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 | 高婷 攝影 | 李楠 小模特 | 陳奕鳴 王卿照 鳴謝 | 天空之城兒童攝影
讓孩子從小以實驗的心態(tài)去探索食物,發(fā)現吃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不僅是在探索自己和食物之間的關系,也是在啟發(fā)孩子與食物的相處過程中認識自我、療愈自我。
為什么要把吃飯當作人生大事?如何讓孩子愛上健康的食物?全家人經常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意義是什么?飲食狀況與個人的情緒狀態(tài)是否能聯(lián)系在一起?帶著關于美食的這些疑問,我們這期邀請到了心理學家張婍老師進行分享。張婍老師將自己對美食的興趣與心理學研究相結合,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美食心理學的概念。
張婍老師說自己從小就喜歡美食,而且不挑食,胃口也挺好,身邊的人總是很好奇地問她為什么吃那么多,還不胖,她就會開玩笑告訴他們:“因為我和食物的關系好,食物是我的好朋友,所以食物能給我充足的能量,還能幫我保持身材?!?/p>
張婍老師認為,經營好和食物的關系,我們和食物就會保持一種比較松弛、自在的關系,我們會對各種各樣的食物都比較好奇,愿意去探索,愿意嘗試新的口味,愿意在上面花時間。而且,我們也不會被食物控制或綁架,比如無法拒絕的甜食,有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等。
孩子的味蕾是很細膩、豐富的,而且他的好奇心也強,如果父母借此引導孩子像做實驗一樣,去探究不同食物的味道,引導孩子打開五感去觀察食物、觸摸食物、品嘗食物,孩子會對食物一直保持興趣。
食物本身不僅只是一種食物,它還是跟風土人情、歷史文化、自然等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文化符號,因此也可以帶孩子從食物本身出發(fā)做出更多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帶孩子去品嘗不同地區(qū)的食物,了解這些食物是如何烹飪出來的,有什么歷史,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更喜歡天然的、健康的食物,但是誰的童年沒有零食記憶呢,尤其是那些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它們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張婍老師認為,父母也不能一味地禁止孩子吃零食,這樣倒反而會激發(fā)孩子更想吃零食的欲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去探索零食,父母要引導孩子發(fā)現健康食物的自然、豐富的滋味,讓孩子對比不健康零食的重口味和添加劑的味道,這樣一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更愿意吃健康的食物。
為了激發(fā)孩子對健康食物的興趣,父母應該給這些食物賦予積極的意義,比如通過故事告訴孩子這些食物能帶給他的營養(yǎng),或者帶孩子到菜園、果園,通過采摘新鮮果蔬的方式讓孩子有快樂的體驗,從而將快樂的感受與健康食物建立積極的關聯(lián)。父母還可以通過主動構建家庭中的飲食環(huán)境,給健康食物更多出現的機會,這樣孩子自然地就會更傾向于選擇它們。
張婍老師告訴我們,吃東西的過程,就是自己在跟身體對話的過程,慢慢吃,我們是能感受到身體的狀態(tài)的。無論是品嘗到味道,還是看到漂亮的顏色,我們的身體會產生很多和食物相關的內在感受。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一拿到食物就開始大快朵頤,根本沒有去關注這種感受。父母應該帶領孩子把吃飯的速度放慢下來,多一些耐心,引導孩子品嘗食物的不同層次的口感,感受食物帶來的愉悅體驗。
除了食物帶來的感受以外,父母還可以在饑餓和飽腹的狀態(tài)下,分別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與食物之間的關系變化,這也是通過食物帶領孩子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
父母對于食物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不重視吃這件事,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各自看手機、刷視頻,這時候食物就完全變成了飽腹的工具,孩子自然而然地也會從父母那里習得這種對食物的態(tài)度。
但是如果父母經常會很用心地準備飯菜,用漂亮的餐具精心擺盤,一家人圍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這種情況下食物就與溫馨的家庭時光連接在了一起,這些普通的家常便飯就成了孩子日后的美好回憶和寶貴的童年財富。所以父母要認真對待食物,好好吃飯,給孩子做好示范。
食物也是一種滋養(yǎng)自我、安撫自我的手段,我們都知道一代文豪蘇東坡曲折的人生經歷,他在官場幾次慘遭貶謫,但卻能苦中作樂,不僅會吃,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菜式,食物在他的人生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療愈力。所以張婍老師建議父母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吃是一件很美好、很美妙的事,那么這種自我滋養(yǎng)和自我安撫的方式就可以陪伴他的一生,讓他懂得如何通過食物更好地照顧自己的情緒,用食物來表達對家人的愛。
養(yǎng)過寵物的人應該都知道,動物吃得好不好會影響到它的壽命,其實人類也是一樣。研究美食心理學的張婍老師更提醒我們,相比于動物,食物對人類還有更多的心理層面的意義,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關注自己的飲食狀況,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如果在某個時間段出現了飲食沒有規(guī)律,或者暴飲暴食、胃口不好等情況,就應該意識到這是身體在提醒我們要留意一下自己最近的情緒狀態(tài)和壓力情況,也許需要休息了。同樣,飲食狀況也能成為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狀況的參考,進而和孩子一起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封面人物簡介:
張婍,美食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博士后,北京聯(lián)合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心理健康碩士生導師。專注于探究人和食物的關系,以及飲食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從事相關領域的咨詢、培訓和課程研發(fā)等工作,并積極進行美食心理學、親密關系等領域的科普,搜索小紅書用戶名“藝藍的小世界”就能找到她。
文 |高婷
雜志封面拍攝前前后后發(fā)生的故事特別多,讓我把一張照片背后的焦慮、辛苦、擔心和開心都告訴你吧!
可能是美食自帶的治愈功能,即使在北京酷暑39℃的高溫天氣里,以美食為主題的封面拍攝也充滿了快樂和美好。這是食物的魅力,也是拍攝小分隊所有成員齊心協(xié)力的結果。
這期封面中出現的模特小女孩叫朵朵,她真的像花朵一樣美麗、可愛,另一個小男孩,我們暫且叫他奧特曼吧,因為他特別迷戀奧特曼,一提到這個詞,他就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
拍攝現場,我們布置了一個溫馨的家庭廚房場景,精心準備了蔬菜水果和各種餐具,其中一個大號的勺子和一個橙黃色的烘焙手套成功地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注意?;蛟S是因為剛開拍時他們都有些緊張,兩個孩子拿起勺子、戴起手套玩?zhèn)€不停,一度影響到了拍攝,后來拍攝總指揮原麗老師不得不“粗暴”地把玩具從兩個孩子的手中“搶”了過來,偷偷藏了起來,才讓拍攝順利地往下進行了。
接下來,應攝影師要求,孩子要和橙子互動,剛開始是按照既定的指令做動作,比如把橙子摞起來,做拋和扔等動作,后來孩子們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被激發(fā)了,和橙子玩起了躲貓貓游戲,以及分橙子大戰(zhàn),玩得別提多開心了。這時候張婍老師也加入了進來,她給孩子們開啟了一場現場食育課:“這幾個橙子的味道是不一樣的,你們也來聞一聞吧?!眱蓚€孩子趕緊好奇地把橙子挨個拿起來聞,“嗯嗯,這個味道更濃一些,你聞?!薄罢娴暮孟阊?!這個有一種更清新的味道,你聞?!笨磥恚麄儗Τ茸舆@種食物有了比別的孩子更多的認知了。
在約定拍攝時間的半個小時之前,張婍老師就已經抵達了拍攝現場,張老師很自然地告訴我們:“我一般都會提前到的?!睘閺垔砝蠋煹木礃I(yè)和認真點贊。參與我們封面拍攝的孩子們更是從未遲到過,總是早早到現場,我們真心地感謝寶寶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
為了呈現更好的拍攝效果,每次攝影師都要使出渾身解數,因此也會呈現出各種各樣讓我們忍俊不禁的拍攝姿態(tài),或蹲,或縮在狹窄的角落里,或站在高處,反正每一個姿勢都不舒服,但他就是靠著這些姿勢抓拍到了最生動、最美好的畫面。
拍攝總指揮原麗老師是團隊里最操心的人,她既要統(tǒng)籌全局,又要關注每個細節(jié),整個過程中都需要一直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每次拍攝,她都會習慣地自帶一大杯美式咖啡到場,開玩笑地稱之為“續(xù)命神器”。
天空之城的媒體負責人陳思,每次都會給我們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拍攝當天,攝影團隊突然發(fā)現張婍老師的服裝中少了一件必要的裝飾品,陳思二話不說就開上車跑去附近的商場采購,讓原定的拍攝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她就是咱們雜志的美編,她每次都要負責提前采購拍攝需要的道具。如果你在路上看到過一個拎著巨大的藍色購物袋的漂亮女生,那可能就是她了。每次她都要提著這個沉甸甸的袋子輾轉兩個小時,輪番換乘公交和地鐵,甚至在這次拍攝當天,她還頂著39℃的高溫騎上了自行車,真是勇氣可嘉!
當然,雜志編輯每次都會參與到拍攝過程中,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同時完成對嘉賓的采訪。在化妝間里采訪,也是很獨特的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