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寧夏固原2000多名學生凌晨4點出發(fā),徒步前往烈士陵園敬獻花圈、擦拭墓碑,晚上8點多返回學校,往返路程共54公里。這份堅定與執(zhí)著已延續(xù)了28年。
清明前后,很多地方都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奠英烈,但做到徒步百余里去掃墓,進行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毅力教育等,且已堅持了28年之久的,并不多見。
這一行為獲得了諸多關(guān)注與肯定,但也有質(zhì)疑和擔憂的聲音,比如,讓學生徒步這么遠,安全怎么保障?對此,15年前曾參加過這一活動的一名學生說,其實學生們很支持這個活動,也感到很興奮,而且,身體不好可以請假,還有大巴車、救護車跟著,基本不會存在安全問題。
隨著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舒適,這一定程度上容易讓人們忽視精神追求與毅力塑造。反觀固原有關(guān)學校幾十年如一日地組織學生徒步百余里祭奠英烈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徒步過程中鍛煉身體,還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義,銘記革命先烈上下求索乃至犧牲生命的壯舉和奉獻,從而更加珍惜當下的美好,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
(摘編自《工人日報》2023年4月5日)
◆素材解讀
1.緬懷英烈,傳承英烈精神。清明節(jié)前夕,學生徒步百里祭奠英烈,緬懷英烈,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發(fā)了強烈的反響。我們要通過祭奠英烈這一活動,緬懷英烈的豐功偉績,傳承英烈精神,讓其在中華大地得以代代相傳。
2.加強紅色教育。烈士陵園是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奠英烈,是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的有力舉措。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紅色教育,培育他們的家國情懷,讓青少年知史愛黨愛國,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適用話題
緬懷英烈 紅色教育 珍惜當下 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