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本
穿過長長的黑咕隆咚的山洞,奔走在阡陌縱橫的田野,晃晃悠悠的是一列綠皮火車。哐當——哐當——帶著粗重的喘息聲,火車慢慢地??吭谄教拐尽?/p>
沒等火車停穩(wěn),乘客就一窩蜂似的擁到車廂門前,一時間下不了客也上不了車,下車旅客干脆破窗而出,行李扔得滿站臺都是。這種現(xiàn)象,在綠皮火車時代,在平坦站不足為奇。
平坦站,只是一個鄉(xiāng)間小站。在平坦站上下火車的人,都是附近地方的,或是與附近地方有關聯(lián)的人,他們身背大包小包乘坐綠皮火車,想方設法把家鄉(xiāng)的農(nóng)產(chǎn)品捎到外地去,再把生活用品捎回家。一來一往,綠皮火車是最便利、最快捷的交通工具。
綠皮火車,是中國鐵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旅客列車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曾是一代代年輕人認識幅員遼闊的土地的開始,也是年輕人涌入致富之路的通道,使他們走出家鄉(xiāng)實現(xiàn)異地求學求職的夢想。
嗚嗚——嗚嗚——一陣汽笛聲響起,火車呼哧呼哧地噴著霧氣,慢慢地滾動著,晃晃悠悠地離開平坦站。汽笛聲就像汽車的喇叭聲,警示和提醒旅客,車輪啟動,注意安全。
火車站是從客貨需求、居住人口、外出人口、外出流向等特點來考量,在人口居住相對密集的地方設立。平坦站是浙贛鐵路上的一個站點,是客運站,也是貨運站。平坦站雖小,但這畢竟是家門口的火車站,對車站附近的人來說是自豪的。當年我從江山去杭州,乘坐的就是綠皮火車,經(jīng)過的就是平坦站。在已流逝的漫長歲月里,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記住了這小小的平坦站。
我沒有在平坦站上下過火車,但在平坦站等過火車交會,且不止一次。車廂里像開了窗的沙丁魚罐頭擠得滿滿的,行李見縫插針地塞滿了所有能塞的空縫。車廂里有坐著的,有站著的,有躺著的,有趴著的,有年輕的,有年邁的,有外出打拼的,也有外出求學的,還有嗑瓜子的,嘮家常的,打瞌睡的,孩子的哭鬧聲常常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嘈雜擁擠,空氣沉悶。尤其是炎熱天,車廂里沒有空調(diào),汗餿味、腳臭味、香煙味、火腿腸泡面味,彌漫整個車廂。
每逢佳節(jié),回鄉(xiāng)的人絡繹不絕,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箱包堆滿了過道、座位底,甚至有些堵住了車門,連廁所都塞得滿滿的。長途遠行的人,情急之下,只能等列車臨時停車時從窗戶爬出去,以解燃眉之急。爬上爬下,提心吊膽,好在臨時停站時間長。神色疲憊的人,東倒西歪地靠在行李上,或聊天、或打瞌睡,或木然地盯著窗外。一家四口蜷縮在狹窄的過道里,剛要瞇一會兒,又被乘客的吵鬧聲、售貨員的叫賣聲驚醒。座位下面也躺著人,一不小心就會踩到他們,他們倒也不會責怪,能有這樣的“臥鋪”已心滿意足,迷迷糊糊醒來全不顧形象,用臟兮兮的手,揉揉惺忪的雙眼,東瞧西問到什么地方了,也常有睡過頭、下錯站的人。
乘坐綠皮火車,大多時候就是一個擠,擠得上氣不接下氣,擠成了出行的一種習慣。我也曾一次次擠上綠皮火車,這種狀況下,即使有座位票,也無法對號入座,誰先搶到座位誰先坐。還記得有次去上海,排了兩三個小時的隊,買到一張座位票,卻只能站在座位旁等座位上的人下車,剛想坐下,回頭一看上海站到了,足足站了十來個鐘頭。
搶座位的事時有發(fā)生,有的甚至還大打出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車廂人員混雜,空氣混濁,讓人有些窒息。沒座位的人,會拼命地往窗口擠,打開車窗,吸口清新空氣。窗外一股青青草木的氣息,撲窗而入,沿途風景一覽無余,與田園山水都市鄉(xiāng)村敞懷親近,伴著那專屬于自然的味道而透出的自然的力量,總是能神奇地穿透軀體,直抵心靈,漸漸地化解旅途的疲憊和沉悶的心情,爭搶座位的火氣也隨之消失了。人在旅途,相互謙讓、包容,是一種美德。
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年代,綠皮火車速度雖慢,但相較汽車卻快得多,大多數(shù)人還是會選擇乘坐綠皮火車出行。車廂內(nèi)雖然煙霧彌漫,喧鬧嘈雜,但旅途生活還是十分熱鬧的。遇到的人,發(fā)生的事,串起一段溫情的慢生活。
綠皮火車像一節(jié)節(jié)裝滿了人生百態(tài)的行走的盒子,隨著不同的人上車,下車,里面的內(nèi)容也在不停地變換著。每個在這條漫長鐵路上踽踽獨行的人,都在為這個盒子輸送著獨一無二的內(nèi)容,他們有喜怒哀樂,亦有悲歡離合,有詩和遠方,亦有生計與夢想。
隨著現(xiàn)代交通的高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平坦站歷經(jīng)百年之后,那段慢生活已然成為歷史記憶,而那抹專屬于綠皮火車的綠,也早已烙印在無數(shù)乘客和鐵路人的心中,內(nèi)心生發(fā)出專屬于那段純粹記憶的懷舊情節(jié)。那曾經(jīng)被裝在它腹腔中的人生百態(tài),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或經(jīng)過行為的修飾、秩序的整理,重新填充到了高鐵的腹腔里,在或新或舊的道路上更加高速地奔跑著。
坐在枕木上,我的思緒情不自禁地飛揚。遙想那年曾坐在車上望向窗外,看到一對難舍難離的戀人相擁著,汽笛聲突然響起,那姑娘滿眼焦急,不覺中下起雨來,在黃昏的站臺,她終于上了列車,卻一直望向窗外……那綠皮火車的汽笛聲雖清晰卻已漸行漸遠。時過境遷,隨著綠皮火車漸漸隱沒在時光中,它所承載的屬于那個時代的情感與縮影,卻深印在了旅人的記憶中。
時光沖淡不了旅人對平坦站的情懷,那道流動的綠色,早已成了這段記憶的主色調(diào),車站附近的居民將門前的圍墻設計成一列列綠皮火車的造型,用畫筆渲染氣氛。一節(jié)節(jié)車廂、一幅幅墻繪,再現(xiàn)平坦火車站往日的情景,那一段段時光背影,是人們對綠皮火車的一種銘記和感懷。
車廂里燦爛的笑臉,站臺上肩挑手提的身影,窗外揮手道別、依依不舍的神情……立體畫卷與實景交融,回放著八十年代的旅途生活,栩栩如生。我的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出那一幕幕場景,到底有多少大山的孩子,從平坦站坐著綠皮火車遍及天涯?有多少旅客擠在車廂過道里,去遙遠的他鄉(xiāng)闖蕩生活?在那一節(jié)節(jié)綠色的神奇盒子里,他們不自知地釋放著只有那盒子能讀懂并記住的情感與印記。
一道老舊色調(diào),串著綠皮火車的長廊,墨綠色外表,涂裝著黃條色帶,又將我置身于那浪漫的年代。不禁有人會問,綠皮火車為何漆成墨綠色?也許在發(fā)明者的眼中,火車和郵局一樣,擔負著使者的角色,載著人們從起點到終點,從終點又回到起點,象征著如自然般的不息與希望。
每幅畫卷,在我心里都是牽引回憶與懷舊的縮寫,仿佛我又坐上綠皮火車經(jīng)過平坦站。站牌、站臺、信號燈、火車餐廳兀自出現(xiàn)在眼前,目不暇接,平坦站還是原來的平坦站嗎?去車站水塔看看,或許能找到答案。心里想著,便大步走向那標志性的建筑。
高高的水塔,孤立在樹林和田野之間,已破舊不堪,與周圍的園林顯得格格不入。浙贛鐵路因電氣化改造,水塔和平坦站完成了人們交給自己的使命,如今只留下水塔不悲不喜地端望著那綠皮火車窗外的世界。
水塔是隨平坦站的建設應運而生的,是火車站的附屬建筑之一。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水塔主要是保證蒸汽機車的供水以及鐵路沿線職工生活用水。如今,鐵路沿線的水塔幾乎都被拆除。當?shù)厝苏f,經(jīng)常有人在水塔下守望,追憶當年的青春景象。
尋覓平坦站的印痕,有種色彩美感。水塔不遠處,沿著鐵軌兩旁生長的水杉和池杉,間隔排列著,凝成兩條長長的金黃色帶,當年綠皮火車穿梭其間,一動一靜,虛實結(jié)合;一綠一黃,色彩交織,既是一道景,又是一幅畫。寂靜的水杉和池杉守候著一輪輪的季節(jié)變換,期盼著那久違的汽笛聲能夠再次響起。
平坦站出口處那兩棵古樟樹,也以同樣的心情,期冀昨日的繁華重現(xiàn)。它與水塔一樣記載著平坦站的過去,與水杉和池杉一樣繁茂葳蕤,所有經(jīng)過平坦站的人,都記得那片綠蔭,曾為他們擋風雨遮烈日。
兩棵古樟樹相距約五米,左邊那棵高十六米,平均冠幅十五米,樹齡五百五十二年,右邊這棵與之相差無幾,樹齡也是五百五十二年。擴展的枝葉,相互擁吻,像一對恩愛的老夫妻,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遇到什么,擁有什么,或是失去什么,都會相愛同心,攜手同行。那片片綠葉,不就是一列列綠皮火車嗎?見證著平坦站的昨天。
古樟樹下,空氣格外清新,每當聽到葉子發(fā)出沙沙的響聲時,回憶便涌上心頭。樹蔭下坐著幾位老人,聆聽著古樟樹的呼吸。深情不及久伴,厚愛無需多言,陪伴是最長情的守護。他們這代人,大多坐著綠皮火車從平坦站出發(fā),帶著家鄉(xiāng)的紅糖走南闖北,紅糖出了名,他們也見多識廣了,從他們幸福的笑臉上,不難看出他們是快樂的、健康的。這時,不禁讓我想起,當年在平坦站看到的那些乘客,身背肩扛的大包小包里原來裝的都是紅糖。
現(xiàn)在,車站附近四方歸并叫李坪村,這里的家家戶戶榨紅糖,歷史悠久,至今保留著完整的手工制糖技術(shù)。紅糖是由蜜汁多的糖蔗制作而成的糖,具有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對于氣血虧虛導致的面色蒼白、疲倦無力、失眠多夢、氣短懶言、頭暈目眩等癥狀有一定的調(diào)理效果?!侗静菥V目》記載:“紅糖利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毒”?!睹t(yī)別錄》中也有說,紅糖能潤肺氣、助五臟、生津、解毒、助脾氣、緩肝氣。現(xiàn)在紅糖是李坪人的堅持與傳承。
李坪人性格溫和,是否與綠皮火車的浪漫時光、紅糖的溫性有關?老人沖我笑笑,那份如微風般的溫情,讓我倍感親切,甘潤心田。
事隔多年,我仍眷念著綠皮火車的旅行,以至于今天,我依然選擇坐火車出行,喜歡靠窗而坐,看窗外的風景,從層層疊疊的山水間找回記憶。
我還會常常來到李坪村,凝望那一幅幅畫面,回想平坦站的繁華,時不時在腦海中腦補那些在車上曾錯過的窗外世界。這個無名小站,仿佛是一個時間的通道,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聚在一起,從這里出發(fā),把人的思緒帶回那早已遠去的時光里。
回憶的滋味源自對曾經(jīng)生活的記憶。平坦站曾是李坪人的生活,也成為他們流于骨血中不可磨滅的回憶。
平坦站已不再是曾經(jīng)的模樣,而是記憶的開始,是李坪人幸福滋味中不可缺少的那一味。
一路走走停停
一
陽光柔柔地穿過水面氤氳的霧氣,悄悄地灑向窗臺,未等我睜開惺忪的雙眼,那縷縷的光芒已被層層疊疊的樹葉過濾,化成了圓圓的輕輕搖曳的光暈,盈滿窗外的一片空虛。
光暈沿著須江岸邊的道路緩緩而去,漸漸鋪滿。陽光總是博愛的,當它灑向萬物,覆蓋著大地的不僅有光,更有令萬物生息的能量。與其慵懶在被窩里,不如去須江岸邊走走,心里這么想著,思緒已放飛在綠蔭道上。
環(huán)抱在和熙柔光中的綠道,自由地延伸,自然地舒展,從起點到終點13.14公里。是自然地巧合,亦是精心的設計,給諧音“一生一世”的穿行賦予了浪漫情調(diào),富含生活哲理。
鋪滿暗紅、深藍色的綠道,像一條雙邊彩帶從云端散落人間,靜臥在濕地的懷抱中,穿梭于微隙的氣息,舒倘、漫長。綠道在腳下,我在綠道中央,慢慢悠悠地途經(jīng)大夫第、李坪、大溪灘、埠頭、雙溪等村莊。綠道連接城市與鄉(xiāng)村,是城鎮(zhèn)化建設的寫照,也是引領人們更多走進自然的路徑。匠心獨運的“大夫揚帆”“大澤鳶飛”如夢境,又是現(xiàn)實。
人生有兩條路,一條需要用心走,叫作夢想;一條需要用腳走,叫作現(xiàn)實。我正走在綠道上,用心和腳一起走。
路在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稱謂。周王稱道路,秦朝稱驛道,元朝稱大道,清朝稱官道,此刻腳下的路稱綠道。綠道不是綠色的,是紅色的、藍色的,是人為開發(fā)的景觀與自然相交叉的一種自然走廊。
明麗的陽光,在地上勾畫出一道孤清而飄逸的影子,那輪廓分明是我,卻高出了我一大截。一道纖絕的塵陌,淺吟著腳下的節(jié)奏,揮發(fā)出生命的蓬勃朝氣,感悟著“一生一世”,心躍著小確幸。
深藍色出行,暗紅色歸來,心力帶動腳力,不用擔心迷失方向。每個或淡雅或濃烈的角落,都深藏著自然之韻、生態(tài)之美。走上綠道,用心感悟著天地萬物的此消彼長,物競天擇,走也是景,停也是景。腳下的綠道,就是時光的流連,歲月的追逐。自古人們賦予路的不同含義,并將情感寄托于路。我最喜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人們總說,人在旅途,生生不息的便總是在路上的。人生總離不開路。道路千萬條,形態(tài)千萬種,直路,彎路,寬路,窄路,上坡路,下坡路,充滿泥濘之路……每走一步最終是歸途,終將重歸于自然之中。
這一路,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風有雨,還有情有意,足以暢敘幽情,但到底能夠遇見誰,想是隨著緣分慢慢走就知道了。
二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人都會在路上相遇,分開。不同的面孔,不一樣的神態(tài),是綠道豐富的世界,鮮活的風景,也是綠道綿綿不絕的氣息。因一生一世而來,為一生一世行走,一種心靈的交融與感知,都在這紛紅駭綠、陶情適性的綠道上。每一次邂逅都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綠道人頭攢動,有三三兩兩、有情侶對對、有一家三口。擦肩而過,熟悉的,陌生的,臉上都掛著笑容。一位六十多歲滿是鄉(xiāng)村氣質(zhì)的老人,騎著三輪車迎面而來,風風火火。騎著騎著,他突然雙手脫離手把,挺直腰板,手舞足蹈,朝著綠道呼喊,轉(zhuǎn)而又放聲歌唱。我有些訝異,視線集中地落在老人身上。盡管我始終沒能聽出是什么歌,但他的那份快樂直接感染了我。聽慣了抒情音樂,再聽聽老人的“男跑音”,不由得暗生出另一番情致來。遲暮老人,也能制造出別樣的快樂,也有自己的情調(diào)。
三輪車不偏不倚、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赝榜偅蔷G道平坦?還是車技嫻熟?亦或是老人的生活與三輪車是牽絆著的,年歲更始,三輪車載著他駛往前行的方向,他與三輪車也磨合成了最相熟的知己。因為有了綠道,這兩老友來回也更加順暢。
綠道旁,各式各樣的帳篷,在水邊,在灘涂,在林中,星星點點,像草原上的一座座氈房,點綴出人的生氣。藍藍的天空,清澈的江水,綠綠的步道,這就是我的家,仿佛醉倒在《天堂》的優(yōu)美旋律中。仔細回味,老人的歌聲里,好似有那么點熟悉的味道。每次行走綠道,都能遇見他,但我從不問他的姓名。其實也不用問,老人那插科打諢的樣子,總是讓我撫掌大笑,他的模樣早已印在我的腦海。
溫暖的陽光下,充滿著歡聲笑語,走進綠道,親近自然,是人們最簡便輕松的休閑方式。一位窈窕淑女,慢條斯理,一雙高跟鞋,一張白皙的臉龐,一看便知她不是來運動的,而是來感受這美妙的慢時光。她一路東望西觀,走走停停,通過手機視頻與遠方好友分享。律動的心跳,猶如岸邊的江水,奔騰不息。去年春天,她與閨蜜相約踏青,在綠道上偶遇,“邂逅相遇,適我愿兮”,從相隔千山萬水的西雙版納,嫁到了浙西的江山。
“愛情就像泥造的房子,只有風雨來了,才知道能不能經(jīng)得住考驗?!睆乃笠缰腋5哪樕?,不經(jīng)意間我看到了她和風細雨,潤物有聲的甜蜜生活。
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江山不僅是她的第二故鄉(xiāng),也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綠道上的相遇,牽出了我們共同的鄉(xiāng)愁。人生這條路上,總有許多看似自己決定,實則早已注定的選擇。行走綠道,像是愛一個人,仿佛毫無理由,卻以“一生一世”為最初的緣由而約下那心定的相逢,在1314。
“愛一個人,是一件簡單的事。就好像用杯子裝滿一杯水,清清涼涼地喝下去。你的身體需要它,感到身心愉悅。以此認定它是一個好習慣。所以愿意日日夜夜重復?!边@一路,都有不同的身影,在雨霧里,在寒風中,漫不經(jīng)意。他們更多的是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之間的邂逅,有的相思無語,有的想象如見。我喜歡獨自一人行走綠道,沉思默想,悠然自得,“寂寥中影跡,霜雪里精神”。一個人走路,也是和世界單獨約會。
綠道以青山為底,濕地為軸,江水為脈,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從自然生態(tài)到鄉(xiāng)村業(yè)態(tài),從生產(chǎn)方法到生活方式,都在這條道上延伸著。人們走著走著,就聚在了一起,走著走著又各奔東西,離別情切切,聚散兩依依。人生常態(tài)無長態(tài),綠道常景無長景。
三
綠道是有記憶的,在我心里。我曾經(jīng)多次走過,那坑坑洼洼、斷斷續(xù)續(xù)的路面,是它原始的狀貌。當時只為趕路,不會經(jīng)心,而今不為趕路,只為感受路,目的不同,心境也就不同。
以江岸縱向伸展的長曲線、兩岸山巒的橫向長弧線和開闊的江面為基點,構(gòu)建視野開闊、空曠疏朗的基本形態(tài),以平和、典雅、空靈的審美感受,現(xiàn)前的綠道與往日綠道迥然不同。它沿著須江蜿蜒縱深,在濕地的心臟穿越,帶著無限的遐逸,在人們生存的土地上蔓延。
山的風骨、水的柔情,渲染著腳下的綠道,我的心隨之漾動,我的步履隨之輕盈。綠道始終依偎須江,江水也總是輕撫著綠道。而與須江交織纏綿的約有一公里長的路段,是綠道最具柔情,也最賦浪漫的里程,一邊是清瑩秀澈的江水,一邊是樹木繁茂的岸邊。
利用地形現(xiàn)狀,吸納古人治水哲學,巧用現(xiàn)代美學理念,因形就勢,遇樹繞路,遇水搭橋。這段路,是人們最愛走的路段,我也不例外。
一陣雨,帶著無法事先預知的驚喜,說下就下。好在茂密的樹林,像把傘,遮擋著我和綠道。這雨就像一位蹦跳在身邊閃過的小朋友,一下便沒了蹤影。沒了雨水,卻留下了溫潤的空氣,像小朋友留下的清脆純真的歡笑聲,令人心情爽朗。我與棧橋,相沿相行,我與我,身影相對,簡單不復雜,清晰不模糊。不一會兒,江面上籠罩起云紗般的薄霧,柔柔碧波、霧靄爛漫。白茫茫的霧氣,氤氳著棧橋,就像雅安至西昌的云端之路,行走其間仿佛水上漂、云中游。
棧橋是綠道的連接,在水岸與阡陌之間徘徊。江水不斷地流,流啊流啊,總是在那里,那水總是相同的,而在每刻又都是全新的。微風浮動,送來陣陣清涼,那枝繁葉盛的樹林,綠得明媚,綠得素雅,綠得沁人心脾。綠色的美學含義,大大超過人們的視野,它給我以清新、舒適、滋潤、安逸之感,蘊涵著智慧與希望。無論春夏秋冬,也無論何種視角,綠色都是棧橋永恒的主色調(diào)。我驀然發(fā)覺,盛夏的光陰已包裹了我。
須江是錢塘江的重要支流,衍生出綠道。綠道是須江的方向,須江是綠道的彼岸。憑欄遠眺,兩岸的百祜塔和凝秀塔隔江相望,流傳著英俊少年百祜和美麗姑娘凝秀的動人愛情故事。循著江水的兩肩,還有那巍然屹立的老虎山,清溪鎖鑰的古碼頭,傍花隨柳的青草洲,文儒典雅的禮賢廟,清新涼爽的峽里風,人文與自然相映,別有洞天。
江水的流動聲,清越而悠長,魚兒在遨游,水草在自由地生長。穿越樹林的棧橋,一只只以此為家的小動物,最是清歡,在艷艷的陽光下神氣活現(xiàn),或跳躍,或飛翔,或爬行的靈動者,仿佛在向我炫耀著它們與自然的和諧,它們那毫無雜念的幸福與快樂。
四
遠處傳來聒噪耳鼓的嘰嘰喳喳,那是群鳥的擾攘,它們不是沖著我,也不是沖著綠道,那是沖著誰呢?這里原本是它們棲息的家園,怎樣啁啾是它們的生活,它們的自由。簾窺壁聽,黃鸝鳴囀,鴿子咕咕,燕雀啾啾,烏鴉吹著口哨,婉轉(zhuǎn)低回,怡然回旋。青蛙靜靜地趴在田埂上一動不動,聽著鳥兒的歌唱,當害蟲從它面前飛過時,它立馬回過神來,飛速地伸出舌頭,瞪大眼睛,挺著頭顱,給自己加點點心。
歲月的黃昏,這些漫無止境的鳴聲縈繞在綠道上,清脆悅耳。一只松鼠在綠道上慢慢悠悠,離我遠遠的,但我看得明明朗朗,小小的尖尖的耳朵,豎在圓圓的腦袋上,全身上下毛茸茸的。松鼠是綠道上的??停页S鲆?。它的尾巴,像棍棒一樣撐在地上,同兩只后腳配合起來,很像三腳架。我在前面走,松鼠在后面跟,我停下腳步,它臥著不動。跟了好長一段路后,突然沒了蹤影,松鼠與我不是一路的,在綠道上同行了一段,便又回到彼此各自的世界。
綠道邊有許多不大的坑,那是野兔為了生崽打的洞。蹲下來一看,一只野兔兩只紅眼睛滴溜溜地盯著我,好長時間,視線一直不離開,是想與我交朋友?大概不是,它該是怕我傷害它的幼崽,那目光尤為警惕。野兔是一種非常靈巧的動物,它那雙長長的耳朵,偵測著四面八方,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它的耳朵,它飛奔的速度更是令許多動物望塵莫及。短短的尾巴,時不時抖動,好像在風中搖擺的小鈴鐺,人見人愛,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去摸摸它。
喜歡野兔,大多是喜愛它的柔情,喜愛它雖機智敏捷卻總帶著一股害羞的氣質(zhì),喜愛雄兔在追求另一半時并非長驅(qū)直入,而是先以追逐奔跑向?qū)Ψ秸故舅钪匾膶嵙ΑO矏鄞仆迷诨貞非髸r也從不草率,而是用“拳擊”的方式表示它沒有準備好或去測試下對方的決心。對待愛情,它們都很真實。真實得那么可愛。
溫柔可愛的松鼠、野兔,在綠道上自由奔放的神情,很是風光。恰在這時,一群白鷺浩浩蕩蕩地落在江面上,白白的一片,像飛落的雪花,不僅可觀,而且可愛。成雙成對從南到北,從北到南,幾度風雨幾度秋,彼此相愛相伴。
白鷺和我也不是一路的,它屬于天空,我屬于大地,天空干凈純粹,大地粗獷渾厚。白鷺姿態(tài)優(yōu)雅斯文,向來是從容不迫,像是披著白紗的少女。“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jié)構(gòu),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分則嫌白,黛之一分則嫌黑。”這是郭沫若詩中的白鷺。感悟心靈與自然的契合,享受物我兩忘的境界。
與生靈相遇,與生靈對話,是一種無聲的陪伴,絕生不出孤單寂寞。我一次次往返,尋覓那藏于綠道霧靄之間、飄飛在鷺翔鳥鳴之中的和諧美韻,總是讓人心悅神怡。
五
自然界可以治愈我們內(nèi)心的傷痛,幫助我們找回內(nèi)心失去的東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的準則就是我們的準則,畢竟我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用心與大自然接觸,哪怕只是片刻,也能讓你重拾初心,怡靜淡然。
綠道是來處,也是歸途。綠道上,不只是我一人,與我最親密的還有自己的背影,清晰的影子是陽光給予的,是生命的能量。
一位寫詩的朋友說,綠道就像生態(tài)散文詩,有自然的真實和奧秘,有詩的情境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觀和內(nèi)涵。他曾激情滿懷,寫下《一生一世》,就在綠道上一氣呵成。他的心語,不僅是對閱讀者,更是對自己。散文詩是一種心靈的藝術(shù),語言表達的藝術(shù),從來就是一種精神滋養(yǎng)。受他詩文的影響,我也寫下了這些文字,風月都好看,綠道也浪漫。
對有些人來說,綠道走久了,兩岸的人文景觀就變得熟視無睹。越是熟稔的東西,越是不屑一顧,這是人的一種習慣。而我的這位詩人朋友,似乎沒有這種習慣。綠道四季的變化,在他眼里就是詩的芬芳,相遇的人、說過的話,哪怕是那微微的相視一笑都與眾不同。詩人情感細膩,不光是用眼睛觀世界,也能將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我沒有詩人的氣質(zhì),但有詩人的感性,一枝一蔓,一鳥一蟲,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丘一壑,都能激發(fā)靈感。從綠道中尋覓生活的本真,從心靈的表達中尋求獨特思維,走的次數(shù)越多,觸動的情感就越深沉。
綠道不復歸,此云不回鄉(xiāng)?;仡^追望,才知道,我已走了那么遠,只是了然無痕。人沒有回不去的路,只有回不去的時光。長長綠道,花語纏綿,鳥語蟬鳴,蒼茫人海,是感受,是回憶?都在腳下走過;是微風,是晚霞?時光中溜走,綠道中尋回。左岸是詩,右岸是生活,從綠道中來,到生活中去。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去做,有些路只能一個人去走,一個人的路不要說有多遠,也不要說走得有多累,遠了可以慢慢走,累了可以歇歇腳,就像山那樣從不說自己有多高,自己有幾重。我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時間在走,我在行走中領悟。最真的自己在路上,最好的生活也在路上,次第而行,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向綠道致意。在漫漫的行走中,迎來了縷縷霞光,擼袖敞領,去追逐一天里最后那縷日光。我能感覺滿臉的紅潤,心中有暖,歲月不寒。
綠道,如人生之路。一個個黎明,將沉默的背影握在手里,飄散在風中。
責任編輯????徐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