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苗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 a.小兒外科;b.甲狀腺乳腺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甲狀腺良性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較高[1]。腹腔鏡下甲狀腺切除手術是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案,兼顧了微創(chuàng)與美容的優(yōu)點。但由于手術部位的特殊性,除常規(guī)的切口疼痛外,還可出現咳嗽痛及吞咽痛,加之患者缺乏疾病正確認知,極易滋生或加重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自我效能感下降,從而影響疾病預后及生活質量[2]。如何調節(jié)甲狀腺良性疾病手術患者不良心理已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希望理論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目標、路徑思維、動力思維3個部分,充分展現了個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發(fā)展性”,通過正向影響促使患者產生積極動力與治療信念,有利于加速疾病康復,已被廣泛應用于癌癥患者中,且效果顯著[3]。關于希望理論的心理干預應用于甲狀腺手術患者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基于希望理論的心理干預在甲狀腺手術患者的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納入標準:良性病變;符合手術指征;接受全身麻醉下腹腔鏡甲狀腺手術;年齡>18歲;溝通無障礙。排除標準: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障礙;生活無法自理;易過敏體質;有嚴重內科疾病;嚴重意識障礙或存在精神病史;合并惡性腫瘤。最終納入106例,采用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53)和觀察組(n=53),為避免沾染,將對照組安排至東院區(qū),觀察組安排至西院區(qū)。對照組男女構成比29∶24,年齡26~70歲,平均(47.42±7.83)歲;病程3~14個月,平均(8.22±1.89)個月;疾病類型為甲狀腺結節(jié)26例,單純性甲狀腺腫8例,甲狀腺亢進19例。觀察組男女構成比25∶28,年齡24~67歲,平均(46.75±7.58)歲;病程4~15個月,平均(8.67±1.75)個月;疾病類型為甲狀腺結節(jié)24例,單純性甲狀腺腫9例,甲狀腺亢進2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對本研究風險、目的等知情,簽署書面同意書。
1.2.1 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常規(guī)健康宣教、飲食指導、藥物指導、生活護理、康復鍛煉等。由責任護士采用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SAS和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疾病的不良影響,引導患者傾訴出現消極情緒的具體原因,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病情、心理特點等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主要包括:1)穩(wěn)定情緒技術,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耐心傾聽患者內心訴求,向患者表達充分的理解與支持,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解答與確認,消除患者疑慮;2)正念引導技術,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疾病觀,正視疾病帶來的癥狀與影響,向患者明確通過合理地控制病情能得以好轉,同時采用正念行走、正念瑜伽等促使患者產生正向情緒。心理調節(jié)實施頻率20~30 min·次-1,1次·d-1,直至患者出院。
1.2.2 觀察組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基于希望理論的心理干預。
1)希望的評估與建立:??谱o士評估甲狀腺手術患者的希望水平,針對希望水平較低的患者,借助圖文、視頻等向患者講解希望理論相關知識,幫助患者了解希望對健康預后的積極作用,同時運用希望理論積極暗示,以患者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點,激發(fā)患者對未來的希望,幫助患者建立積極信念,以調動患者內在動力。
2)預期康復目標的建立:根據患者情況,責任護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性頸部康復操訓練目標,制定總目標為每個月累計訓練600 min;2級目標為每周累計訓練150 min;3級目標為每天累計訓練20 min;可根據患者個性化需求及耐受度制定分次訓練或一次性訓練計劃。術后6 h,雙臂前伸,與肩平齊,做握拳運動;術后第1天,上臂做擺鐘運動,左右、前后交替擺動;術后第2天,活動前臂關節(jié),如屈腕、屈肘、伸腕等;術后第3天起,做肩頸部關節(jié)活動,如雙臂前平舉、后伸、內收肩、外旋肩等,直至完全康復。
3)路徑思維的建立:??谱o士以“引導者”身份幫助患者度過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難點,幫助患者明確個人價值,尋找問題與目標之間連接的途徑,重塑對生活的憧憬與希望,若患者感到疲乏或勞累,指導患者采用想象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法等緩解身心壓力。
4)動力思維的建立:根據患者個人日常表現給予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以增強患者自我價值感與成就感,激勵患者持續(xù)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舉辦群體討論會,邀請模范病友現身說法,分享克服困難、治療成功的經驗等,以調動患者正向認知,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以增強達到預期目標的信念。
5)跟蹤與反饋:??谱o士落實患者預期目標完成情況,并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與肯定,若按照預期計劃實現目標,則進入下一階段目標;若未按照預期計劃實現目標,則與患者、家屬一起分析未完成的原因,找出問題根源與解決途徑,優(yōu)化預期目標計劃。
1)心理狀態(tài):采用SAS和SDS量表[4]評估干預前、出院時2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SAS和SDS均包含20個條目,總分0~100分,SAS評分>50分表示存在焦慮,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分數與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
2)心理彈性:采用Connor-Davidson韌性量表(CD-RISC)[5]評估干預前、出院時2組患者心理彈性,該量表由自強、樂觀和堅韌3個維度構成,共包含25個條目,單項0~4分,分數與患者心理彈性呈正相關。
3)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評估干預前、出院時2組患者疼痛程度,以0~10分依次表示“無痛~劇痛”,分數與患者主觀疼痛程度呈正相關。
4)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評價干預前、出院時2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該量表共10個條目,總分10~4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應對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信念感越強。
5)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8]評估干預前、出院時2組患者生活質量,共包括9個維度,總分0~100分,分數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6)并發(fā)癥:護理期間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低血鈣、切口感染、頸部腫脹、聲音嘶啞等。
干預前2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2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均P<0.05),且觀察組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均P<0.001)。見表1。
表1 2組SAS和SDS評分比較 分
干預前2組自強、樂觀和堅韌3個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2組自強、樂觀和堅韌3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均P<0.05),且觀察組3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01)。見表2。
表2 2組CD-RISC評分比較 分
干預前2組VAS、GSES和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2組V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GSES和SF-36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均P<0.05);且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GSES和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均P<0.001)。見表3。
表3 2組VAS、GSES和SF-36評分比較 分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5.66%比18.87%,P<0.05)。見表4。
表4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n(%)
甲狀腺疾病作為一種應激源,能刺激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加之患者對病情、預后等缺乏了解,可能進一步加重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影響疾病預后。既往研究[9]發(fā)現,甲狀腺疾病患者焦慮、抑郁發(fā)生率分別高達50.4%、42.6%。本研究結果也發(fā)現,干預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因此,加強甲狀腺術后患者心理層面的護理干預尤為必要。有報道[10]稱,有效地心理干預能通過弱化患者消極情緒,增強其自我效能,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常規(guī)心理干預注重情緒排解,但缺乏積極動力,因而護理效果欠佳。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較對照組明顯改善,且自我效能、心理彈性較對照組顯著提升(均P<0.001)。其原因在于:希望理論可幫助患者建立積極信念,激發(fā)其內在動力,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制定階段性目標,尋找完成計劃的有效連接,在此過程中能促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疾病帶來的癥狀與影響,從而提升其心理彈性[11]。崔明圓等[12]指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心理彈性水平呈明顯負相關性,高水平的心理彈性能作為患者情緒的保護性因素,對改善患者消極情緒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激勵性措施或榜樣支持可不斷強化患者動力思維,幫助患者逐步完成階段目標,可有效增強患者自我價值感,從而進一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疼痛是外科術后常見癥狀,也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由于知識缺乏、社會職能轉換等因素影響,患者往往會產生焦躁不安等情緒,從而使疼痛閾值降低,主觀疼痛感增強[13]。另外,有研究[14]發(fā)現,過度的應激反應能影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激素系統(tǒng),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而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不僅能減輕心理應激,還能刺激大腦神經調節(jié)中樞,增強內源性抑痛物質分泌,降低主觀疼痛感。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出院時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降低(P<0.001),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P<0.05),這與基于希望理論的心理干預能調節(jié)患者不良情緒密不可分。希望理論通過協(xié)調患者內外環(huán)境的有機統(tǒng)一,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態(tài)度,幫助患者重塑對術后康復的信心,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從而穩(wěn)定患者血壓、心率等大幅度波動,避免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這對緩解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質量也有一定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基于希望理論的心理干預能改善甲狀腺術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心理彈性,提高自我效能,降低術后疼痛感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