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是較早介入日本書法教育的藝術家和書法理論家。我參與的與書法有關的國際傳播涉及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我簡單介紹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
1995年我應邀赴日本,擔任日本文部省的外籍教師,在奈良教育大學任教兩年,參與了日本書法專業(yè)的本科和碩士生教學。我在日本教授的主要課程是書法理論、書法史與書法技法。書法理論是教學的重點,我兩年才講完《書法的形態(tài)與闡釋》中的十幾篇文章。
在我去日本的前一年,日本成立了“邱振中論文讀書會”,參與者是日本各地書法研究的專業(yè)人員,他們每個月聚會一次,由其中一人翻譯《書法的形態(tài)與闡釋》中的一篇文章,大家討論。1997年,福島高等工業(yè)學校的書法教師淺野天童先生開始獨立翻譯《書法的形態(tài)與闡釋》一書,歷時近十年,期間來中國八次,為的是討論譯文的細節(jié)。翻譯完成后,譯稿交大東文化大學教授河內(nèi)利治審校,歷時有年,2023年將由白帝出版社出版。從這里可以感受到日本學者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在韓國的傳播以幾次在大學的講演印象最為深刻。1999年,圓光大學書法專業(yè)成立十周年,在中國、日本、韓國各邀請一位學者講演。我想講完成不久的論文《藝術的泛化》,但韓國方面希望講我的碩士論文《關于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1981)。
從以上例子可以見出,與海外書法學術交流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研究成果的傳播不夠及時。一項研究,很多年以后才有在海外被閱讀的機會。加強對研究成果的翻譯、介紹,應該是書法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學者的著作,主要依靠外國學者的翻譯、傳播,中國方面應當更主動地參與這一工作。2011年,我應邀赴斯坦福大學講學,介紹我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關于理論,我選擇了三個方面的研究:形神關系的語言分析、書法文獻中的陳述方式、書法作品的構(gòu)成分析。其中使用的方法和結(jié)論,使聽眾感到非常意外?!耙馔狻闭f明書法不僅與海外缺少交流,也反映了書法研究與國內(nèi)其他人文領域的隔膜。
至此,想到書法國際交流的關鍵,首先是我們自身研究的深入。所謂“交流”,首先要有可供交流的內(nèi)容。它們不能是對傳統(tǒng)樸素的解說,而應當是在當代學術的基礎上對書法的思考,最好能給當代學術提供新的認識和方法。這給國內(nèi)的書法研究提出的問題是,如何鑒別此類研究、如何把這一類研究與國內(nèi)外相關學術進行比較,以及今天對書法研究人才的要求。
以上談的主要是書法傳播的學術方面,那么接下來談一談書法的創(chuàng)作方面,因為作品的交流和創(chuàng)作也息息相關。交流不是把現(xiàn)有的一切和盤托出,供他人參考和享用,得有選擇,得有闡說。創(chuàng)作是一個獨立的領域,但它的交流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理論的進展。例如作品的挑選,是不是需要調(diào)整我們在展覽評選中采用的方法?是否要反省既有的批評標準?對作品的闡釋如何與當代學術建立更密切的關系?既然是交流,一定有汲取,有向他人的借鑒,在以往的交流中,書法汲取了什么,以后應當如何深入,是不是也應該在考慮的問題之列?
(作者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根據(jù)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