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韞
在每一個故事里,人物之間的對話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我接到的故事來稿中,常見的弊病有以下幾種:1.人物對話篇幅冗長,從兩人見面寒暄開始寫起,你一言我一語,絮絮叨叨,沒有任何實質性情節(jié)。2.缺少人物動作描寫,每段開頭均為:“老王說……”“老李說……”生生把故事寫成了話劇。3.給人物安排大段的內心獨白,通常是解釋事情的原委。這樣寫的故事一般缺少可讀性,故事主體為靜態(tài)的對話,人物沒有采取行動,情節(jié)是停滯不前的。4.通篇均為敘述,主人公之間沒有任何對話。這種寫法,情節(jié)未能有效鋪展,使得故事缺乏可讀性。
如何才能避免以上這些弊病,把故事對話寫好呢?有七個法則可以遵循:
一、對白應當言之有物
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主要矛盾,主要人物之間必然會發(fā)生沖突。每一場對話的出現,對情節(jié)轉折需起推動作用。比如說:甲方對乙方說了幾句刻薄諷刺的話,乙方不服,激發(fā)了斗志,從而讓乙方這個人物產生了改變;或者故事中的兩個人物原本是冤家,但偏偏冤家路窄,兩個人碰上了,其中一方也許會攤出自己的底牌,說出一些原本隱藏的信息,讓故事的矛盾沖突達到一個高潮;又或者通過對話來揭露某人的真實身份,讓情節(jié)產生反轉等。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選擇回避矛盾,但在看故事時,又渴望看到矛盾沖突不斷升級,正應了那句俗話,“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所以我們在寫故事時,一定要記住“言之有物”這一法則,每一句對白都應與核心矛盾相關,避免大段靜態(tài)的對話描寫。
二、對白的真實感
首先,人物的對白要符合故事的背景時代。經??吹揭恍┳髡邥高@樣的毛?。涸趯懝糯耖g故事時,為人物的對白設計了非常時髦的語句,充滿了現代感。我收到過一篇民間故事稿件,里面的人是這樣說話的——
“大人,我們已經查到了府爺治理淮河不作為的證據:專項資金挪用投資城市建設,大造面子工程,追求政績……”
這里所用的語言,均為現代社會的詞匯,放在民間故事里作為對白,讓人感覺十分奇怪。
其次,在寫現代故事時,人物對白需簡短、口語化,避免書面化語言。曾經收到過一篇現代題材的故事,可稿子里的人物對白都是文縐縐的——
張鳴說:“李先生,您說的我已經知曉,我會竭盡全力幫助你的?!?/p>
李睿說:“張先生,多謝,靜候佳音?!?/p>
這段對話的設計有兩個毛?。阂皇窃诂F實中,很少在對話時提到對方的名字,所以在寫對話時,除非有必要,可以省略對方的名字。二是在口語中,我們很少會說“已經知曉”這類書面語,而是簡單地說“我知道了”。所以,這段對話可以改為——
甲說:“你說的我都知道了,你再等等,我一定幫你?!?/p>
乙說:“謝謝……我等你的消息啊?!?/p>
最后,對白需符合人物特點。一是符合人物年齡,如孩童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強,一般都是短語,千萬別讓孩子說出成人化、有說教味的對白;二是符合人物的職業(yè),比如故事中經常涉及的職業(yè)有醫(yī)生、警察等,可以事先做一些調查,看看真實的從業(yè)者有哪些慣用語;三是符合人物的性格,比如你設計了一個性格木訥、內向的人物,卻給他安排了大段俏皮的對話,這就會產生矛盾了。此外,我們可以根據人物的特點,為他設計一句口頭禪。
試以民間故事《小老頭賣瓜子》為例,故事情節(jié)共分為五個層次。五個層次逐層遞進,小老頭的一句口頭禪重復出現了五次:“那可是我做生意的本錢,我沒法兒活啦……”這句對白的設計好在哪兒?一是符合民間故事“重復結構”的特征,每一次重復,既是對前文的繼承,又放大了矛盾,直至最后矛盾爆發(fā)到達制高點。二是言語雖有些夸張,卻十分符合小老頭“貧苦老百姓”的身份特征。三是通過小老頭這一口頭禪的不斷重復,為故事帶來了音樂性與節(jié)奏感,漸漸地把情節(jié)推向高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一個練習:在坐車時,聽一聽周圍人的對話,仔細聽聽這些日常的對話,觀察說話人的年齡,猜測他的性格。聽到有趣生動的表達,可以記錄在自己的手機里。
三、對白要避免日?;暮?/p>
故事中的藝術真實并非日常真實,所以,在寫對白時,并不是還原生活場景就能寫出真實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面總是會寒暄幾句。例如下面這段作者來稿——
大李問:“最近怎么樣?嫂子還好吧,孩子上學了沒?”
老趙回:“還行吧,我老婆最近帶孩子回娘家了,這幾天我一個人在家待著呢。對了,有空來家里一起喝一杯唄。你呢,最近怎么樣?”
大李說:“我?還是老樣子唄。哦對了,上次問你的那件事兒辦得怎么樣了……”
我們可以看出,這段對話里,甲其實對乙有事相求,但前面卻進行了冗長的客套寒暄。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的確會發(fā)生類似的對話,東拉西扯一番之后才說重點。但在故事里,我們要避免寒暄,人物的每一句對白都要和故事的主要事件相關。如果用故事的手法去改寫上面這段對話,我們可以這樣寫——
大李找到老趙,小心翼翼地問:“上次問你的那件事兒辦得怎么樣了?”
所以記住這一點:寫故事對白時,避免寒暄,要直奔事件的主題。
這里有一個小竅門教給大家:寫完一則故事后,邀請你的兩個朋友或家人,讓他們角色扮演,大聲讀出你的故事。你坐在一旁靜靜地聽,當你感到“為什么聽了半天,還是沒有矛盾沖突?”或者“這段對白好像太長了”的時候,誠實記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你覺得拖沓的地方加快敘事節(jié)奏,刪去不必要出現的對白。
四、對白的畫面感
試著在對白中加入人物動作,不要只說不動。
我們來看下面這份來稿中夫妻之間的一段對話——
張瑋說:“我回來了?!?/p>
妻子說:“怎么那么晚?又喝酒了?”
張瑋說:“給我一杯解酒茶!”
妻子說:“好,等我一下?!?/p>
在這段對話中,我們看不出任何人物的情緒,感到這就是習以為常的一個日常場景:一個經常喝醉晚歸的丈夫,妻子已經習慣,有種逆來順受的感覺。如果說,想讓類似的場景發(fā)生戲劇張力,引發(fā)懸念,我們可以這樣改寫——
張瑋醉醺醺地說:“我回來了。”
妻子皺起眉頭,卻用平靜的語氣問:“怎么,又喝酒了?”
張瑋把襯衫脫了,倒在沙發(fā)上,閉上眼命令道:“幫我把襯衫洗了,再給我泡杯解酒茶?!?/p>
妻子拿起他的襯衫,“嗯”了一聲。她掏了掏襯衫口袋,赫然發(fā)現了一樣東西。妻子氣憤地把襯衫一扔,鉆進了廚房,她從櫥柜深處拿出一包白色粉末,用顫抖的手打開,毫不猶豫地倒進了茶杯……
經由改寫,是否增強了故事的沖突感,引發(fā)了故事懸念?妻子究竟在丈夫的襯衫口袋里看到了什么?妻子給丈夫倒的粉末又是什么?
平時,我們可以經常做一些這樣的對話練習,試著把平平無奇的日常對話改寫成具有故事性的對白片段。
五、不要用對白去寫冗長的介紹性、解釋性文字
在我平時接到的故事來稿中,發(fā)現作者經常會犯這樣幾個毛?。河脤Π兹ソ榻B一個人物、用對白回溯一段歷史、用對白還原事件的原委。
第一個毛病,就是用對白去介紹一個人物。比如——
甲向乙介紹一個叫小麗的女孩,想撮合他們。甲用了大段的對白,去介紹小麗的特點:“小麗又美麗又善良,是個好姑娘,她天生就很喜歡孩子,經常去孤兒院做義工呢。小麗也很節(jié)儉,她身上的包背了十多年都沒換過。對了,她最喜歡吃的東西是四川火鍋,你們第一次見面我建議你帶她去吃火鍋……”你聽,甲啰里八嗦地說了一大段話,小麗到底怎么樣,我們還是不知道。為什么?因為小麗的出現沒有通過情節(jié)呈現給讀者,而是通過對話轉述,非常不直觀。
讀者想看的不是如此老套的相親式介紹,他們想看戲劇化的邂逅場景。
我們可以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鑲嵌到具體的情節(jié)中去。比如上面這個小麗,她常去做義工,可以讓乙在一次義工活動中與小麗偶遇,慢慢地,通過具體的事件,呈現小麗這個人物的特性。千萬不要通過人物對話事無巨細地將一個人描述出來。
第二個毛病,是情節(jié)發(fā)展到關鍵處,主人公緩緩地說:“其實,我有一個秘密……”然后就是一長段對往事的回憶。如果說,這段往事對情節(jié)的推動十分重要,不說出來就會影響后續(xù)的情節(jié)發(fā)展,那么偶爾運用一次這樣的回溯手法,未嘗不可。但如果在一篇故事中多次通過對話回溯往事,這就會產生閱讀上的干擾,使得線性敘事一直被打斷,影響整體情節(jié)的發(fā)展。所以,盡量不要通過對話去回溯歷史,讀者想看的,是動態(tài)的情節(jié)發(fā)展,而非靜態(tài)的人物獨白。
第三個毛病,也是作者寫故事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通過人物在結尾處的獨白,來揭示事件的真相。常常能看見這樣的寫法——
老王緩緩地嘆了口氣,說:“其實,我早該告訴你真相了。原來……”
人物一說“原來”倆字,讀者就知道,他把所有的真相通過獨白告訴大家了。但我之前反復強調過,讀者并不想閱讀大篇幅的獨白,從獨白中獲取事情的真相。他們更想看的,是真相隨著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個矛盾沖突的升級忽然被揭示。比如在優(yōu)秀的推理題材故事中,讓人難以忘記的并不是警官冷靜地用獨白推理出事件真相,而是通過一個微小的破綻,或找到一個關鍵證據,讓罪犯露出了馬腳,最終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在寫故事時,試著給主要人物設定虛擬形象,讓他們在頭腦中活動起來。試想,如果兩個角色僅僅是坐在那里,開展大段對話,就會顯得十分沉悶。
六、沒有對話,難成故事
有些作者對話寫得太啰嗦,還有一些稿件則走向另一個極端:通篇只有敘事性文字,人物之間沒有展開對話。好看的故事,與電影十分相似。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你在看一部電影時,耳邊聽到的全是上帝視角的旁白,熒幕上的人物跟著旁白匆匆地行動,就是沒有人對話,多么令人著急!
我曾收到過一個故事來稿,故事核很不錯,問題也很明顯:所有文字均為敘述。作者把應該爆發(fā)的矛盾都隱藏在敘述里,僅僅用敘述性的文字告訴讀者:有一個妻子,她嫌丈夫缺乏上進心,后來就背叛了丈夫,甚至想把他殺了。最后她幡然悔悟,卻再也回不到過去的好時光了。
我對這篇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見是,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處加一些人物對話。比如,妻子嫌丈夫不上進,這里應該安排一些對白,凸顯出妻子的勢利、丈夫的老實;妻子出軌,和情人之間也應該加一些對白,比如情人承諾她,只要離婚,就一定娶她,促使妻子動了邪念,想把丈夫除掉;結尾處,丈夫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妻子幡然悔悟,這里再安排他們倆最后一次對話,凸顯出妻子的后悔、丈夫的大度。
七、好的對白,不僅表達字面意思,更蘊含言外之意
好的對白,永遠是情節(jié)的助推器,也許能激發(fā)主人公潛在的斗志,也許能改變主人公的想法,也許能坦誠主人公的心結,也許能暗示主人公下一步的行動……一句好的對白,不僅表達了字面意思,更蘊含言外之意。
下面,我們以經典電影中的經典臺詞為例,看看什么才是好的對白:
1.在電影《百萬美元寶貝》中,拳擊教練弗蘭基將愛徒麥琪視為親生女兒。最終在麥琪受傷并結束自己的生命后,他落寞地回到了拳館,遇見了一個沒有天賦、屢戰(zhàn)屢敗的小伙子丹吉爾。在和丹吉爾聊天的過程中,他們有了一段看似平常,實則點睛的對白——
丹吉爾說:“我明白了一件事?!?/p>
弗蘭基問:“什么?”
丹吉爾說:“每個人都會失敗的?!?/p>
弗蘭基想了想,說:“對,沒錯?!?/p>
導演巧妙地借一個屢經挫敗的配角之口,道出了弗蘭基一直沒想通的那件事:所有的比賽,哪怕你能贏99場,也可能輸掉最后第100場。沒有人是完美的贏家,人生就是這樣的,沒有人能逃脫命運的安排。這句臺詞,不僅巧妙地撫慰了主人公的心,也讓他走出了失去愛徒的陰霾,重新擁有面對新生活的勇氣。
2.科幻驚悚電影《心慌方》講述了六個素不相識的人一覺醒來后發(fā)現一同身處于由一個個形狀相同的立方體組成、結構復雜、遍布機關的迷宮中。人物的任務是,如何才能逃脫這看似無窮無盡的密室?在影片的最后,工程師、女學生、傻子天才活了下來,三個人到了能走出密室的出口,馬上就要獲得自由,這時,女學生和工程師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女學生迫不及待地說:“我們出去吧?!?/p>
工程師望著門外的世界說:“不,我更愿意在這里。”
女學生急問道:“為什么?外面有什么?”
工程師緩緩答道:“無限愚昧的人性?!?/p>
通過這樣的一段對話,整個故事的立意即刻升華:人在經歷了創(chuàng)傷后,面對新的出口,卻下意識地選擇了逃避,并得出一個極端負面的結論——“世界充斥了人性的愚昧”。另外兩個人在聽了這番對話后,會做出怎樣的選擇,讓人揪心。故事的結局雖然是三人暫時脫離了險境,但這番對話意味深長,給人留下了回味余地,久久不能釋懷。
3.動畫片《尋夢環(huán)游記》講述了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爾在一場意外中穿越到了亡靈國度之中,他想找到祖父的亡靈。在尋找的過程中,米格爾邂逅了一個孤獨的亡靈,這個亡靈對米格爾說了下面這句對白——
“當人間再也沒人記得你,你就會從這里消失?!?/p>
這句話讓情節(jié)瞬間產生了變局,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是:你得趕緊找到你祖父的亡靈,否則,他可能會永遠消失??!這就一下子指明了人物下一步行動的方向,并帶來時間上的緊促感,進一步繃緊了故事的懸念。就是這樣簡短的一句話,將情節(jié)有力地向前推進了。
當你成功地運用以上法則,將故事對白寫好、寫活時,你的故事也許就成功了一大半。一句好的對白,能讓讀者回味很久,讓我們一起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