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茅
加拿大根據(jù)其地理位置和歷史傳統(tǒng),實施適合其國情和地緣政治需要的國防政策。加拿大軍隊的建設適應其國家安全戰(zhàn)略和國防政策的要求,具有本國的特點。
筆者在加拿大期間,參加了一次加拿大軍隊的軍營開放日活動。通過與加拿大軍隊官兵零距離接觸,對加拿大軍隊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
舉辦這次軍營開放日活動的是加拿大陸軍基本后備隊錫福斯高地步兵團第72營,隸屬于第3師第39旅群。該營駐扎的后備隊訓練基地位于溫哥華市區(qū)的布拉德大街。
舉辦單位提前兩周發(fā)布了預告,告示牌上寫著“開放日,歡迎所有人參加”。告示牌旁邊擺放著1輛LAVⅢ型輪式裝甲車。這是加拿大陸軍裝備的最新式裝甲車,配備有1門25mm口徑M242機關炮,1挺7.62mm共軸機槍和1挺7.62mm頂部炮塔固定機槍。車身左后側的紀念牌中央是加拿大武裝部隊的軍徽,左右兩側有加拿大和阿富汗國旗,以及表示阿富汗戰(zhàn)爭起止時間“2001”“2014”的年份字樣。上下分別用英語、法語寫著“表彰和紀念為阿富汗和平與自由事業(yè)而努力服役的約4萬名加拿大武裝部隊官兵及犧牲的162名加拿大人?!?p>
加拿大國旗
軍營開放日公告牌和旁邊的 LAV Ⅲ型輪式裝甲車
裝甲車左后側的紀念牌
錫福斯后備隊訓練基地標志牌
軍營大門上方第 72營的軍徽
走近軍營,看到白色的營房外面豎立著英文“錫福斯后備隊訓練基地”標志牌,在軍營大門的正上方,是第72營的軍徽。
走進大門,是一個高大寬敞的鋼架大棚式建筑,頭頂?shù)匿摷芄绊敿s有20m高,這顯然是1個室內訓練場,足以容納200~300人進行體能訓練和其他訓練。在入口的左側墻邊,擺放著1座帶底座的白色十字架紀念碑,其上刻有黑色英文銘文:“紀念1916年11月24日~1917年4月13日在維米嶺戰(zhàn)役中犧牲的加拿大錫福斯高地步兵營軍官、士官和士兵——他們的戰(zhàn)友。”基座上刻有時任營指揮官的A.G.麥凱中校、J.P.曼利中校的名字,基座4面刻有陣亡官兵的軍號、軍銜與姓名。
十字架紀念碑后面的墻壁上掛著幾十塊展板,上面的彩色圖片和銘牌向參觀者展示了加拿大錫福斯高地步兵團(溫哥華)的歷史,按照不同階段分為幾個部分。
在第一塊展板上繪有該團的團徽和團旗,背景是該團的吉祥物——一只公羊的頭部圖案。其上的英文之意為,錫福斯高地步兵團組建于1910年,是加拿大的基本后備步兵團之一。該團最初的組成人員、團隊的名字、血統(tǒng)和許多傳統(tǒng)習俗都來自蘇格蘭高地,官兵們自豪地稱自己為“錫福斯人”。他們繼承和發(fā)揚了團隊的傳統(tǒng)、信念和核心價值觀,堅定不移地致力于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為加拿大建立了偉大功勛,做出了巨大奉獻與犧牲。
團徽和團旗右側是,1913年6月21日,第72錫福斯高地步兵營年度閱兵式后,指揮官與全體軍官的合影。彩色照片里的軍官們身穿紅色軍禮服上衣和蘇格蘭方格花呢短裙,頭戴插有白色櫻飾的黑色高頂皮帽,完全沿襲了英國蘇格蘭高地部隊的傳統(tǒng)。旁邊的展板上是1名同樣穿著蘇格蘭方格花呢短裙的士兵。他是團隊的第一任軍士長,一級準尉戴維·納爾遜。照片左側的英文介紹,他15歲加入英國陸軍,跟隨英國錫福斯高地部隊參與了在埃及、蘇丹和南非的戰(zhàn)爭。他曾經(jīng)冒著敵人的猛烈火力搶救出2名受傷的士兵,被推薦獲得“杰出行為獎章”。他是團隊的輕量級拳擊冠軍,后來調往溫哥華協(xié)助組建第72錫福斯高地步兵營。1910~1914年,他在第72營所在團擔任團軍士長。一戰(zhàn)開始時他調到第16營,并前往法國參戰(zhàn),1915年他受重傷并退役。
在“一戰(zhàn):1914~1918——征召動員”的展板上,介紹了第72營在1914年8月戰(zhàn)爭開始時,選派25名軍官和519名士兵,與其他4支部隊共同組建了混合高地步兵部隊第16營(加拿大蘇格蘭人)。第72營的官兵是第16營中人數(shù)最多的。該營第一任和第二任指揮官,以及營副官、通信軍官、運輸軍官、軍需官、醫(yī)務官、機槍軍官、團軍士長、鼓手長和司號長都來自第72營。他們將錫福斯高地部隊的精神與傳統(tǒng)帶到了新組建的第16營。第16營在歐洲戰(zhàn)場英勇戰(zhàn)斗,在1915年德國人首次使用毒氣的圣朱利安防御戰(zhàn)、1915~1918年費斯蒂貝爾(法國)和索姆河戰(zhàn)役,以及1915年伊普爾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出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取得了重大勝利。
軍營開放日主場地
入口左側墻邊擺放的帶底座的白色十字架紀念碑
1913 年第72 營指揮官和全體軍官合影
錫福斯高地步兵團簡介”展板
1915年5月,錫福斯高地步兵團獲得批準,派出1個海外服役步兵營,由J.A.克拉克中校擔任指揮官。他們前往溫哥華,駐扎在黑斯廷公園展覽館區(qū)域,進行了嚴格訓練。1916年4月6日,第72營離開溫哥華,搭乘“不列顛皇后”號輪船前往英格蘭,5月4日在英國利物浦上岸。5月24日,在英格蘭布拉姆肖特營地(BramshottCamp)接受懷康特·弗倫奇元帥的檢閱,受到高度評價。1916年8月13日第72營在法國登陸,投入西部戰(zhàn)線的戰(zhàn)斗。
在“從國內戰(zhàn)線到歐洲西部前線”的展板上,介紹了第72營參加過的“帕森達勒(比利時)戰(zhàn)役:1917年10月30日~11月2日”;1917年10月30日“奪取克瑞斯特農(nóng)場戰(zhàn)斗”。這是錫福斯高地部隊在一戰(zhàn)中取得的重大勝利。
在寫有“戰(zhàn)斗的關鍵”標題的展板左上角,是當時第72營指揮官J.A.克拉克中校的照片、他獲得的多種勛章和獎章、作戰(zhàn)指揮使用的地圖、第72營在帕森達勒的司令部(漢斯小屋)、位于帕森達勒肯克角的第12旅司令部等照片。右上角是第72營的偵察兵、二等兵查爾斯·塞繆爾·班內爾(CharlesSamuelBannell)的照片,他是一戰(zhàn)中唯一發(fā)表關于第72營的詩歌的詩人,其于1917年10月30日在帕森達勒陣亡。照片下面是他的詩:
你在泥漿中滾翻,你在血水中奮進。
你認為這只是你的本分。
你沒有抱怨寒冷或雨水,更不懼怕槍林彈雨。
盡管你的指揮官已經(jīng)陣亡,你懷里的戰(zhàn)友都已犧牲。
但你仍然繼續(xù)前進。
——摘自查爾斯·塞繆爾·班內爾《他的祭品》詩集中的“休息營”章節(jié)。
在一戰(zhàn)結束后,加拿大政府開始在布拉德大街為第72營建造軍營。在標題為“軍營落成典禮——錫福斯官兵永遠的家”的展板上,展示了第72步兵營目前所在軍營修建的情況,以及在軍營里舉行的多次重大慶典活動。展板左上角是當時具體負責軍營建造工程的團部軍士長、帝國勛章獲得者沃爾特·道格拉斯的照片,右上角是軍營落成典禮的照片。下面分別是1935年10月30日、1936年3月30日、1936年5月20日、1939年9月軍營完成進度的照片。特別突出了時任加拿大總督的特威茨穆爾勛爵的嘉獎——“大英帝國最好的軍營!”展板,該展板旁邊用整塊展板展示了特威茨穆爾勛爵攜夫人視察軍營的大幅照片。
“錫福斯官兵在二戰(zhàn):1939~1945”的展板上,首先介紹了第72營在戰(zhàn)爭初期“動員、訓練和保衛(wèi)英格蘭”的行動。1939年9月21日,加拿大宣戰(zhàn)后11天,錫福斯高地部隊不僅達到了他們的“戰(zhàn)爭編制兵力”,并且招募了足夠的士兵作為第一線增援。1939年12月15日,他們乘坐兩列特別列車前往哈利法克斯。1939年12月22日,搭乘商船“安第斯號”離開哈利法克斯港。1939年12月31日抵達蘇格蘭克萊德河的河口。在英國,錫福斯部隊繼續(xù)訓練,并擔任反入侵的反擊部隊。在英國訓練了近3年,先后更換了4名指揮官,人員變動很大。1942年10月11日,新任指揮官伯特·霍夫邁斯特中校到任。1943年6月28日,錫福斯官兵在加拿大第1師編成,乘坐“切爾卡西亞號”輪船駛離英格蘭。1943年7月1日,每艘船上的高級軍官打開了“赫斯基行動”的密封命令。錫福斯部隊作為戰(zhàn)爭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兩棲攻擊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他們的目標是西西里島。
隨后是“意大利戰(zhàn)役:西西里,1943年7月9日~8月17日”展板。在“愛斯基摩人行動”和“佩戴紅色臂章的魔鬼”等標題下,分別敘述了第72營官兵的英勇戰(zhàn)斗精神和獲得的戰(zhàn)果與榮譽。
首任錫福斯步兵團軍士長戴維·納爾遜的照片
“ 一戰(zhàn):1914 ~ 1918——征召動員”展板
奪取克瑞斯特農(nóng)場戰(zhàn)斗”展板之一
“帕森達勒(比利時)戰(zhàn)斗”展板
在介紹二戰(zhàn)歷史展板的右側,可以看到1塊十分醒目的展板,黑色底板的中央有標著數(shù)字“2”的軍徽。軍徽上方寫有“歡迎來到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2營,參觀本營營史博物館和所取得的成就展覽”,軍徽下方寫著“從里奇韋、塞浦路斯和阿富汗,到南非、維米嶺和諾曼底的塹壕,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的男女士兵們從1860年開始就保衛(wèi)著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的士兵們在全世界履行軍人義務,是始終存在、連續(xù)服役歷史最長的正規(guī)步兵團?!薄案兄x本團第8任指揮官、少將亨利·佩特拉爵士的努力,你們能夠在這里——卡拉薩洛馬(軍營所在地)了解那一段歷史?!痹诘?營的軍旗與軍徽右側的墻壁上,有該營各個歷史時期的簡要情況,包含照片、油畫等。
在“起源”的標題下,介紹了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最初是1860年4月26日在多倫多由6個獨立的步槍連合并組建而成。1866年,參加在美國的里奇韋戰(zhàn)斗。1885年,在加拿大西北部駐扎。1899~1900年,在南非部署。
在“德國”的標題下,介紹了1951年錫福斯高地部隊作為加拿大對北約組織(NATO)貢獻的一部分,部署到德國漢諾威,駐扎在愛丁堡軍營前炮兵的營房里。在那里,他們進行了大量訓練,于1953年獲得認可參加作戰(zhàn)。并在波羅的海沿岸附近的森內拉格和普特洛斯的北約軍事設施內進行實彈射擊演習。不久后,他們乘坐“哥倫比亞號”輪船返回加拿大期間,得知自己的部隊被重新命名為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1營和第2營。1957年10月,第2營前往德國威斯特法倫州戴林霍芬的麥克勞德堡,1960年10月與第1營輪換。
在文字說明的右側有12幅照片。最上方是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的標志——1只金色的獵號,鑲嵌在棕色的底板上。第2排左邊的照片是該營重新命名時所有的軍官。右邊是接受上級檢閱。下面是第2營官兵們生活各個方面的照片。
在“朝鮮”的標題下,介紹了1953年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2營留在朝鮮,駐扎在軍事分界線附近。1955年被召回國。
接著在墻壁上出現(xiàn)了“正規(guī)部隊營:1953~1970”展板。右側有4個鏡框和10幅照片,分為4排。最上面的鏡框是1面深綠色的三角形隊旗,上面有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2營的軍徽。第二排左面的鏡框里是1張漫畫,以輕松幽默的筆法描繪了1名士兵即將乘飛機出發(fā)遠征,士兵的妻子和兒子與其告別的場景。中間的照片是1960年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配屬的81mm迫擊炮和炮手班人員合影。右側的漫畫是二戰(zhàn)中登陸戰(zhàn)斗的場景。下面的兩排照片表現(xiàn)了第2營的重要慶典活動、士兵的訓練與生活。
奪取克瑞斯特農(nóng)場戰(zhàn)斗”展板之二。右上角是第 72 營的偵察兵、詩人查爾斯·塞繆爾·班內爾的照片、《他的祭品》詩集
“ 軍營落成典禮”展板
“ 大英帝國最好的軍營!”展板
“ 時任加拿大總督特威茲穆爾勛爵與夫人視察軍營”展板
再向右側的標題是“塞浦路斯”和“聯(lián)合國駐塞浦路斯部隊”。介紹了前英國屬地塞浦路斯于1960年獨立,1963年12月希臘社區(qū)和土耳其社區(qū)之間發(fā)生了暴力事件,1964年4月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定成立聯(lián)合國駐塞浦路斯部隊(UNFICYP)。聯(lián)塞部隊以尼科西亞為基地,由來自加拿大、丹麥、芬蘭和冰島的4支部隊特遣隊組成,任務是防止塞浦路斯希族和土族社區(qū)之間再次發(fā)生戰(zhàn)斗,努力維持和恢復法律和秩序,為塞浦路斯人創(chuàng)造正常的生活條件。這項任務至今也未改變。1965年4月,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1營由“基普”柯比中校指揮,部署到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亞區(qū)。該營在分隔希臘和土耳其居民的“綠線”駐守6個月。這需要各級官兵的機智、靈活的外交手段和堅定。他們經(jīng)常以排和小分隊為單位被派往偏遠的前哨。1965年10月,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2營作為聯(lián)塞部隊的一部分,在赫伯·皮特斯中校的指揮下,與加拿大皇家龍騎兵偵察中隊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輪換部署。他們于1967年10月回到加拿大。
標題為“索馬里”的展板介紹:1992年,非洲的索馬里因饑荒和內戰(zhàn)而陷入混亂,武裝團伙和軍閥襲擊救援物資以控制民眾。聯(lián)合國要求武裝維和人員協(xié)助人道主義行動。作為精英部隊的加拿大空降團被挑選為加拿大參加聯(lián)合國索馬里行動(第一期聯(lián)索行動“UNOSOMI”)的部隊。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的6名成員與他們一起前往索馬里,作為預備役人員對行動做出了重要貢獻。說明牌的四周有6幅彩色照片,展示了加拿大官兵在索馬里的工作、執(zhí)行任務與生活情況。
錫福斯官兵在“ 二戰(zhàn):1939 ~ 1945”展板
動員、訓練和保衛(wèi)英格蘭”展板
“ 意大利戰(zhàn)役:西西里,1943 年 7月 9 日~ 8月17 日”展板
“ 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 2營軍徽與各個歷史階段”展板
“ 德國”展板
在索馬里情況介紹的右側,有1張寬幅的彩色照片,畫面上是鋪天蓋地的沙塵暴向城鎮(zhèn)的白色房屋壓過來,下面的標題是“蘇丹”。內容介紹是,加拿大組建蘇丹特遣部隊(TFS),加入聯(lián)合國蘇丹特派團(下文簡寫為聯(lián)蘇特派團),為聯(lián)蘇特派團提供援助。聯(lián)蘇特派團負責恢復和管理蘇丹南北之間的和平。穩(wěn)定恢復后,監(jiān)督了南蘇丹自治的公投。南蘇丹成為獨立國家后,其邊界沿線的不穩(wěn)定狀況仍然存在。聯(lián)蘇特派團的第二項任務是吸收非洲聯(lián)盟駐蘇丹特派團(非盟駐蘇特派團)并賦予其權力,以穩(wěn)定達爾富爾局勢。桑迪·班納吉少校于2006年11月加入蘇丹特遣部隊,他參加了上述兩項任務,并在該地區(qū)內外廣泛旅行。
“ 朝鮮”展板
“ 塞浦路斯”展板
“ 正規(guī)部隊營 :1953~1970”展板
隨后的1幅彩色照片是7名頭戴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藍色軍帽,手持武器的加拿大軍人。照片下面的說明是“輕松而警惕”。在梅達克口袋戰(zhàn)役中,16名錫福斯高地人中的7人在1個村莊的廢墟上停下來合影留念。左側的文字標題是“和諧行動:在前南斯拉夫維持和平、締造和平與作戰(zhàn)”,介紹了在1992~1993年期間,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第2營16名錫福斯高地部隊官兵作為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成員參加了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薩拉熱窩的多次行動,包括建立和維持?;饏^(qū)、禁飛區(qū),發(fā)放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等。
“ 索馬里”展板
“ 蘇丹”展板
“ 輕松而警惕”展板
“ 阿富汗”展板之一
在“阿富汗”標題下方的介紹中特別指出,團隊的大多數(shù)官兵都自愿在阿富汗服役,其中有2名在戰(zhàn)斗中負傷,并獲得“奉獻獎章”。文字說明周圍有13幅照片,表現(xiàn)的是加拿大官兵在阿富汗執(zhí)行各種任務、作戰(zhàn)與生活的情況。左側有每幅照片的說明。在它的右側,圍繞著“阿富汗”的文字說明,懸掛著1個鏡框,里面鑲嵌著兩柄交叉的匕首和阿富汗與加拿大的國旗,這是阿富汗政府贈送的禮品。旁邊還有指揮官對E.R.霍華德中士的嘉獎詞、官兵的合影等。
“ 阿富汗”展板之二
“ 今日的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展板
在最后,是“今日的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展板。展板上的文字介紹,“現(xiàn)在,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繼續(xù)作為陸軍預備役步兵部隊駐扎在多倫多市中心。預備役部隊的當前任務是培養(yǎng)訓練有素的士兵,以增強加拿大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部隊隨時準備應對該地區(qū)的任何緊急情況或自然災害。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是加拿大第32旅群的一部分,是唯一一支擔負空降任務的預備役部隊,該團的成員自豪地保持著傘降技能。除作戰(zhàn)和維和部署外,還參與對民事力量的援助,例如在1998年1月的冰暴期間協(xié)助安大略省東部民眾的恢復行動。加拿大女王近衛(wèi)步槍團總部設在多倫多駐軍的莫斯公園軍械庫,始終恪守軍團的座右銘“在和平中準備”。右側的15幅彩色照片,表現(xiàn)了第2營官兵今日的戰(zhàn)斗生活。(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