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軍(湖南省江永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永州 425400)
重癥心力衰竭并非單獨的病癥,多為部分心臟疾病的終末期,患者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水腫等癥狀[1]。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內即可出現肺動脈高壓、心泵血量減少、左心室舒張壓增大等情況,部分患者則伴有低氧血癥,若不及時糾正患者心力衰竭狀態(tài),則可能致殘,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由于重癥心力衰竭并非獨立發(fā)病,患者多存在心臟、肺臟、腎臟等方面的疾病,因此治療方案需依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并及時糾正患者低氧血癥,避免各臟器長時間供氧不足。改善心功能的藥物主要包括擴血管藥物、利尿劑以及地高辛類藥物,但對于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無法短時間內起到預期作用,此外,部分患者存在嚴重的肺水腫情況,藥物治療無法快速緩解肺水腫程度[2-4]。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則是通過開放人工氣道進行正壓通氣,降低回心血量,從而降低心臟前負荷,改善心臟泵血功能,并通過高流量氧氣維持患者的血氧飽和度[5]。本文則主要探討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對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療效及左心室射血分數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7月-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8例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44例,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54-78歲,平均年齡(67.34±8.67)歲;重癥心力衰竭病程1-3年,平均病程(1.45±0.88)年;原發(fā)病類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13例,冠心病16例,風濕性心臟病15例;美國麻醉醫(yī)師學會分級:Ⅲ級27例,Ⅳ級17例。觀察組患者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53-76歲,平均年齡(66.34±9.03)歲;重癥心力衰竭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5±0.87)年;原發(fā)病類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12例,冠心病17例,風濕性心臟病15例;美國麻醉醫(yī)師學會分級:Ⅲ級28例,Ⅳ級16例。納入標準:①經心臟多普勒彩超、CT影像學檢查,確診患有重癥心力衰竭;②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③經臨床醫(yī)師確診適用于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④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②存在嚴重的感染性疾??;③患有先天性心臟病;④患者及家屬治療依從性不佳;⑤免疫系統(tǒng)異常。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依據自身疾病情況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主要包括硝酸酯類藥物、ACEI類藥物、ARB類藥物,并及時控制患者電解質情況,糾正電解質紊亂。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呼吸機采用邁瑞呼吸機SV300,進行氣管插管,選擇正壓通氣模式,初始呼氣末正壓通氣值設定在4-6cmH2O,初始吸氧濃度為60%,潮氣量為6ml/kg,呼吸頻率為16-20次/分,壓力值為18cmH2O,通氣模式選擇為輔助通氣-控制通氣(AV-CV)模式。然后依據血氣分析結果調整呼吸機參數,若血氣分析結果好轉則可以調整為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壓力支持通氣(SIMV-PSV)模式,若患者自主呼吸穩(wěn)定則可調整至PSV模式,當患者肺部濕啰音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減少,氧合指數超過250,可嘗試脫機,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若24h后無加重則可進行拔管。拔管后需密切觀察7d。
1.3 療效觀察指標 ①心功能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干預心臟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容積(LVEDV)、左心室收縮末容積(LVESV)、血管阻力情況(SVR)。②生命體征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干預前后的心率(HR)、呼吸頻率(RR)、動脈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情況。③神經內分泌因子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干預后心房鈉尿肽(BNP)、醛固酮(ALD)、皮質醇(COR)以及內皮素(ET)的情況。④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憋喘、肺部濕啰音、呼吸困難等體征消失,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憋喘、肺部濕啰音、呼吸困難等體征緩解,血氧飽和度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血氧飽和度無上升。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顯效+有效+無效)×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情況 統(tǒng)計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干預,觀察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情況比較
2.2 生命體征情況 經過治療干預,觀察組患者預后的心率、呼吸頻率、氧分壓等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命體征情況比較
2.3 神經內分泌因子情況 經過治療干預,觀察組患者BNP、ALD、COR、ET水平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干預后水平,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內分泌因子情況比較
2.4 臨床總有效率 經過治療干預,觀察組患者中僅有4例患者治療無效,對照組患者中則有8例患者治療無效。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0.91%,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1.82%。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主要包括利尿劑、擴血管藥物、強心藥以及ACEI類藥物的使用,但多數臨床研究表明,常規(guī)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tài),且多數患者合并肺功能衰退,低氧血癥的發(fā)展也可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6]。重癥心力衰竭治療的關鍵在于降低心臟做功,使心臟得到較好的休息,藥物的使用主要從降低后負荷、減少容量負荷以及增強心肌收縮力幾個方面入手,短期內可取得一定治療效果,但對患者的長期預后效果不佳。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還面臨電解質紊亂的情況,特別是高鉀狀態(tài),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可以減少人體做功,并改善低氧血癥,因此,部分研究提出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7-9]。
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不僅存在心臟方面的問題,也會合并出現肺水腫、呼吸衰竭的情況,一旦發(fā)生心源性休克,可造成患者多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此外,部分患者若干預不及時,也面臨較高的致殘率。因此,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不僅要關注心臟方面的問題,還要及時糾正患者的低氧血癥和電解質紊亂問題,避免由于高鉀或其他因素造成心源性休克[10]。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可直接促使患者胸腔內正壓升高,促進塌陷的肺泡擴張,并降低肺部毛細血管的回流阻力,保證冠脈的血供。同時,也可間接降低左心室的跨壁壓,緩解心臟的前負荷,減少心臟做功。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可以有效控制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水腫,并減少呼吸做功,及時糾正肺部的通氣/血流比值失調,改善低氧血癥[11-12]。此外,人工氣道的建立可以充分幫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確保氣道通暢,減少呼吸的阻力,減少呼吸做功,減少消耗。血氧飽和度的升高也可降低患者的心率,控制心肌耗氧量。靜脈回心血量的減少也可降低心臟的前負荷,從而降低心臟耗氧量[13]。總之,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tài),同時緩解肺部的壓力,為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提供了喘息時間[14-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心臟功能方面,觀察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表明患者經治療后的心功能有了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在左心室舒張末容積、左心室收縮末容積方面也存在明顯優(yōu)勢,這表明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狀態(tài)。從治療干預后的心率、呼吸頻率、氧分壓方面看,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優(yōu)勢,這表明此治療方式可以穩(wěn)定患者的生命體征。通過進行神經內分泌因子方面的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BNP、ALD、COR、ET水平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干預后水平,差異顯著,P<0.05。心房鈉尿肽和醛固酮的指標提示患者的預后狀態(tài),內皮素則主要作用于血管內皮中,可以起到穩(wěn)定心血管功能的作用,觀察組患者在神經內分泌因子方面的優(yōu)勢表明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遠期預后。同時進行臨床總有效率統(tǒng)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優(yōu)勢。
因此,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對于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均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通過循環(huán)改進有創(chuàng)呼吸機的作用模式,可幫助患者逐漸脫機自主呼吸,挽救患者生命。總之,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可將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適當應用于重癥心力衰竭患者,能及時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糾正低氧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