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愛蓮說》短小精悍,字字錘煉,對其解讀品析更是需要反復推敲品味。學會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是首要任務,在此過程中注重整理積累也極為關鍵的。再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能在解決字音障礙的基礎上疏通文意,而各種形式的誦讀,既是美的享受,也是對中心主旨的深入品讀。以朗讀的方式體味作者托物言志的關鍵句,感悟作者對君子品格的理解和追求,能夠引導學生到更大的文化和歷史的視野下,從文到人,文以載道。
二、案例描述
師:在一千多年前,周敦頤寫下了《愛蓮說》,他真正要寫的,不是蓮,而是君子。他以自己的官德、以自己的人格,成就了蓮,他就是蓮的化身。我們的任務是探尋蓮花的品格,先看看第一個同學是怎么理解的。
生1:蓮花其實暗指品德高尚的人。
師:你在哪里發(fā)現(xiàn)的?
生1:注釋。
師:很好,在周敦頤的眼中,君子有哪些美好品質(zhì)?請你結(jié)合原文描寫蓮花的句子作具體分析。前后桌的同學可以一起討論,給大家4分鐘時間。(生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師:已經(jīng)有好多同學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風采了。好,請你來。
生2:我從“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句子中可知,君子不應該是那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而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應有一種潔身自愛的高尚情操。
師:對,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生3:我從“中通外直”這里看出,君子應該清廉正直、心懷淡泊。
師:我欣賞“正直”這個詞。你說到重點了,周敦頤在他的著作《通書》當中曾經(jīng)這樣講:“我們的內(nèi)心要通達,胸懷坦蕩,我們的立身處世要做到剛毅、正直。”這是周敦頤君子涵義的核心。
生4: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君子。然后從“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看出,他用非常好的心態(tài)面對別人,就是清高莊重,不會亂開玩笑。
師:其實有很多圣賢都談到過“君子”。看來你們的知識面也很廣!
生5:從“不蔓不枝”這里可以看出來,它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也就是說它不節(jié)外生枝。(全場大笑)
師:我覺得你說到它不節(jié)外生枝,應該還有一點,它不會去攀附別人,所以可以看出君子獨立的個性。純潔的蓮花似是高潔的君子,正所謂“君子如蓮,蓮如君子”!周敦頤把君子當作自己終身追求的目標,現(xiàn)在哪個小老師來解答:周敦頤為什么愛蓮?現(xiàn)在轉(zhuǎn)換一下角色,假設你就是哲學家周敦頤,說說你為什么喜愛蓮花。
生1:因為“我”想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又不愿像陶淵明一樣消極避世,也不愿像世人一樣追求功名富貴。(生再次鼓掌。)
生2:“我”認為陶淵明愛菊花,自唐朝以來人們都愛牡丹,蓮花品德那么高尚,“我”怎么可以不愛蓮花呢?
師:對蓮花情有獨鐘。你們都說出了周敦頤的心聲,可以說是周敦頤的知音??!
師:本文通過寫蓮來抒發(fā)自己對君子之義的敬仰之情,像作者這樣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寫法叫作什么?
生(齊):托物言志。
師:沒錯!這種寫法除了在寫蓮時用到了,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
生1:在寫牡丹和菊花時也用到了。
師:怎么理解?
生2:其實他寫菊花和牡丹是用來襯托蓮花的,把牡丹比喻成富貴者,這是以世人的追求名利反襯蓮花的不追名逐利;把菊花比喻成隱逸者,襯托蓮花在塵世中也能潔身自愛。
師:很不錯。文章就是這樣通過托物言志的寫法以蓮寫君子。又使用襯托的手法,以菊花、牡丹來襯托蓮花,以隱逸者、富貴者襯托君子。與其說作者在寫花,還不如說作者在寫人。那么,你最欣賞哪一種人?
生3:我最喜愛蓮花。因為菊花是隱逸者,不是主動面對黑暗現(xiàn)實的人。蓮花就是君子,敢于向小人、向違反法律的人反抗。而牡丹是貪圖富貴榮華,沒有真正的品質(zhì)。
師(充滿感情):嗯,能夠潔身自好固然可嘉,但于社會無益。而像蓮花一樣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這才是周敦頤認可的君子之道啊!好,就讓我們帶著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對周敦頤的敬愛之情,一起再次投入對文章的朗讀背誦當中,去感受這至真至純的美吧?。ㄉR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案例分析
本案落實了文言文、文章、文化三個層面的教學,完成了對“蓮”多角度描寫的理解與教學,關注的活動方式與教學節(jié)奏的變化,由讀到感悟理解,關注到審美的閱讀教學,順勢滲透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襯托等文學知識,學生積累豐富。
不足之處是朗讀訓練稍顯不足,朗讀訓練沒有強調(diào)“語氣”。缺少字詞認讀和文意理解的鋪墊,很難進行情感氛圍熏陶?!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注重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和傳統(tǒng)美德。更應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開掘文本的情感內(nèi)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豐富性,使學生被激發(fā)起來的情感向高層次升華,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學生的心靈世界,讓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與生命同行,這才是教學滲透文化的根本之道。這也啟示筆者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四個方面的統(tǒng)一發(fā)展過程,使學生產(chǎn)生語文學習興趣,達到快樂愉悅學習的語文高質(zhì)學習狀態(tài),塑造有擔當、有能力、愛運動、愛生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