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蔡宗周,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xié)會會員,世界華文詩人筆會秘書長。原《中國鐵路文藝》副主編、《華夏詩報》副總編,現(xiàn)任《僑星》副主編。
2003年11月,《中國鐵路文藝》由廣鐵集團承辦,上級任命我為副主編,從此我的肩上挑起了新的重擔。
有人愛把編輯比作做嫁衣裳的裁縫,年輕姑娘出嫁,自然要穿上最美麗、最光鮮、最漂亮面料做成的嫁衣,好裁縫的眼光與設計、剪裁與縫紉,其手藝能點石成金,化一般為神奇,編輯對來稿的選擇、修改、潤色,就像裁縫一樣。可我,卻喜歡把編輯比作“淘金者”,在莾莾河川上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去淘洗,在不盡滾滾的泥石里、沙礫中,不放過一點點微微的閃光,千淘萬洗,才能獲得真金。
每天,編輯部收到大量來稿,且源源不斷,有郵寄來的,更多是從網(wǎng)上發(fā)來的,稍微積壓就堆成一大摞,看不過來。編輯部人少,大家每天對著電腦,讀稿、讀稿、還是讀稿,就像“淘金者”一樣淘洗、淘洗、還是淘洗。由于審讀的疲勞、審美的疲勞,往往稍微走神,不經(jīng)意間就會漏掉“金砂”。因而,編輯要甘坐板凳十年冷,培養(yǎng)不急不躁的耐性,練就鋒利挑剔的目光,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辨識,善于擷取。在我們編輯部,前幾年的宋華亭和后接任的顏德良兩位編輯老師,就是這樣敬業(yè)的“淘金者”,他們每天堅守著,面對電腦六七個小時,全神貫注地伏案。遇到好稿件,會喜形于色,大聲喊道:“快來看,好稿!好稿!”發(fā)現(xiàn)新的作者也會情不自禁地說:“這是有潛力的作者!要多加留意!”淘金者的喜悅,是發(fā)現(xiàn)金砂,是在河床間發(fā)現(xiàn)極不顯眼的金砂。
顏德良編輯,家在湖南郴州,除了周末通勤回家,平時吃住在編輯部那一間小房間里。每天下班后,偌大的14層辦公大樓靜悄悄的,三年間的1000多個夜晚,他常常孤寂地待在十樓那間小房中,就著燈光讀書讀稿,在清冷中度過。然而,他的內(nèi)心并不寂寞,他思接千載,心通四海,與各地的文朋詩友聯(lián)絡,談作品、談修改、談閱讀、談人生……不分白天黑夜,兢兢業(yè)業(yè)。累了倦了,面對稿件就來精神,他不會放過普通來稿中的閃光,不會放過無名作者投過來的“真金”。有一個夜晚,顏德良在處理一疊積壓下來準備放棄的打印稿件時,仍不放心,怕砂石中漏了閃光的金砂,又在燈下一篇一篇翻閱、過濾,突然一篇小說《稀世之鳥》映入他的眼簾,他讀了一遍,又讀了一遍。作者周新天,江蘇省泰興市一位不知名、曾當過鄉(xiāng)村教師的青年作者,第一次給《中國鐵路文藝》投稿。小說講述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在大自然中相戀牽手,在城市生活中卻因猜疑分手,聯(lián)想到信任缺失對心靈的殘害,呼喚感情像大自然般的回歸,具有時代特色和批判精神。他留下稿件,并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做了少許修改和潤色,二審、三審順利通過,發(fā)于《中國鐵路文藝》2010年第1期《小說視窗》欄目的頭條。這篇作品很快被《小說選刊》選用,從長長稿件的河床中,編輯淘洗出這粒金砂,沒有被埋沒。嗣后,周新天又給我們刊物發(fā)送來了他的新作《心隨野蜂飛》,這是一篇不到萬字的短篇小說,寫的是西南少女,與蜜獾、響蜜鳥合作,采集野生蜂蜜,各得其所的故事。女孩收入不高,但悠然自得。一位攝影師把少女采集蜂蜜的照片放在網(wǎng)上,引來了大批旅客和觀者,原本恬靜的生活攪得混亂起來……表面上小說寫的是文明沖突和生態(tài)問題,更深層次內(nèi)卻蕰含著人類與大自然的相處,對家園的守望,對原始文明遭到破壞的嘆息,并體現(xiàn)美美與共的美學等多方面的旨意……顏德良讀著讀著,眼睛一亮,又見其文筆洗練生動,敘事角度獨特,思想深刻銳利,建議作為重點作品發(fā)于2010年第9期的《小說視窗》欄目頭條,并在目錄欄中寫了導語,重點推出。作品發(fā)表后,次月被《新華文摘》2010年第24期選載,同時,也被《小說選刊》2010年第10期選載,還選入了《2010年中國年度短篇小說》選本。一時間,這篇《心隨野蜂飛》在讀者中好評如潮,《文學報》《安徽文學》《文學教育》等十多家報刊發(fā)表了《以美的視覺鑒賞〈心隨野蜂飛〉的語言》《小說〈心隨野蜂飛〉的敘述藝術分析》等評論文章。2010年度,周新天有三篇小說作品在《中國鐵路文藝》刊用,其中有兩篇被全國重點文摘報刊采用,他十分感激編輯部。2011年1月3日,他寫來一封發(fā)自肺腑的感謝信。信中寫道:“感謝貴刊的扶持,這不是客套話。我的小說《稀世之鳥》,先后投稿4年,唯貴刊采用,還被《小說選刊》選載。小說《心隨野蜂飛》,之前投稿9家,最后還是被貴刊大膽采用,除了被今年第10期《小說選刊》選為頭條之外,又被今年第24期《新華文摘》選載,我真正從內(nèi)心感謝編輯老師有慧眼、有勇氣……”2010年到2012年,周新天先后有8篇小說在《中國鐵路文藝》發(fā)表。一個青年作家,如今成了一位名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發(fā)表了長篇小說2部、中篇小說6部、短篇小說一批,共200多萬字,成為泰興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網(wǎng)上介紹他時,總會提起《中國鐵路文藝》發(fā)表他的《稀世之鳥》《心隨野蜂飛》兩篇成名作,他不忘當年編輯老師像淘金者一樣,讓他的心血凝成了金砂,鑄成了金杯。
2009年,一位名叫何君華的作者,寄來一篇小小說《最后一只勒蒙雞》,被顏德良從一堆電子稿件中發(fā)現(xiàn),覺得好,就編入了《小小說茶座》欄目。這篇作品三審通過后,原發(fā)排在第8期,后由于版面緊推至第9期,因我忽視了這一變動,沒能及時溝通,結(jié)果顏德良將這篇作品發(fā)給了《小說選刊》的編輯老師,編輯老師看后覺得這篇作品很好,編入了第8期,結(jié)果鬧了一次“烏龍”:《小說選刊》第8期先登出來,我刊第9期才刊用??梢?,當時編輯讀到好稿,興奮得忘了彼此的銜接,鬧出了一次小小的紕漏。
編輯選稿像沙里淘金的故事,在許許多多文學月刊都會存在。畢竟文學刊物,不論是省市還是行業(yè)一級,都希望自己辦的刊物能辦出特色、出作品、出人才,有廣泛的受眾。為了推出好作品,也各施拳術、各出奇招。我們刊物在這方面,一直堅持“不薄名人愛無名”,選稿以質(zhì)量第一,提出“寧要無名作者的一流作品,也不要名家的三四流作品”,既重視名家名作,也重視普通作者,尤其是鐵路青年作者的佳作。
9年間,《中國鐵路文藝》有近百篇各類作品被全國主流選刊《新華文摘》《小說選刊》《散文選刊》《小小說選刊》《詩選刊》《讀者》等選載,培養(yǎng)和扶植了一批作者從鐵路走向全國文壇。因而,我和編輯部的同仁們,雖然感到肩上責任重大,可大家都很寬慰。我們做到了“守土有責”,守護了鐵路廣大文學愛好者的這一片家園。
《中國鐵路文藝》編輯部里“淘金者”的故事很多很多,這里只選一二,記下編輯們?yōu)檗k好刊物所做的努力。
在紀念《中國鐵路文藝》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之際,向在這片田園辛勤耕耘的編者與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