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見晚清民國傳奇雜劇九種及其新變

2023-06-08 01:12王慧
江淮論壇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雜劇傳奇

王慧

摘要:晚清民國時期,報刊成為劇作家刊發(fā)作品的重要載體。新近發(fā)現(xiàn)的晚清民國報刊所載九種未見著錄的傳奇雜劇,包括華諟《可人記》、李彭庚《春衾夢傳奇》、是我《晴雯補裘》、吳承烜《太姥靈顯征傳奇》《維多利亞花傳奇》、唐和華《香夢痕傳奇》、怡翁《剔腐記新傳奇》《嫦娥別月新傳奇》、陳楚光《袁世凱雜劇》。新見劇目體現(xiàn)了晚清民國傳奇雜劇的一些新變:題材與立意呈現(xiàn)出濃厚的時代氣息;篇幅更趨短小與腳色簡化;結(jié)構(gòu)松散,情節(jié)淡化;語言通俗淺近,呈現(xiàn)新舊交融的特點。新見劇目是中國戲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近現(xiàn)代傳奇、雜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值、文獻價值和戲曲史意義。

關(guān)鍵詞:晚清民國;新見;傳奇;雜??;新變

中圖分類號:I20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23)02-0176-010

20世紀以來,學(xué)界不斷對晚清民國傳奇、雜劇進行發(fā)掘和研究。梁淑安、左鵬軍等學(xué)者辛勤耕耘,在劇目整理、文獻考訂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左鵬軍的《晚清民國傳奇雜劇文獻與史實研究》是該領(lǐng)域里程碑式著作。近年來,一些青年學(xué)者繼續(xù)致力于晚清民國傳奇、雜劇的整理研究,新見劇目及劇作不斷被發(fā)掘。姚大懷博士論文《民國傳奇雜劇史論》所附錄的《民國傳奇雜劇目錄》為目前收錄民國傳奇、雜劇最為完備的目錄。但因晚清民國報刊文獻資料浩繁,上述研究亦存在遺漏之處。新見傳奇、雜劇九種是晚清民國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華諟《可人記》、李彭庚《春衾夢傳奇》、是我《晴雯補裘》、唐和華《香夢痕傳奇》、怡翁《剔腐記新傳奇》《嫦娥別月新傳奇》、陳楚光《袁世凱雜劇》七種未見著錄于以往曲目曲錄等著述和相關(guān)工具書,吳承烜的《太姥靈顯征傳奇》《維多利亞花傳奇》曾被學(xué)者提及,但被列為待考劇目。新見劇目的發(fā)現(xiàn)與考證,為晚清民國傳奇、雜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傳奇、雜劇發(fā)展與消亡的脈絡(luò),具有重要的文學(xué)價值、文獻價值與戲曲史意義。

一、新見晚清民國傳奇雜劇考辨

(一)華諟《可人記》

劇載《墨緣叢錄》(1)1912年第16期,劇名前寫“墨緣叢錄劇本”字樣,題下寫“開幕與《白羅衫·賀喜》同譜”,作者署名“補恨”。[1]55

旦扮女學(xué)生李蘇蘇上場吟誦:“平權(quán)誰許執(zhí)公理,痛女權(quán)畢竟衰微?!保?]55(按:本文所引晚清民國未經(jīng)整理文獻的標點為筆者所加)劇寫李蘇蘇畢業(yè)于春申女校,曾籌辦女報,因阻力太多未能成功。為實現(xiàn)夙愿,李蘇蘇約友人到小華園茶館商議。等候之際,李蘇蘇在茶館里翻閱報紙,見所刊盡是吟詩作賦、選舞征歌之文,憤而將報紙擲地。所約之人未至,又見兩個“書癡”前來,李蘇蘇煩悶而回。汪倫、謝傅來到茶館,唱【駐云飛】表達滿腹牢騷又渴望吟情邀月的心緒。汪倫看到文人墨客的題壁詩,十分鄙夷,認為文題不通;謝傅建議他和詩一首以附風(fēng)雅,汪倫卻恐有差池反而影響自己聲譽,最終謝傅代為和詩。

該劇僅見《開幕》一出,據(jù)上場詩等推測,該劇大致敘寫李蘇蘇致力創(chuàng)辦女報,熱心女權(quán)事業(yè),雖遇重重阻礙,卻初心不改的故事。主人公李蘇蘇一出場就高舉女權(quán)大旗,痛惜女權(quán)衰微。她就讀于上海春申女校,致力創(chuàng)辦女報遇到重重阻礙但矢志不渝,實現(xiàn)“自由素志”[1]55之愿彌堅。該劇還塑造了自命不凡的庸俗文人汪倫、謝傅,他們既蔑視文人墨客題詩,又腹中無文猶恐“誤些兒枉把文名掉”[1]57,頗為酸腐可笑。相比之下,李蘇蘇有著明確的志向和鮮明的個性,她對女報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沽名釣譽虛偽文人的鄙夷,對選舞征歌類報刊的棄擲,讀來頗富感染力。劇作余下出目缺失,殊為可惜。

劇作結(jié)尾有一段編者“漁隱”的附記,對了解創(chuàng)作情況頗為重要:

開幕一出,其稿乃老友華癡石五年前囑刊《瑯環(huán)雜志》而未果。今日癡石修文地下,余聞之嗟悼之中似曾所囑,及搜撿敗篦,尚存《可人記》開幕一出。今者仆因墨緣社主之名而編輯,有權(quán)特將癡石之殘篇亟錄之,以應(yīng)泉下人知,特囑也。[1]57

該劇刊發(fā)于1912年,據(jù)編者附記,華癡石約卒于1912年。鑒于“五年前囑刊”,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追溯到五年前,該劇約作于1908年左右,為清末作品。1907年1月,秋瑾沖破重重阻力多方奔走籌備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女報》,該報旨在宣傳女性解放思想,倡導(dǎo)女子取得經(jīng)濟和人格獨立。同年7月秋瑾英勇就義,為啟迪自由思想,秋瑾獻出了年僅32歲的生命。華癡石曾在《知交投贈集》論及秋瑾詩詞“清麗豪放”,為人“遇世俗齷齪者輒當面揭之,集以諧笑”。[2]劇中人物李蘇蘇倡導(dǎo)女權(quán),致力創(chuàng)辦女報,對酸腐文人鄙夷嫌惡,憤而將娛樂報刊擲地等,彰顯愛憎分明且疾惡如仇的性格特征。劇中人物的辦報經(jīng)歷、志向主張乃至性情,均與秋瑾較為相近。1907年秋瑾就義后,上海陸續(xù)出現(xiàn)為紀念秋瑾或在其感召下創(chuàng)辦的女報,如《神州女報》《益世女報》等,掀起宣傳女權(quán)的浪潮。本劇應(yīng)為受秋瑾事跡激發(fā),以秋瑾為原型而創(chuàng)作,蓋因作者“病且咳血”[3],未能完成劇作。清末民初涌現(xiàn)一批反映秋瑾事跡的戲曲作品,如《軒亭冤》《碧血碑》《六月霜》《皖江血》等。華諟的《可人記》以李蘇蘇創(chuàng)辦女報為核心事件,旨在宣揚女性思想解放和人格獨立。

作者在《大覺歌》中自述“吾家起自東亭”,“謫祖遷杭”等。[4]61可知,華癡石祖籍無錫,后遷居杭州。回顧十年間親人過世、兒女夭亡等一系列事件,華癡石倍感“人生斷腸”,更難以面對“況復(fù)變遷在時事,一戰(zhàn)再戰(zhàn)敗于商”的現(xiàn)狀。[4]62他滿懷家國之悲,深陷“酸甜苦辣一把淚,熱潮起落難成寐”[4]62的凄楚與蒼涼。華癡石曾與陳蝶仙、何公旦合著《三家曲》《海棠香夢詞》等,并稱“西泠三家”。[5]他曾評點好友陳蝶仙的劇作《落花夢傳奇》,對劇中人物性格心理、曲韻對白等進行了精彩的分析,可見他深諳戲曲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藝術(shù)特點。

根據(jù)作者發(fā)表詩詞的署名,可知作者名諟,字補蒼,號癡石,以號行于世,生年不詳,約卒于1912年。此外,華癡石別署一葉秋庵、桃花夢中僧,有《聆癡符》,《浣花石》詩2卷,《敝裘詞》1卷,《一葉秋庵曲稿》2卷。[6]

(二)李彭庚《春衾夢傳奇》

劇載《墨緣叢錄》1912年第17期,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劇名前寫“墨緣叢錄劇本”,由于報刊缺失,僅見第一出《餞春》。劇作未署名。

生扮李痩紅上場唱【雙調(diào)·北新水令】:“正斜風(fēng)細雨奈何天,有騷人登場寫怨。柔腸蠶繭縛,心事鷓鴣憐。無限纏綿算留春,莫把春光賤?!保?]48劇寫江蘇丹徒人李瘦紅,漂泊異鄉(xiāng),偶遇墮入風(fēng)塵的楚娘,李痩紅救其脫籍,兩人約于清明佳節(jié)餞別殘春。見面后,李瘦紅傷懷于讒言謗語,楚娘百般安慰開解。兩人飲酒對詩,憑吊落紅,李瘦紅睹物傷懷,頓生姻緣飄零之感,感傷命運不濟。

筆者翻查到《墨緣叢錄》1912年第16期所刊《楚娘小傳》一文,作者署名“丹徒李彭庚”。傳記內(nèi)容敘述楚娘墜入風(fēng)塵的因由,以及李瘦紅蒙冤入獄、兩人情意相投卻終難遂意的來龍去脈。該傳記行文用語、意境與《春衾夢傳奇》頗為類似,使用相同語詞和典故,如“辜負香衾,錯嫁金龜之婿”,“蟲蠆之饞”,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綠蠟燃病等;加之,文中以小字補充道:“余因黨務(wù)為人污蔑入獄”,“有懷余詩十章”等。[8],[7]48-52由此推測李彭庚既是《春衾夢傳奇》作者,也是該劇主人公李痩紅,傳記記載的是真實事件和人物。

結(jié)合傳記與傳奇作品等,該事件始末為:楚娘(江蘇南清河人)因家遭大火,生計維艱,迫于母命而淪落風(fēng)塵,卻一心想擇人而事。書生李彭庚(鎮(zhèn)江丹徒人)四海為家,怡情風(fēng)月,聽聞楚娘姿容嫵媚、心性聰明,前去拜訪,兩人暢談同飲,一見如故。之后李彭庚重金為楚娘贖身,兩人同住南樓,共偕伉儷。不久,李彭庚因黨事牽連被捕,楚娘痛苦憂心之余為其創(chuàng)作詩歌十余篇。李彭庚釋放出獄后卻得知楚娘“病沒天涯”[9],唯有“南樓回憶舊時居,人面桃花恨有余”[10],空留余恨。

李彭庚,丹徒人,字痩紅,曾任《時事新報》編輯,交游甚廣。他將自身經(jīng)歷寫成傳記、創(chuàng)作傳奇,繪制畫作《南樓泣別圖》[10],[11],并引帶一批友人詩詞唱和。無論創(chuàng)作傳奇、傳記,抑或描摹丹青,作者都意在“寫將離之狀”“摹已往之情”[11],“聊借丹青為傳奇,寫出英雄兒女淚”[10]。洪炳文以李彭庚、楚娘的故事為藍本創(chuàng)作《南樓記傳奇》,載于《時事新報》1913年9月11日至18日,凡三出,依次為《閨恨》《訪美》《寄詩》。魏羽也根據(jù)此故事創(chuàng)作傳奇《南樓記》載于《小說雜志》1914年第1期,凡四出,依次為《誤家》《墮籍》《奇遇》《泣別》。李彭庚任《時事新報》編輯時,曾校對友人洪炳文據(jù)自己經(jīng)歷撰寫的劇本,并遴選刊登,對于“語意稍遜”的則刪掉不刊(2),也便不足為奇了。圍繞此故事,1912年至1914年間文人們創(chuàng)作了三部傳奇以及傳記、畫作和大量的詩詞曲文(3)等,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長達三年。文人們?yōu)榇斯适铝魬僦?,究其原因,除了曾任報社編輯的李彭庚交游廣泛,借助報刊以《南樓敘別圖》為題廣征詩詞,更重要的是富有才情的楚娘凄涼的身世和憂病而亡的結(jié)局觸動了文人們的心弦。美人癡情、香消玉殞激起心靈的震顫,留下無盡的悵惘和遺憾。這些要素滿足文人們的心理期許,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

(三)是我《晴雯補裘》

該劇載《雙林周刊》(4)1919年第16、17期(11月26日、12月3日),列入“傳奇”欄目下,不分出,作者署名“是我”,生平待考。

劇中人物共三人,旦扮晴雯,生扮寶玉,貼扮麝月。旦角開場唱集曲【繞陽臺】“凄清殘漏,中夜添僝僽。病骨偏當寒候,簾幕風(fēng)遒,痩眉頻皺。喘絲絲,芳心跳不休?!保?2]【尾聲】云:“今兒莫為儂愁陡,但愿和你不是冤家卻并頭。博得個地久天長,兩情消受。”[13]

該劇取材于小說《紅樓夢》,寫晴雯病中為寶玉補雀金裘的故事,具體內(nèi)容廣為熟知,不再贅述。相比原著小說,該劇在言語和情節(jié)上進行了一定的改編。小說中晴雯補完雀金裘后,寶玉命小丫鬟為晴雯捶背;劇中則為:織補中,寶玉親自為晴雯捶背,又增添晴雯倚靠寶玉肩頭喘息等情景。小說中晴雯病補雀金裘是考慮“若不做,怕寶玉著急,少不得狠命咬牙捱著”,出發(fā)點是主仆情意;而劇作中晴雯則是“為癡情綿密忍教休,累病骨捱磨這般痩”,“博得個地久天長兩情消受”,是因癡情補裘。小說中寶玉急于無法應(yīng)差,面對晴雯病中補裘只有無奈的感嘆“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14];劇中寶玉則明確表示:“姐姐身子要緊”,“這件衣兒不必補綴,由他去罷”。[12]改編突顯了兩人的情深義重,展現(xiàn)晴雯的癡情靈巧,苦于“情魔擾病魔又逗”[13],寶玉則對晴雯關(guān)懷備至,情意綿綿。兩人的情意已超越主仆關(guān)系,成為相知相愛的戀人。

該劇是筆者目前所見民國時期唯一一部描寫晴雯與寶玉愛情故事的傳奇雜劇。該劇體現(xiàn)了在“五四”思潮影響下,人們對男女平權(quán)和婚戀自由的追求與理解。在劇中,寶玉和晴雯的關(guān)系是平等的,寶玉始終以晴雯身體健康為首要考慮因素;晴雯不再是丫鬟和婢女,而是勇于為愛付出的知己和戀人,展現(xiàn)了對平等地位和愛情自由的追求。該劇為紅樓戲研究增加了新的資料,也體現(xiàn)了新思潮影響下作家對情愛的理解與詮釋。

(四)吳承烜《太姥靈顯征傳奇》《維多利亞花傳奇》

1.《太姥靈顯征傳奇》

該劇刊載于《無錫新報》(5)1922年9月22日至9月30日,凡三出,依次為《巢湖》《述古》《賽神》,作者署名“東園”。該劇曾有學(xué)者提及,但未見全劇。(6)

外扮游客,以【香柳娘】開場:“想當年女媧,想當年女媧,補天功大。幾經(jīng)煉石都□彩(7),挽狂瀾既倒,水止捻寒灰,流澤歸滄海。甚砰砰磕磕,甚砰砰磕磕,鷗猜鷺猜,鬼驚神駭?!保?5]【尾聲】云:“不如歸去重門掩,惡歲何曾到硯田,我今日千里關(guān)河游已倦?!保?6]該劇以游客視角描繪游歷巢湖的過程。巢湖方圓五百里,天然形勝,游客聽聞湖中的太姥廟(又稱中廟)異常靈驗,相傳太姥因見龜目紅赤而躲過沒城之災(zāi),又傳說太姥曾托夢以助太守取得戰(zhàn)事勝利。游客拜謁中廟后,撫今追昔,贊頌太姥以除莠安良為宗旨,德崇功高。接著,游客參拜正殿。漁夫與樵夫回顧昔日情形,慨嘆歲月流逝,人事變遷。游客感嘆富貴如夢,游玩已倦便乘舟而返。劇作最后演述旦角拜神、眾人奏樂、合唱迎神曲、祈福避災(zāi)等民間活動。

該篇類似游記,內(nèi)容按游客所見所思而展開,描摹巢湖風(fēng)光、廟景等,撫今追昔。人物并無直接聯(lián)系,也無核心事件,當為作者遣興抒懷之作。

2.《維多利亞花傳奇》

該劇刊載于《無錫新報》1922年11月11日至11月18日,1922年12月24日至12月31日,1923年1月3日至1月8日。凡八出,依次為:《萌芽》《瓜期》《結(jié)社》《論花》《主戰(zhàn)》《期滿》《歸樸》《述異》,作者署名“東園”。該劇曾有學(xué)者提及,但列為待考劇目。(8)

該劇以【欄桿萬里心】開場:“新詩多少錦囊收,為訪名花到美洲。漫把分瓜問故侯。悵神州,大樹飄零海國秋?!保?7]下場詩為:“奇品曾經(jīng)爭帝女,靈根想是托仙家,分明海外娑羅樹,輝映人間旌節(jié)花?!保?8]劇寫曾紀澤為增進邦交而奉命出使西洋的一系列見聞。駐外公事稍閑時,曾紀澤與僚友成立詩社以遣旅懷,訂立詩社章程后,法蘭亭建議作詩詠贊維多利亞花,此花以女王之名命名,大如車輪,博大清妍。任駐俄大使期間,曾紀澤參與俄皇加冕并議定中俄邊界事務(wù)。途經(jīng)英國,曾紀澤受到英國女王的賜宴。曾紀澤邀陳松生同往英國街市游覽,回顧多年來駐外生活。英商人之女色密拉米因傾慕中華文明,來到上海。遇見曾經(jīng)隨父游英的翠微,兩人相約教堂一聚,再赴愚園游玩。翠微談及游英所見奇人異事并介紹了花形更大的大王花。

本劇記載曾紀澤出任英、法大臣,兼任使俄大臣的一些見聞,時間跨度大,描述頭緒繁多。曾紀澤任駐外大臣共計八年(1878—1885)[19],該劇按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鋪展,講述出行前小飲、詩社唱和、友人閑談等事;又插入曾紀澤得知鎮(zhèn)南關(guān)大捷與擊斃李威利事件后的心情與感受,內(nèi)容細碎駁雜,并無完整連貫情節(jié),多為事件的堆砌。內(nèi)容取材于曾紀澤日記,作者致力描繪一位富有才學(xué)、有政治遠見的使臣形象。劇作尾聲彰顯創(chuàng)作意旨,【尾聲】云:“摹粉本,恐花樣難憑準。誰替他海外英奇一寫真,再旁邊添補司香兩玉人?!保?8]作者借寫海外奇花,將曾紀澤塑造成心懷家國的使臣形象,彰顯其才華、眼界與胸襟,旨在為功臣立名旌節(jié)。為生旦腳色搭配,劇中又增添了仰慕中華文明的英國女子色密拉米和曾出游英國的中國女子翠微。翠微所述游英的奇異見聞與曾紀澤日記中描述用語如出一轍。(9)該見聞發(fā)生于光緒七年(1881年)四月二十六日,記載于《曾惠敏公日記》(江南制造總局1893年刊?。=Y(jié)合吳承烜《答吉文伯題余所譜<維多利亞花傳奇>》[20]的發(fā)表時間,該劇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該在1893年至1914年7月17日之間。

關(guān)于作者卒年,《詞綜補遺》記載吳承烜“于民國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六”[21],后來學(xué)者沿用此說,但未給出依據(jù)。筆者翻查到鄭逸梅發(fā)表于1949年《和平日報》的《今心史·吳東園喜作葉子戲》一文,不僅記錄了卒年,更詳細記錄了卒日卒時:“東園精于易學(xué),事能預(yù)知,自謂元旦死。果于民國二十九年元旦,天尚未明,離此五濁世而去,享壽八十有三?!保?2]吳承烜死于1940年1月1日,印證《詞綜補遺》中對吳承烜卒年的記載。關(guān)于吳承烜生年,梁淑安主編《中國文學(xué)家大辭典·近代卷》中記載“吳承烜生于1855年”[23],后來學(xué)者均沿用此生年推測,卻未提供推論依據(jù)。吳承烜曾發(fā)表《癸亥年六十有九歲自嘲曲》(載《愛國報》1924年15期),該曲寫于1923年,作者自述時年六十九歲,當為可信,據(jù)此吳承烜應(yīng)生于1855年。據(jù)上文,吳承烜卒于1940年1月1日,享年86歲。

《今心史·吳東園喜作葉子戲》一文記錄了吳承烜生平事跡等詳細信息:吳承烜,諱承煜,字子融,又字紫蓉,別署東園生,晚年自號東園老人。原籍安徽歙縣,清末秀才,隨伯父經(jīng)商茶布,后移居鹽城伍祐。四十歲后曾任上海蜚英館書局編輯,與梁啟超有交往。民國初年任徐寶山新安五路軍幕僚,徐寶山之妾孫閬仙曾拜其為師。六十歲時,吳承烜因眼疾歸隱伍祐,成立國粹保存社,教授詩詞,蜚聲海內(nèi)外。以侄為嗣,侄二十歲左右亡故。吳承烜晚年家境蕭條,徒弟周夢莊為其治辦喪事,有遺稿數(shù)十卷。關(guān)于吳承烜詩文詞集的出版情況,該文也做了交代??箲?zhàn)前,朱子橋愿為吳承烜刊刻詩文詞集,由周夢莊輯校,名曰《東園叢編》,卻因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未能成刊。對于吳承烜一生的創(chuàng)作成就,鄭逸梅在文末說道:“人評其全稿,謂詩第一,駢文次之,詞曲非其長也?!保?2]

吳承烜的劇作鮮明地體現(xiàn)了民國時期傳奇、雜劇的某些傾向,文人作家創(chuàng)作時首先關(guān)注的不是如何安排角色、鋪排場面和聲律的諧葉,而是如何表現(xiàn)主體的精神和時代感受。上述兩部劇作少有對人物心理的洞悉精察,也缺乏對情節(jié)沖突的刻畫描繪,唯有流水賬似的鋪陳記事,見事不見人。作者以曲為文,以曲寫游記,既不符合戲曲舞臺的演出規(guī)則,也背離戲曲藝術(shù)的審美規(guī)律。“詞曲非其長”確為公論。雖然經(jīng)歷近代文化精神的洗染,但作為清朝遺老的吳承烜,其內(nèi)心深處依舊被史傳文學(xué)的思維定式所占據(jù)盤亙。劇中人物對話、思緒等雖有虛構(gòu)與想象的填充,但這些均是為排列紀事、抒情而服務(wù)的。以吳承烜為代表的由清入民的文人,無心于政治,沉浸于堆砌辭藻和娛樂自賞的興味,“史貴于文”的傳統(tǒng)依舊根深蒂固地支配著他們的文學(xué)觀念。

(五)唐和華《香夢痕傳奇》

該劇載《新世界日報》(10)1924年2月23至25日,不分出,題下括寫“為小黑姑娘作”,作者署名“唐赤魚”。劇前有小記,劇尾有作者自跋,敘述創(chuàng)作緣起等。

旦扮小黑姑娘上場唱【菩薩蠻】:“秋風(fēng)何事□□□,曉妝未識羅衫薄。剛上一層樓,吹來幾段愁。西宮南內(nèi)草,落葉無人掃。感此淚如絲,紅顏能幾時。”[24]劇寫小黑姑娘十六歲登臺,雖名聲大噪?yún)s倍感身世凄涼,有命同飛絮之悲,為抒情遣懷,小黑姑娘唱一曲【瑣寒窗】。恨生聽見妙曲,心生愛慕,欲做詩詞為之頌揚,思量之時,燈亮雞鳴驚醒恨生。恨生醒來懷念余音裊裊,深感“夢中聽曲,大都是癡情反照,但是既有香夢,不可無詩志之”。[25]

小黑姑娘是民國時期曾在天津紅極一時的京韻大鼓女藝人金慧君(1910—1973),她自幼隨養(yǎng)母曹桂喜(黑姑娘)學(xué)藝,因而藝名為小黑姑娘。[26]金慧君的表演唱作結(jié)合,吐字有力,功架優(yōu)美,臺風(fēng)玲瓏瀟灑,頗受觀眾喜愛。[27]作者唐赤魚多次發(fā)文記錄在新世界觀看演出的情況,對小黑姑娘容貌與才藝大加贊揚,贊其演唱為“廣陵絕響”[28];盛贊其色藝“縱削墨胥山之云,浣筆曹娥之江,亦難描摹萬一”[29]。關(guān)于小黑姑娘的姓名,筆者翻查民國期間的報刊,對其記載均為楊慧君(11)或楊慧英。如唐赤魚在《小黑姑娘談》一文中提及:“小黑北地產(chǎn),楊其姓,慧英其字?!保?0]未知是小黑姑娘后來更姓金,抑或是文人以訛傳訛,有待進一步查考。

該劇前有作者小注,記錄作者創(chuàng)作情況:“偶翻書篋,得此舊作”,“又屆七夕,憔悴青衫,偏逢良辰……借題發(fā)揮,亦可見小子之懷抱?!保?4]作者觀看小黑姑娘的表演,睹其姿容與技藝,心生愛慕,遂而作劇為之宣揚,后因翻書篋找到舊作才得以投稿發(fā)表?!敖鸹劬?2歲時延師韓永祿、韓德泉學(xué)唱京韻大鼓”[27],結(jié)合其于1921年6月登臺演出的最早記載[31],該劇可能作于1921年至1923年間。

劇尾作者自跋云:“美人工愁,名士□命,古今同慨,相逢雖非姻緣,亦取惺惺相惜之意耳。嗟嗟,落花同夢,流水有情,此《香夢痕》所由作也。云山其渺茫,關(guān)塞之蕭瑟,藉以排愁遣憤,計亦良得也。”[25]作者再一次重申了作劇的緣由,表達對才貌雙全的佳人的愛慕,間接描摹出多情文人的形象。自跋署名蘭蓓蕾館主,應(yīng)為作者之號。劇作發(fā)表于1924年,作者在自跋中言及“余年猶未及弱冠”[25],由此推測作者為1904年后出生。作者借劇作記錄夢境情思,劇中恨生如作者化身,其自稱為“寧波鎮(zhèn)海人”[32],推測作者唐赤魚可能為寧波人。

華綺春曾發(fā)文評論在《新世界日報》發(fā)表作品的幾位作家,談及唐赤魚說道:“他是一個閨秀式的男子,還常帶著幾分嬌憨的態(tài)度。”為避免被誤當為女子,唐赤魚在一些作品中署名“赤魚男郎”[33]。作者還曾以“花魂劍魄生赤魚”[29],[30]為署名寫文贊揚小黑姑娘才藝。經(jīng)資料爬梳發(fā)現(xiàn),唐赤魚曾發(fā)文談及投稿《新世界》的幾位同仁,提及心心山人,他表示“愿訂神交,通信處天津路景行里太古輝,唐和華轉(zhuǎn)”[34]。據(jù)此線索,筆者翻查署名唐和華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多篇贊嘆小黑姑娘色藝的文章。唐和華曾在《蘭蓓蕾館歌榭歸語》一文中自言:“民國十二年,仆春秋十八度矣,一襲青衫,淪落風(fēng)塵。暇輒流連歌場,借此檀板琵琶,澆我萬壘傀儡。蓋亦聊解悶懷云耳?!保?5]據(jù)此可知,唐和華生于1906年,與唐赤魚不僅年齡相仿,興趣愛好也頗為相同。兩人常流連歌場舞榭,鐘愛小黑姑娘,唐赤魚自稱蘭蓓蕾館主,唐和華有多篇文章以蘭蓓蕾館為標題;兩人詩情文風(fēng)頗為相近,均以落魄書生自許,文中常表達郁郁情懷之感、憔悴青衫之狀。[36],[37],[38],[29],[39],[40]據(jù)此,筆者推測唐赤魚即是唐和華基本無疑。

滄海一粟生曾發(fā)表文章《贈唐和華》,描寫了唐和華的才情、經(jīng)歷:

椽筆紛綸,冰雪聰明,才名遠播。愛織濃艷賦,春江花月,清妍秀句,雁宕云煙。雅抱恂恂,幽懷渺渺,奮氣拿云孰與肩。交游廣,恁趙燕烈士,湖海名賢,幾疑碧落飛仙,正風(fēng)度飄翩拜袞年。幸詞場邂逅,傾心爾汝,萍蹤巧合,揮塵纏綿,愧我巴人,狂歌月夜,深感知音格巷憐。平生愿,愿追隨筆墨,學(xué)詠琴邊。[41]

滄海一粟生認為唐和華才華橫溢,文風(fēng)濃艷,交游廣泛,并將其視為知己。唐和華欣賞小黑姑娘京韻大鼓表演,為其才藝折服,因情生夢,因夢作曲寄托情懷。《香夢痕傳奇》一劇透露出作者對小黑姑娘才藝的流連與傾慕,為遣興抒懷之作。作者在自跋中談到如“不兢兢于國家事”,“而低徊于緩歌妙舞之內(nèi),鬢影釵光之中”,實在辜負大好時光,荒廢事業(yè),但慮及“莽中原煙塵蔽野,無一片清凈土地”,不得以“退隱東山”也是無奈之舉。[25]作者雖“年未至弱冠,不羈俗世”[25],有心報國卻無處施展,“我亦潯陽淪落客,摩挲淚眼對名花”[25],遂而將滿腔郁悶寄托于鼓瑟之間,排遣文人的無奈與愁懷。

民國時期,以名伶為描寫對象的作品還有蔡寄鷗《蓮花公主傳奇》、姚錫鈞《菊影記傳奇》等。作者均將飄零苦悶與憂患的時代情緒代入劇作,在民國時期自由解放的思潮中,呈現(xiàn)出主體精神的覺醒。

(六)怡翁《剔腐記新傳奇》《嫦娥別月新傳奇》

1.《剔腐記新傳奇》

該劇載《北平畫報》第3期第2版,1928年8月19日刊,不分出,作者署名“怡翁”。

丑角扮陳腐上場唱【解三酲】(12):“一樣是秋蛇垂倒,一樣是春絮沾膠。一樣紅纓小口灰絨帽,一樣是綺繡荷包。一樣是烏光墨鏡防瞳眊,一樣是馬褂熊熊遮半腰。對鏡笑,試問他赤心報主,我戀先朝?!保?2]該劇描繪清朝遺民面對民國新法令的態(tài)度和轉(zhuǎn)變。劇寫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國政府頒布法令號召剪辮、易服并廢止纏足等。陳腐由清入民,眷戀舊朝,排斥維新法令,但面對民國政府“其勢洶洶”[42]的政令,又畏懼懲罰,苦惱之余請出妻妾商議對策。陳妻雖心有不舍,愿罷旗髻,陳妾也愿解放小腳。既然妻妾都愿服從新法令,陳腐表示愿意“努力工作,服從公議,以免食古不化之譏,且博其命維新之號?!保?2]

該劇以丑角為主角,通過其酸腐的言行描摹出清朝遺老既眷戀舊朝遺俗,又懼怕新政府的矛盾心態(tài)。該劇在倡導(dǎo)維新,剔除腐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社會宣教意義。作者借陳腐之口揭露了當時群儒之象:“有的是不甘腐抱,有的是奔走權(quán)豪,有的是牛皮滿口盧蘇道,有的換換皮毛,有的是剃須雉辮充年少,有的銳意維新自覺高?!保?2]面對社會亂象,陳腐自許時髦風(fēng)騷,“論風(fēng)操,有誰能三分學(xué)我,萬古名遙”[42],語言迂腐可笑。劇尾人物共誦“青天白日滿地紅,腐化于今化空濛”[42],透露出作者對民國建立的欣喜和擁護革命的政治立場。

2.《嫦娥別月新傳奇》

該劇載《北平畫報》第9期第4版,1928年9月30日刊,不分出,作者署名“怡翁”。

嫦娥上場唱【繞地游】:“維新風(fēng)浪,成就文明象。十丈朱塵知網(wǎng)。革命成功,民生同享,問年華白草趁著斜陽?!保?3]劇寫北伐成功,舉國歡慶,嫦娥與美人虹仙子相約下凡游玩的故事。革命成功,人間呈現(xiàn)一派繁華康泰新氣象??吹街腥A大地生機盎然,嫦娥倍感歡心暢意,目睹青年男女“鴛鴦比翼,風(fēng)流倜儻”[43],她卻不禁離愁別緒涌上心頭,傷感于自己形單影只。適逢美人虹仙子前來拜訪,嫦娥見其清瘦,詢問情由得知虹仙子動了思凡之心。嫦娥認為時值“男女平權(quán),自由解放”,應(yīng)當有渴慕情愛的“美的思想”[43]。兩位仙子趁中秋之夜下凡游玩。

劇中月宮仙子嫦娥“時裝剪發(fā)”如同新青年,而美人虹仙子則是“歐服持傘”的洋裝打扮。[43]作者以游戲之筆,借嫦娥之口表達對國家統(tǒng)一、和平安定的渴望和歡欣,宣揚男女平等、自由解放,肯定了男女情愛的合理,但又透露出“逢場作戲、及時行樂”“隨意兒狂蜂媚蝶供浮蕩”等玩世不恭的消極思想。[43]

該劇創(chuàng)作于1928年北伐戰(zhàn)爭結(jié)束前夕,國民革命軍由南向北基本實現(xiàn)了全國統(tǒng)一,社會安定帶動了經(jīng)濟復(fù)蘇?;仡櫴吣陙怼坝杀欢冚x煌,由紊胤而變娛泰”,如今“草木欣欣向榮”,民眾“歡呼高唱”,作者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43]劇中人物說到“今朝恰是中秋佳節(jié)”,鑒于刊發(fā)日期為1928年9月30日(農(nóng)歷八月十七日),距離中秋佳節(jié)僅兩日,且該報為周刊,每周日刊印,該劇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為1928年9月28日或幾日前。

怡翁的兩部劇作描寫社會時事,宣揚婚戀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思想,體現(xiàn)出作者對社會問題與時事的深切關(guān)注,洋溢著對腐朽思想和陳風(fēng)陋俗的犀利批判。不同于民國同題材作品,這兩部劇作未流于大段的議論和情感抒發(fā),注重音律曲詞的諧葉、對白的肖似,通過人物的對話表達情感與觀點,塑造了形神各異的人物形象。

《北平畫報》發(fā)行于北京,怡翁在該報發(fā)表多篇描摹北京風(fēng)光的游記、詩詞作品等[44],[45],可知作者生活區(qū)域在北京。近代著名戲曲作家翁偶虹(1910—1994)曾用筆名“怡翁”,且為北京人,自幼喜愛駢文、詩、詞、曲、賦,他在回憶錄中提及1929年畢業(yè)于京兆中學(xué)[46],上中學(xué)時常在報刊發(fā)表詩文賦等。[47]但因報刊等資料缺失,未能確定這兩部劇作的作者“怡翁”即是翁偶虹,姑且存疑待考。

(七)陳楚光《袁世凱雜劇》

該劇載《國民午報》(13)1946年12月12日、19日、26日,凡兩出,依次為《勸進》《計遁》。作者署名“陳楚光”,生平待考。

花面扮袁世凱上場唱【出隊子】:“余今老矣,對鏡徘徊兩鬢催。凄涼身后倍迷離,好好江山讓與誰?專制又重提,我心如醉?!保?8]劇寫袁世凱坐擁兵權(quán),蓄謀稱帝;他假戴共和面具,借機鏟除民黨,解散議會;之后秘命嚴復(fù)、楊度組辦籌安會。嚴復(fù)、楊度懷揣私心貪欲,紛紛勸進,告知袁世凱“天意人心,兩相歸附”[48]。蔡鍔不得已假意贊成帝制,卻仍遭猜疑,被偵探監(jiān)視。無奈之下,蔡鍔遣送家人后往小鳳仙處散愁解悶,密告苦情。小鳳仙獻調(diào)虎離山之計,她先安排親信密購特快車票,接著邀請密探們赴宴,蔡鍔趁機逃走。得知蔡鍔逃脫,小鳳仙從此閉門謝客,靜候佳音。

陳楚光的《袁世凱雜劇》僅兩出,著重刻畫了兩組人物群像。一組是以袁世凱為頭目的篡權(quán)竊國、貪婪謀權(quán)的權(quán)臣,如楊度、嚴復(fù)等。劇中的袁世凱生性虛偽多疑、貪婪自負,他雖登帝位心切,但對嚴復(fù)和楊度的勸進再三質(zhì)疑,層層詢問,以確定萬無一失。另一組則是以蔡鍔與小鳳仙為代表的俠義陣營,小鳳仙俠腸義膽、機智多謀,送別蔡鍔時依依不舍、情真意堅,面對偵探嬉笑唱罵、凜然不懼;蔡鍔則是胸懷家國大業(yè),重情重義的英雄。

二、新見晚清民國傳奇雜劇的創(chuàng)作新變

晚清民國處于社會動蕩、政治鼎革和沉重的民族危機中,西方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新舊文化處于博弈、爭鋒之中。在這一時期,傳奇雜劇扎根于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之中,成為古典戲曲與舊體文學(xué)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新見劇目的作者包括由清入民的傳統(tǒng)文人如吳承烜、從事報刊編輯的報人作家如李彭庚、成長于民國的青年作家如唐和華等,不同身份的作家們通過傳奇雜劇這樣的“舊文體”表達著對變革期社會現(xiàn)實和生存境遇的關(guān)切與新思考,體現(xiàn)了突破和革新,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新特征。

首先,題材與立意的濃厚時代氣息。新見劇作中有六種涉及時事和作者經(jīng)歷,其他三種劇作中的人物和故事來源于歷史文獻,作者賦予這些人物以新的思想和時代感受,如渴慕婚戀自由的嫦娥、具有平等愛情觀念的晴雯和寶玉、心懷家國的使臣曾紀澤等。文人們將新思想與時代的情緒融入劇作,無論對時事或經(jīng)歷的記錄,還是對新思想的描摹,都體現(xiàn)出文人注重主體情志的抒發(fā)和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呈現(xiàn)出文人階層對時事的參與和強烈的表達意愿。民國傳奇、雜劇所涉及的題材展現(xiàn)出文人們的家國情懷和對人生出路的深刻思考與感悟,傳遞出濃厚的時代氣息。

其次,篇幅與腳色的簡化。新見九種劇作中僅《維多利亞花傳奇》有八出,《太姥靈顯征傳奇》有三出,其他劇作都比較短小,僅見一兩出或不分出,體現(xiàn)出晚晴民國傳奇、雜劇篇幅短小的趨勢。短篇化劇作有其優(yōu)勢:一是初學(xué)者上手容易,填幾只或十幾只曲子便可;二是從時效性來看,短劇創(chuàng)作時間較短,便于書寫時事并實現(xiàn)登載的時效性和快捷性。比如《可人記》創(chuàng)作于秋瑾就義后不久,《嫦娥別月新傳奇》創(chuàng)作于刊發(fā)的前幾日。這樣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速度是多折雜劇和長篇傳奇難以實現(xiàn)的。篇幅的縮短既會帶來文體規(guī)范的變化,又與腳色體制的簡化存在一定的互動關(guān)系。篇幅縮短,劇作所呈現(xiàn)的人物較少,腳色搭配的規(guī)范往往受到忽視。實際上,民國傳奇、雜劇中僅一個人物或一門腳色的劇作比比皆是。如《嫦娥別月新傳奇》中人物全為女性且并未劃分腳色行當,簡稱嫦娥為“嫦”,美人虹仙子為“虹”。這體現(xiàn)了文人腳色體制意識的淡化,也進一步說明不少文人不再以付諸場上演出作為創(chuàng)作的準則,他們將傳奇、雜劇視作案頭文學(xué)作品,將受眾定位為讀者而非觀眾。

再次,結(jié)構(gòu)與情節(jié)的散淡化。傳統(tǒng)傳奇、雜劇作品較注重結(jié)構(gòu)布局、情節(jié)安排,而晚清民國時期的傳奇、雜劇多被視為宣傳教育、思想啟蒙、抒情寫意的工具,淪為文人的案頭之作。劇作家置舞臺演出規(guī)律于不顧,著意于實現(xiàn)創(chuàng)作目的、滿足表達需要,人物形象、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等多被置于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位置。吳承烜的《維多利亞花傳奇》寫曾紀澤出使英俄期間的一系列見聞,事件按時間順序鋪展堆垛,頭緒繁雜,內(nèi)容細碎。全劇如記流水賬,結(jié)構(gòu)布局松散,作者時不時借劇中人物發(fā)表大段有關(guān)政治時事的議論,表達觀點,抒發(fā)憂憤之情。《太姥靈顯征傳奇》則以游記的筆法創(chuàng)作,內(nèi)容按游客見聞鋪展。李彭庚《春衾夢傳奇》、唐和華《香夢痕傳奇》等劇中人物多成為作者的傳聲筒,抒情占據(jù)較多篇幅,情節(jié)弱化。晚清民國傳奇、雜劇的文體規(guī)范被不斷弱化和消解,成為供文人們宣傳、抒情、議論和表達政治見解的文體形式。文體特性的消解也將導(dǎo)致文體生命力的喪失。

最后,語言呈現(xiàn)新舊交融的通俗淺近。晚清民國時期,報刊成為刊載的重要平臺,傳播方式的變化促進“新文體”的產(chǎn)生,對傳奇雜劇的語言也產(chǎn)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魏源、梁啟超等大膽開創(chuàng)新文風(fēng)、新文體,這種追求“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49],“喜用新名詞”[50]的“新文體”被稱為“報章體”,文人們爭相效仿,一時蔚然成風(fēng)。受“報章體”的影響,晚清民國時期傳奇雜劇的語言追求自然淺近,新詞匯、新觀點和新事物均出現(xiàn)在劇作中,呈現(xiàn)新舊交融的語言特點。怡翁的《剔腐記新傳奇》描繪了人們爭相學(xué)時髦、慕新潮的風(fēng)氣,曲牌【解三酲】和【尾聲】中出現(xiàn)了“墨鏡”“袁頭”等新事物。“袁頭”指代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幣,語言口語化,活潑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嫦娥別月新傳奇》寫“時裝剪發(fā)”的嫦娥渴慕婚戀自由的故事,宣揚男女平等的思想。【前腔】云:“口頭禪,卻是些平等自由屏障。趁時起,奮翅翀入頡頏。六根清凈菩提妝,千嬌裊娜檀郎旁。人間解放,色情欲狂,重天提倡,工作自卬。這心機,又怎能當仁讓?!保?3]唱詞里運用了流行的新詞匯,如平等、自由、解放等,口語化語言與典故交錯,呈現(xiàn)新舊交融的特點。晚清民國時期,新事物、新詞匯和新觀點涌入了傳統(tǒng)戲曲創(chuàng)作中,促進了語言的解放,傳奇雜劇的語言風(fēng)格由傳統(tǒng)的含蓄蘊藉轉(zhuǎn)向淺近通俗,更趨口語化與通俗化。雖然部分劇作呈現(xiàn)出語言直白、過于俚俗的問題,但口語化的語言情感豐富,活潑生動,有利于作家借人物酣暢淋漓地抒發(fā)感情,實現(xiàn)表達的自由。語言的新變也促進了傳奇雜劇文體的變化,彰顯出傳統(tǒng)審美趣味的式微,體現(xiàn)著近現(xiàn)代文學(xué)思維的興起。

上述九種新見劇目是中國戲曲史的組成部分,為近現(xiàn)代傳奇、雜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具有重要的文學(xué)價值和戲曲史意義。晚清民國時期的傳奇雜劇與舊體詩詞、地方戲、白話文體等共同構(gòu)成了五彩斑斕的近現(xiàn)代文學(xué)華章。歷史是過去的當下,當下是未來的歷史。傳奇雜劇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也在影響著當下,給今人以啟迪,在如何處理古今、中西選擇與矛盾的問題上提供了文化心態(tài)與方法的啟示。

注釋:

(1)《墨緣叢錄》由無錫王璞山主辦,為文學(xué)刊物,刊印墨緣詩社的詩文、小說、劇本、謎語等,1912年出版第1期,不定期出版。

(2)洪炳文《南樓記傳奇》(《時事新報》1913年9月18日)劇尾有按語:“痩紅按,原本著有四出,因第四出語意稍遜,故未錄刊,著者諒之?!?/p>

(3)如耕耘子的詩作《題李瘦紅<南樓泣別圖>》刊載于《民權(quán)素》1916年第16期; 《時事新報(上海)》1913 年 4 月 12 日刊印《特別大征詩詞》,即以《南樓敘別圖》為題廣征詩詞,該報并于1913年7月至8月間多次刊表《征題<南樓泣別圖>披露》,揭曉詩詞曲文等獲獎的作家作品等信息。

(4)《雙林周刊》于1919年8月13日在浙江湖州創(chuàng)刊。該刊為商學(xué)界刊物,周刊。東吳第九校發(fā)行,浙江印刷公司印刷,鑒于市面上眾多報紙“議論或拘于黨見”未必受歡迎,《雙林周刊》在發(fā)刊宣言中明確表示本報“議論無取乎文藻,撰述無與于政聞”。該報旨在“啟導(dǎo)社會”“感發(fā)道德心”“交換新知識”,“喚起愛國精神,有稗于教育實業(yè)之進行”。內(nèi)容涉及實業(yè)、教育、新聞、小說、詩詞等。

(5)《無錫新報》是近代無錫綜合性小報之一,日刊,1922年9月1日創(chuàng)刊于無錫,以“新民智、淑民德而無悖于社會教育”為主旨。該報涉及內(nèi)容較廣,注重國內(nèi)外電訊、評論時政的報道,開辟有社論、詩選、新聞、經(jīng)濟調(diào)查等特色欄目。該報第四版“藝府”專欄刊載文藝類文章,包括通俗小說、筆記、游記、新舊體詩、傳奇、雜劇等,吳承烜的兩部傳奇作品均刊載于此專欄。

(6)姚大懷《民國傳奇雜劇史論》(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第87頁)與《新見民初報載傳奇九種考論》(《中國典籍與文化》2019年第4期)中均提到《太姥靈顯征傳奇》第一出的部分殘篇,但未見全劇。

(7)因報刊字跡模糊無法辨識,以“□”代替,下同。

(8)參見姚大懷《晚清民國曲目輯補二十種》,《文化遺產(chǎn)》2017年第1期;姚大懷《民國傳奇雜劇史論》,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年博士學(xué)位論文,第384-385頁。

(9)如該劇《述異》一出中翠微描述在英國看到的兩位奇人,對于奇人的骨骼、身段、語言等描寫與《曾紀澤遺集》(岳麓書社1983年版,第392頁)的行文用語基本相同,可見吳承烜是根據(jù)曾紀澤日記中的相關(guān)記載創(chuàng)作了《維多利亞花傳奇》。

(10)《新世界日報》于1916年11月創(chuàng)刊于上海,由“新世界”游樂場出版,為近代上海第一份游戲場文藝報紙,刊載各種娛樂演出的信息、藝人的軼事評論、小說、詩歌及戲劇評論等?!断銐艉蹅髌妗房d于該報第二版,該版主要刊登文藝小說、筆記、評論等文字。

(11)翼之于1932 年在《中華畫報》(第2卷第164期,第1頁)刊載了小黑姑娘的照片并注“鼓姬楊慧君(即小黑姑娘)”;梅花館主在1929年《戲劇月刊》( 第2卷 第2期 ,第216頁)發(fā)文介紹小黑姑娘:“鼓女小黑姑娘,姓楊,小字慧君?!?/p>

(12)原文曲牌為“解三醒”應(yīng)誤,改為“解三酲”。

(13)《國民午報》1946年11月8日創(chuàng)刊于上海,為綜合類小報,刊載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多方面的報道、評論文章、文學(xué)作品等。該報立場為“反內(nèi)戰(zhàn)、反分裂、反封建、反腐化、反貪污”,希冀“創(chuàng)造新中國,有真正民主的政治與安定的社會”?!对绖P雜劇》發(fā)表于該報“七日刊”中的“斯文”欄,該欄刊載詩詞歌賦、文學(xué)評論等文學(xué)性較強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華癡石.可人記[J].墨緣叢錄,1912,(16).

[2]華癡石.知交投贈集[J].著作林,1908,(22):38.

[3]華癡石.兩讀斷爪記書后[J].著作林,1908,(21):114.

[4]華癡石.大覺歌[J].著作林,1908,(22).

[5]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80輯)[G].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210.

[6]汪普慶,編著.中華曲綜[G].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465.

[7]李彭庚.春衾夢傳奇[J].墨緣叢錄,1912,(17).

[8]李彭庚.楚娘小傳[J].墨緣叢錄,1912,(16):6-7.

[9]李彭庚.題生離死別圖[J].繁華雜志,1915,(6):148.

[10]耕云子.題李痩紅《南樓泣別圖》[J].民權(quán)素,1916,(16):11.

[11]葉景秋.《南樓泣別圖》敘[J].香艷雜志,1914,(3):6.

[12]是我.晴雯補裘[J].雙林周刊,1919,(16):2.

[13]是我.晴雯補裘[J].雙林周刊,1919,(17):2.

[14]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8:714.

[15]吳承烜.太姥靈顯征傳奇[N].無錫新報,1922-09-22(4).

[16]吳承烜.太姥靈顯征傳奇[N].無錫新報,1922-09-30(4).

[17]吳承烜.維多利亞花傳奇[N].無錫新報,1922-11-11(4).

[18]吳承烜.維多利亞花傳奇[N].無錫新報,1923-01-08(4).

[19]曾紀澤,著.喻岳衡,點校.曾紀澤遺集[M].長沙:岳麓書社,1983:1.

[20]吳承烜.答吉文伯題余所譜《維多利亞花傳奇》[N].申報,1914-07-17(14).

[21]林葆恒,張璋,整理.詞綜補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84.

[22]鄭逸梅.今心史 ·吳東園喜作葉子戲[N].和平日報,1949-04-25(3).

[23]梁淑安,主編.中國文學(xué)家大辭典·近代卷[K].上海:中華書局,1997:174.

[24]唐赤魚.香夢痕傳奇[N].新世界日報,1924-02-23(2).

[25]唐赤魚.香夢痕傳奇[N].新世界日報,1924-02-25(2).

[26]周利成,編著.中國老畫報 ·天津老畫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76.

[27]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天津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志 ·天津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2009:963.

[28]唐赤魚.小黑姑娘金鳳娥合談[N].新世界日報,1924-02-11(2).

[29]唐赤魚.小黑姑娘談(一)[N].新世界日報,1924-03-01(2).

[30]唐赤魚.小黑姑娘談(二)[N].新世界日報,1924-03-02(2).

[31]惠金.談小黑姑娘之京韻大鼓[N].新世界日報,1921-06-12(3).

[32]唐赤魚.香夢痕傳奇[N].新世界日報,1924-02-24(2).

[33]華綺春.談?wù)劚緢笊系膸孜煌模ɡm(xù))[N].新世界日報,1924-02-23(2).

[34]唐赤魚.本報投稿同志談[N].新世界日報,1924-02-28(3).

[35]唐和華.蘭蓓蕾館歌榭歸語[J].戲劇周刊(蘇州),1923,(6):3.

[36]唐和華.蘭蓓蕾館歌榭歸語(續(xù))[J].戲劇周刊(蘇州),1923,(7):3.

[37]唐和華.憶舊雜談[N].新世界,1923-03-27(2).

[38]唐和華.蘭蓓蕾館詞話[N].先施樂園日報,1923-08-29(4).

[39]唐和華.歌榭歸語[N].新世界日報,1923-02-24(3).

[40]唐和華.贈小黑姑娘[N].新世界日報,1923-09-07(2).

[41]滄海一粟生.贈唐和華[N].新世界日報,1923-09-17(3).

[42]怡翁.剔腐記新傳奇[N].北平畫報,1928-08-19(3).

[43]怡翁.嫦娥別月新傳奇[N].北平畫報,1928-09-30(4).

[44]怡翁.登景山記[N].北平畫報,1928-12-16(2).

[45]怡翁.重九登景山[N].北平畫報,1928-11-11(3).

[46]翁偶虹.翁偶虹文集 ·回憶錄卷[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3:10.

[47]北京語言學(xué)院中國藝術(shù)家辭典編委會,編.中國藝術(shù)家辭典(現(xiàn)代第1分冊)[K].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79.

[48]陳楚光.袁世凱雜?。跱].國民午報,1946-12-12(3).

[49]梁啟超.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271.

[50]戈公振.中國報學(xué)史[M].上海:上海書店,2013:122.

(責(zé)任編輯 黃勝江)

猜你喜歡
雜劇傳奇
安-225,昨日的傳奇
論宋雜劇結(jié)構(gòu)并無三段式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傳奇 下
傳奇 上
“唯以雜劇為正色”年代考
堅持,造就傳奇
朱有燉雜劇版本新探
逍遙傳奇
宋官本雜劇段數(shù)本事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