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時間是形塑一切的土壤,它會慷慨地給予,更會鮮明地評判。它讓辛勤耕耘的人豐收,讓蹉跎虛度的人荒蕪。時間稍縱即逝,除了把它充分利用起來外,再沒有其他挽回的方式?!笆⒛瓴恢貋?,一日難再晨?!蔽覀円湎r間,努力耕種出青春的碩果,才能收獲美好的明天。
你真的沒時間嗎
◎梁實秋
我常常聽人說,他想讀一點書,苦于沒有時間。我不太同情這種說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總不至于忙得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一天當中如果抽出一小時來讀書,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五小時,十年就有三千六百五十小時,積少成多,無論研究什么都會有驚人的成績。
零碎的時間最可寶貴,但是也最容易丟棄。我記得陸放翁有兩句詩,“呼童不應自生火,待飯未來還讀書”,這兩句詩給我的印象很深。待飯未來的時候是頗難熬的,用以讀書豈不甚妙?我們的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荒廢掉,例如,現(xiàn)在距開會還有五十分鐘,于是什么事都不做了,磨磨蹭蹭,五十分鐘便打發(fā)掉了。如果用這時間讀幾頁書,豈不較為受用?至于在“度周末”的美名之下把時間大量消耗的人,那就更不必論了。他是在“殺”時間,實在也是在“殺”他自己。
一個人在學校讀書的時間是最可羨慕的一段時間,因為他沒有生活的負擔,時間完全是他自己的。但是很少人充分地把握住這個機會,多多少少地把時間浪費掉了。學校的教育應該是啟發(fā)學生好奇求知的心理,鼓勵他自動地往圖書館里去鉆研。假如一個人在學校讀書,從來沒有翻過圖書館的書目卡片,沒有借過書,無論他的功課成績多么好,我想他將來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
(節(jié)選自《利用零碎時間》)
◆解讀
關(guān)于珍惜時間,梁實秋先生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那就是把零碎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日日堅持,就會積少成多。一秒鐘的行動就有一秒鐘的收獲。不要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抓住一切零碎時間吧,去讀書,去積累,去充實自己。
偷時間的人
◎姚秦川
詹姆斯·凱爾曼1946年出生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著名作家,其創(chuàng)作的小說《為時已晚》曾獲布克獎。當時,有記者采訪他獲獎的原因時,凱爾曼神情嚴肅地表示:“因為我是一個專門‘偷時間的人。”
凱爾曼在20多歲的時候,還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貨車司機,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雖然那時候他已經(jīng)開始學習寫作,但每天長達12個小時的工作,讓凱爾曼每晚回到家時都異常疲憊,經(jīng)?!袄鄣眠B拿筆的力氣都沒有”。這樣的日子大概持續(xù)了5年時間,凱爾曼覺得是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有一天,凱爾曼比往常早起兩個小時,他打算利用這點時間去安安靜靜地寫作。在那兩個小時里,他順利完成了一篇早想動手、但總是抽不出時間寫的文章,這讓他一整天都處于開心快樂之中。于是從那天起,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天早起兩個小時去寫作。許多人對凱爾曼的這個計劃嗤之以鼻:短短兩個小時能做出什么樣的事情呢?不過凱爾曼并沒有向他們多作解釋。
誰也沒有想到,凱爾曼一堅持就是20多年。每天早上,他都會早起兩個小時坐在書桌前寫作,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他最終成為了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
詹姆斯·凱爾曼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我在偷時間,這條簡單的法則就是把最好的時間留給自己。”早起,讓凱爾曼從司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大作家,贏得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選自《青年文摘》2023年第2期)
◆解讀
時間需要去“偷”嗎?是的。我們需要在生活的繁雜當中“偷”出自己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凱爾曼的成功離不開他對時間的珍惜,抓住早起安靜的兩個小時來寫作,并且堅持20年,最終,他實現(xiàn)了作家夢。
只有以夢想為圓心,充分利用時間,我們才能不斷地接近夢想、實現(xiàn)夢想。
去駕馭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所支配
◎田東江
轉(zhuǎn)眼間,自己就到了退休的年齡,曾經(jīng)覺得是那么遙遠。
回首自己的一個甲子,有兩件事尚比較滿意:一件是在首次工作期間自學了全部高中課程,歷經(jīng)兩度挫折之后終于考取高等學府;再一件是重新工作之后到現(xiàn)在,出版了28部著作,分成“報人讀史札記”“潮白觀影記”“潮白新聞時評精選”3個系列,總計700多萬字。
1978年初中畢業(yè)后,我報考了技工學校。技校畢業(yè)后,我進入了重型機器廠工作。然而,我始終沒有忘記學習,開始跟著廣播電臺、電視大學學英語,其他的,依賴一套17冊的《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
某一天,單位的一位老大哥點撥:為什么不去參加一下高考?這一點撥如醍醐灌頂。在人生的第二次抉擇面前,我沒有絲毫的猶豫,將高中文科全部教材購置齊備,旋即著手。1983年走上考場,失?。?984年,再失??;1985年,收到中山大學人類學系錄取通知書。
就讀中山大學的7年,我相繼獲得了學士、碩士學位。當年選擇離家八千里之外的中山大學,我是想讀歷史系。未能如愿而初心未改,工作之余開始系統(tǒng)地通讀典籍,就是我時常掛在嘴邊的“三色書”:二十四史等“綠皮書”,《資治通鑒》《太平廣記》等“黃皮書”,歷代史料筆記叢刊等“白皮書”。1997年調(diào)入《南方日報》后,在專職從事新聞評論之余,我開始撰寫讀史專欄,每周一篇,26年從未中斷。將歷史掌故運用于新聞評論中,對新聞評論也大有裨益,不僅使文字簡潔、凝練,而且也讓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更加厚重。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誰的時間去哪兒了,誰自己當然最清楚。講自己的經(jīng)歷,無非也是強調(diào)人要能夠駕馭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所支配。這幾年,對部門里新入職的年輕人,我都有珍惜光陰的期冀,用前人的話來表述,就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總之,要趁著年輕多讀書,多鉆研。
(選自《品讀》2023年第4期,有刪改)
◆解讀
時間是這世上最神奇的教育家。
一個人是卓越還是平庸,在于他如何對待時間。作者在時間的打磨中持之以恒、不斷學習,終于成為一位出色的作家。
少年的時光尤為珍貴,因為人生的幾次重大抉擇就在此時,所以,勸君須惜少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