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面議”是招聘廣告中常見用語,字面意思是工資有待勞資雙方協(xié)商確定,但其也可能是某些用人單位為求職者設下的陷阱。本文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工資面議”式陷阱,提醒求職者在應聘過程中要當心,以避免自身權益被損害。
【案例】鐘女士與某家公司“工資面議”時,議定鐘女士的月工資為 6000元??僧旂娕款I取第一個月的工資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月工資只有2200元。面對鐘女士的質疑,該公司堅持面議時確定的就是 2200元。由于當時沒有將“面議”的結果計入書面勞動合同,鐘女士只好自認倒霉。
【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指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北景钢?,鐘女士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沒有將“工資面議”的結果寫入其中,那么就意味著鐘女士將來因工資標準發(fā)生爭議時,只能依靠證據(jù)來解決?,F(xiàn)在鐘女士作為主張的一方不能提供證據(jù),自然就要“承擔不利后果”的風險。
【案例】某家公司發(fā)布招聘廣告,稱有多個招聘職位,在“工資面議”的字里行間暗含有豐厚待遇的意思。方女士認為其中一個職位很適合自己,尤其是覺得工資會讓自己滿意,于是千里迢迢前往該公司應聘??煞脚亢芸斓弥摴窘o她的月工資只有當?shù)赝袠I(yè)同崗位平均工資的60%。最終方女士不得不無功而返。
【點評】“工資面議”往往是某些用人單位給求職者制造的懸念和幻想,引誘應聘者“上鉤”,達到“少花錢多辦事”目的耍的花招。《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nèi)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yè)危害、安全生產(chǎn)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本案中,該公司籠統(tǒng)地以“工資面議”取代如實告知應聘者勞動報酬,甚至以豐厚的待遇誘騙應聘者,無疑是不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同時,該公司應當知道這種行為侵犯了應聘者的知情權,會給不明真相的應聘者造成損失,卻聽之任之,明顯存在過錯?!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第一項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惫史脚坑袡嘁笤摴举r償損失。
【案例】高女士與一家公司“工資面議”的結果是,月工資為當?shù)卣?guī)定的最低工資標準1720元,干得好可加到7500元。高女士盡心盡力干了一個月,公司卻只給了她1720元。面對高女士的質疑,公司答復說,之所以按月工資1720元發(fā)放,是因為高女士未達到“干得好”的標準。
【點評】“干得好可以加薪”中所指的“好”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在沒有參照標準的情況下,相當于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據(jù)此,應聘者為了避免被用人單位算計,應當事先要求明確“好”的標準、“可以加薪”的具體條件,并將其寫入勞動合同。如果已經(jīng)陷入僵局且付出了勞動,勞動者也不必自認倒霉,而是可以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guī)定的標準執(zhí)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guī)定的,實行同工同酬”的規(guī)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