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光,陳煥群,鐘橋維,楊裕雄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廣東 惠州 516001)
當代醫(yī)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高強度聚焦超聲技術(HIFU)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保留生育能力的新型治療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推廣和應用。然而,在HIFU治療中,如何準確地評估病變部位、確定治療方案、評估手術療效以及預測患者預后,是亟待解決的難題。MRI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無輻射、多參數(shù)的檢查方法,可以確定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數(shù)量和類型等信息,為HIFU治療的設計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同時可以評估肌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以及肌瘤對周圍組織的侵犯程度,有助于確定治療方案和預測治療效果[1],MRI可以確定肌瘤的縮小程度、壞死程度和殘留部分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以評估治療效果。同時,MRI還可以評估HIFU治療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的影響,以評估治療安全性[2]。本研究選取2020年9 月—2022年1月行HIFU治療子宮肌瘤無復發(fā)的100例患者,通過對患者術前與術后1天對比復查,3個月、12個月追蹤復查療效,評估HIFU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探究術前和術后MRI表現(xiàn)的變化及其對療效的預測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9月—2022年1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住院進行HIFU治療子宮肌瘤的女性患者100例,患者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33.84±2.42)歲。納入標準:①患者明確診斷為子宮肌瘤,且需要有癥狀或者有臨床需要進行治療;②年齡在18歲及以上,無懷孕或者哺乳的情況;③無其他嚴重疾病和婦科重大手術史者;④患者均完全理解研究的目的和方案,并且愿意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肌瘤大小不超過10 cm,子宮肌瘤數(shù)量不超過10個,且不伴有嚴重臨床癥狀和并發(fā)癥等。排除標準:①子宮肌瘤病情嚴重、需緊急手術治療的患者;②曾經(jīng)接受過子宮切除手術的患者;③存在其他嚴重疾病,如心臟病、肝病、腎病等的患者;④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⑤對HIFU治療過敏或有其他禁忌證的患者;⑥無法接受磁共振檢查的患者,如有金屬植入物或心臟起搏器等[3]。
采用西門子1.5T超導磁共振設備,對100例患者進行掃描,掃描的方案分為術前、術后兩種檢查方式。① 術前掃描方案:行常規(guī)軸位TSE-T1WI、TSE-T2WI、矢狀位TSE-T2WI、矢狀位FS-T2WI、軸位FS-T2WI、冠狀位FS-T2WI、DWI序列、增強前FS-T1WI掃描,接著手推Gd-DTPA,劑量是0.1mmol/kg,隨后行動態(tài)FST1WI增強掃描,然后作增強減影圖,傳入醫(yī)生PACS工作站。②術后1天掃描方案B:在方案A基礎上,增強前加SWI序列。③術后3、12個月掃描方案:優(yōu)化掃描參數(shù),選用方案A。
進行盆腔MRI成像關注點與圖像分析,方案如下。
(1)肌瘤信號變化研究:觀察患者肌瘤灶的T1WI與ADC值在術前、術后1天、3個月和12個月不同時間點的變化情況。每例患者均采用列表格來進行對比分析,重點觀察術前、術后與追蹤復查不同時間點的肌瘤信號、大小變化。信號采用測定數(shù)值變化來研究,選取較有價值的T1WI值與ADC值作為研究點。
(2)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腫帶變化研究:在術前和術后1天對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腫帶進行短期對比,以此評估手術的即時療效價值。術后中期復查大小變化以此評估手術的中遠期療效。在此研究中重點關注灶內(nèi)凝固性壞死大小、形態(tài)和信號的演變[4]。
(3)凝固性壞死演變研究:術后1天復查時,重點關注SWI序列信號成分分析,主要目的是排除凝固性壞死中是否夾雜出血、滲血灶的可能性。觀察灶內(nèi)凝固性壞死大小、形態(tài)和信號的演變,以此了解手術治療效果。
(4)肌瘤血供研究:主要通過動態(tài)增強檢查方式完成,即術前、術后1天短期復查瘤灶增強對比,觀察無強化區(qū)域作為無血供標志,即發(fā)生凝固性壞死。術后中期追蹤復查,觀察無強化區(qū)域的變化,以此了解手術遠期療效。
①信號改變:對比術前與術后1天復查信號改變,肌瘤在MRI平掃的T1WI、T2WI、DWI、ADC信號改變,尤其是術后1天復查時加掃SWI序列了解其凝固性壞死內(nèi)有無出血或滲血灶:術后3個月、12個月追蹤復查,觀察隨時間推移T1WI信號的演變,DWI信號與ADC值改變[5]。②動態(tài)增強掃描以了解肌瘤短期、中期血供的改變,尤其是對瘤體邊緣殘余病灶強化的追蹤觀察。③ 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腫帶的變化:觀察短、中期HIFU治療前后瘤體大小的測量與計算方法、瘤體大小有無規(guī)律可循。④定期追蹤性隨訪觀察治療效果,術后肌瘤固態(tài)、縮小、甚至有無惡變等待研究問題。
①比較患者在不同時間點的T1WI值和ADC值。② 關注肌瘤大小和瘤周水腫帶的變化,進行術前、術后1天和追蹤復查的比較,以評估手術的中遠期療效。在術后1天的復查中,進行SWI或T1序列信號成分分析,以排除凝固性壞死中是否夾雜出血、滲血灶的信號。③ 通過動態(tài)增強檢查方式研究肌瘤的血供,比較術前和術后1天的瘤灶增強對比,并觀察無強化區(qū)域的變化以評估手術療效[6]。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后一天,腫瘤組織的代謝活動發(fā)生變化,T1WI和ADC值均有明顯的上升。T1WI值平均上升了45.3,ADC值平均上升了0.01,這可能與凝固性壞死和細胞外液的改變有關。一年后的追蹤復查顯示,T1WI值的平均值下降了19.4,但ADC值平均值變化不大。T1WI變化量與ADC變化量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但方向和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治療和追蹤觀察肌瘤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指標來綜合判斷療效和病情變化。見表1。
表1 MRI檢查對于肌瘤灶的序列信號進行測量和分析()
表1 MRI檢查對于肌瘤灶的序列信號進行測量和分析()
時間T1WI值ADC值T1WI變化值ADC變化值T1WI變化量與ADC變化量的相關性術前1 895.3±234.81.27±0.09---術后1天1 940.6±237.21.65±0.0945.3±56.10.01±0.020.67術后12個月1 875.9±230.11.38±0.08-19.4±67.3-0.01±0.02-0.32
術后1天和追蹤復查1年后,腫瘤大小和瘤周水腫帶均有所縮小,且兩者變化率呈現(xiàn)強正相關性。這表明手術治療對腫瘤大小和瘤周水腫帶的控制效果是相對一致的。因此,磁共振成像技術在HIFU治療子宮肌瘤方面是一種有效的檢查和治療手段,可以通過觀察腫瘤大小和瘤周水腫帶的變化來評估手術的療效。見表2。
表2 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腫帶的變化()
表2 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腫帶的變化()
時間腫瘤大小變化值瘤周水腫帶變化值腫瘤大小變化率/%瘤周水腫帶變化率/%腫瘤大小變化率與瘤周水腫帶變化率的相關性術前-----術后1天-3.2±2.1-2.8±1.9-2.1±1.4-1.9±1.30.76術后12個月-25.7±9.5-17.9±8.1-15.3±5.6-10.7±4.90.91
表3 術后1天復查時的SWI或T1序列信號成分分析
表4 動態(tài)增強檢查結果
根據(jù)動態(tài)增強檢查的結果,術前瘤灶強化,術后1 天瘤灶出現(xiàn)無強化區(qū)域,表明瘤灶發(fā)生了凝固性壞死。而術后中期追蹤復查顯示凝固性壞死逐漸縮?。ㄈ鏒-E圖),表明肌瘤經(jīng)治療后發(fā)生坍縮,說明HIFU手術遠期療效持續(xù)向好,見圖1。
圖1 病例盆腔MRI影像
本研究旨在探討磁共振在HIFU治療子宮肌瘤中的應用。對磁共振在HIFU治療子宮肌瘤的術前與術后評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術前評價方面,磁共振在評估子宮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數(shù)目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這些數(shù)據(jù)為治療方案的設計和術前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在術后評價方面,磁共振評估可以有效地判斷治療效果和并發(fā)癥[7-8]。具體來說,術后磁共振可以確定肌瘤的縮小程度、壞死程度和殘留部分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以評估治療效果。同時,磁共振還可以評估HIFU治療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的影響,以評估治療安全性。這些結果表明,磁共振在HIFU治療子宮肌瘤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可以為治療方案的設計和評估治療效果提供有力支持[9-10]。
本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研究[11]相比,進一步證實了磁共振在子宮肌瘤診斷和HIFU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磁共振在術前、術后評估中能夠提供關于肌瘤短期信號改變、供血情況等詳細信息,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幫助醫(yī)生確定治療方案并評估治療效果。此外,磁共振還可以準確區(qū)分子宮肌瘤和腺肌瘤,從而有助于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一點在子宮腺肌瘤HIFU術的評價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
綜上,磁共振在HIFU治療子宮肌瘤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治療的準確性和安全性,還可以根據(jù)不同患者的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指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已有研究證實了磁共振在HIFU治療子宮肌瘤中的重要作用,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其臨床應用價值,并為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提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