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江南,憶的是蘇州,夢花橋,念的是平江路。
前些日子,蘇州正值黃梅雨季,要說起來,這也是江南地區(qū)的特色之一。雨水讓青石板展現(xiàn)出別樣的光彩,粉墻在晴雨的轉換中變化著不一樣的色澤。
平江路上的人氣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旗袍與漢服平分秋色,姑娘精致的妝容拖慢了路人的步子,走走古橋,在平江河邊的石欄上小憩,從鈕家巷的狀元博物館走到大儒巷的古昭慶寺,再由菉葭巷逛到東花橋巷嘗一杯特調的碧螺拿鐵,聽船娘口中的吳儂軟語,在夜市的手作攤上隨便瞧瞧。
跨越千年的繁華
平江路到底繁華了多久?也許要往前推一千年。
如果把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帝制畫成一根時間的長線,那宋朝恰好處在中心點上,唐宋之間的變革,如今看來意義深遠。
兩宋時期,文學不再高高在上,市井文人出現(xiàn)了,文學載體也擴充出了曲、詞、小說。城市的景觀從唐代格局井然的“坊”,開始變得奔放了,允許居民開設門面房,一時間街上的世俗文化就像沖破了枷鎖,南北商品琳瑯滿目,賣貨郎的擔子上盡是稀奇玩意,街頭還有說書的、賣唱的,當街喝茶風氣極勝,這可比香榭麗舍的咖啡館子早多了。宋太祖把宵禁的時間一推再推,后來干脆取消了,宋人最后的矜持也不要了,通宵狂歡的夜市出現(xiàn)了。
現(xiàn)代人談及宋朝,都大愛它的人文環(huán)境,是傳統(tǒng)文化和審美的高峰,也是藝術與生活融通的生活美學的源頭,稱贊它是中國近世的開端,是歷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思想和教養(yǎng)的朝代之一。跨過千年,如今的中國又迎來了新的開端,新的夢想已經(jīng)起航,國力的強盛帶來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年輕人不獨愛洋裝,更愛古裝,平江路上的古風雅韻就是最好的例子。
于是,彼時的平江路,與此時的平江路,它們有著相似的一面,更有不同的一面,就好像與不同時空的自己,在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隔空演出。
平江路真的千年未變嗎?這兒有一塊石碑佐證。
唐代的蘇州全城有古坊60座,縱橫街巷300多條,300多座橋梁連接著大大小小的棋盤格,城市建設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但繁榮終敵不過戰(zhàn)亂,金兵的鐵蹄將蘇州城毀于一旦,整整一個世紀之后,這座江南古城才重現(xiàn)了游人如織的景象。
南宋蘇州郡守李壽朋站在報恩寺塔上,望著眼前繁榮,決心將城市的脈絡刻成石碑,永遠流傳下去。這就是我們如今在平江路南入口能夠看見的《平江圖》石碑,這不僅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大的城市石刻地圖,也是世界史中罕見的巨幅古代城市圖。而整條平江路,就是整個蘇州城的縮影,歷經(jīng)千年,依然延續(xù)了唐宋以來的城市格局和蘇式美學,并保持著驚人的活力。
古與今,將雙面繡“繡”得更出眾
古人留下了財富,如何更新這座古城,成為當代人的難題。之所以用到了“更新”這個詞,是關系到發(fā)展、保護、延續(xù)的問題。如香港中環(huán)、上海陸家嘴、深圳南山區(qū),近20年來各地強市都在全力開跑,高樓大廈占據(jù)了城市的中心地帶,而蘇州卻選擇走了一條不太一樣的路。
1986年,蘇州出臺了改革開放后第一個總規(guī)《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并在2003年的新規(guī)中規(guī)定,古城范圍建筑限高24米,不能超過北寺塔。在那個一切為發(fā)展讓路的大環(huán)境里,蘇州這波操作讓人看不太懂。但正因為這種克制,才有了如今古城的面貌。
如今,站在北寺塔上往下看,蘇州還是那個蘇州,平江路依然優(yōu)雅,但只要稍稍往遠方看去,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發(fā)展了近30年的園區(qū)在2022年實現(xiàn)國家經(jīng)開區(qū)綜合考評“七連冠”;2022年中國部分城市GDP排名中,蘇州名列第六;剛剛發(fā)布的2023中國地市級品牌價值綜合影響力指數(shù)中,蘇州在全國百強名單中排名第一。
不得讓人贊嘆,古與今,蘇州這件雙面繡,繡得漂亮。
古城的更新,同時要考慮新與舊、拆與留、改與建的關系,保護不是修修補補圍起來就夠了,我們需要一座“活著的古城”“有活力的古城”,蘇州人在這方面動了點腦筋。
諸如前文所述的“平江九巷”,類似的案例還有許多正在醞釀中,古老的街區(qū)猶如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她就像新時代的姑蘇繁華圖,正徐徐展開。
你可以把這一切理解成一種新時代的高級煙火氣,她可以很松弛,但擁有新的社交環(huán)境和符合當代生活方式的審美,她也可以很網(wǎng)紅,但一定對藝術、歷史和文化有所追求。
蘇州平江路,五步一小巷,十步一座橋,百步一口井,藏著太多蘇州往事。那么這平江九巷,你最想走哪一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