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牧依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2035 年遠景目標之一。當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一方面,公共服務發(fā)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首先體現在城鄉(xiāng)差距上,與城市相比,農村在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和基礎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指標值仍較低 (王勝華,2021)。其次體現在不同公共服務項目上,部分公共服務項目仍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均衡現象 (盧成會,2022)。另一方面,盡管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通過轉移支付等財政安排去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支出水平 (傅勇,2010),但地方政府在使用轉移支付資金時存在隨意性和主觀性過大、財政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如何提高財政資金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用上的效率,增強其合理性和科學性,成為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國內關于財政透明度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研究為本文提供了邏輯起點和研究基礎,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證研究尚缺乏財政透明度的研究視角,本文將財政透明度作為整體研究它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效應,對現有文獻予以補充。二是已有研究主要規(guī)范地分析了財政透明度的經濟效應,當前還鮮有文獻專門探討財政透明度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因此,本文將從理論假設和實證檢驗兩個方面出發(fā),深入考察財政透明度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相關關系。
影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因素很多且較為復雜,因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以及均等化程度是受多方因素共同制約的,如不同地方自然資源稟賦差異、財政能力以及不同的財政安排等。近年來中國各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不斷提高 (張德鋼和陸遠權,2020),其為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供了驅動力。首先,財政透明度的提高能有效地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公共財政理論認為,公共財政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為主要職能之一,其主要目標是滿足公眾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而地方基于財政壓力、晉升激勵,選擇將財政資金更多用于基本建設和行政管理,從而壓縮了財政資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造成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投入的不足。因此,政府財政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緩解由于公眾與政府財政支出安排的信息不對稱性帶來的利益主體的沖突,促進財政支出效率的提升,進而提高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其次,財政透明度的提高能有效地保障公眾的參與權和表達權。通過參與式預算介入、提出合理合法的公共服務訴求等方式影響財政決策,有利于政府財政安排真實反映公共需求偏好,促使政府按照公共需求偏好安排財政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有效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財權資本化的風險,進而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績效。除此之外,財政透明度的提高還可以有效保障公眾的監(jiān)督權。通過對政府財政信息的監(jiān)督,公眾可以有效掌握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強化地方政府履責意識,促使政府部門加強財政管理并不斷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從而為增加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提供了財政支持。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財政透明度的提升能夠有效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本文根據實際研究的需要分別設定了三類變量,第一類是模型的核心解釋變量,即財政透明度 (FT);第二類是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PS);第三類是控制變量,主要用于說明其他因素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緩解模型的遺漏偏誤估計。具體測量方法如下:
1.財政透明度的測量
本文采用清華大學課題組披露的財政透明度數據。由于《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中報告的是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得分,本文以各省地級市GDP 占該省GDP 的比重為權重,計算省級政府財政透明度得分,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下標i 代表省份,下標j 代表地級市,下標t 代表城市和年份,FTit為省份的財政透明度得分,GDPijt為地級市的國內生產總值,FTijt為第t 年省份i 所轄地級市j 的財政透明度得分。
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測量
為測量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本文參照董艷玲和李華 (2022)的做法,首先使用熵值法對省份內各地級市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水平進行測度,然后根據省份內各地級市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水平測算各省基本公共服務的變異系數,從而得出各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1)省份內各地級市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水平測度
根據國務院《“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guī)劃》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主要發(fā)展指標,即包括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住房保障、勞動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社會保險、醫(yī)療衛(wèi)生、公共文化體育、社會服務及公共教育共計8 個維度、20 個具體指標,結合數據可得性和科學性原則,借鑒武力超、林子辰和關悅(2014)的做法,本文重點選取了基本公共設施、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基本公共教育和基本社會保障4 個維度、12 個具體指標來衡量各地級市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的指標評價體系
本文采用熵值法對省份內各地級市的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水平進行測算。根據熵值法可以得出各指標權重。同時將各地級市2013—2020 年的數據代入進行計算,進而測算出省份內各地級市的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水平。本文使用地級市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tǒng)計年鑒》。
(2)各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測度
在計算出省份內各地級市基本公共服務綜合水平的基礎上,本文利用變異系數法進一步測量一省內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v 為變異系數,σ 為標準差,si為城市i 的基本公共服務得分,為該省份所有地級市基本公共服務得分的平均數。由于海南省、青海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缺少部分統(tǒng)計數據,為了避免缺失數據對研究結果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故在省級樣本中剔除;此外,由于四個直轄市只有一個觀測值,無法使用變異系數法測算其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故剔除,因此,本文使用2013-2020 年中國24 個省份相關指標數據測度各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3.其他控制變量的設定
除了核心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外,本文還選擇了包括人均GDP、開放水平、財政支出結構、城市化率以及金融發(fā)展在內的五個變量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本文控制變量所用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以及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中國24 個省一級政府,數據類型則選擇的是2013 到2020 年的年度數據。為驗證財政透明度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效應,本文構建如下回歸方程:
其中,PSit為前文測度的各個省份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FTit為財政透明度;X為控制變量集合,包括人均開放水平、財政支出結構、城市化率以及金融發(fā)展;和分別為省份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
表2 報告了基準回歸結果,其中第 (1)、 (2)列只考慮了財政透明度的變動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且在第 (2)列中同時控制了地區(qū)固定效應和時間效應。根據第二個模型的回歸結果,其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074,其t 統(tǒng)計量為-2.06,這表明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當財政透明度提升1 個單位時,衡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變異系數下降0.074 個單位,說明財政透明度可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且作用顯著。第 (3)列和第 (4)列加入了其他影響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控制變量,其核心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42 和-0.075,其t 統(tǒng)計量分別為-1.76 和-2.48,這表明財政透明度仍然保持顯著的正向作用。第 (5)列在第 (4)列的基礎上以省份聚類校正回歸中的標準誤,從而克服可能存在的異方差與組內自相關。第 (5)列報告的回歸系數和符號與第 (4)列完全一致,結果顯著。
表2 基準回歸結果
本文接下來的研究將以第 (4)列的回歸結果作為基準回歸結果,根據基準回歸結果,開放水平的系數估計值為-1.194,t 統(tǒng)計量為-7.17,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城市化率、財政支出結構和金融發(fā)展的系數估計值分別為-0.384、-0.383 和-0.027,t 統(tǒng)計量分別為-0.56、-1.16 和-0.93,方向符合預期,但是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
為了確保模型估計結果的穩(wěn)健性,本文將采用更換模型處理的方法來驗證前文回歸結果的穩(wěn)健性。
由于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可能存在內生性,為處理內生性問題,對相應變量取滯后一期處理,并將回歸結果報告在表3。同樣地,以第 (4)列為基準回歸結果,結果顯示,核心解釋變量財政透明度回歸系數同樣為負值,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財政透明度回歸系數為-0.083,其t 統(tǒng)計量為-2.80,其值略低于前文結果,在采用滯后一期的處理后,模型的顯著水平更高了,這說明政府當年財政透明度的改變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具有滯后性,其效果在下一年體現得更加明顯。在滯后一期后,城市化率和財政支出結構的系數顯著為負,這兩個控制變量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水平提高也更顯著了。因此,在進行更換模型處理后,整個模型具有較好的顯著水平和解釋能力,回歸結果具有穩(wěn)健性。
表3 穩(wěn)健性檢驗回歸結果
本文根據清華大學課題組發(fā)布的《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所公布的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數據,計算省級政府財政透明度得分,同時,基于測算的292 個地級市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數據利用變異系數法測度了24 個省份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與省級財政透明度數據進行匹配,研究了財政透明度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模型估計結果顯示,在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相同的情況下,財政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接下來,考慮到內生性的問題,本文使用了更換模型的方法作為穩(wěn)健性檢驗,將所有解釋變量滯后一期作回歸,從而克服內生性問題,驗證了回歸結果的穩(wěn)健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2035 年遠景目標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尤其強調了要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诒疚牡膶嵶C結果來看,要想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進一步發(fā)揮地方政府在信息、激勵約束等方面的特有優(yōu)勢,持續(xù)不斷地提升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落實主體責任,促使其重視基本公共服務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