乾隆帝又詢問了吹納木喀等的身體狀況及返程日期。吹納木喀回奏稱他今日得以朝覲圣顏,已是“百病盡消”,至于返程時間,“意欲盡早返回”,惟“尚有攜至些許物品,俟交易完畢,即可起程”⑦《使臣等乾清宮瞻覲頒降諭旨允準遣使赴藏熬茶記注》,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7頁。。
吹納木喀等覲見皇帝完畢出來后,十分歡喜地告訴陪同章京說,“今日我等瞻仰大皇帝之圣明,我等所奏之事,皆蒙大皇帝洞鑒,我等所來之事已完滿,誠乃大喜,極為欣喜”①《使臣吹納木喀等瞻覲之后欣喜情形記注》,乾隆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7頁。。因噶爾丹策零交代的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吹納木喀等顯然十分愉悅。
準噶爾使者在京之時,清廷還為其設(shè)筵宴,這類筵宴一般在豐澤園和西廠子等地舉行,通常也要遵循嚴格的禮儀程序。
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初五日,清廷于豐澤園設(shè)筵宴,令吹納木喀等在此搭支蒙古包。當日,吹納木喀等“繞行景山北面,入紫光閣門”②《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豐澤園筵宴使臣等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8頁。,在所搭蒙古包內(nèi)入座。清廷派員將“御用桌張,置于蒙古包內(nèi)寶座前,其余食桌、分列兩側(cè)”③《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豐澤園筵宴使臣等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8頁。。與蒙古包相對搭支黃涼棚,擺放高桌金器。召集列班大臣、議政大臣等,前令十位大臣入座,后令扈從二位大臣站立。豹尾班侍衛(wèi),列寶座兩旁。御前侍衛(wèi)、乾清門侍衛(wèi)等,列寶座兩側(cè)。俟乾隆帝升座,奉旨傳吹納木喀等進入,由尚書班第、那延泰,副都統(tǒng)阿蘭泰引吹納木喀、瑪木特、圖爾都“由大蒙古包西側(cè)隔扇門進入,繼右翼首排諸大臣末跪叩一次,留隙而坐”④《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豐澤園筵宴使臣等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8頁。。其隨行厄魯特八人,令“坐于蒙古包隔扇外右側(cè)。而后尚茶正進茶”⑤《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豐澤園筵宴使臣等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8頁。。乾隆帝飲茶之時,令吹納木喀等跪叩一次。侍衛(wèi)等近前敬眾人以茶,飲茶時,跪叩一次。用茶畢,取桌布。內(nèi)務(wù)府官員等由高桌取盅、碟、壺、杯等進奉,俟至蒙古包大門附近,眾皆跪地。敬酒大臣等近前獻酒,乾隆帝飲酒時,吹納木喀等隨眾跪叩一次。其后,由尚膳正等進獻肉食,分發(fā)眾人之肉食,事先放置,進酒桌。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照管侍衛(wèi)等分別斟酒,飲酒時,跪叩一次,而后飲之。接盅之后,再跪叩一次。乾隆帝施恩以大杯斟酒遣侍衛(wèi)賞賜,令吹納木喀等跪叩一次飲之。進肉之時,令綽爾齊作蒙古樂,繼令各項雜耍人等紛紛近前演戲,摔跤手等摔跤。⑥《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豐澤園筵宴使臣等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8頁。宴畢,令吹納木喀等就地行三叩禮。乾隆帝還宮時,對吹納木喀等說,“俟爾等返回,問爾等之臺吉噶爾丹策零好?!雹摺盾姍C大臣鄂爾泰等奏報豐澤園筵宴使臣等儀注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8頁。之后,吹納木喀等返回住處。由此可見,清廷為準噶爾使者準備的筵宴,遵循著嚴格的禮儀程序,通常是在準噶爾使者不斷跪叩謝恩中完成的。
吹納木喀等在京期間,還如愿前往寺廟拜見噶爾丹錫勒呼圖克圖等活佛,并觀賞了京城飼養(yǎng)的大象。意外的是,來京之厄魯特人卓特巴不幸病故,吹納木喀表示,“按準噶爾之例、人一旦故去,即如灰塵,毋庸帶回尸體,隨處可葬,惟請遣派喇嘛一名念經(jīng),招引其魂?!雹唷盾姍C大臣鄂爾泰等奏情賞賜病故跟役卓特巴銀兩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9頁。因此,清廷選派一名誦經(jīng)喇嘛,為其念經(jīng)招魂,又囑咐照看之章京等,“照例裝驗尸體,運至城遠郊掩埋?!雹佟盾姍C大臣鄂爾泰等奏情賞賜病故跟役卓特巴銀兩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9頁。此外,清廷還恩賞卓特巴之妻孥銀一百兩,由吹納木喀帶回交付。②《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情賞賜病故跟役卓特巴銀兩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99頁。
準噶爾使者在京期間,乾隆帝給噶爾丹策零降下敕書,敕書內(nèi)容與乾隆帝先前諭示內(nèi)容基本相同,即恩準了準噶爾人等再次赴藏熬茶的請求,并準其由噶斯路行走,待貿(mào)易畢,再由多倫鄂羅木入藏及沿途賞補牲畜、盤費,并派大臣、官兵等護送。此外,還賞其各色緞十匹、玻璃和瓷器十二種、蟒緞八匹、好鷹二只、良犬二條。③《諭噶爾丹策零準派人赴藏熬茶然不必分為兩路》,乾隆七年十二月初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0~1801頁。一并交付吹納木喀等于辭行之時帶回。
因侍郎玉保為奉旨伴送準噶爾熬茶人等入藏的大臣,故在臨行返程之前,吹納木喀等拜見侍郎玉保,表示按照大皇帝諭旨,將準噶爾遣往藏地三百人作為一路,同赴東科爾貿(mào)易畢,再行赴藏。但他們作為使者,不敢揣測噶爾丹策零之意。噶爾丹策零“若免于東科爾貿(mào)易,由彼行經(jīng)麻勒占庫察路,徑直赴藏”④《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侍郎玉保與使臣吹納木喀商議赴藏路線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5頁。,則將他們使者擬留人畜,宜留何處等候之處,需先預(yù)定。⑤《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侍郎玉保與使臣吹納木喀商議赴藏路線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5頁。侍郎玉保秉承清廷意旨,回復(fù)說,噶爾丹策零“倘若不在西寧貿(mào)易,由彼赴藏,務(wù)必預(yù)先來報”⑥《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侍郎玉保與使臣吹納木喀商議赴藏路線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5頁。,以便照看官兵遣往卡倫地方,沿途護送,將所留人畜,安置于卡倫附近。⑦《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侍郎玉保與使臣吹納木喀商議赴藏路線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5頁。另外,你們貿(mào)易人等于西寧貿(mào)易畢赴藏,返回時不必行經(jīng)東科爾,“由彼徑行至卡倫,將所留人備,遣往哈濟爾、得卜特爾卡倫等候者,亦為可行之事?!雹唷盾姍C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侍郎玉保與使臣吹納木喀商議赴藏路線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5頁??傊?,無論噶爾丹策零如何決定,都必須提前通知伴送官員。
因赴藏熬茶之事最為緊要,吹納木喀等也不敢在京城過多耽擱,遂即準備辭行返程事宜。一般情況下,使者在辭行前需要提前向理藩院呈報返程日期,然后由后者派員為其舉行辭行儀式,這種儀式十分簡單,即在箭亭前,由陪同大臣向準噶爾使者交付敕書、御賜等,后者跪接謝恩后就完成了。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十一日吹納木喀等被帶至上駟院房內(nèi)暫行休息,在吃過飯食后,來至箭亭前跪伏。海望等將乾隆帝御賜敕書及賞物交付,吹納木喀等叩謝天恩后,就算完成了辭行的禮儀程序。①《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情降敕書等物交付使臣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初十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3頁。當日,海望等還為吹納木喀等餞行,并談及其與侍郎玉保所言之事。吹納木喀等回稱,“噶爾丹策零既定于西寧貿(mào)易,我等不可不詳備,故加詢問。既然大臣等皆已明示,相應(yīng)我等之事齊備矣”②《尚書海望等奏報已與使臣吹納木喀等告別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9頁。,又稱,“既定我等前來貿(mào)易之人于京城、肅州貿(mào)易,今年遣往肅州貿(mào)易,亦未可定。我等之人前來貿(mào)易后,買賣物品,請允許自行貿(mào)易。”③《尚書海望等奏報已與使臣吹納木喀等告別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9頁。海望等說,“令爾等前來貿(mào)易之人,下榻于館舍,傳至此處商人,相互貿(mào)易,此乃定例也。俄羅斯人來貿(mào)易,亦按此例。倘令爾等之人隨意貿(mào)易,彼此吵鬧,或有不肖人等蒙騙爾等之物品,在所難免,日后益加煩瑣,于爾等亦無益處,斷不可行?!雹堋渡袝M茸鄨笠雅c使臣吹納木喀等告別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9頁。吹納木喀等稱,“大臣所言甚是。仰仗大皇帝恩澤,普天下生靈及我準噶爾人眾,均皆逸樂。我等惟有祈請大皇帝圣明萬年康固,永撫眾生。愿大臣等亦皆安康,輔佐大皇帝之政事”⑤《尚書海望等奏報已與使臣吹納木喀等告別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9頁。,遂望日遙拜,合掌祈禱。之后,吹納木喀等整理行裝已畢,遂定于十五日起程。
對于此次準噶爾使者再次赴藏熬茶,清廷也格外重視,因此,在吹納木喀等返程之前,即制定了以三個方面的應(yīng)對措施:
1.拓展卡倫。由于準噶爾赴藏人等行經(jīng)噶斯路,故派員將西寧至伊克柴達木(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qū))、得卜特爾等處的卡倫往遠處拓展至哈濟爾,分別駐守青海蒙古兵二百名,綠旗兵一百名。而皂哈(約今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可魯克湖一帶)、巴哈柴達木(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小柴旦)等卡倫,相應(yīng)增設(shè)一百名綠旗兵駐守。青海蒙古之游牧,應(yīng)“預(yù)先妥加遷移”⑥《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聞備辦伴送準噶爾使臣等赴藏熬茶事項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7頁。,待準噶爾赴藏人等通過,再照常游牧。
2.委派伴送準噶爾人等之官兵。令將軍烏赫圖、侍郎玉保總管此次準噶爾人等赴藏熬茶之事宜。“往來與使臣等傳話,關(guān)照雜事,需有部院章京,相應(yīng)揀選理藩院賢能章京一員,筆帖式二員,領(lǐng)催二員帶往?!雹摺盾姍C大臣鄂爾泰等奏聞備辦伴送準噶爾使臣等赴藏熬茶事項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7頁。其護送準噶爾人等赴藏之兵丁,仍揀派“莊浪(今甘肅省永登縣轄內(nèi))、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之滿洲官兵五百名護送,將馬畜、撒袋、鳥槍等物,皆妥加辦理”⑧《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聞備辦伴送準噶爾使臣等赴藏熬茶事項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7頁。。相應(yīng)將西寧總兵所屬綠旗兵三百名,“酌情派員率帶,于四月內(nèi)起程,計準噶爾赴藏人等將至,前往哈濟爾卡倫等候”①《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聞備辦伴送準噶爾使臣等赴藏熬茶事項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7頁。,俟其抵達,會同“部院章京、侍衛(wèi)、官員,伴送至東科爾,交付伴送滿洲兵后,仍行遣回”②《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聞備辦伴送準噶爾使臣等赴藏熬茶事項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8頁。。使臣等抵達前,設(shè)置卡倫及遷移蒙古游牧之事,皆需預(yù)先辦理,相應(yīng)令侍郎玉保、章京、官員等年后二月起程,前往西寧,將一應(yīng)辦理事項,會同副都統(tǒng)莽鵠賚施議,妥善辦理。待使臣來時,侍郎玉保帶領(lǐng)章京、官員等,迎至地方接受使臣等,帶至東科爾照看貿(mào)易,會同將軍烏赫圖率領(lǐng)官兵,伴送入藏。俟熬茶事畢,由原路送出邊界后,除烏赫圖帶領(lǐng)官兵返回住所外,玉保率部院章京、筆帖式、烏拉齊侍衛(wèi)返回。若噶爾丹策零奏請熬茶人等經(jīng)卡倫取道麻勒占庫察徑直入藏,則侍郎玉保等應(yīng)一面奏聞,一面咨文將軍烏赫圖,帶領(lǐng)滿洲官兵前往卡倫,護送使臣等由彼入藏,自卡倫地方守候三百名綠旗官兵中,酌留照看使臣等存留人畜者外,其余綠旗兵,則遣回原處。由索倫、烏拉齊侍衛(wèi)、章京內(nèi),酌留一人,會同綠旗官員看守,仍敕副都統(tǒng)莽鵠賚稽查辦理。曉諭伴送大臣等,沿途示以和睦之道,毋令安自見人,其防范之處,暗加防范,斷不可令其知覺。
3.為準噶爾赴藏人等沿途接續(xù)牲畜、盤費,照看其留存牲畜。相應(yīng)飭令該總督、巡撫,備辦廩給牛羊、米面等項,由東科爾地方起程前往藏地時賞賜,事畢返回時,于青海附近地方再賞一次。準噶爾人等之馬畜倘有疲乏者,將軍烏赫圖、侍郎玉保令地方官員由原先備辦馬駝內(nèi)支取,曉以圣恩,酌情賞補。準噶爾人等若請留疲瘦牲畜、零碎什物,則酌派官兵,擇水草之地牧放。若請留其人,亦酌情賞補盤費等項。③《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聞備辦伴送準噶爾使臣等赴藏熬茶事項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07~1808頁。
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十五日,吹納木喀等起程,按原路返回。仍派理藩院員外郎傅松、筆帖式烏靈阿、通事劉鈞、董義伴送。吹納木喀等在返程途中也是厄運連連,據(jù)員外郎傅松等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報稱,“因隨從使臣等前來厄魯特額木齊等三人出痘,故將厄魯特達什留于宣化府(今河北省張家口轄內(nèi))照管”④《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之跟役于宣化府出痘片》,乾隆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10頁。。為此,理藩院派干練筆帖式一員,照伴送使臣等之筆帖式之例,賞銀百兩,當即整裝,乘驛遣至宣化府,會同地方官員好生照料,請醫(yī)診治。⑤《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之跟役于宣化府出痘片》,乾隆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10頁。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廷又接到傅松報稱,“本月二十日,行至陽高縣(今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隨從使臣等前來之厄魯特內(nèi)有西拉爾岱等三人又出痘,故交付該地方官,留下診病。”⑥《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跟役之于陽高縣出痘片》,乾隆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11頁。為此,理藩院仍照前例,派筆帖式一員,賞銀百兩,帶往醫(yī)生一名、立即乘驛遣往,照料診治。⑦《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跟役之于陽高縣出痘片》,乾隆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11頁。
關(guān)于這六名出痘厄魯特人的最終情況,據(jù)派往照料之筆帖式薩音查克奏稱:
“薩音查克我?guī)ьI(lǐng)西拉爾岱等三名厄魯特,正月初十日自榆林府所屬盧溝驛起程,于本月二十二日趕抵肅州,將痊愈西拉爾岱等三名厄魯特,賞給已故額木齊等三名厄魯特之銀三百兩,會同員外郎傅松,一并轉(zhuǎn)交使臣吹納木喀?!雹佟杜赏樟蠝矢翣柍龆蝗说裙P帖式薩音查克為行抵肅州事呈軍機大臣文》,乾隆八年正月二十三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12頁。
由此可見,在陽高縣出痘的西拉爾岱等三人最終痊愈,而在宣化府出痘的額木齊等三人則不幸病故。清廷也按照準噶爾之例,就地掩埋,并照例賞其“妻孥之銀各一百兩”②《軍機大臣鄂爾泰等奏報使臣吹納木喀等跟役之于陽高縣出痘片》,乾隆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11頁。。而員外郎傅松等伴送吹納木喀等行抵榆林時,由于天氣異常寒冷,便將賞物中的二鷹陸續(xù)遺棄。到達寧夏時,騾子也十分疲憊,不能馱運物品,即便趕騾人等也不能行走,只好停下另行雇騾。乾隆八年(1743年)正月十七日,吹納木喀等行抵肅州,在此貿(mào)易五日,最終于同年正月二十二日自肅州起程前往哈密,③《伴送準噶爾使臣員外郎傅松為行抵肅州事呈軍機處文》,乾隆八年正月二十一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811頁。從而結(jié)束了本次進京朝覲之旅。
綜上所述,因乾隆六年(1741年)齊默特等無故折返,以致準噶爾赴藏熬茶之事告吹。噶爾丹策零為了能夠再次赴藏熬茶,于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又派遣使者吹納木喀等進京稟請。吹納木喀等在北京受到清廷友好接待,并得到乾隆帝召見、筵宴及賞賜。另外,吹納木喀等就此次出使的主要目的與清廷陪同官員進行了幾次詳細的商議。最終,念噶爾丹策零為其父熬茶誦經(jīng)乃善事,又極為恭順奏請,乾隆帝便答應(yīng)了其再次遣使赴藏熬茶之請求,但否定了噶爾丹策零提出的“準噶爾赴藏之三百人分兩路行走”④《噶爾丹策零為請準商隊行經(jīng)呼和浩特等路事之奏書》,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歷史與地理研究中心合編:《軍機處滿文準噶爾使者檔譯編》(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83頁。的原計劃,諭令只可并為一路一同行走。此外,為了保障準噶爾人等赴藏熬茶之事順利進行,清廷也是煞費苦心,在后勤保障及派兵保護等方面?zhèn)滢k的十分周密。最終,吹納木喀等在順利達成使命后,心滿意足地返回了準噶爾。總的來說,此次吹納木喀等進京朝覲意義十分重大,不僅為乾隆八年(1743年)準噶爾得以成功赴藏熬茶奠定了基礎(chǔ),而且也逐漸加深了清中央政府與準噶爾部之間的友好聯(lián)系,保障了雙方今后幾年的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