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裕芳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江蘇 張家港 215611)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指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標點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苯逃胰~圣陶先生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可見,“改”與“作”關系密切。作為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文評改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tǒng)的由教師“精批細改”的做法,將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學生全方位自主修改,是提升學生作文能力與語文思維的重要手段。
一篇習作文章的修改與寫作過程都是邏輯思維、閱讀能力的綜合反映,習作的修改更是寫作思維、技能與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拔恼虏粎挵倩馗摹?,正如“春風又綠江南岸”,在經過一次次的反復推敲與對比后最終才以一個“綠”字成為經典詩句流傳千年。利用各種形式的修改活動,讓學生列出作文中的問題清單,再根據自己的想法去修改、完善。讀一讀,前后對比,消除寫作文心里負擔的同時,學生自然會體會到“不厭其修”的樂趣,通過“作文診所”不斷思考、實踐和摸索,提升了作文技巧。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的主體意識內化到深層教育教學觀念中,教師的“教”不應代替學生內心的呼喚,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大膽寫,用心寫?!敖淌菫榱瞬唤獭?,學生自主修改作文,是對一個主題進行反復操練的過程,能夠從找出問題、思考問題、改掉問題的過程中突破“原地踏步”,由熟生巧,習作也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文教學中,定文體、定結構、用固定語句、定修辭等所謂的作文指導,對學生而言反而成了越念越束縛的“緊箍咒”,作文內容、形式、表達等各方面都表現得僵硬化、模式化,缺乏個性可言。教作文要教在思路上,不能越俎代庖,成為“代他人立言”。將自主評改模式引入到作文教學過程中,就是要強化寫作的內驅力,讓學生主體積極探索,還原作文的本質,發(fā)揮個性才能和創(chuàng)造,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長期以來,大部分教師都已經習慣了教師批改學生作文的習慣。事實上,教師對修改的包攬,不僅使得學生在寫作完成后便產生了大功告成的心理,精細到每一個段落的評價改正意見還會讓學生形成思維惰性。有的教師即使引入學生自主修改模式,也會在諸多顧慮下將本應是學生完成的修改而一同包辦,學生瞥一眼就丟在一邊,下次作文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教師對批改的過度關注使得學生對習作的自主修改僅停留于“蜻蜓點水”。葉圣陶先生認為學生才應該是文章真正的修改人,教師應把修改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充分的修改機會與時間,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習作的自主修改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綜合能力。
在作文批改過程中,部分教師過分重視“引用”,喜歡名人名言以及歷史典故,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在自主批改過程中就會絞盡腦汁的去“引用”,想要通過一些成語、名人的經典語錄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化妝”,忽略了寫作習慣和習作細節(jié)。雖然,這對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但這樣的文章常常千篇一律。比如在描寫春天時,學生都會使用春暖花開、生機勃勃、春回大地等成語,描述的語句也基本類似,如“這是一個春色滿園的季節(jié)”。這樣的“引用”,缺乏學生自己獨特的性格,再華麗的辭藻,也讀不出半點情感。
由于缺乏生活閱歷,在出作文題目的時候,教師常常會以提點的形式在無形中給學生的寫作素材限制了范圍,導致本就生活圈相對狹窄的學生很難找到寫作素材,在批改過程中,我們也常常會發(fā)現有學生將同一個寫作素材運用于多篇作文中的現象。比如,關于以“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為主題的寫作,教師的引導往往局限于學生熟悉的老師、同學、長輩或兄弟姐妹,而往往忽略了動畫片中的動漫人物、古代歷史人物等。寫作素材范圍一旦受到限制,學生在批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不會去探索更多可能性。
1.反復朗讀,邊讀邊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以精辟的語言告訴我們朗讀對于語言敏銳度的培養(yǎng)與提升所表現出來的重要價值。學生習作完成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所完成的習作自主朗讀出來,憑借語感和聲音刺激,往往不難發(fā)現其需要修改的地方,比如:錯別字、少寫或多寫一個字、有語病的句子、標點符號是否規(guī)范等,邊讀邊改,力求得體、規(guī)范,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自改意識,也能使習作得到初步完善。
2.一文二作,邊作邊改
一篇作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需要經歷審題、選材、表述三大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靈感的爆發(fā),而靈感往往具有突發(fā)性、偶然性,加上表達過程具有限時性的特點,導致學生在第一次成稿時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問題。一文二作,就是讓學生重新經歷一次審題、選材、表述的過程,對初次作品進行修改、潤色,亦是再“作”的過程。教師可以采取“冷改法”的策略,待學生作文3~4 天后,引導學生再次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閱讀、審視,此舉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新的思維火花,避免作文之后束之高閣,同時也能克服“私于自是,不忍割截”的不舍心理。
3.創(chuàng)新組合,學生互改
“自主、合作、探究”是課標提倡的學習方式,運用于作文自批過程中,有利于形成民主修改的氣氛,養(yǎng)成良好的修改習慣?!爱斁终呙?,旁觀者清”,在習作修改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己先改,然后再進行同桌交叉批改、小組互改的形式,對于學生自主修改過程中不能發(fā)現的毛病可以在同桌互改或小組批改的過程中準確地被發(fā)現,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這樣既能形成學生共改的積極氛圍,也能保證很好的學習效果。
1.根據習作要求修改
“跑題”是作文大忌,一旦偏離了作文主題,再優(yōu)美的語言也是無果。比如關于“濃濃的母愛”的習作,如果學生選擇的材料是媽媽整天窩在沙發(fā)里陪同自己一起刷抖音、玩游戲,或者是媽媽不愛做飯、愛打扮,給自己點外賣等行為,那就離文章主題相去甚遠。任何文章要突出中心,材料應為所表達的中心服務,才能避免跑題偏題的現象。
2.圍繞內容進行修改
文章既要避免中心不明的表現,記敘的順序、詳略得當以及內容的連貫同樣是修改的重點。圍繞內容進行修改時,要引導學生抓住作文的題型特點,比如針對寫景作文,要突出觀察的細致,注意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間到四周等有次序地描寫,哪里要詳寫,哪里要略寫,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系,才是一篇基本合格的寫景作文。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進去,將人、景、事交融,就可以為作文增色。
3.針對詞句進行修改
寫好作文并非易事,在根據習作要求、圍繞內容進行修改的基礎上,還需要針對詞句進行修改,著眼全篇,從整體到局部,通過句子、詞語的精批細改,使文章內容充實,融入細膩真實的情感,更加突出中心。例如:
原文句子:秋天到了,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谷成熟了,金黃一片,金黃一片。
經修改、潤色的句子:秋天到了,鄉(xiāng)間田野瞬間變成了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谷害羞地低垂著頭,飄散著等待收獲的成熟氣息。
先求“清通”,后求“工巧”。對比原文句子與經修改、潤色的句子,改后的句子更加形象、生動,擬人的手法也能讀出喜愛大自然的積極情感。當學生融入寫作情境,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進行詞語錘煉,力求使文章表達正確,又能顯得形象生動時,就體現了“改”的價值。
1.教師示范,循循善誘
優(yōu)良的示范擁有最好的說服力,學生習作自改同樣離不開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明確習作修改的整個進程,需要發(fā)揮教師引導、輔導、點撥角色的價值,帶著學生走一程后再放手,這樣的進程更利于學生的自我成長。比如,選擇一篇較為典型的學生作文,選取一段展示出來,利用不同顏色的筆或記號標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去引導學生思考是否需要修改、怎樣修改,再將老師的修改呈現出來并附以說明,直觀感知教師批改過程。最后再與學生的修改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這樣修改的原因與措施,初步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授之以漁。此外,在學生自主修改習作過程中,可以有目的選擇2~3 篇學生自主作文,進行當場講授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將直觀高效的修改與效果不明顯的修改進行對比,更好的幫助學生在比較中逐漸領悟習作的修改之道,體會文章修改之法。
2.共同批改,集思廣益
批改作文,學生是主體,集體批改既能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也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機會,這種新鮮感和批判感,能體現集思廣益的優(yōu)勢,大大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待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可以找出具有問題的習作投影出來,讓大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疑問,通過集思廣益將學生在習作和修改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逐一呈現出來,并一一得到糾正,最終形成一篇好文章。以“助人為樂”為主題的作文教學為例,學生自主完成文章,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對文章進行審查,從選擇的素材到立意,再到結構的安排,判斷文章是否跑題、東拉西扯,在體現主題的基礎上,再細看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避免錯別字、語病等,然后進行增補或者潤色。最后,在小結中,引導學生從習作修改的具體實例中明確修改標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修改進行點評,促進學生再次自主修改,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3.一一面改,評語激勵
所謂“一一面改”,即優(yōu)秀的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學生一對一的幫扶過程。這樣的搭配,可以發(fā)揮班級中習作水平較高的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為老師的得力小助手,使學生快樂習作、高效批改,在班級中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積極氛圍。具體來說,面改時學困生可先欣賞優(yōu)等生的習作,畫出好詞好句,而優(yōu)等生則通讀學困生的習作,找出問題。接著優(yōu)等生為學困生可邊修改邊講解,“這個地方怎么改,那個地方為什么要這樣寫,這個地方可以用上這個詞”……這樣,指引學生把控要領,學困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自然提高了習作水平。而對于優(yōu)等生來講,面對的是問題較多的習作,得從字詞句段篇各個方面做精批細改,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學生評改后,教師可展示各組的修改情況,同時結合學困生的初稿,評選“最佳修改員”。每隔一段時間,評選出“最大進步獎”,激勵困生,使學困生能夠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
“教是為了不教?!弊魑淖愿恼桥囵B(yǎng)學生寫作方法與技巧、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新課程注重“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語文教師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修改習慣,應用多元方式,指引學生把控要領,引導學生積極自改、互改,正所謂“文字頻改,功夫自出。”在反復修改、斟酌的習作自改過程中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科思維與語文素養(yǎng)的持續(xù)進步。