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每當聽到這優(yōu)美動聽的抒情歌曲,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們的家鄉(xiāng):門前一條大河橫貫東西,兩岸是成片肥沃的田地。春季,麥苗青青,菜花金黃,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深秋,水稻成熟,稻浪翻滾,金色的光芒閃耀著豐收的喜悅。
這條大河名叫“婁江”,她是我們的母親河。婁江出蘇州婁門,一路向東,穿越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過昆山,到太倉,匯入長江,奔向東海。你可知道,千百年來,這條古老的江河承載了多少動人的故事?
倒流千年,看歷史里的婁江
讓時光倒流千年……從前蘇州以東地勢低洼,遍布水澤,每年春夏之交,汛期多雨,江河湖泊積水無處宣泄,水災頻發(fā),百姓苦不堪言。北宋水利專家郟亶曾經(jīng)在《吳門水利書》中描述當時的情景:“一抹盡為白水?!边@就是真實的寫照。
時至北宋,昆山主簿邱與權(quán)站出來了。他雖然只是級別不高的地方官,但有關(guān)注民生疾苦的拳拳之心。他身先士卒,動員民工,組織昆山、長洲兩縣分工,拉開了疏浚河道、治理水患的序幕。民工們先把上游來水阻斷,再以竹、葦為墻,用鐵鍤鏟土,竹畚挑土,分段筑堤。經(jīng)過數(shù)十天的奮斗,一條60尺(相當于20米)寬的大河終于疏浚完工,從此,桀驁不馴的野馬被套上了籠頭,四處漫溢的水流乖乖走進了它們的通道。當年是北宋至和二年,因此這條河道被命名為“至和塘”。它,就是今天婁江的前身。
事畢,邱與權(quán)親自撰寫《至和塘記》,詳細記述了這項開拓性的工程。據(jù)記載,此次疏浚工程共耗用了156000人工。這是一個什么概念?我們?nèi)绻淹瓿蛇@個工程說是打贏了一場戰(zhàn)爭,一點都不為過。這里雖然沒有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但是民工們披星戴月、胼手胝足的情景我們可以想見。好一個邱與權(quán)和他組織的民工們,可不就是譜寫了一首遠古大禹治水的續(xù)篇?
修堤疏浚,前人栽樹后人涼
從此,江水緩緩流淌,經(jīng)年累月滋潤著吳中大地,時光也像流水,在400多年后的明朝弘治年間,金雞湖的東北方向,有個面積達2.2平方公里的湖泊——沙湖。沙湖的北緣跟婁江連成一體,放眼望去就是白茫茫一片浩渺水面。每逢天氣變化,風急浪高,波濤滾滾,途經(jīng)船只常常遇險。
弘治九年(1497),工部主事姚文灝巡事,看到沙湖風浪險惡,過往客舟多有遭難,因此決心在此修筑一條夾堤,把沙湖和婁江隔開,以減小風浪影響。此項工程規(guī)模浩大,姚文灝特地立石為碑,親自撰寫歌謠刻在碑上指導民工:“遠挑新土才稀罕,露盡黃泥始罷休。兩岸馬槽斜見底,中間水線直通頭?!庇谑?,一個轟轟烈烈的筑堤場面展開了:民工們挑土的挑土,打夯的打夯,扛石的扛石,干得是熱火朝天。工程進行了兩年,將近完工的時候,姚文灝積勞成疾去世了,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其后,郎中傅潮接過歷史重任,終于完成了這項艱巨的工程。為此,蘇州狀元吳寬曾為之撰寫《沙湖堤記》,贊曰:“如是堤然,蓋耕者無浸淫之苦,則安于田畝;行者無復溺之憂,則樂于道路;賈者無掠奪之恐,則保其貨財。利何溥于此!”
之后,這條塘河又多次疏浚。特別是萬歷四十二年,長洲知縣胡士容為了加固婁江河堤,發(fā)起工程,添筑石塘,使這條重要水道的通暢得到了長久的保障。從此,不僅雨季大水漫溢,淹沒農(nóng)田的災害得到了紓解,這條塘河也變成了蘇州向東進入長江出海貿(mào)易的重要航道。明朝宰相王鏊曾寫過一首詩記述他的航行感受:“早朝時去晚朝回,陸市巴城迤邐來。咫尺唯亭看又過,人生行止信悠哉。”朝去晚回,婁江航行的交通便捷給人帶來的愉悅溢于言表?!扒叭嗽詷浜笕藳觥?,先賢留下的恩德,惠及后世,得到蔭庇的人們會永遠記在心中!
奔騰不息,那條“至和塘”的蝶變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間來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為了加強太湖流域水利建設,人民政府動員民工5萬多,分三期組織開展了婁江的新一輪拓浚工程。來自吳縣各鄉(xiāng)的農(nóng)民匯集于此,一時間,工地上人山人海,處處是紅旗飄揚,這規(guī)模宏大、氣氛熱烈的場面,不禁讓我們想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群眾推著小車奮勇直前的情景!從此,昔日的“至和塘”蝶變成了一條50米寬的大河——婁江。
千百年來,無數(shù)民工為整治這條江河揮灑了多少血汗,他們?yōu)楹笫涝旄5墓廨x業(yè)績可歌可泣,永遠值得我們紀念!“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婁江滔滔,奔騰不息,東風乍起,碧波蕩漾。
進入21世紀以來,姑蘇城東成了一片熱土。婁江兩岸,除了稻花飄香,更有高科技的閃光為世人矚目。新一代的蘇州人,每天都在這里創(chuàng)造著新的奇跡,他們身上的故事何止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