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莉
詩人于堅
詩人于堅又出書了,這一次是一本名為《漫游》的詩集?!懊娣劭梢运茉旄鞣N意義,我的詩集可以說是一種我生產(chǎn)的面粉?!?/p>
當(dāng)一個詩人以漫游為名,開始在生活里探索的時候,他前往的漫游目的地也就“隨心所欲不逾矩”了—它可以是承載一碗“加鹽加料不加價”米線的故鄉(xiāng)昆明,可以是埋藏最多日常細(xì)節(jié)的大都市巴黎,也可以是被高樓、牛奶、漢堡和果汁裹挾的紐約,以及詩人在不經(jīng)意間造訪的密西西比河。
對于堅來說,從早年間行走在昆明的《尚義街六號》,到近年來因為工作和旅游的原因,前往國外那些他所稱的“迷人的異域”,一如這本詩集的名字,“漫游”,這個滿口“昆普(昆明普通話)”的作家、詩人、文化細(xì)節(jié)觀察家、不同生活體驗者,近些年最習(xí)慣的一種生活節(jié)奏就是:背上背包就上路。在路上,他看見了不同的民族風(fēng)情和文化差異,也看見了長在石頭縫里那些微不足道的隱性文明。
盤點耙梳一下于堅的“漫游筆記”,既是對既有日常和生活習(xí)性的緬懷和傳承,也是對不同文化和文明的接納和肯定。
云南昆明,官渡古鎮(zhèn)
“落日時分,當(dāng)中國的城市從北方的平原上開始,一座一座沉入黑暗之后,南方高原之上的昆明依然處于白晝的光芒中。這座古老的城邦接近太陽,陽光要在中國大多數(shù)都市都淪入黑暗之后,才從這個城市暗下去。因此這個城市永遠(yuǎn)有金色的黃昏,光輝的街道?!?/p>
這是于堅在《昆明記》里寫的一段話。在他看來,自己的故鄉(xiāng),昆明這座城市,“置氣喘吁吁的叫作‘時代的列車于不顧”,同時也有著一種“有的是時間來把生活精雕細(xì)刻的勁兒”,更是一座可以“用腳丈量”空間肌體的城市。
記得之前采訪于堅時,他穿著一件汗衫前來受訪,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吃了沒有”,好像一旦聽到我“還沒吃呢”的回答,就要推薦昆明最地道的過橋米線館子給我一樣。
對于每一個初到昆明的朋友,于堅都有講不完的話要和他分享,比如他就非常注重向?qū)Ψ酵扑],以“暴走”和“漫游”的方式看昆明?!皝淼轿覀冞@里以后,你不要打的,不要坐車,不要走馬觀花,要暴走,要慢慢用腳去探索這里(昆明)的花花草草?!庇趫哉f。
這種“用暴走向城市致敬”的漫游方式,也在多年后被他“復(fù)制”到了在巴黎的漫游過程中?!叭藗儊淼桨屠瑁路鸲汲闪怂囆g(shù)僧侶。即便睡去,祭典也不會結(jié)束,黑暗之光在那些古老的街道、尖塔、玻璃、門面、石頭墻壁、各式各樣的雕塑、花園、宮殿、水池、公寓和睡在某個角落里的流浪者之間跟著夜巡人,警車的尾燈在塞納河邊上亮著,一只狗正在坦然穿過盧浮宮和巴黎警察局之間的大片空地。就地理態(tài)勢來說,巴黎也是一種祭典般的分布,蒙馬特高地上的圣心教堂高踞,從高地向下走,踩著那些凸凸凹凹的石頭,有時候會遇到秋天留下的水洼和落葉。途中有個小廣場,許多拙劣的畫家在那里兜售行畫或者為游客畫肖像,他們永遠(yuǎn)畫不出杰作,永遠(yuǎn)是那個水平,就像塞納河,永遠(yuǎn)是那個水平?!?blockquote>
不要走馬觀花,要暴走,要慢慢用腳去探索這里(昆明)的花花草草。
法國巴黎,塞納河風(fēng)光
于堅說,行走在塞納河畔,腦海里會不自覺地浮現(xiàn)出小時候在滇池邊玩耍的場景,想起范仲淹那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袄ッ鞑皇鞘澜绲捏A站,而是終點。人們來到昆明,就想筑窩,不想再挪窩了。這就是他們夢想的大地天堂。在別處,或許必須愚公移山,改天換地,才有筑窩的可能,而昆明,老天已經(jīng)將一切準(zhǔn)備好,水好、地好、花好、月圓,伊甸園,只需亞當(dāng)夏娃們筑窩而已?!?/p>
在昆明,于堅看見了巴黎的影子。在他多年后漫步在塞納河左岸和造訪那個被稱為“小資天堂”的花神咖啡館時,這種感受尤為明顯,以至于到最后,他把昆明看成了巴黎,“反認(rèn)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
“巴黎有一種廢墟氣質(zhì)。彌漫著某種悲情,最后的,最后的,某種波西米亞式的感傷。美好的事物都抵達(dá)了‘最后。故鄉(xiāng)成為一種集體記憶,人類其實有一個共同的故鄉(xiāng),不是現(xiàn)實中的遺址、方言。而是某種傳統(tǒng)的精神生活。這種精神生活乃是對古老、包漿、人性,愛,慈悲、時間,浪漫主義、永恒、靈魂、‘金色池塘、本雅明所謂‘靈光—這些東西的迷戀,惋惜、刻骨銘心的記憶……呵,我們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快樂,這樣的瘋狂,這樣的好日子。在這種記憶中,希臘就是巴黎,巴黎就是長安,長安就是洛陽,昆明就是巴黎,十九世紀(jì)就是二十世紀(jì)?!?/p>
誰說不是呢,我們總能在每個新造訪的目的地,找到自己昔日最熟悉的那些符號和影子。
采訪于堅時,他一直在向我灌輸暴走的樂趣?!叭绻^察城市存在一種絕佳的角度,那一定是用腳去逛遍這座城市。從這點來看,踩單車都沒意思。”于堅說。
“林間探頭探腦的麂子告訴過我/只有那棵灰色的楊草果樹告訴過我/只有正午飛過武成路的虎紋蝴蝶告訴過我(我家在鐵局巷92號) /只有那個翻倒在水井邊的木桶告訴過我”
在昆明,于堅看見了巴黎的影子。
云南昆明,滇池南岸“鯨魚島”
于堅把生活的細(xì)節(jié)寫進(jìn)詩句,他覺得這是對日?,嵥樯畹囊皇踪澝涝??!澳切┢扑榈?,分割的,緩慢的,過時的,被時代拋棄的,被高樓大廈遺忘的,才是我們生活里最豐富的細(xì)節(jié),而這些東西,是你無法用一輛小汽車就閱盡的。”
其實了解一個地方,或者說漫游某座城市的絕佳方式,一定是一身輕松地暴走在街頭巷陌,一定是毫無負(fù)擔(dān)地穿上最松弛的那雙運動鞋,一定是和一個向你推薦暴走的當(dāng)?shù)厝俗弦粋€下午,聽他講述這座城市的過去和掌故,“昆明自古就是移民城市,這個移民城市與一般移民城市不同,在別處,移民之間一般必然生出爭強斗狠的文化,因為要搶灘奪地嘛。昆明不消搶,到處好在。因此呢,產(chǎn)生了一種慢吞吞慢騰騰的守窩文化,家鄉(xiāng)寶文化……”
雖說“云南人都是家鄉(xiāng)寶”,但云南的陽光、雨水、空氣、枝蔓、石橋、河流……于堅似乎都在巴黎見到過。即使沒有自己心心念念的過橋米線,但一根又長又粗的法棍似乎也能帶給詩人獨特的“地域化觀感刺激”。
在巴黎,于堅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其實也是慢悠悠的,和美國人不一樣,和英國人不一樣,巴黎人的生活顯得緩慢自在,以至于他不得不用一種另類的,此生從未用過的筆觸來描寫從沒見過的巴黎:“在巴黎漫游是在時間中旅行。我通過絮語、陳述、引文、圖片寫下了我的經(jīng)歷、見聞、思路,靈感。寫作就是重構(gòu)記憶,這本書我實驗著一種寫法,回到傳統(tǒng)的文,文就是沒有文體形式的分類,只有文。在這本書里面,隨筆、散文,記敘文、小說式的片段、分行的詩、引文,圖片混為一談,時空,過去與現(xiàn)在交錯往復(fù)?!?h3>要暴走,要漫游,要愛生活
巴黎“好在”,昆明也“好在”。這或許是巴黎的“異鄉(xiāng)客”,昆明的“老熟人”于堅通過漫游得出的一個最深的感悟。
“我有時候給外省刊物寫文章,不知不覺要用昆明話—好在,多次被編輯問,這是方言嗎?原來他們那些地方?jīng)]有這種方言。好在,因此昆明有一種樸實的存在主義哲學(xué),重要的是身體的在場,而不是用觀念來為身體的不在場辯護。海德格爾的思想很適合于昆明,詩意地棲居,是因為大地本身就暗合文明夢想的詩意,只需要守護,天地神人,其樂融融。這令昆明人的品性一般不是積極、斗狠,而是守護、保守,莊子般的逍遙自在,比莊子還逍遙,昆明人不是觀念上覺悟的逍遙,逍遙是一種大地啟示的世界觀?!庇趫栽谏⑽摹独ッ鬟@個窩》里這樣寫道。
上次采訪結(jié)束時,他請我吃了碗米線,順帶捎上了一盒鮮花餅,并贈予我三句“臨別贈言”—
“多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寫文章和過生活都要注意細(xì)節(jié)。”
“要暴走,要漫游,要愛生活?!?/p>
許是被他徹底說動,又或者是吃了人家一碗米線后不聽人勸顯得不好意思,告別于堅后,我獨自邁開腿,繞著滇池暴走了一個半小時。
責(zé)任編輯何任遠(yuǎn) hr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