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于右任宣傳革命,引見胡景翼參加孫中山創(chuàng)辦的浩然廬學社,影響了胡景翼從事革命活動。在護法戰(zhàn)爭中,胡景翼與其部屬在三原起義成立陜西靖國軍,力主邀迎于右任為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支持胡景翼,奉孫中山令回陜領導陜西靖國軍,在靖國軍時期兩人在軍事指揮、創(chuàng)辦學校、興修水利等方面都互相支持。但于右任對胡景翼接受直系軍閥的改編不滿、失望、怨憤,直到胡景翼與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以及主政河南,才得到于右任的諒解。胡景翼病逝之后,于右任作詩、挽聯(lián)、撰寫墓志銘緬懷胡景翼,展現(xiàn)了他們深厚的革命情誼。
關(guān)鍵詞:于右任;胡景翼(胡笠僧);靖國軍;北京政變
中圖分類號:K2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9-5128(2023)05-0026-06
收稿日期:2022-10-06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時期陜西出版業(yè)研究(2020M018)
作者簡介:朱正平,男,陜西富平人,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編審,文學碩士,主要從事編輯學、司馬遷與《史記》及地方文史研究。
于右任是我國近代、現(xiàn)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也是革命元老。他影響著名愛國將領胡景翼走上了革命道路,兩人都成為陜西靖國軍的領導人物,他們率領的靖國軍,成為北方地區(qū)唯一響應孫中山護法運動的軍事、政治力量。在護法戰(zhàn)爭中,胡景翼與其部屬在三原起義成立陜西靖國軍,力主邀迎于右任為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支持胡景翼,奉孫中山令回陜領導陜西靖國軍,在靖國軍時期兩人在軍事指揮、創(chuàng)辦學校、興修水利等方面都互相支持。為陜西革命前途考量,后來胡景翼等人同北洋直系軍閥馮玉祥談判,接受改編,遭到于右任堅決反對,兩人情感從而直轉(zhuǎn)而下,于右任不滿、指責、怨憤胡景翼,直至后來胡景翼參與北京政變、主政河南后冰釋前嫌,兩人成為莫逆之交。
一、于右任與胡景翼由相似的反清思想相識相知到相互支持
于右任(1879—1964),陜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于右任受教于第五先生、毛班香(經(jīng)疇)等經(jīng)學宿儒,青年時期出入三原宏道書院、涇陽味經(jīng)書院、西安關(guān)中書院學習,與葉瀾、葉瀚、朱佛光、毛俊臣、賀瑞麟、劉古愚等名士交往。[1]3–9 尤其受到朱佛光的啟迪,接受西方新學。于右任在《牧羊兒自述》中說:“我之革命思想,固然以朱佛光先生的啟沃為多?!保?]144 “其(朱佛光)萌弟長安毛俊臣先生,則已經(jīng)學家兼擅詞章;二人學行契合,相得益彰?!蛑煜壬年P(guān)系,又得問業(yè)于毛先生?!保?]143朱佛光與萌弟毛俊臣(昌杰)先生,并稱“朱毛二經(jīng)師”。于右任25歲中舉,他的詩、賦、經(jīng)、解都有較高的水平,尤其他對清廷不滿的反抗精神,都與這些國學宿儒的思想傾向有關(guān)。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經(jīng)陜籍同鄉(xiāng)康寶忠、劉覺民引薦結(jié)識孫中山,并隨之加入同盟會,被孫中山委任為長江大都督,負責上海同盟會事務,并結(jié)識陜西籍同盟會會員井勿幕?;厣虾:?,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等報紙,通過辦報傳播革命思想,并參加了反袁護法諸役。
胡景翼(1892—1925),字笠僧,陜西富平莊里鎮(zhèn)人。年少的胡景翼把《三字經(jīng)》《百家姓》等蒙學經(jīng)典讀得爛熟,并到三原拜關(guān)中學者趙如篤為師。1908年胡景翼考取革命黨人創(chuàng)辦的西安健本學堂,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紹下,19歲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11年西安起義打響,成立了以張鳳翙為大統(tǒng)領(后改為“都督”)的秦隴復漢軍政府。胡景翼在西安起義當晚率領隊伍在(今耀州)藥王山起事,之后他率軍攻克了耀縣、富平、三原等縣,年輕的胡景翼被陜西軍政府任命為秦隴復漢軍第一標標統(tǒng)(團長),從此開始了自己波瀾壯闊、壯志凌云的軍旅生涯。胡景翼在創(chuàng)建陜西靖國軍后,接受姜宏模的建議準備與陳樹藩和談時,被劫持回西安拘禁。其間,延請關(guān)中經(jīng)學專家毛俊臣(早先也與于右任有著師生之禮)擔任自己的老師,兩人有了真正的師生之誼。
(一)于右任介紹胡景翼進入孫中山創(chuàng)辦的浩然廬學社并引見孫中山
在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后,1912年秋,心灰意冷的胡景翼與張義安等好友東渡日本,先后進日本東京成城學校、振武預備學堂學習。于右任、井勿幕都是中國同盟會陜西籍的元老,早就相識,而胡景翼又是井勿幕介紹加入的,因而胡景翼與于右任相識相見。1914年,經(jīng)過于右任、井勿幕的介紹,胡景翼進入孫中山先生在日本創(chuàng)辦的浩然廬學社,潛心軍事理論學習。這年夏天,在于右任的引見下,胡景翼見到了他仰慕的思想先驅(qū)孫中山先生,這也成為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個轉(zhuǎn)折點。在這段時間,胡景翼3次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啟迪,而且在最后一次辭行之時,孫中山更是把陜西革命的大事托付給胡景翼。胡景翼鄭重承諾:“俟破京后,再迎先生?!?[3]225
(二)在胡景翼的力邀下于右任就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
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了護法軍政府,發(fā)動討伐段祺瑞的護法戰(zhàn)爭,北方的事務交給了于右任。12月3日,高峻在陜西白水起事,率先舉起了陜西倒陳伐段的旗幟。12月10日,陜西警備軍統(tǒng)領耿直在西安發(fā)動兵變,宣告成立陜西靖國軍,率先樹起陜西靖國軍的旗幟。1918年元月,駐軍三原的胡景翼的部屬張義安、董振五、鄧寶珊等人,突然發(fā)起攻擊,殲滅了陳樹藩在三原的主力。之后,胡景翼、曹世英的軍隊會師三原,發(fā)表討陳檄文,成立了陜西靖國軍,胡景翼為右翼軍總司令。
于右任對陜西的倒陳伐段堅決支持,以個人名義發(fā)電西安,痛斥陳樹藩的倒行逆施,揭露陳在陜西造成的災難,提出以“國法”與陳相見于法庭,使陳聲名狼藉。得知陜西義軍高峻、郭堅、耿直等相繼獨立,非常高興。[1]32–33 “胡景翼派王玉堂、張慶豫到上海懇請于右任回三原主持軍務。”[1]341918年8月,于右任接受邀請,并奉孫中山先生之命,間道回陜,于同年8月在三原就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宣傳孫中山的革命主張。于右任組建了機構(gòu)齊全的靖國軍總司令部,將所屬部隊分為六路,各路設司令部,下分若干支隊,胡景翼任作戰(zhàn)總指揮、第四路司令。當時,部隊陣容煥然一新,聲威大震,時人稱于右任“一條竹杖定西北”。孫中山于1919年1月親發(fā)電文,高度評價陜西靖國軍的功績:“兄自創(chuàng)義以來,力荷艱難,毅力苦心,同深欽服?!保?]309
(三)于右任擔任胡景翼興辦學校的董事
于右任、胡景翼兩人都致力于振興教育。于右任曾在上海參與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1918年在三原興辦民治學校,開辦渭北中學、模范小學、三原中學、渭北師范以及地方自治講習所。胡景翼在三原東關(guān)創(chuàng)建中山女子小學后,1921年2月在富平莊里鎮(zhèn)開辦立誠學校。孫中山為立誠學校書寫校牌“立誠公學”,廖仲愷、于右任先后被聘為董事,胡景翼出席開學典禮,并為學校書寫“闡發(fā)最新的學說,陶冶理想的人格,創(chuàng)造健全的社會”的題詞。
(四)于右任、胡景翼在三原賑濟募捐、興修水利
靖國軍時期,嚴重干旱導致稼禾焦枯,再加上戰(zhàn)爭導致的田園荒蕪,渭北平原瘡痍滿目,哀鴻遍野。于右任、胡景翼等靖國軍領導人共同籌劃賑濟救民工作,邀請當?shù)厥考澕敖虝藛T成立渭北救災義賑會,向國內(nèi)外慈善團體發(fā)出救濟函電,并派員赴京滬等地勸賑募捐。義賑會先后籌措救災款65萬元。鑒于渭北干旱給人民造成的困難,他們又發(fā)起了引涇灌溉水利工程,成立渭北水利工程局,胡景翼擔任名譽董事長,邀請水利專家李儀祉設計開鑿釣兒嘴工程。后來楊虎城主陜后繼續(xù)修建完成,涇惠渠至今造福人民,是得益于當年于右任、胡景翼最先倡導興辦涇惠渠的業(yè)績。
于右任、胡景翼的父親都是出身窮苦,早年外出經(jīng)商,重視子女教育,他們二人都上過私塾,通曉國學等蒙學經(jīng)典,尤其是疾惡如仇的反清革命思想,使兩人都有著追求革命、反抗政府的革命理想。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日本,由于井勿幕的引見,二人志同道合得以相識相知,于右任引見胡景翼去拜會孫中山,也為二人后來在陜西靖國軍時期的軍事合作、興辦教育、興修水利等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于右任對胡景翼的誤解及怨憤
(一)胡景翼離開靖國軍被陳樹藩拘禁兩年
靖國軍創(chuàng)建初始,總司令、副總司令都沒有自己的隊伍,各路軍隊爭權(quán)奪利,互不統(tǒng)屬,各自為政,軍紀渙散。為了壯大靖國軍勢力,勸說、逼迫陳樹藩響應護法戰(zhàn)爭,1918年9月,胡景翼接受了老部下姜宏模的建議準備在渭南固市與陳樹藩和談,此計劃雖得到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贊成,但并沒有及時取得于右任的同意。之后陳樹藩借機將胡景翼劫持回西安,拘禁兩年之久。在拘禁中,胡景翼給老部下岳維峻等人寫信,要求他們堅持靖國軍旗幟,繼續(xù)斗爭。1920年,胡景翼結(jié)束了囚禁生活,回到了渭北,擔任了陜西靖國軍總指揮。1920年8月12日,《鼓聽日報》發(fā)表陳樹藩偽造的《胡景翼通電》,宣稱胡景翼及靖國軍第四路軍全體官兵主張“陜事決由陜?nèi)俗孕惺帐?,以紓民困”?]103,胡景翼當即致電上海,指出聲明系偽造,第四路軍司令岳維峻也致電,之后北京《晨報》發(fā)表兩則電文,揭穿了陳樹藩的陰謀。但是,在靖國軍創(chuàng)建后最重要、關(guān)鍵的時期,隨著耿直、張義安、井勿幕、董振五等重要將領的犧牲,同時作為靖國軍重要軍事人物的胡景翼兩年的缺席,加之全國斗爭形勢的變化,導致靖國軍的軍事戰(zhàn)略沒有實現(xiàn),再加之“通電”事宜也使胡景翼與于右任及靖國軍將領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隔閡。面對北洋軍閥四面蠶食擠壓的軍事形勢,于右任一籌莫展,焦慮異常,他在《起云臺至落云臺》詩中寫道:“三秦無地無兵火,含淚名山認劫灰?!保?]81于右任在曾給胡景翼的短信中說:“聰明無比之立生,何以至今不曾覺悟,我如不愛弟重弟,則天厭之,我如對弟心上有一絲隔閡,則天厭之。我如有一點聽反對黨的話,則天厭之。弟勿疑我,并勿以流俗悠悠之口,翻復是非之言,引為于本身名譽有關(guān),大徹大悟,方為英雄?!保?]87從信中能看到,于右任與胡景翼被人離間、挑撥,有是非之言,兩人有了心理隔閡與矛盾。
(二)胡景翼的馬弁鄧金彥將于右任的馬弁方朝宗打死
在三原這段時間,胡景翼得知好友屈武對于右任的女兒于芝秀愛慕已久,又自感人窮位卑,難向于先生啟齒。胡景翼古道熱腸,便和劉守中、岳維峻、鄧寶珊等6人親自到于右任家提親,征得于右任夫婦同意,并備了聘禮,二人定親。1921年1月,就在于右任、胡景翼準備為屈武和于芝秀操辦婚事的時候,發(fā)生了胡景翼的馬弁鄧金彥、“玉石眼”(老九)將于右任馬弁方朝宗打死的不幸事件。胡景翼下令緝拿兇犯,但兇手已經(jīng)外逃,這件事讓于右任很不高興。于右任給胡景翼寫信:“今晚七點左右在箔子巷口,將我的馬弁方朝宗被人打死,再三盤查,聞系在弟處馬弁鄧金彥與一不知姓名者所為(聞此人張彥彪認識,此人一目有?。M芡黹g即速下令搜查,是為至要! ……鄧著便衣,對人言系指揮馬弁,未知果有此人否? ”“適間又查得與鄧金彥同謀開槍者,人叫‘玉石眼亦叫‘老九。(聞亦在張彥彪處掛名)望弟晚間,急令嚴查?!保?]88于右任在《內(nèi)子高仲林送楞女入京成親媵之以詩》中“多事填媒妁,無端累義師。人心未可測,究竟有天知”[5]105的詩句,就有埋怨胡景翼的意味,這件突發(fā)事件導致屈武、于芝秀的婚禮最后推遲到1922年4月在北京中央(中山)公園舉行。
(三)胡景翼接受直系改編通電全國
1921年5月,直系師長閻相文接任陜西督軍。到陜不久,誘殺了靖國軍第一路軍司令郭堅,陜西局勢動蕩不安。之后,馮玉祥接任了陜西督軍,他控制了西安、關(guān)中、陜南大部。當時靖國軍的處境兇險:一是靖國軍轄域經(jīng)過四年戰(zhàn)爭,民窮財盡,人心厭戰(zhàn);二是原來六路人馬已經(jīng)散去一半,很難與馮玉祥的直系大軍抗衡。胡景翼與劉允臣、續(xù)桐溪權(quán)衡利弊后,決定“暫受北命,借此出關(guān),以張吾軍”。胡景翼與馮玉祥代表進行談判,在完整保存實力,保障糧食供應的條件下,接受直系改編。9月底,胡景翼在三原城隍廟召開渭北靖國軍區(qū)域十五縣國民代表大會,為了保存實力,以圖大舉,決定“取銷靖國軍名義”,受編為陜西陸軍第一師,胡景翼任師長。會議推于右任為“改充陜西全省自治籌備會會長”,于右任堅辭拒絕,靖國軍軍內(nèi)鄧寶珊、楊虎城、麻振武也堅決反對接受直系軍閥改編。
胡景翼接受直系改編,遭到了陜西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的強烈反對。在于右任看來,接收改編就是投降、變節(jié),背叛孫中山先生。他在《清水縣麻鞋歌》詩中說:“河北兵強世無兩,將軍跋扈生他想。運去難為窮寨主,時來爭作降王長?!保?]115在此后的多篇詩作中,他斥責胡景翼是投敵變節(jié)的西漢李陵、三國于禁,指責其“心難測”“跋扈”,甚至將胡景翼當初為女兒于芝秀提親也指為“多事”。
(四)靖國軍失敗,于右任誤解、怨憤胡景翼
于右任心懷氣憤,離開總司令部,移居三原城北東里堡半耕園,閉門謝客。在國民大會閉幕的當晚乃至前后40天時間,胡景翼帶領將領到半耕園求見于右任,試圖當面陳情,爭取先生理解和支持,卻遭于右任拒見。于右任堅持“三不”宗旨:不走曲線,不接受改編,不出任陜西林墾督辦。后來胡景翼率部隨馮玉祥出陜前夜訪于右任不得,請人轉(zhuǎn)告:“今事不獲已,請達于先生,計無復出,俱焚無益。然翼終為革命奮斗,絕不負于先生也!”[7]498
由于于右任還在盛怒之中,對其未予搭理。對于靖國軍的接受改編,鄧寶珊也堅決反對,曾派人向?qū)O中山先生反映情況,孫中山致函鄧寶珊,說胡景翼是“受奸人蒙蔽,召集少數(shù)無賴之徒,托名國民大會,變更靖國軍名義。以堂堂護法之師,受偽廷督軍之改編。不特敗壞紀綱,為西南各省之不容,即于個人節(jié)操,亦有大虧”,希望他能“堅持初志,百折不撓”[8]500。1921年10月,胡景翼派劉允丞赴廣州,向?qū)O中山面陳受編原委,孫中山曾派馬伯援來陜了解情況,胡景翼書“人遠心近,始終一致”8字,并通過馬伯援轉(zhuǎn)呈密電本,以便秘密聯(lián)系。后來孫中山在聽取馬伯援報告后說:“胡景翼既是浩然樓(廬)的同志,請你報告他,我們彼此心印?!保?]16–17
胡景翼接受改編后,陜西靖國軍剩余力量楊虎城率部迎請于右任到武功,重設靖國軍司令部。隨著郭堅手下李奪、麻振武的失利,楊虎城部也先后遭受北洋軍閥及叛軍的圍剿,楊虎城最后堅持到1922年5月,被迫引兵陜北,最終宣布失敗。
陜西靖國軍是在護法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是北方支持孫中山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靖國軍的失敗,讓于右任十分痛心,每念及此,都將怨憤直指胡景翼。雖然之后對于胡景翼也有諸多贊許,但對他接受改編換旗一事總不能諒解。
三、于右任對胡景翼的釋然與緬懷
(一)北京政變后胡景翼力邀孫中山、于右任共商國是
接收改編后的胡景翼,忍辱負重,韜光養(yǎng)晦,苦練精兵,暗中與馮玉祥、孫岳結(jié)成反直聯(lián)盟。1922年5月上旬,直奉戰(zhàn)爭結(jié)束,奉系敗北。馮玉祥取代趙倜任河南督軍,胡景翼被任命為平漢線護路使,駐防順德(河北邢臺)。胡景翼與孫岳、馮玉祥結(jié)成反曹、吳三角聯(lián)盟,1924年10月,馮玉祥、胡景翼與孫岳三人發(fā)動北京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tǒng)曹錕,打退了吳佩孚的回援,驅(qū)逐遜帝溥儀出宮。北京政變后,馮玉祥、胡景翼、孫岳 “迎請中山先生北來,主持一切”,在政變第三天軍政會議上議決,“電請孫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計,以便打開新的局面”,連發(fā)三電。胡景翼同時專電邀請孫中山:“請先生命駕北來,謹率三軍歡迎。”[10]806同時電請于右任到京督導。孫中山10月27日復電,并決定北上。后孫中山抱病抵京,派于右任、李大釗、陳友仁、吳敬恒(字稚暉)、李煜瀛(字石曾)5人為政治委員,組成北京政治委員會,處理黨務。
胡景翼與于右任在北京相見后,仍把胡景翼與漢朝的李陵相提并論,有“誰知李陵是故人”。胡景翼對于右任說:“景翼當初接受改編,就是為了發(fā)動北京政變,就是為了今日迎接于先生?!焙耙砼R終遺言對靖國軍易幟之事再表心曲:“既思不入虎穴難得虎子,遂率師出關(guān),佯附曹吳,以成去歲中央革命之舉?!保?]222他還說:“我這種苦心只有屈武等幾個人知道,而為大多數(shù)人所不理解?!焙耙淼囊黄嗾\之心,讓于右任倍感內(nèi)疚。兩位肝膽之交的故人友好如初,而且更進一層。
(二)于右任書寫墓志銘、挽聯(lián)盛贊胡景翼
1924年12月,李大釗、于右任派屈武陪同胡景翼率軍南下,胡景翼就任河南軍務督辦,堅決執(zhí)行孫中山先生“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出現(xiàn)了八方風雨會中州的空前盛況。
于右任也應邀到開封,對胡景翼在軍政方面多有襄贊。1925年2月,于右任奉孫中山命令赴奉天(沈陽)會晤張作霖,以制止張宗昌部進攻胡景翼的國民二軍,促成胡部豫西大捷。孫中山對胡景翼懇請赴豫指導工作的請求也表贊同,并對委托人寇遐說:“請你轉(zhuǎn)告胡君,我稍息數(shù)日,所事妥帖以后,尚欲一至開封,與胡君面談。”[11]186胡景翼也與李大釗在赴河南前夕面見,暢談革命理想,在中原形勢穩(wěn)定后,派屈武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去北京邀請李大釗到河南指導工作,并于1924年12月抵達開封。他們共同商定,邀請?zhí)K聯(lián)大使訪問開封,由中共北方區(qū)委派遣黨團員干部到國民二軍和河南政府工作,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開展工人運動。李大釗對胡景翼評價非常高,河南的工作也對國共兩黨在河南地區(qū)的合作奠定了基礎。1925年1月,胡景翼委托劉允丞與在北京的于右任,并在李大釗的陪同下,訪問了蘇聯(lián)大使館,并同蘇聯(lián)武官進行會談,后來派一批軍官去蘇聯(lián)基輔軍事學院學習。廣州黃埔軍校也向國民二軍輸送大批軍事人才。
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將軍在開封溘然病逝,舉國震驚,實為革命事業(yè)的巨大損失,將軍病逝后被追贈為陸軍上將,歸葬于陜西華山北麓王猛臺下。作為將軍師長、戰(zhàn)友的于右任尤為傷心悲痛,他挽聯(lián)曰:“蓋世勛名,不為王翦;彌天風雨,又哭中山。”[3]202胡景翼被于右任比作秦國大將王翦,認為他有著蓋世功勛,又哀悼號同為“中山”的胡景翼。
同年5月,于右任在對國民二軍的一次講演中,稱胡景翼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是我們陜西人的驕傲”,“他的不朽功勛,永垂史冊!”他號召國民二軍發(fā)揚胡景翼精忠報國、忍辱負重的革命精神,為國民革命多做貢獻。胡景翼靈柩歸葬陜西華山腳下,于右任專門撰寫手書了《胡公笠僧墓志銘》。在墓志銘中說:“以余知公深,屬為文埋幽質(zhì)遠。”[3]224表露與胡景翼的知己情誼,并高度評價:“治軍十余年,無時不以愛國愛民為倡導。綜經(jīng)過戰(zhàn)事,無不以少勝多,其在關(guān)內(nèi)諸役尤烈,故鄉(xiāng)人每競稱之?!痹阢懳闹袑耙淼木竾娛芨木幏Q之:“予以大義責之,去三原,公夜半至余家,誓終身報國,竟受編為暫編陜西陸軍第一師師長?!保?]226已經(jīng)完全原諒胡景翼,并贊譽“誓終身報國”。銘文后附詩:“太華云開,中原天曉。振臂一呼,豪杰多少。為將為儒,為僧為佛。胸有千秋,心無一物。亦孫亦徐,亦關(guān)亦岳。國之少年,世無先覺。王翦為友,王猛為鄰。古今百戰(zhàn),獨為烝民。靈兮歸來,我亦雪涕。十億勞民,一聲萬歲。”[3]227在詩中于右任高度贊揚胡景翼的革命功績,將軍博學多才,文武兼?zhèn)?,為將是一帥才,比作孫武、徐達、關(guān)羽、岳飛;為儒是一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溫文儒雅,一手漂亮的書畫甚是了得?!盀樯疄榉稹币痪?,是稱頌其追隨孫中山誓將民主革命進行到底之精神難能可貴,并非指他篤信佛教欲出世為僧。1932年,于右任、馮玉祥、張群等國民黨元老力主為胡景翼建祠,以紀念胡景翼及其部下陣亡將士。1936年秋,胡公祠在鄭州落成,于右任手書了大門楹聯(lián):“百戰(zhàn)奠山河革命勛勤昭國史;萬人空道路中原廟祀報元戎?!辈鴮憽多嵵莺疑舯洝?,并贈送了陳列物品,2009年6月,胡公祠被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于右任晚年在臺灣寫詩懷念胡景翼
1951年,寓居臺灣的于右任先生在國民黨元老張群處見到胡景翼上將1924年春所題《為張岳軍題胡笠僧為岳西峰〈臨岳武穆書長卷〉》,百感交集,一連題詩四首:“武穆精靈呼欲出,將軍文采似相承。當年霸業(yè)今安在?垂老才知負笠僧?!?“風雪關(guān)山共幾程?崤函歸路昔曾經(jīng)。張侯佳句吾能記,夜色微茫見大星?!薄拔淠逻z書何處尋?重視跋尾一沉吟。傷心二十余年事,白首題詩淚滿巾?!薄斑z憾難為告九原, 茫茫華夏兩墳園。摩挲上將新詩卷, 洗滌神州舊淚痕。一代人才悲命短,幾番雷雨更招魂。夜深猶是湯陰道, 老木風聲叩廟門?!保?]310最早把胡景翼比作岳飛(岳武穆),始于靖國軍時期的董振五,他在給陳樹藩的誘降回信中說:“吾愿祝立生為關(guān)岳文史(關(guān)羽、岳飛、文天祥、史可法),早就千秋。”[12]157于右任也多次把胡景翼比作岳飛,在他為胡景翼撰寫的墓志銘中也有“亦關(guān)亦岳”的詩句,而看到胡景翼臨寫岳飛長卷的手稿時,更是贊揚胡景翼文采“武穆精靈”,自己“傷心二十余年”,“淚滿巾”,才知辜負了胡景翼的一番拳拳苦心,高度贊揚胡景翼當年獨擔罵名、隱忍韜晦、一諾千金、忠誠報國的精神。
于右任是西北革命的先驅(qū),胡景翼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們曾經(jīng)由相似的身世、性格、學養(yǎng)、志向而形成強烈的反清革命思想,他們在日本相識相知,于右任引見胡景翼拜見孫中山先生,孫中山把陜西革命大業(yè)托付給胡景翼,胡景翼矢志完成孫中山托付的陜西革命重托,先是經(jīng)孫中山同意邀請于右任出任靖國軍總司令。但在靖國軍后期,由于北洋軍閥的大兵壓境、四面受敵的困難境況,胡景翼為了陜軍的出路無奈接受直系軍閥改編,受到上至孫中山、靖國軍司令于右任以及一些部下的不解,他委曲求全,忍辱負重,才最終在北京政變后有了實現(xiàn)迎請孫中山、于右任北上主持、督導革命工作的然諾,也得到了孫中山、于右任的諒解。在北京政變后,二人最終冰釋前嫌,共同促成北京、河南等地的革命工作的不斷發(fā)展壯大。胡景翼去世后,于右任在治喪、建立胡公祠以及赴臺后多有懷念他們的相知友情,高度評價胡景翼的革命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墨石.于右任年譜附手書標準草書[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2]? 劉永平.于右任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3]? 李鳳權(quán).胡景翼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
[4]? 孫中山.孫中山復于右任函(一九一九年一月五日)[M]//于右任先生.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
[5]? 楊中州.于右任詩詞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6]?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陜西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陜西文史資料:第16輯[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
[7]? 陜西靖國軍紀事[M] //近代史資料??阂痪乓痪拍昴媳弊h和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62.
[8]? 中共陜西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陜西靖國軍[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
[9]? 馬伯援.我所知道的國民軍與國民黨合作史[M]//沈云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3輯總號27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5.
[1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4輯: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1.
[11]? 西北革命史征稿:上卷[M].上海:上海書店,1949.
[12]? 西北革命史征稿:下卷[M].上海:上海書店,1949.
【責任編輯? ? 劉亞楠】
Yu Yourens Support, Misunderstanding, and Remembrance of Hu Jingyi
ZHU Zhengping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bstract:Yu Youren promoted the revolution and introduced Hu Jingyi to the “Haoranlu Society” founded by Sun Yat-sen, which influenced Hu Jingyis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n the War of Law Protection, Hu Jingyi and his subordinates established the Shaanxi Jingguo Army during the Sanyuan Uprising, strongly advocating for welcoming Yu Youren as the Commander in Chief of the Jingguo Army. Yu Youren supported Hu Jingyi and was ordered by Sun Yat-sen to return to Shaanxi to lead the Shaanxi Jingguo Army. During the Jingguo Army period, the two supported each other in military command, establishing schools, and build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However, dissatisfaction, disappointment, and resentment towards Hu Jingyis acceptance of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Zhili Clique impacted on their relationship until Hu Jingyi and Feng Yuxiang launched Beijing Coup and took over Henan, where they finally gained Yu Yourens understanding. After Hu Jingyi died of illness, Yu Youren wrote poems, elegiac couplets and epitaph in memory of Hu Jingyi, demonstrating their profound revolutionary friendship.
Key words: Yu Youren; Hu Jingyi(Hu Liseng); Jingguo Army; Beijing C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