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林
陪朋友走進單位對面一家餐館用餐,服務員笑臉相迎:“歡迎光臨。今天大堂可沒人吸煙”。朋友一頭霧水:“他們店里有沒有人吸煙,關你什么事?”
我笑著解釋,我以杭州市“禁(控)煙監(jiān)督員”身份,在這家餐館管過幾次“閑事”,服務員已把我當作“老朋友”,故有此說。
杭州禁控煙條例早已發(fā)布,除特設的吸煙室外,其他場所禁止吸煙。可一些人吸煙成癮,我們禁控煙志愿者經常會碰到許多阻力和困擾。
一次辦公室開會,頂頭上司掏出煙盒,發(fā)與會者人手一支,然后習慣性地點燃,邊吞云吐霧邊布置任務。我一時沒忍住,掏出“禁(控)煙監(jiān)督員”,指著背面“禁煙區(qū)域”對他說:“對不起,會議室規(guī)定不能吸煙……”領導怔住了,像看陌生人一樣呆看我十多秒,然后呵呵干笑幾聲,按滅煙頭。其他同事也斜著眼睛看著我,相繼熄滅煙頭,場面頗為尷尬。
領導有風度,也有氣度,餐館老板可沒那么好說話了。當我要求他在大堂醒目位置張貼“禁止吸煙”標識,并杜絕食客在店內吸煙時,起初他根本不屑一顧:“開店十幾年,從沒有得罪顧客影響生意的道理?!彼牢抑荒軇駥?、不能處罰,根本沒把我宣傳的條例當回事。沒想到我做事愛較真,一次二次勸導碰壁無效,第三次我當著老板的面直接打了投訴電話,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很快派員趕到現場。鑒于店家對監(jiān)督員多次勸導置若罔聞,罰款300元,并限令立即整改。老板只得辟出兩間包廂作為“可吸煙餐廳”,在大堂設置了“禁止吸煙”的標識。
相比較我的尷尬,朋友朱先生的遭遇更令人憤慨,他佩監(jiān)督員證在某寫字樓勸阻一名在電梯里吸煙的青年時,竟被其打傷鼻梁,住進了醫(yī)院。打人者最終被公安機關處以治安拘留10天、賠償全部醫(yī)藥費。朱先生對我說,這個志愿者雖然當得有點累,但能讓市民形成禁控煙共識,再累再難也應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