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慧宇
明月又掛上柳梢頭,清冽濃厚的秋風(fēng)迎面而來。坐于涼亭中,與親人觀一輪皓月當空,我不禁感慨萬千?;腥挥謶浧鹋c古典文學(xué)的一次又一次邂逅,而直到長大時才覓得其中真味。
我們的第一次相遇并不愉快。那時的我是黃口小兒,坐在路邊燈下觀滿天星斗,手拿課本,呆滯地念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只覺興味索然。月,我自然是知曉為何物的,抬眼望見彎月高懸云端,溫柔地灑下清輝,而在因背詩而心情煩悶的我的眼中,這一彎月,卻是黯淡無光。
后來年歲漸長,我牽著父親粗糙而滄桑的大手,于郊外觀一輪明月。那時由于種種原因,我們要搬往別處。我見那月,不由得想起小時候月下痛苦背書的場景,幸而,那些詩句我如今已經(jīng)能脫口而出了。我搖頭晃腦地吟誦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备赣H望著我得意又幼稚的模樣,嘆息一聲:“其實挺應(yīng)景的?!彼ь^望月,不知在想些什么。嘆道:“馬上就要搬走了啊,很快就要與這里的月告別了。”我哈哈大笑他的無知:“你不知道嗎?天南海北的月亮都是一個月亮?!彼拖骂^看著我,“就像是夜晚總是一樣的,但離開那片你曾滾爬過的草地,離開與你在夜晚玩鬧的小伙伴,還是同一個夜嗎?”我說不出話,忽然覺得這寂寥的夜變得陌生起來。想到“舉杯邀明月”是否就是“邀”故鄉(xiāng)的月兒呢,或許說,是邀故鄉(xiāng)的往事?我看著看過無數(shù)次的月,心里第一次油然而生出些別樣的情感,恍惚間竟與千年之前的古詩隱隱契合。
如今,我在這頭,故鄉(xiāng)在那頭。天邊的懸月仍舊凄白,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只是“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那些我所留戀的是否今朝仍在?憶起舊時跑過田野,看炊煙縷縷,觀親人的臉上細紋和泥中的腳印……他們?nèi)缃裨鯓樱乙桓挪恢?,便也只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了。此刻的我早已明白,古代文學(xué)是醇厚的酒,聞起來是淡淡的,一口入肚,便勾起那塵封已久的漸行漸遠的回憶。初品是語言精妙,再品則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對月舉杯的惆悵與感慨??删拖窦t酒回不到葡萄,我亦回不到孩提時代,回不到故鄉(xiāng),也找不到從前。此刻也只能對月,唱一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了。
也正是在那一刻,我開始懂得,古典文學(xué)的美,不僅僅體現(xiàn)在詩句的妙語連珠,更在于字間一筆一劃的深刻情感,它一遍又一遍地洗滌著人們的心,引發(fā)共鳴。望月懷遠,市井的煙火氣、文人的憂思、旅人書信的墨香……看似消逝的種種美好,終會被文字鐫刻,它們悲憫著傷痛,撫慰著渴望,釋放著天性,開解著生命的困惑。時間流去,而情懷永在。
‖廣西桂林市寶賢中學(xué)‖指導(dǎo)教師:陳麗
[JIJIGONGZUOSHI][吉吉工作室]
一首歌,一首詩,一張舊照片……它們都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時常潛在我們記憶深處,直到我們有了足夠的時間與閱歷,它們才幽幽浮現(xiàn)。
正如“我”在離開家鄉(xiāng)之后,才驀地懂得“舉杯邀明月”中的寂寥和孤單,過往有多么熱鬧喧囂,此刻身在異鄉(xiāng)的寂寞就有多么深刻,甚至要對著月亮伸出手去,“邀”來一縷清輝照亮自己的心,“邀”來往事慰藉自己的鄉(xiāng)愁。那一瞬,“我”的孤單恍惚間與千年前的古人重合。無論是“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還是“月是故鄉(xiāng)明”,都在傾訴一份亙古不變的鄉(xiāng)愁,“我”進而理解了古典文化美在何處——不僅在于字詞之美,它更是代代詩人靈魂馳騁的時空、記憶安放的疆土,訴說的盡是身邊熟悉的情感:鄉(xiāng)愁之思、親情之美、黍離之悲……它連綴起古今一貫的情感,匯成一條生生不息的傳承之河。它是一杯酒,醉了多少遠行客,它是一首歌,詞句已經(jīng)淡去了,曲譜仍在,每每被以后的人唱起,自有一份熟悉的滋味彌漫在心頭。任時間流去,這份情懷永在。
【適用文題】生命的滋養(yǎng);追尋;邂逅傳統(tǒng)文化;瞬間與永恒……(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