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旦
“浪費糧食就是丟棄中華民族節(jié)約糧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話父親常掛嘴邊。在日常生活中,父親時刻保持著惜糧如命的習慣,他愛惜糧食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兒時夏忙,剛把地里的麥子割完,被熱汗?jié)餐溉淼母赣H便會俯身撿拾地里遺漏的麥穗,有時候,連那些小麥顆粒他也會帶土緊攥塞進口袋里帶回家。麥子曬完要入倉時,父親會讓我們將麥場縫隙里的麥子清理干凈,怕我們粗心,他還會重新打掃一遍。夏忙過后,他會帶我們?nèi)湹乩锸胞溗?,以此來給我們換西瓜吃。每次吃西瓜,他總會把西瓜瓤吃得一干二凈,剩下的西瓜皮用來喂豬。秋忙時,將玉米棒子掰完,將玉米稈紛紛挖掉后,他會一遍又一遍檢查有無遺漏的玉米棒子。如果遇到老鼠洞,父親甚至會用?頭刨挖老鼠洞,看是否能撿點兒老鼠吃剩的零碎玉米粒。
年幼時我常吃饃夾油潑辣子解饞,猴急的我狼吞虎咽著,于是,許多饃渣會從我手中簌簌落下,螞蟻們這下開心了,紛紛將這美味的口糧勤快地運回洞穴,我蹲在地上俯視運糧的螞蟻開心地笑了。而與我吃相不同的是,父親用右手攥緊饃,然后將左手接在右手底下,于是饃渣便順利掉入他的左手,這些饃渣最后會被他一把塞進嘴里。吃米飯時,他會把每一粒掉在桌上的米粒撿起吃掉,即便是我不慎掉到地上的菜,他也會撿起來津津有味地吃掉。
“爸,你都不嫌臟嗎?”
“你還小,不懂!”
我和姐姐常覺得不可思議,父親至于這樣嗎?然而,他惜糧如命的故事可遠不止這些。
每年秋冬季節(jié),我家的早晚飯多是一碗金燦燦、熱乎乎的玉米糝子粥。飯罷,我、姐姐和母親的碗里都殘留著一些玉米糝子,而父親總會把他碗里地舔得干干凈凈的。
長大后,我們切身體會到了父母種地的艱辛,也才漸漸理解父親。父親生于1958年,遭受過三年困難時期的苦難歲月,生長于多兄弟姊妹家庭的父親,和別的村民一樣餓得受不了,為了活命,迫不得已,他吃過榆樹皮、野草和觀音土,還受過凍,小時候穿在身上的棉襖薄薄的、破破爛爛的,還打滿了補丁。此外,爺爺、奶奶等祖輩飽受戰(zhàn)亂和饑荒的困擾,他們一直帶頭樹立愛惜糧食的榜樣,受父母的影響,父親自幼便養(yǎng)成了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
由幫爺爺奶奶種地,到他和母親結(jié)婚成家,一年四季,父親從春耕到夏耘,從秋收和冬藏,都在田里勞動,其艱辛過程讓他深知糧食的珍貴。每一粒糧食都凝結(jié)著他和母親的心血和汗水,因此他一直愛惜糧食。愛惜糧食,其實也是父親的一種自愛的表現(xiàn)。
父親和泥土打了一輩子交道。他在土地上種過小麥、玉米、蕎麥、高粱、黃豆、扁豆、紅薯,土地成了他謀生的唯一手段。土地是一張大“稿紙”,他在上面用鐵鍬、鋤頭、鐵犁等工具“寫過詩”。顯然,他將豐收的希望和美好生活的愿景統(tǒng)統(tǒng)種進地里,他巴不得從地里刨出金子,從泥土中擠出油。然而,土地只能回報勤勞的父親以高產(chǎn)的糧食。
父親常對我和姐姐說,我們?nèi)祟惓錾诖蟮?,偎依著大地,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與自然建立聯(lián)系的途徑,也就是糧食,因此我們得有一顆天地“糧”心。父親常把《憫農(nóng)》“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復吟誦,以此來潛移默化影響我和姐姐。
世事無常。2008年,剛過半百的父親不幸病故于老家??粗啄境寥肽寡ǎ寡ㄍ鈹[著雪白的大禮饃等祭品,我和姐姐等一眾親戚淚如雨下。一座墳塋隆起于父親生前辛勤耕耘過的土地,墳塋上插著花圈,風將花圈吹得嘩拉作響。
如今,父親與泥土融為一體已經(jīng)15年了。我想父親已把自己變?yōu)橐欢选鞍足y”,他把他從土地上賺到的一切以這種方式“支付”給了大地。
故而對我們姐妹而言,愛惜糧食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我們家族代代相傳的家風家訓。受父親的影響,我和姐姐也很珍惜糧食,當然,我還會教育子孫后代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