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明
摘要: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在開展大規(guī)模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過程中維護國家安全,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目標任務。因此,系統梳理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的目標指向,深刻把握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基本依據、主要內容和實現路徑,有利于我們全面理解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產生的具體環(huán)境及其時代意義,也有利于深入體認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思想淵源。
關鍵詞: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3605(2023)03-0025-11
國家安全是一個主權國家最根本的利益,是維護主權國家存在、發(fā)展和保障其根本利益的各種要素的總和。國家安全思想,則是圍繞維護國家安全所形成的各種意識、觀念和主張的總稱。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維護國家安全,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目標任務。在開展大規(guī)模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過程中,毛澤東時時刻刻將國家安全掛在心上并審時度勢地樹立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具體目標指向。系統梳理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的目標指向,深刻把握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基本依據、主要內容和實現路徑,有利于我們全面理解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產生的具體環(huán)境及其時代意義,有利于了解毛澤東時代國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如何站穩(wěn)腳跟而實現國家、民族和人民安全利益的艱辛歷程,更有利于深入體認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思想淵源。這種內在的思想淵源,集中體現在兩者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中。就是說,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和完善,正是對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堅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一、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基本依據
任何思想的產生及其目標都不是憑空而起的,都有其目標指向的基本依據。毛澤東指出:“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即把事物的發(fā)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fā)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則是事物發(fā)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盵1]301基于這樣的理解,探討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基本依據,可以從內部依據和外部依據兩方面來分析,這種內外互動共振雙因素,構成了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基本依據。
(一)內部依據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事務錯綜復雜、百廢俱興。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面臨著各種可預見和不可預測的困難,這些影響著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經濟上,新中國成立之初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態(tài),亟須奠定國家安全發(fā)展的經濟基礎。一方面,長期戰(zhàn)爭的破壞需要治理。這一點,毛澤東在同非洲十二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社會活動家、和平人士和工會青年、學生代表團談話中說道:“帝國主義國家大多數不承認我國。它們實際上統治了中國一百多年,使中國變得很貧窮,變成一窮二白。窮就是貧困,白就是文盲多?!盵2]169另一方面,物價飛漲,資源短缺,加上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人民生活窮困潦倒。關于生產建設,毛澤東表示:“是由于國內外反動派所發(fā)動的長期的反對中國人民的戰(zhàn)爭,給了人民以嚴重的災害,給了經濟以嚴重的破壞。我們今天要將革命戰(zhàn)爭進行到底,要醫(yī)治長期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創(chuàng)傷,要從事經濟的文化的國防的各種建設工作,國家的收入不足,開支浩大,這就是我們今天所遇到的一項巨大困難?!盵3]所以,要實現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目標,必須要恢復經濟,發(fā)展生產。經濟上不獨立與不強大,何談國家安全發(fā)展?政治上,我們雖然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國民黨殘余勢力仍然存在,“敵視新生政權的反動階級和反動勢力不斷興風作浪,退守臺灣的國民黨殘余勢力伺機反攻大陸?!盵4]思想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高層內部,思想還不統一、不穩(wěn)定;等等。
面對種種困境,毛澤東提出要“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安全”[5]思想,這是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的目標指向?;诖耍绾未罅M行經濟、政治、文化、國防、軍事和外交建設,如何為國家安全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這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不得不深思的內部依據問題。
(二)外部依據
新中國的成立,對美國在全球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構成了重要威脅。對此,美國堅決采取敵視的態(tài)度,從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封鎖,并支持國民黨打壓新中國,不斷干擾中國內政,企圖摧毀這個阻擾其實現全球擴張戰(zhàn)略的新生政權。這一點,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就表示過:“帝國主義者和國內反動派決不甘心于他們的失敗,他們還要作最后的掙扎。在全國平定以后,他們也還會以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他們將每日每時企圖在中國復辟。這是必然的,毫無疑義的,我們務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盵6]1950年10月,美軍大步越過三八線,將戰(zhàn)火燒到了鴨綠江邊。這嚴重威脅了我國的國家安全,毛澤東強調:“我們要隨時準備對付美帝國主義來侵略?!盵7]
蘇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給予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很大的幫助,毛澤東曾強調,為了國家安全,需要團結蘇聯,向蘇聯學習先進經驗。但隨著經濟政治不斷發(fā)展、軍事實力不斷增強,蘇聯也開始轉向推行霸權主義。這對新中國來說,是維護國家安全發(fā)展的一個非常不利的外部依據。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破裂,中蘇論戰(zhàn)使雙方軍事摩擦不斷,讓原本就危機四伏的中國國家安全更加“雪上加霜”,也使得國際上帝國主義反華浪潮高漲,中國國家安全再次面臨嚴重挑戰(zhàn)。例如,印度政府一而再、再而三蠶食中國領土,并執(zhí)行所謂“前進政策”,建立軍事據點,越過傳統的邊界線;在印度步步緊逼下,為了維護領土安全,毛澤東不得不代表中國政府下令反擊。雖然印度最終戰(zhàn)敗,但兩國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開展外交活動,印度國內還將中國描述為一位侵略者,這對當時新中國建立良好的國際形象、與別國發(fā)展友好外交關系是十分不利的。
面對別國的步步挑釁,如何使新中國在緊張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獨立自主、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這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必須解決的外部依據任務,“我們必須使帝國主義的制造緊張局勢和準備戰(zhàn)爭的陰謀徹底破產。”[8]116諸如此類,就是毛澤東在維護國家安全上不得不深入考量的外部依據問題。
二、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其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內容具體而豐富。本文主要從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經濟上要發(fā)展生產,增強國力
經濟,是一個國家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新中國成立之初雖然能造桌子椅子、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能磨成面粉和造紙,但是卻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科學技術嚴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面對這種落后局面,毛澤東指出:“經濟問題不解決,則社會上一切問題俱不能解決。”[9]就是說,要想維護國家安全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恢復經濟,發(fā)展生產,增強國家經濟實力,進而維護新中國的國家經濟安全。
發(fā)展經濟,其實是毛澤東很早就強調的問題。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他就談道:“邊界黨如不能對經濟問題有一個適當的辦法,在敵人勢力的穩(wěn)定還有一個比較長的期間的條件下,割據將要遇到很大的困難。這個經濟問題的相當的解決,實在值得每個黨員注意?!盵1]53毛澤東論述出了經濟問題對于邊界黨的重要性,同樣也是對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和對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性的強調。土地革命,就是毛澤東從具體實際出發(fā)來發(fā)展中國經濟的重大舉措,對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1931年春,毛澤東總結土地革命經驗而制定出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這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重要反擊。在這之后毛澤東表示,“革命戰(zhàn)爭的激烈發(fā)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zhàn)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yè)?!盵1]119可見,經濟建設對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yè)起了重要作用。后來,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六次會議上也談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8]1“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guī)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盵8]2所以,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要保障國家在動蕩的國際背景下安然無恙并獲得一個安全的國家發(fā)展環(huán)境,就需要大力發(fā)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這樣才能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才能更好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對于經濟發(fā)展,提到“專政的目的是為了保衛(wèi)全體人民進行和平勞動,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yè)、現代農業(yè)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盵8]207顯然,毛澤東在這里所要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對當時的中國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對改變過去落后的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人民收入,逐步接近世界工業(yè)和技術的先進水平,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對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也是極為重要的。
毛澤東在發(fā)展生產、開展經濟建設、為國家安全提供經濟保障中,并不是只說說而已,而是一直努力認真地實踐著。他一生都致力于改變舊中國極端貧窮落后面貌,希望中國人民在一個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獲得幸福生活。毛澤東投身和領導國家革命與建設發(fā)展,經歷了幾十年的艱苦奮斗,面對各種艱難困苦而依然充滿信心保證國家安全,一直堅信道路雖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他指出,“中國是個經濟不發(fā)達的國家,工農業(yè)水平不高,有許多人是文盲。我們現在正在積極組織自己的經濟,積極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工作,發(fā)展我們的工業(yè),使農業(yè)用機器裝備起來?!盵10]“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一定可以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豬吃,有魚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雞鴨鵝兔吃,有蛋吃。我們應當有志氣、有決心做到這一項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有偉大意義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也應當有信心做到這一項事情”[2]70。
(二)政治上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維護國家主權
毛澤東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強調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維護國家主權的基本目標。主權,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屬性,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權利。國家不論大小,其地位都是獨立與平等的,各國有權獨立自主處理自己國家的事務,有權選擇自己的政治制度,別國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干涉。要實現國家安全,就必須維護國家主權。
政治上保障國家安全,就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維護國家主權。對于專政的作用,毛澤東表示:“專政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壓迫國家內部的反動階級、反動派和反抗社會主義革命的剝削者,壓迫那些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破壞者,就是為了解決國內敵我之間的矛盾?!瓕U€有第二個作用,就是防御國家外部敵人的顛覆活動和可能的侵略?!盵8]207人民民主專政,對內能夠打擊國內的反動分子勢力,為保障國家安全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對外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能夠應對帝國主義或者其他國家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避免別國對我國的內政進行干涉,進而有利于保持主權的獨立與完整,達到維護國家安全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反動的國民黨政府及其以前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毛澤東提出“另起爐灶”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等政策,不承認以前喪權辱國條約,而同一切愿意與我國平等建交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這是為保證在國家主權完整的目標下來實現國家安全。
當時,不管面對的是英國、美國還是蘇聯,毛澤東都始終堅持“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衛(wèi),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11]14601958年,當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向毛澤東轉達其領導意愿,希望在中國有一個潛艇基地和建個長波電臺,以便與他們的艦隊保持聯絡并提出和我們搞聯合艦隊時,毛澤東堅決拒絕這一不利于我國國家安全的想法,因為這是想對中國主權進行干涉,而在主權上為了保衛(wèi)國家安全,任何干涉都是不被允許的。毛澤東指出,一切國家實行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樣的五項原則,這些原則是一個長期方針,不僅適合我國,同樣適合其他國家。對每個國家來說,不僅要國際上穩(wěn)定,還要國內穩(wěn)定。
像美國這樣的帝國主義一直在企圖阻撓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建設,并對我國內政進行干涉,造成我國國內的不穩(wěn)定,同時在國際上也容易造成動蕩。面對美國等國的霸權主義威脅,毛澤東對任何實施侵略的行徑時刻保持警惕,以便迅速作出對策進行反擊,從而維護我國國家安全。
(三)文化上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發(fā)展科學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12]文化的繁榮發(fā)展,能增強民族凝聚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方向保證,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發(fā)展民族優(yōu)秀文化,一直是毛澤東所重視的。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就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盵13]694“所謂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13]698??梢?,要贏得反帝反封建的勝利,實現民族振興、國泰民安、社會穩(wěn)定,在發(fā)展經濟與政治的同時,也要發(fā)展自己的文化,并且這種文化只能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
毛澤東認為,實現國家文化安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很重要,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更加重要。他早就表達過:“我們中國是處在經濟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況中。在革命勝利以后,我們的任務主要地就是發(fā)展生產和發(fā)展文化教育?!盵14]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在國家安全面前,文化安全發(fā)展尤為重要。面對落后的文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為促進文化發(fā)展而提出來的。毛澤東強調,中國文化應該發(fā)展,對外國文化全盤否定或全盤吸收都是錯誤的,應該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外國優(yōu)秀文化并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中國文化發(fā)展。在1942年5月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對于文化的源泉就指出,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是我們文化發(fā)展中的“流”之源泉,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yōu)秀文學藝術遺產并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從這里,毛澤東闡明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1964年9月1日,中央音樂學院學生陳蓮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反映該院教學和演出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回信中,毛澤東作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批示,以此來解決信中的問題,同時這也標志著毛澤東該領域思想的形成?!肮艦榻裼茫鬄橹杏谩笔菍椅幕踩木S護,有力打擊了“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同時也反對了“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為國家文化安全注入了新力量。
對于“古為今用”,毛澤東說:“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裉斓闹袊菤v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該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13]533-534對于“洋為中用”,毛澤東曾在《論十大關系》中反復表述過,國家的方針是,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長處都要學習,不僅僅是要學習政治經濟,而且在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要學習?!皩τ谕鈬幕磐庵髁x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fā)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盵15]應該學習外國的長處,在學習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東西,這樣也才不會喪失民族自信心,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發(fā)展科學文化,就為國家文化安全提供不竭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對此,毛澤東始終堅信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安全的民族出現于世界。
(四)軍事上要加強國防,提高軍事實力
實現社會穩(wěn)定、保持國家安全,不能沒有較強軍事實力,這就必須加強國防建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中,雖然建立了自己的軍隊,但是在軍事和國防實力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差得較遠。面對新中國國防落后現狀,為了加強國家安全,毛澤東一直強調軍隊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事實上,美國對臺灣的占領嚴重威脅著我國國家安全。“為了保衛(wèi)祖國免受帝國主義者的侵略,依靠我們過去和較為落后的國內敵人作戰(zhàn)的裝備和戰(zhàn)術是不夠的了,我們必須掌握最新的裝備和隨之而來的最新的戰(zhàn)術。我們必須向蘇聯的軍事科學學習,以便迅速把我軍提高到足以在現代化的戰(zhàn)爭中取勝的水平?!盵16]毛澤東認為,新中國要保障國家安全,就要建立強大的國防。他在工業(yè)、農業(yè)、科學現代化的基礎上強調要加國防現代化,表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yè)現代化,農業(yè)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盵2]116實現國防現代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才能在國際交流中增強話語權。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毛澤東就說過:“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fā)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17]眾所周知,近代中國軍力落后,致使中國有國無防,導致金錢流失,國土被侵占,更重要的是主權被干涉,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這段悲慘的中國近代史,讓我們懂得國防不可不有,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才能有力對抗侵略,才能保護國家主權、領土等安全。鑒于此,毛澤東在領導新中國時,強調任何時候都要鞏固國防,建立強大的海陸空軍,提高國家的軍事實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真正保證國家安全。
在加強國防、維護國家安全目標指向方面,毛澤東特別重視高科技。他說:“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但是,過去我們也沒有飛機和大炮,……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盵8]27毛澤東認為要抽出更多的資金、多開些工廠、多制造機器,如此努力之后,我們國家將會擁有飛機和大炮,并且會擁有原子彈;強調中國發(fā)展核武器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wèi)中國人民免受美國發(fā)動核戰(zhàn)爭的威脅。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中國在本土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不僅增強了中國的軍事和國防實力,也是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中極大提高自衛(wèi)能力、有效抵御外來侵略的重要體現。
(五)外交上要和平共處,優(yōu)化國際環(huán)境
和平共處,是毛澤東為保障國家安全而一直所堅持和執(zhí)行的外交方針。維護國家安全,在外交上要和平共處、優(yōu)化國際環(huán)境是讓中國能平等地與各國進行交流與合作,不再苦吞屈辱的不平等的條約,也能夠讓中國人民抬起頭來,不再受到別國區(qū)別對待而平等享有國際權利。雖然我國一直受到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但毛澤東明確表示,“就是西方國家,只要它們愿意,我們也愿同它們合作。我們愿意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盵18]“為了和平和建設的利益,我們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建立友好關系?!盵18]在毛澤東策劃和支持下,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這標志著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相互隔絕的局面終于被打破。同年,毛澤東會見了日本田中角榮總理大臣,雙方進行了認真友好的談話,并于9月29日發(fā)表中日建交公報。中國與美國、日本關系的改善,為實現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利條件,也是毛澤東在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時,認為中國革命要想勝利,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毛澤東表示:“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zhàn)線一方面的?!盵11]1475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只有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毛澤東作出了堅持“一邊倒”的外交策略,堅定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于是,在1950年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使新中國在成立初一段時間內贏得了國家安全發(fā)展的外部條件。在向蘇聯學習和蘇聯幫助之下,毛澤東制定了“一五”計劃?!耙晃濉庇媱澋某晒εc毛澤東“一邊倒”的策略息息相關,也更加增強了毛澤東維護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毛澤東又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理論,這個理論其實在1946年毛澤東就首次提出過,在1963年、1964年他再次明確:“我看中間地帶有兩個,一個是亞、非、拉,一個是歐洲。”[2]343“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個中間地帶;歐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個中間地帶。日本也屬于第二個中間地帶?!盵2]345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毛澤東堅決支持亞、非、拉各民族解放運動,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時,這些“第一個中間地帶”國家成為了中國的朋友,對于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對毛澤東當時想要維護國家安全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如此,毛澤東一直與時俱進,維護國家安全。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著名觀點,認為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處于這兩者之間的發(fā)達國家,如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這個理論,毛澤東旨在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政治力量,反對國際上的霸權主義,建立廣泛的國際反霸權主義統一戰(zhàn)線,優(yōu)創(chuàng)國際和平環(huán)境,達到維護國家安全的目標。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毛澤東堅持和平共處、優(yōu)化國際環(huán)境目標指向,“在國際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要團結,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為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傊覀円{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8]23-24。毛澤東支持并且?guī)椭鲊拿褡褰夥胚\動,積極團結各個國家聯合起來抵抗帝國主義侵略。在國家安全目標指向方面,毛澤東沒有忘記孫中山先生“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11]1475的遺愿并努力實踐之。
三、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實現路徑
路徑,原意是使用繪圖工具創(chuàng)建的任意形狀之曲線,用以勾勒物體輪廓,也叫輪廓線,一般指稱辦事的門路、辦法、法子、出路等,如朱熹《朱子語類》卷四十中有“世間也只有這一個方法路徑,若才不從此去,少間便落草,不濟事”之說,就是此意。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實現路徑,就是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目標指向的實現辦法。
(一)目標戰(zhàn)略指向上,以和為主并主張和戰(zhàn)兩手結合
從戰(zhàn)略指向看,戰(zhàn)爭與和平是毛澤東實現國家安全目標過程中所采用的兩種手段,倡導以和為主并將兩種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在對《列寧主義萬歲》一文送審稿的批語和修改中,毛澤東批示:“和平、戰(zhàn)爭,要有兩手。”[19]關于采用和平還是戰(zhàn)爭,毛澤東曾說:“要不要進行武裝斗爭,不是我們單方面能決定的,我們并不是資產階級的參謀長。我們可以而且應當這樣說,我們要爭取和平進到社會主義;但還應當說,即使一時不說也要這樣考慮問題,當資產階級用武裝來進攻的時候,我們就要被迫進行武裝斗爭來取得革命勝利?!盵8]16
應該指出,在目標戰(zhàn)略指向上,毛澤東始終主張把和平放在第一位的,堅持和平建設社會主義并與各國進行和平交流。對新中國來說,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但是,如果別國堅持發(fā)動武裝斗爭,侵略我國,我們也將會用武裝斗爭來保衛(wèi)國家安全,爭取國家利益。這些就是毛澤東所一貫提倡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wèi)原則,就是說,我國不主動挑起事端,但面對別國的侵略,我們也不害怕,堅決捍衛(wèi)國家安全。1954年7月,毛澤東就說:“我們要跟一切愿意和平的人合作,來孤立那些好戰(zhàn)分子,就是孤立美國當局,主要還是那里頭急于要打仗的那一派。在談判中該讓的就必須讓,該堅持的就必須堅持。”[20]256“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這是蘇聯提出來的口號,也是我們的口號?!盵20]257所以,為了國家安全,毛澤東表示新中國愿意同各國和平共處,愿意為國際和平發(fā)展作出貢獻,但是我們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面前絕不低頭,對好戰(zhàn)分子也絕不低頭,就算以前是好戰(zhàn)分子,但只要開始愿意同各國及各國人民和平相處,不再發(fā)動侵略,毛澤東表示也應該與這類人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因為“大敵當前,我們必須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包括社會的、黨內的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總而言之,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敵人縮小到最少”[8]62。敵人越少,對創(chuàng)造安全的國內國際環(huán)境越有利。
戰(zhàn)爭是政治的繼續(xù),其目標指向就是為了消滅戰(zhàn)爭,達到和平。鑒于此,為了國家安全,采取一些武裝斗爭不可避免。如朝鮮戰(zhàn)爭、珍寶島戰(zhàn)役、中印邊界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都是在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而不得不進行的武裝斗爭,使國家有一個和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對于各國來說,不可能只講戰(zhàn)爭而不談和平,也不可能只談和平而不講戰(zhàn)爭。為維護國家安全,毛澤東在同部分駐外使節(jié)談話中反復強調:“一條腿——和平過渡,我們又加上了一條腿——戰(zhàn)爭過渡,兩條腿才好走路。”[21]383 “我們的政策,分為兩部分,一是和平,一是戰(zhàn)爭?!盵21]384因此,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指向中,毛澤東以和為主、把和、戰(zhàn)兩手結合起來運用,進而達到保證國家安全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
(二)目標原則指向上,堅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時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以實現目標指向一直所堅守的基本準則。這不僅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國家、民族與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同時也成為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毛澤東認為,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競爭中要想獨善其身,保障國家安全,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應該保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決定,當依附和做傀儡只會讓國家陷入更加危險之中,更加難以實現國家安全。他強調,中國是個獨立的國家,所以中國的事情應該由中國人民及其政府自己獨立解決,對于外國政府的干涉,我們嚴辭拒絕。
基于此,毛澤東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貫徹于各時期維護國家安全目標指向的諸方面。比如,在中國革命的道路選擇上,毛澤東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道路,之后又在建設道路選擇上提出要在獨立自主基礎上走一條“中國工業(yè)化的道路”[8]240。在國防建設上,出于對國家安全目標原則指向考慮,毛澤東強調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不斷增強國防力量。在經濟建設上,毛澤東指出:“我們不能學國民黨那樣,自己不動手專靠外國人,連棉布這樣的日用品也要依賴外國。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chuàng)造力?!盵22]1016沒有經濟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的獨立,這就不能獨立處理本民族的事務,國家安全就難以保障。在外交和政治上,毛澤東依然強調獨立自主,始終遵循著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對此,毛澤東充滿自信:“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盵1]161這種維護國家安全的信心,也給了中國人民巨大信心自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受著封建專制制度和帝國主義的壓迫,一直處于一個被奴役的狀態(tài)。在毛澤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引領下,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中國人民獲得了自由解放。毛澤東還把這種原則介紹給世界各國,支持各國事務由各國自己解決,別國沒有任何權利進行干涉;倡導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各國應該團結起來,堅持和平共處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國際環(huán)境。因為當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立存在于這個世界,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只有獨立自主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目標主體指向上,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自身條件所決定的,是在長期艱苦卓絕斗爭中形成的,是中國人民經過反復比較、實踐而作出的正確選擇。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改造、建設中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一直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領導權要牢牢把握在無產階級政黨手中。
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就認識到:“在無產階級已經走上政治舞臺的時代,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領導責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國共產黨的肩上。在這種時候,任何的革命戰(zhàn)爭如果沒有或違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那個戰(zhàn)爭是一定要失敗的?!盵1]183 “領導我們革命事業(yè)的核心是我們的黨?!盵8]87面對國家危亡,毛澤東清醒認識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和維護國家的切實安全,才能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始終堅持著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帶領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而奮斗。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說:“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yè)化和農業(yè)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22]1098這就表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保障國家安全,這是毛澤東從中國革命中總結的經驗。他指出:“黨是有能力領導全國人民進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我們黨已經勝利地領導了一個偉大的人民民主革命,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首的人民民主專政,也就一定能夠領導全國人民,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對于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盵23]面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毛澤東強調“黨是領導一切的”[2]305,認為只有在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文化、軍隊等方面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的建設與發(fā)展才會有一個“主心骨”,中國才能在社會穩(wěn)定、國家安全的環(huán)境中獲得生存與發(fā)展。
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yè)就不能勝利。”[8]303在面對國家安全的目標主體指向時,毛澤東始終不渝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顯示出了高超的大國領導智慧,也體現出他帶領全國人民走向民主發(fā)展和國家走向富強文明的信心??梢姡袊伯a黨的領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乃至維護國家安全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其實,這一點,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再到習近平,都始終堅持著中國共產黨對維護國家安全及各項建設大業(yè)的領導。當代中國的發(fā)展表明,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總體國家安全發(fā)展才得以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燦爛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文獻選編(一九四九——二〇一四)[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0.
[4] 肖軍.中共三代領導集體的國家安全觀[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1(6):79-81.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04.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4.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202.
[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M].修訂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103.
[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4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67.
[11]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
[13]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525.
[15]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
[1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1.
[1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5.
[1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1161.
[19] 趙云獻.毛澤東建黨學說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79.
[2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2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22] 毛澤東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2-423.
責任編輯:周 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