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p>
坐落于北京西郊的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的經典之作,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稱清漪園,是乾隆皇帝為慶賀其母孝圣憲皇太后六十歲大壽而修建的。清漪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核心景區(qū),按照杭州的西湖與江南各大名林為藍本進行設計,園內的寺廟、樓閣、殿堂、亭臺、長廊等建筑物無不依山水之勢而修建,構思巧妙。這座園林既有北方皇家建筑的宏偉大氣、華麗壯觀,又有江南園林的小巧可愛、移步易景等優(yōu)勢,園工前后歷時十余載,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才基本建成這座大型的山水園林。清漪園與“以恒蒞政”的圓明園近在咫尺,處理完政務的乾隆皇帝常到此處放松休閑,據《乾隆帝起居注》記載,自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的49年中,乾隆帝曾臨幸“萬壽山”多達80次,其后的嘉慶帝、道光帝、咸豐帝也都多次臨幸清漪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西郊的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等幾座皇家園林成了聯軍搶掠和破壞的重點目標。聯軍放火焚燒圓明園的同時,清漪園也遭到了焚毀,園內除了一些銅亭、石砌建筑外,木制結構的建筑全被燒成一片廢墟。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月初一,光緒皇帝發(fā)布上諭,將清漪園改稱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歸政后頤養(yǎng)天年和垂簾聽政之地,取“頤養(yǎng)沖和”之意。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這座規(guī)模宏大且內藏無數珍寶的夏宮又一次成為侵略者眼中的“肥肉”。八國聯軍在瘋狂劫掠珍寶后,還肆意損毀園內的建筑,像今頤和園智慧海外壁佛龕內大面積缺失的佛頭,多是由當時的俄軍擊毀的。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再一次修復頤和園。1928年頤和園正式辟為公園對外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對頤和園開展了保護性修繕古建等一系列的工作,使得頤和園內的文物得到了及時的搶救和保護。1961年頤和園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頤和園經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美麗西堤現六橋
頤和園內的主要景區(qū)都是依水而建的,各式各樣的橋便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連接工具,據統計園內共建有平橋、拱橋、亭閣橋等樣式不同質地不同大小不同的橋梁三十余座。這些美麗橋梁像明珠一樣散落于頤和園內各處。比較有名有西堤六橋,昆明湖建好后為了方便行走圍湖又修建了東堤和西堤兩條長堤,昆明湖的西堤長約2300米是仿照杭州蘇堤建造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最喜歡西湖的景色,尤其是對“蘇堤春曉”的景色念念不忘,他讓隨行的畫師將蘇堤上的美景繪成畫卷保留下來。在建造昆明湖西堤時,皇帝下旨讓設計師按照畫師的畫卷復制這一江南美景。
西堤兩岸遍植桃柳,春日里長堤之上繁花似錦,煙柳重重,湖水蕩漾,人們透過團團的花霧可以看到由北向南分布著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這六座石橋。每座石橋都建得形態(tài)優(yōu)美,而且名字都取得非常有意境,如豳風橋,原名為桑苧橋,它地處西堤東段,因周圍有水居村、耕織圖等一些與農事相關的景區(qū),所以用桑樹、苧麻為點取了這一橋名。清同治年間,慈禧太后因苧與咸豐帝的“詝”同音,為了避諱而將桑苧橋改名為豳風橋。又如鏡橋,取自唐代詩人李白“兩水夾明境,雙橋落彩虹”的詩句中。練橋,同樣也出自南朝齊國詩人謝眺的一首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柳橋,位于西堤的南端,橋的周圍廣植柳樹,橋名出于詩句“柳橋晴如絮”。玉帶橋,則是以形取名,高聳的橋拱像古人佩帶的玉帶,遠望玉帶橋半圓的橋拱與水中倒影恰似組成一輪明月,湖光山影美不勝收。石橋的名字美,它的樣式更美,有平橋樣式的界湖橋,有帶亭閣樣式的豳風橋、鏡橋、練橋、柳橋,還有單孔高拱樣式的玉帶橋。當游人漫步西堤之上看到這如畫的風景,不免都會產生身在西子湖畔的想象吧!
荇橋上的獅子與橋下的蛇
除了西堤六橋外,頤和園內還有半壁橋、繡漪橋、知魚橋、后溪河三孔石橋等眾多橋梁,在這些橋梁中還有一座非常精美的亭閣橋——荇橋。這座橋位于石舫西側,全長25米,寬4.8米。橋上建有長方形重檐亭閣,面闊三間,高2.53米,內繪有蘇式彩畫,雕梁畫棟。橋的兩側呈斜坡狀有漢白玉護欄,橋下有三孔分水洞,中間最大。亭閣下方的橋墩外側加有石砌三棱方橋墩,墩上有鉆石形斗拱半圓臺,每個臺上各站立一只威風凜凜的石獅。如果仔細觀察這些石獅,會發(fā)現它們與我們平時所見的石獅并不完全相同,在這些石獅的頭頂上還長有一角,有人說這些長角的獅子實際上是一種鎮(zhèn)水獸,因為頤和園內水景眾多,所以建設了這些鎮(zhèn)水獸,祈求昆明湖能夠一直風平浪靜。
荇橋上的獅子設計巧妙,關于這四只獅子還有個小故事。相傳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慈禧太后到頤和園內游玩賞月,園內到處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慈禧一看特別高興,就在準備外出賞月的時候,她突然發(fā)現腳下有條大蛇向她撲面而來,嚇得她是渾身戰(zhàn)栗臉色發(fā)白,一下子就沒了游園賞月的興致。被嚇到的慈禧太后大發(fā)雷霆看什么都不順眼,尤其是荇橋和萬字河上掛著的彩條和燈籠,晚風吹過荇橋上掛著的燈籠忽明忽暗就像蛇的眼睛發(fā)出懾人的光芒,而隨風飄動的彩條就像扭來扭去的蛇身,慈禧太后是越看越生氣,下了道懿旨非要把荇橋改個模樣。這道旨令可難壞了眾人,拆橋雖然容易但建好的橋能不能得到慈禧的滿意這又是個難題,就在大家為難之際,一個老石匠出了個好主意。他說:“獅子是獸中王,動物都要服從它的管理,咱們建幾只獅子就能把蛇鎮(zhèn)住了?!北娙伺氖址Q好,但獅子放在哪兒又成了新問題,放在橋頭不太好看,放在橋下又起不了震懾蛇的作用,而放在橋兩邊又沒地兒擱。老石匠想來想去,終于想起個好地方,他帶領著幾個石匠,找來四塊比橋墩高三尺的大石頭,他把這些大石頭立于橋墩外側,又在石頭上面各刻了一只獅子,這四只獅子威風凜凜,雙眼圓瞪,兩只尾巴沖東,兩只尾巴沖西,兩只頭朝南望著昆明湖,兩只頭朝北盯著萬字河,好像衛(wèi)兵一樣把守著頤和園。您還真別說自從有了這些獅子守橋,頤和園內再也沒有出現過蛇的蹤跡。
精美絕倫的
十七孔橋與傳說
無論是最美的荇橋還是最有韻味的西堤六橋都不能與下面要介紹的這座石橋相提并論,它就是橫臥于昆明湖南湖島與東堤之間的十七孔橋,它不僅知名度超高而且還是園內體量最大的一座石橋。這座橋長150米,寬8米,共有17個孔券組成,橋上石雕極為精美,全橋共有望柱124根,每根望柱之上都雕有神態(tài)各異的獅子,大小共有544只,比盧溝橋的獅子還多好幾十只呢!橋的兩端還立有石獸護欄,雄壯威武。橋正中的額欄向北寫著“靈鼉偃月”,向南寫著“修蝀凌波”。此橋最大的特點就在橋的17個孔券之上,十七孔橋的孔券是中間最大,依次向兩邊縮小。無論是從東端還是西端向中間數,每邊都是“九”個券洞?!熬拧痹谥袊欠浅<榈臄的?,它代表著最大的陽數,也是帝王們最崇拜的一個數字,且包含“九五之尊”之意。十七孔橋的造型結合了北京盧溝橋和蘇州寶帶橋的特色,古樸中透著秀美,端莊中略帶頑皮,生動活潑。由于這座橋建造得過于精美,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
傳說乾隆皇帝下令修建十七孔橋后,全國各地來了許多能工巧匠,一天大家在工地建橋的時候,來了一位滿臉塵土破衣爛裳的老者,這個老頭兒七八十歲,一邊走一邊吆喝:“誰買龍門石,誰買龍門石!”大家看他那臟樣都以為他是瘋子,誰也沒理他,他就這樣在工地上吆喝了三天。第四天的時候老者看并無人理他,只好背起工具抱著大石頭離開了工地向東邊走了。走了一天走到六郎莊,老人實在累得走不動了就在一棵大槐樹下睡著了,天一亮老人就開始鑿他那塊龍門石,好幾天都是這樣。一天傍晚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老人沒有地方躲雨只能蹲在樹下,風一吹凍得老人直打哆嗦。就在這個時候住在村西的王大爺恰巧路過此地,他看到老人被凍成這樣就起了善心,他讓老人跟他回家,從此這個賣龍門石的老人就住在了王大爺家中。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老石匠在王大爺家里白吃白住,什么活也不干就是整天地鑿他自己的那塊龍門石。一天早上,老人對王大爺說:“我要走了,這一年在你家白吃白住,沒什么能夠報答你的,我就把這塊龍門石送給你吧!”王大爺看看那塊被老石匠鑿得方方正正的大石頭,他心里特別的納悶,心想自己要這樣一塊石頭也沒什么用,他就對老人說:“您快別說什么報答不報答,我其實也沒幫上您什么忙,您忙活了一年的石頭也不用給我,我留著也沒什么用。”老頭說:“石頭你還是先留下吧,現在雖然沒用,但到時你就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說完,老頭就告別了王大爺走了。
頤和園里的十七孔橋眼見著就完工了,乾隆皇帝聽說后特別高興準備親自到現場參觀??墒亲尮と讼氩坏绞?,橋頂正中間的那塊石頭怎么都鑿不好砌不上,這可急壞了工程總監(jiān)。這個時候,有人突然想起一年多前曾經有個到處賣龍門石的臟老頭,總監(jiān)下令必須找到此人。工人們四處尋找,終于有人打聽到老石匠曾經就住在六郎莊的王大爺家中,總監(jiān)帶人來到王大爺家中,一眼就看到窗下放著的龍門石,他叫工人量了量尺寸,發(fā)現與石橋中間所需的石材的尺寸絲毫不差,總監(jiān)高興得差點暈了過去,他對王大爺說:“這塊石頭能不能賣給我們,無論多少錢我們都買。因為這塊石頭關系到大家的性命,如果不賣給我們,我們就要得罪皇帝了,皇帝一準會把大家都拉出去砍頭的?!蓖醮鬆斦f:“既然與人命相關,那我就賣給你們,錢也不用多給,就給我這一年的飯錢就成?!笨偙O(jiān)一聽忙說:“沒問題,沒問題。”掏出了一百兩銀子就把龍門石運走了。
龍門石拿回來后,不偏不斜,嚴絲合縫地嵌于十七孔橋中間的龍門之上,大家可都高興壞了,石橋終于建好了,雖然不知道皇帝給不給獎賞,但頸上的人頭一定是保住了。就在大家慶幸之時,一位年紀稍長的石匠忽然明白過來,他高聲對大家說:“那位賣龍門石的老人,應該就是我們的祖師爺魯班,他下凡就是為了幫我們修橋來的!”此時,眾人才都醒悟,對他們之前的所作所為感到萬分羞愧,非常感謝魯班爺不計前嫌還搭救他們。魯班爺下凡修十七孔橋的故事也隨著這件事流傳開了。
十七孔橋附近的美景
大家都知道十七孔橋一定不是神仙修建的,而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可是這個美麗的傳說,讓這個不同一般的橋,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紗。十七孔橋如一道長虹橫跨于波光粼粼的昆明湖之上,它與西面的南湖島和橋東的廊如亭及銅牛組成兩個重要的景致。廊如亭又稱八方亭,與眾多中國園林中小巧別致的亭子不一樣,它的規(guī)模宏大,占地140余平方米,八角形重檐設計,是我國現存同類建筑中體量最大的亭式建筑。橋西的南湖島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島嶼,島上建有供清代帝后賞月的涵虛堂,祈求風調雨順的龍王廟,及月波樓、云香閣等建筑。十七孔橋像一根扁擔一邊挑起體量龐大的廊如亭,一邊挑起昆明湖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南湖島,盡管亭、橋、島都是頤和園中最大的,但這三個元素組合在一起卻構成了一幅左右平衡相互呼應的和諧畫面,真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從空中望向南湖島、石橋、廊如亭,就好像一只臥于大海中的大龜,南湖島就是龜身,廊如亭是龜頭,而十七孔橋則是連接頭與身的頸,因此有了“神龜臥波”這一個著名的景致。另外一個是十七孔橋東側偏北的“犀牛望月”,這只“犀?!敝傅木褪抢热缤け边叺你~牛,這只銅牛神態(tài)自若,形象逼真,臥于一塊雕有波浪及漩渦的青石上,身上刻有《金牛銘》。這只栩栩如生的銅牛并不是什么裝飾物,而是一只名副其實的鎮(zhèn)水神獸,乾隆皇帝把它安置于昆明湖的東堤之上,就是希望它能夠降伏洪水。但在老百姓口中它還有另外一版故事,人們傳說這只銅牛是牛郎的化身,它癡癡望著的地方是建于西堤的耕織圖景區(qū),而耕織圖則是織女的化身,暗寓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故事。
頤和園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古典山水園林,風景旖旎,美景無數。近年來,南湖島前的十七孔橋又添了新景致“金光穿洞”,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穿過十七孔橋的橋洞灑向湖面,光滑如鏡的昆明湖上倒影出一個個金色的圓環(huán),湖邊的宮殿與遠處的萬壽山也都籠罩在一片晚霞之中猶如仙境。由于這個景致對天氣及環(huán)境要求極高,只有在每年冬至前后才能呈現,為了記錄這一美景,數萬名攝影愛好者都等待在十七孔橋旁,這也成為頤和園內一大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